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欣赏欣赏3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33
邮票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了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以及古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也为了激发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自1955年8月25日开始,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
一、《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1955年8月25日发行。
一套四枚,包括张衡、祖冲之、僧一行和李时珍四位科学家。
这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4枚邮票,人物面部刻画层次丰富,既有国画的笔调,又有版画的传统风格,形象栩栩如生,达到了神似的境界。
图案未加边框装饰,显得开阔而深远;底衬采用古朴的棕黄色,能够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炎黄子孙的骄傲之情。
说明文字集中地、有秩序地排列在肖像下方,犹如雕像的基座一样,使画面具有一种立体感。
张衡像着力刻画了张衡深邃的目光。
突出展示了他那太空般宽广的胸襟;画像下方加注“张衡(公元78—139)天文学家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字样,标明了张衡这位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祖冲之像着力刻画了祖冲之的神情,突出表现了他那善思的气质;头上长发用帻包裹着,显得朴实、自然;画像下方加注“祖冲之(公元429—500)数学家精确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5”字样,标明祖冲之这位古代科学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僧一行像着力刻画了僧一行凝眉仰视太空的目光,突出表现了他那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画像下方加注“僧一行(本名张遂公元683—727)天文学家发起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得出子午线一度之长为351.27里”字样,标明了僧一行这位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李时珍像着力刻画了李时珍慈祥的容颜,突出表现了他那种济世益人的精神风采;他头戴形状似筒的高顶软毡帽,显得朴实而自然;画像下面加注“李时珍(公元1518—1593)医学家药物学家辑成本草纲目书中载有中国药用植物1892种”字样,标明了李时珍这位古代科学家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1962年12月1日发行。
《中国古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蔡伦“公元前?”传奇原创高华方寸邮缘新中国第一枚发行后收回的错票——蔡伦“公元前?”传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外尊蔡伦为纸的发明者,谓之“纸的父亲”、“纸神”,称其纸为“蔡侯纸”,其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举世公认为纸的诞生年份。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上榜;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图1中国邮政于1962年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1套8枚(图1),8-1为“蔡伦像”,8-2为“造纸术”。
蔡伦生于东汉中期,但确切年份失考,学术界有关其生年均以“公元?”存疑表示之,8-1“蔡伦像”邮票亦采用这一通常方式,其正确标注应该是“蔡伦(公元?-121年)汉”。
不料,在邮票绘制阶段,设计人员手误,在“公元”后多缀一“前”字,于是,本应是“公元?”成为了“公元前?”——“蔡伦(公元前?-121年)汉”。
于是,只因这一“前”字,中国集邮界生出一段邮票珍闻,邮票大家族多出一枚世界级珍邮,由此演绎出充满“味之素”——未知数的蔡伦“公元前?”传奇。
本应是“公元?”的“公元前?”,使蔡伦的寿命陡增至少121岁之多,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亦属罕见,无疑,这是一原则性重大失误。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大失误,直到正式开机印刷之前的邮票打样阶段才被发现。
怎么办?重新制版?无疑来不及,显然不可行。
经技术层面再三研究、比较,刮去印筒上的“前”字,成为当时唯一能够采取的补救措施。
当然,生生刮去一个字,稍稍有些不自然,凭空少了一个“前”字,“公元”下边必然留有一个字的空白位。
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境况只能如此,舍此无它。
好在邮票票面的生年标注字体原本不大,不太显眼,只有小米粒般大小。
邮票上的古代科学家邮票,既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又因其浓缩了历史进程,凝聚了各国文化,反映了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被称为“国家名片”。
以“国家名片”的,记录人类宝贵的文化和遗产。
在众多的人物系列邮票中,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一个重要的选题。
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很多领域,都曾居于世界地位。
用英国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仲仪拓普中国邮政已经发行了四套《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16位有着突出科技成就的古代科学家荣登方寸。
他们是: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蔡伦、孙思邈、沈括、郭守敬、李冰、贾思勰、徐光启、黄道婆、扁鹊、刘徽、苏颂、宋应星。
1.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第一组) 1955.8.25中国邮电部分别于1955年8月25日、1956年1月1日发行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和小型张,每套各4枚。
该邮品由孙传哲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国家邮电部于1955年起有计划地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本套邮票为第一组,全套4枚,并于次年发行同图小型张4枚,主图均依据我国画家蒋兆和创作的科学家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的画像实行设计。
“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的第一组图案均采用了我国人物画画家蒋兆和创作的原画。
蒋兆和的人物画采用传统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以线为主要手段,同时巧妙地把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引入人物画中,在此基础上又吸取了西画素描的技法以及对体面、空间、光线的处理,进而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使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神情的表现,更为生动准确,表现出画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及小型张在30年邮票评选中评为邮票。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的医学与药物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过4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邮票,每套4个人物,共16人(表1),这16人中有6人与纺织紧密相关,他们分别是张衡、蔡伦、徐光启、贾思勰、黄道婆、宋应星。
笔者尝试借邮票来对这6人的纺织信息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了解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表1《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Tab.1Series of commemorative stamps on ancient Chinese scien⁃tists发行时间1955-08-251962-12-011980-11-202002-08-20邮票名称和志号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J58中国古代科学家(第四组),2002-18J人物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蔡伦、孙思邈、沈括、郭守敬徐光启、李冰、贾思勰、黄道婆扁鹊、刘徽、苏颂、宋应星1张衡与机神在中国,机神是指对纺织机械发明起到重要贡献的人,只有对民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才能被民间封神。
中国民间关于机神,很多地方都不尽相同。
邮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的纺织信息解读杨琴a,李斌a,李岱祺b,李建强b(武汉纺织大学a.服装学院;b.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3)摘要:[研究意义]系列邮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有6个人物与纺织信息有关,极具科普意义,历史人物的纺织贡献,亦可彰显中国纺织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
[研究结果与结论]基于邮票展开分析,文章认为:①张衡作为机神的传说最为可信和可行。
②蔡伦的造纸术源于纺织生产的启发。
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质量明显高于王祯《农书》,但王祯《农书》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
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制毡法和保养毛毡的方法至今还实用。
⑤如果《梧溪集》可信,可能黄道婆的真正功绩并非改革棉纺织技术,而是掌握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且无私地将其在民间传播。
⑥中国古代涉及纺织方向的文献中,《天工开物》的技术价值最高,也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文本的最高峰。
邮票里的科学家(一)中国古代篇-美篇2019.08.05 春风化雨高山流水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修订的新历法《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公元88年,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孙思邈(541-682),陕西铜川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记录,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沈括(1031-1095),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1080年,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
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用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我国古代从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地学、农学、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到水利交通、土木建筑、园林设计、金属冶炼、船舶制造、陶瓷制作、纺织印染等许多领域,都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时代,足以令我们自豪;而中国科技走向衰微以至于落后挨打的那段岁月,也使我们扼腕痛惜。
全面总结我们民族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天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家和科技史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理智和见识,正确认识和评估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失误。
中国邮政已经发行了四套《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16位有着突出科技成就的古代科学家荣登方寸。
他们是: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蔡伦、孙思邈、沈括、郭守敬、李冰、贾思勰、徐光启、黄道婆、扁鹊、刘徽、苏颂、宋应星。
1.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第一组) 1955.8.25中国邮电部分别于1955年8月25日、1956年1月1日发行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和小型张,每套各4枚。
该邮品由孙传哲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国家邮电部于1955年起有计划地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本套邮票为第一组,全套4枚,并于次年发行同图小型张4枚,主图均依据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科学家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的画像进行设计。
“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的第一组图案均采用了我国著名人物画画家蒋兆和创作的原画。
蒋兆和的人物画采用传统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以线为主要手段,同时巧妙地把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引入人物画中,在此基础上又吸取了西画素描的技法以及对体面、空间、光线的处理,进而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使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神情的表现,更为生动准确,表现出画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