(整理)育种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育种学复习资料(级农学班)2《育种学》一、名词解释2、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3、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4、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5、生态类型: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6、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2—F6)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8、衍生系统法:由F2或F3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分别称之为F2或F3衍生系统。
这种方法是在F2或F3进行一次株选,以后各代分别按衍生系统混合种植,而不加选择。
对衍生系统进行测产,测定结果只作参考,淘汰明显不良的衍生系统,并逐代明确优良的衍生系统,直到产量及其他有关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再从优良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一年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系统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9、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10、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分离出的自交系。
11、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2、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表现。
13、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4、雄性不育系:在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中,雌蕊发育正常,但遗传性上自身造成无花粉或花粉失去活力的植株所构成的品系。
15、雄性不育恢复系:凡雌雄蕊正常,自交结实,能用作不育系的授粉亲本,并使杂种一代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种或品系。
育种学各论,考试重点育种学各论水稻一、名词解释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败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
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
两系法杂交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成的杂交水稻称作两系法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恢复系三系杂交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制成杂交种水稻。
原生质体:是指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植株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植株。
水稻三性:是指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感温性:在光照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抽穗期相应提早的现象,称作水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光性:在温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长度的缩短,抽穗期相应提早,称为水稻品种对日长的反应特性,也称作感光性。
基本营养性:品种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其播种到出穗的日数表现出相对的稳定,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绿色超级稻:具有抗主要病虫害,水分、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的优质高产水稻。
原位保存: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用一定的设施,人为地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资。
异位保存:将野生稻搬到新的地点进行种植保存的方式。
离体保存: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
垩白率:垩白粒占供试米粒数的百分比。
垩白大小:垩白投影面积占整个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垩白度:垩白率和垩白大小的乘积。
质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对温度和光照长度反应敏感,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
水稻广亲和性: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都能正常结实。
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种,称为广亲和品种。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3.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6.简单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7.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8.驯化引种: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9.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1.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成枝条时,在性状上的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2.芽变选种: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13.杂交: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14.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作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
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
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
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一、名词解释(6X3’=18’)1.嵌合体:组织发生层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由此发育形成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自交不亲和性: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雌雄配子都有正常的授粉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性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6.多倍体育种:利用各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园艺植物表现优良的倍性群体。
7.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变异,经过选择和鉴定,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0.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选育出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内株间授粉不亲和的自交系。
11.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
12.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园艺植物现有品种的改良以及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13.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14.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5.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
16.繁殖系数:指种子繁殖的倍数。
育种学一、名词解释物种: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
品种:家畜物种在长期的人工干预,如饲养、选种选配等条件下发生的内部分化,形成表型一致并具有稳定遗传的生态、生理特征,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要求的群体。
家畜的体型: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其结构形态的变化变现,通常也称体格类型,主要由体长、胸围、胸宽、肢高等体尺的比例关系决定。
家畜的体质:指有机体执行本身的重要生命机能与执行对人类经济活动有益的机能之间的协调性表现。
选择反应:后代生产力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亲代和子代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由于人们对亲体实施了选择所造成的,所以人们把通过选择在下一代得到的遗传改进量称为一代遗传进展或选择反应。
改良速度:又称遗传进展,指单位时间内的遗传改进量。
种畜测定:指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观测、度量供选群各个体的主测性状,主要是经济性状或生产性状,为后续遗传评估与留种工作创造必要前提和奠定坚实基础。
估计遗传力:对常染色体来说,一个亲本只有一半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从数量性状来说个体育种值的一半能够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在遗传评估中定义为估计遗传力。
相对育种值:指个体育种值相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比。
质量性状: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种性状。
阈性状:介于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不同于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表型呈非连续型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遗传基础又与数量性状类似,受多基因制约的特殊性状。
同质选配:指选择表型相似的优良公畜进行交配,以期获得与亲本相似的优良后代。
异质选配:指选取表型不相似的公畜进行交配,分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畜进行交配和选择在同一性状上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畜相交配。
杂交繁育:指不同品种以致不同种属个体之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办法。
杂交利用:通过杂交的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和亲本性状的互补性,旨在提高商品畜禽的商业价值,提高商品生产水平。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以研究园艺植物经济性状遗传改良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品种: 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引种驯化: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其遗传组成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
4.芽变选种:就是指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方法。
5.组合育种:各种育种方式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混合起来育种6.杂种不稔性:是指得到的远缘杂种植株,虽然生长旺盛,但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器官,或虽能开花但不结籽的现象。
7.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诱发农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倍性增加等),通过对这些变异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
8.人工进化:人工进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进化的模拟,对生物及其性状进行再创造,或者使生物沿着人为设计的既定方向演变的一类人类实践活动。
9.体细胞杂交: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10.分子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良种在生产中作用:(一)促进增产和增收: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延长产品的供应期;增强抗逆性;增强抗病虫性;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2.多倍体鉴定方法:形态鉴定法;细胞学鉴定法;染色体计数法;分子水平的鉴定3.简述制定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实现的可能性;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处理好目标性状与非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4.亲本选择的原则:父母本性状互补;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父本;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
育种学名词解释育种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致力于通过改良和选择性繁殖来培育出更好、更适应环境的植物和动物品种。
在育种学中,有许多专门的名词和术语,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育种学名词进行解释。
1. 株型(Habit)株型是指植物整体的生长形态和姿态。
株型的不同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农作物产量以及抗病性等特征。
常见的株型类型有直立型、匍匐型、藤本型等。
2. 杂交(Hybridization)杂交是指将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合进行交叉组合以产生新的后代。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优良性状的品种,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抗性等。
3. 选择(Selection)选择是指从一群个体中选出具有某种特定性状的个体,将其作为育种的亲本,通过后代选择,逐步固定并累积这种有利性状的基因。
选择可以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
4. 遗传(Genetics)遗传是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科学。
通过了解遗传规律和机制,育种学家可以预测和改良物种的性状,提高物种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5. 基因型(Genotype)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组合。
不同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表现。
对基因型的了解有助于育种学家预测后代性状,并进行选育。
6. 表型(Phenotype)表型是指个体根据其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性状。
表型是通过选择和培育改良的目标,育种学家根据表型选择适合的个体进行繁殖。
7. 品种(Variety)品种是指在种群中由于遗传变异所形成的一组个体,具有一定共同的性状和形态特征,可以通过育种选择和培育而形成的物种。
8. 纯系(Pure Line)纯系是指由一对纯合子(纯合的基因型)的亲本通过自交世代繁殖而形成的一系列固定基因型的个体。
纯系中的个体遗传特性相对较为稳定,常用于育种研究和新品种选育。
9. 突变(Mutation)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突然发生的突变事件,导致个体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有时候突变可以产生有益的变异,对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5.核心种质:选择全部种质资源的一部分,以最小的资源份数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6.种质库: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一般为种子)的低温保存设施。
适合种子繁殖的园艺作物。
7.品种:经过人工选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上相对一致,并将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8.多系品种:是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
9.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10.种质保存:利用人工或天然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11.种质资源同: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的苗网或者园地。
适合于无性繁殖的园艺作物。
12.种质创新: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含有特定有益基因或基因组合,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新材料的过程。
所得到的目标材料称为创新种质。
13.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4.简单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以致不改变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改变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6.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3、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4、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系统育种:应用单株选择法对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无性繁殖作物进行的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
5、倍性育种: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6、系统育种:应用单株选择法对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无性繁殖作物进行的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
7、倍性育种: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8、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9、变异体:不加任何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变异个体。
10、转基因育种利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与作物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导入受体作物中以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一、名词解释1、蔬菜育种:通过对蔬菜作物遗传组成改良,以选育更易于栽培和利用价值更高优良新品种,同时进行良种种子繁殖的一门技术。
2、生物产量: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作物全部的光合产物收获量。
3、选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
4、自交不亲和性:雌雄二性的配子都有正常的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6、植物种质资源:凡携带有不同种质(基因)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
7、选择:使群体内的一部分个体能产生后代,其余的个体产生较少的后代或不产生后代,从而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
8、雄性不育:两性花作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9、化学诱变育种:指采用某些特殊的“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植物遗传物质突变,通过鉴定、培育和选择育成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良种繁育:迅速扩大新品种种子的数量和提高种子质量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过程。
11、种质:决定生物“种性”(遗传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
12、经济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作物生产的可以作为商品利用的部分收获量。
13、单交:两个亲本的杂交。
14、苗期标记性状:在植株苗期能识别的、性状的遗传表现稳定、可用于标记的植物学性状,如叶片颜色、形状、叶缘缺刻有无等。
15、机械混杂: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种子混杂,与生物学混杂相对应。
16、雄性不育系:经过一定的选育程序,选育出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雄性不育体系(系统或群体)。
17、多系杂交:两个以上亲本间的杂交。
主要分为添加杂交和合成杂交两类。
18、远缘杂交:彼此有生殖隔离的类型(种、属)间的杂交。
其杂交存在杂交不亲和性、杂交不育、杂种不稔和后代变异复杂等现象。
19、杂种优势:不同品种(亲本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一代的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商品性和经济性状等明显优于亲本的现象。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作物品种: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
纯系育种:根据纯系学说,对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进行单株选择,单株脱粒种成株系,然后经过一系列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实验选育品种的方法多系品种:由若干纯系品种或品系、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种质资源: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和类型材料。
或: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要求选育的品种应该具有那些优良的特征特性。
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远缘杂交: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 称为远缘杂交。
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一环系:从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又称原生起源中心杂交育种:用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使符合育种目标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组合在一起,经过对杂种后代的选择和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引种:狭义引种指引进作物的新品种。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或作物的新品种,以及各种种质资源,在本地区通过试种鉴定,从中选出适应于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或者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原始材料,加以间接的利用。
育种学名词解说[1]牲畜育种学 : 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牲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系统。
育种学是人为地控制畜禽个体的生殖时机,利用适合的育种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畜禽品种的遗传变异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2]牲畜育种:经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目前和将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所有活动[3]物种 : 指拥有不一样的生态特色,相互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绝,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同样的生物公司,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4]品种: 指拥有必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种植养物或家养动物集体,能适应必定的自然环境以及种植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质量上比较切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种是拥有特别的基因频次和基因配套系统的类群。
[5]品系 : 是指一群拥有突出长处,并能将这些突出长处相对稳固地遗传下去的拥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6]选择:是手段,经过外界要素的作用,将集体中的遗传物质从头进行安排,以期达到某种目的。
选择是一个过程,赐予不一样个体以不一样的生殖时机,某些个体比其余个体据有显然优势。
[7]留种率 : 留种个体数与同期全群总数之比。
[8]选择差:被选留个体均数与集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种畜所拥有的表型优势。
[9]选择反响:经过人工选择在一准时间内使的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10]遗传进展:均匀每年选择反响,即选择反响除以均匀世代间隔。
[11]选择强度:标准化的选择差。
[12]世代间隔:一代与一代之间相隔的时间,即后辈出生时双亲的均匀年纪。
[13]年改进量:代表育种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选择成效。
[14]间接选择反响:指因为对 X 性状选择而使与X 性状有遗传有关的y 性状在一代里所发生的变化,就叫做 y 性状的间接选择反响。
[15]家系内选择:依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之差进行选择,即利用家系内偏差进行选择,忽略了家系均值。
[16]归并选择:依据家系均值和家系内偏差分别以各自的遗传力进行加权,归并成选择指数,依照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称为归并选择法。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大全(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大全国家精品课程《作物育种学》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以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方面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自花授粉作物: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交率0-4%如水稻,小麦,大豆,花生,黄麻等。
4.异花授粉作物:又名异交作物。
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或100%。
5.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中间类型,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率5-50%,如棉花,高粱。
6.自交系品种: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7.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8.群体品种: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9.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10.种质资源:(广义)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狭义)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称育种的原始材料。
1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又名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
12.育种目标:是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所要育成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新品种的具体要求。
13.经济系数:又名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它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也是探明品种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4年植物育种技术复习思考题答案2012级基地一班出品(答案非官方,请同学们批判性采纳)名词解释:1、植物育种学:植物育种学是指选育和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
3、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4、种质:5、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又称基因库。
6、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学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
7、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自花授粉植物,又称为自交植物。
8、异花授粉植物:9、常异花授粉植物:10、纯系品种: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和的植株群体,是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普法选育而成。
11、杂交品种:指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2、群体品种:13、无性繁殖系品种:14、引种:泛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或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通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15、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太正常甚至死亡。
但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16、植物驯化17、选择育种18、遗传力19、单株选择20、混合选择法:多元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以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育种学名词解释1.广义的家畜:是指在人类的控制干预下,能顺利的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2.狭义的家畜:仅指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则另称为家禽。
3.物种(species):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可形成亚种或变种。
4.品种(breed):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5.品系(strain,line):品系是品种的结构单位,它是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它们可以是经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后所获得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相当的遗传一致性的后代(近交系),也可以是源于同一头种畜(通常为公畜,称为系祖)的畜群,具有与系祖类似的特征和特性,并且符合该品种的标准。
6.合成系:具有不同特点的几个品系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合成为一个新的品系,称为合成系。
7.配套系:是指专门用于杂交生产商品家畜的几个不同的品系,它们是专门培育出的以固定的杂交方式相互杂交的专用品系(如四系配套)。
8.地方品系(local line,local strain):是指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9.单系(monooringinator line):是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过去习惯把这种以一头系祖发展起来的畜群称为品系,根据现代的育种观点,品系应该是一种更广泛的概念,严格地讲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品系已不能代表现代品系的含义,应该称为单系10.近交系(inbred line):是指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
其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一般在37.5%以上,也有人主张近交系数应达40%~50%,但近交系数的高低并不是近交建系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系间杂交时产生人们所期望的杂交效果。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3.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6.简单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
7.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8.驯化引种: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9.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
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
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
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
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1.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
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成
枝条时,在性状上的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
象。
12.芽变选种: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
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13.杂交: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
种的过程。
14.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
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
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15.近缘杂交:指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
的杂交。
它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力及选育新品种。
16.远缘杂交:指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
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它主要用于创造更
丰富的变异类型。
17.优势育种: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
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
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的优势的F1杂种,并
将F1杂种直接用于生产。
18.回交:两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与亲本之
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19.重组育种: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
传物质发生重组,从而选出具有双亲优良基因组
合的新品种
20.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
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
繁殖力、抗逆性、品质、产量等方面,优于其双
亲的现象。
21.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
有功能的花粉,而雌蕊仍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
的花粉而受精结实。
22.不育系:选育出的雄性不育株能够稳定
遗传,育成稳定的不育株系。
保持系:用来
保持不育系的留种问题,而本身通过自交来繁育
的系统。
恢复系:不育系杂种恢复可育性,为
生产提供优势较强的杂交种。
23.诱变育种: 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
和生物等因素,诱导植物产生遗传性变异,根据
育种目标,从变异中选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4.辐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中具有
辐射能的物质进行诱变。
25.化学诱变育种:利用化学诱变剂所进
行的诱变育种。
26.内照射:将放射性元素引入植物体内
进行照射的方法。
27.
28.外照射:受照射的材料接受的辐射来
自外部某一辐射源。
外照射通常采用钴源,X射
线源和中子源进行照射。
29.
30.多倍体:细胞核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
上染色体组的植物称为多倍体。
31.
32.多倍体育种:选育细胞核中具有三套
以上染色体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33.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34.
35.单倍体育种:人工培养花药,使花药
中的单倍体细胞(花粉)单性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系,然后进行选育的一种育
种方法。
36.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
统称。
3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
状。
38.
39.相对性状: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40.测交:杂种子一代(F1)与隐性纯合体交
配,用来测定杂种第一代基因型的方法。
41.
42.完全显性:在杂合体中,显性基因占
绝对优势,把隐性基因的作用掩盖。
43.
44.不完全显性:在杂合体中,显隐性基
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嵌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
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45.
46.连锁遗传:凡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
基因将不能自由组合,而表现在另一种遗传性,
称连锁遗传。
47.自交衰退: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
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
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等,
精品文档
这种现象称为自交衰退。
48.
49.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50.品种退化:园林植物原有的优良种性削弱的过程和表现。
51.多亲杂交: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为复合杂交或复交。
52.自交不亲和: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3.
54.配合力:又称组合力,是横梁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的某种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55.选择育种:指从自然界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或个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以改进园林植物群体的一船组成或从中选出营养系品种。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