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03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6《森林里的动物》(教案)引言:本节课是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单元《森林里的动物》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了解到森林是动植物生活的栖息地,学习森林中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且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一、知识目标:1. 了解森林是动植物的栖息地。
2. 掌握森林中常见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 培养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特点和习性的观察和思考。
3. 能够通过绘画和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动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媒体:教学图片、故事卡片。
2. 教具:笔、纸。
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森林的图片,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对森林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
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并概括出森林是动植物的栖息地。
Step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教学图片和故事卡片的形式,依次向学生呈现一些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如狐狸、松鼠、熊等。
每呈现一个动物时,老师都会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该动物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该动物的看法。
Step 3:(分类)(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和卡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动物特点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讨论,并用图画的形式呈现。
最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每种分类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Step 4:(整理)(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森林中动物的一些共性和特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森林里的动物的疑问或感想。
Step 5:(拓展)(15分钟)老师通过阅读一则与森林动物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
老师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想象故事中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动物形象。
《森林里的动物》教案《森林里的动物》教案1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1。
通过仔细听辨录音的声音,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激发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叫声。
2.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又快又好地说动物,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已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并对部分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有一些了解。
2.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动物声音的磁带,各种动物名称字卡、叫声字卡若干,动物头饰、拼图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听录音讲述:这是谁的声音?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辨别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动物发出的。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有不同说法的幼儿)(二)游戏找动物。
指导:再请幼儿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动物声音请幼儿随意拿动物名称字卡或叫声字卡到活动室周围找相应的动物图贴上,边贴边能大胆、流利地讲述。
如:这是小鸡叽叽叽,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
咕咕叫的是白鸽,白鸽的毛雪白雪白的。
(激发幼儿根据动物声音、外形特征等进行描述,表扬说得快、说得多、说得与众不同的幼儿)(三)发散性思维讲述森林里的'动物。
指导:请幼儿说说森林里还有那些动物,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叫的,它们的外形、叫声会给人怎样的感觉。
(鼓励幼儿说得越多越好,说的范围越广越好)(四)创编讲述活动森林里的动物怎么啦?指导:让幼儿重点听几种动物的叫声,然后根据动物的叫声、形象特征、活动特征来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创编故事。
如:森林里有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出来了,它慢悠悠地边走边看,正在找食物呢。
忽然,它昂头大吼一声,猛扑上去。
原来它看见了一只兔子。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讲述的情节离奇、丰富的幼儿)(五)表演活动动物联欢会。
指导:1.请幼儿听音乐进行大胆想像,用身体语言来表演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
《森林里的动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森林里的常见动物及其特征。
2. 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3.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1. 森林里的常见动物有哪些?2. 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3. 如何珍爱森林里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引发学生对森林动物的兴趣。
二、进修1. 了解森林里的常见动物及其特征:- 树上的动物:松鼠、猴子、树蛙等。
- 地面上的动物:狐狸、狼、野猪等。
- 水里的动物:鱼类、蛙类、水鸟等。
- 夜晚活动的动物:狐猴、猫头鹰、蝙蝠等。
2. 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按生活习性分类:树上动物、地面动物、水中动物、夜行动物等。
- 按食性分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等。
- 按外形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3. 如何珍爱森林里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禁止乱砍滥伐,珍爱动物的栖息地。
- 不捕杀珍稀动物,珍爱生物多样性。
- 垃圾分类,减少对动物的污染。
- 参与环保组织,积极呼吁珍爱野生动物。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对森林里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珍爱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1. 画一幅描绘森林里动物的图片,并写出图片中动物的名称及特征。
2. 撰写一篇关于如何珍爱森林里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文章。
五、拓展可以组织同砚们到动物园或者自然珍爱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动物和环境的认识。
六、反馈下节课开始前,可以让同砚们展示他们的作业,并进行评选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主要介绍了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森林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堂上,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森林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森林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观察森林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森林动物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游戏法:设计有趣的动物猜谜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森林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动物猜谜游戏道具。
3.划分课堂区域,设置森林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森林动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森林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森林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森林动物,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
4.巩固(5分钟)设计动物猜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答案,并强调动物的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动物?让学生举例说明保护动物的方法。
《森林里的动物》导学案一、导语《森林里的动物》是一部描写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动物们生活状态的优秀作品。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干系,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奥和美丽。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主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二、导学目标1.了解《森林里的动物》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掌握书中所描绘的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理解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动物之间的互相干系。
4.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珍爱认识。
三、导学内容1.故事情节梳理:简要介绍《森林里的动物》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
2.动物特点分析:对书中出现的不同动物进行特点分析,如老虎、狮子、大象等。
3.生态环境干系:探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各种动物之间的互相干系和依存。
4.珍爱认识培养:引导同砚们思考如何珍爱自然环境和动物,提高珍爱认识。
四、导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引发同砚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兴趣。
2.故事情节讲解:老师简要讲解《森林里的动物》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
3.动物特点分析:让同砚们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特点,汇总并展示给全班。
4.生态环境干系:进行小组活动,让同砚们模拟动物之间的生态环境干系,体会互相依存的重要性。
5.珍爱认识培养: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讨论如何珍爱自然环境和动物,引导同砚们提出自己的珍爱认识。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对《森林里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大自然的奇奥和美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珍爱认识,激发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之心。
希望同砚们能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我们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里常见的动物,培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里的常见动物:狐狸、大熊猫、松鼠、麝香猫等;2. 动物的特征、习性、食性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关于森林动物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学习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森林动物进行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等;(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搜集信息,编写小册子或制作海报,展示所选动物的相关知识;(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展示森林生态系统,并在模型中加入所选动物的生活场景。
3. 表现环节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所制作的小册子、海报和模型,分享他们对森林动物的研究成果。
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倡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
五、作业1. 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份关于森林动物的PPT,展示在班级上;2. 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森林动物的感想或观察报告;3. 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以该动物的视角写一篇短文。
六、评价方式1. 以小组展示内容、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等为评价标准;2. 评选出最佳展示团队,并颁发奖状和奖品。
七、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动物的信息;2. 开展一场关于动物保护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倡导绿色生活。
八、反思在设计这次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他们更加关注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以上是本次《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培养爱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记忆常见的森林动物的英文名称。
义堂镇中心小学常规教学课时教案设计第一页班级科目三年级科学教案内容森林的动物时间2019年月日课时进度第6课时总课时执教人一、教材内容分析:森林的动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在森林里常见的动物种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森林里的动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小朋友在森林中玩耍,琪琪发现一只小松鼠在吃松子。
问题:森林里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呢?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寻找森林里有哪些动物。
(二)活动探究活动 1 :认识森林动物问题:你认识这些森林里的动物?媒体:出示松鼠、猕猴、啄木鸟、蛇的图片。
设计意图或反思交流: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提问:你还认识哪些森林里的动物。
交流:学生说出认识的动物名称。
任务:每个小组一套动物卡片,观察这些动物,是否认识它们的名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
汇报:学生介绍不同的动物卡片中的动物。
评价:根据学生能否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进行评价。
小结:森林里生活着很多种类的动物。
活动 2 :它们生活在哪里提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现在不同的森林区域中。
媒体:出示森林场景图。
任务:进一步观察动物卡片的动物,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分析这些动物生活在森林的什么区域,并思考这些动物是怎么生活的。
要求:完成活动手册内容。
并将动物卡片贴在森林的相应区域中。
活动:学生分组开展观察、分析活动。
汇报: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分别介绍在树冠、树洞、地面、草丛、土壤里分别有哪些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生活的。
评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来评价。
《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森林中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不同种类森林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够区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2、难点(1)理解动物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森林动物的相关知识。
2、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习性和保护动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森林的视频,展示森林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提问学生在森林中可能会看到哪些动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15 分钟)(1)展示多种森林动物的图片,如松鼠、兔子、狐狸、狼、熊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讲解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差异?(2)动物的行为与森林环境有什么关系?4、展示与分享(10 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动物保护教育(15 分钟)(1)播放一些森林动物受到威胁的视频或图片,如森林砍伐导致动物栖息地减少、非法捕猎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6、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森林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资源1、森林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森林动物的手抄报。
2、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动物。
七、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森林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森林里的动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森林里的常见动物种类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
一、导入环节
1. 观看一段有关森林动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森林动物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它们是如何生活的?
二、进修内容
1. 介绍不同种类的森林动物:熊、狼、鹿、松鼠等。
2. 分组讨论每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深入钻研。
3. 进修森林动物的生态环境和食物链。
三、拓展延伸
1. 观察图片,讨论森林动物的栖息地是否遭受到破坏,如何珍爱它们的生存环境。
2. 制作海报或小册子,介绍森林动物及其珍爱措施。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森林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2. 强调珍爱森林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作业安置
1. 完成一篇关于森林动物的作文,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珍爱。
2. 收集有关森林动物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六、课后反思
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及时给予必定和建议。
2. 思考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爱护自然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森林动物的生态系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培养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希望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森林里的动物》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读本,它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森林动物,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借助这本书,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森林动物;2.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4.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森林里的各种不同的动物;2. 学习认读各种动物的名称;3. 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4. 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各种森林动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和习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森林动物,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3. 课堂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书中的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创作绘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森林动物的绘本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度,发言质量等;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创作题目,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创作评价:评价学生的绘本故事创作情况,包括故事情节是否连贯,画面是否生动等。
六、延伸活动:1. 野外实践: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真实的森林动物,增加实践经验;2. 读后感分享:让学生写下对这本书的感受和见解,并分享给全班同学;3. 动物手工制作:组织学生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森林动物模型。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方案《森林里的动物》是一本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故事书,讲述了森林里各种各样的动物们的生活和故事。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9《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里的动物》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对森林里的动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他们在学习本课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动物习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动物名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初步形成关爱动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动物名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难点:学生能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营造森林生态系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森林里的动物,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和互动环节的课件,以便于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资源:收集关于森林里动物的图片、视频和生活实例,以便于教学过程中使用。
3.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森林里的动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里的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森林中常见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森林中多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等特征。
(2)学会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简单分类。
2、难点(1)理解动物与森林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如何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里的动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
3、游戏法:通过动物分类等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收集森林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动物卡片,包括名称、特征、习性等信息。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动物模型、拼图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森林的视频,展示森林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然后提问学生:“在这片森林里,你们觉得会有哪些动物生活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认识森林动物(15 分钟)(1)展示各种森林动物的图片,如老虎、狮子、大象、猴子、松鼠、兔子、长颈鹿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老虎是肉食性动物,善于捕猎;猴子善于攀爬树木;松鼠喜欢储存食物等。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和感受。
3、动物分类(15 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动物卡片。
(2)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食性(肉食、草食、杂食)、生活环境(树上、地面、地下)等特征进行分类。
(3)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4、动物与森林的关系(10 分钟)(1)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传播种子、控制害虫数量等。
(2)讨论如果森林中的动物消失了,会对森林产生什么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动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森林里的动物》是初级教育学校生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动物的种类、习性、生存环境等知识,可以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培育他们对大自然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针对同砚对于动物的深厚爱好和求知欲,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作业,将有助于激发同砚进修的热忱,提高他们的进修乐观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进修,同砚能够精通森林里常见的动物种类、特征、习性及生存环境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育同砚对大自然的热忱和保卫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认识。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内容:依据同砚所学的有关森林动物的知识,设计一个手工制作动物模型的作业。
要求同砚依据自己选择的动物种类,应用纸板、毛绒布等材料,制作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模型。
并在作业本上写出所选动物的名称、特征、生存环境等相关信息,并表达对该动物的喜爱之情。
2. 进修过程:(1) 调研阶段:老师在教室上向同砚介绍森林里的常见动物种类及其特征,引导同砚依据爱好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探究。
(2) 制作阶段:同砚利用课余时间,依据所选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利用纸板、毛绒布等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小动物模型。
(3) 完成阶段:同砚在作业本上写出所选动物的名称、特征、习性以及生存环境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简短的表达,展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 评判方式: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动物模型的外观、工艺、准确性和创意性,以及作业本上所写信息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老师将依据这些标准对同砚的作业进行评判,并准时赐予反馈和指导。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同砚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而且练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培育同砚对于大自然的热忱和保卫认识,激发他们保卫环境、关爱动物的情感。
在今后的进修生活中,期望同砚能够保持这种对自然界的热忱,并乐观参与环境保卫活动,为建设秀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气。
《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里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里的动物种类;2.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动物的珍爱和环境珍爱。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认识不同种类的森林动物;2.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珍爱认识。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环保认识。
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教室展示用的动物模型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森林里的动物世界;2. 进修:介绍不同种类的森林动物及其特点,让学生认识并了解;3.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通过互动方式加深对动物的了解;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珍爱动物和环境。
七、教学延伸:1. 指挥学生到自然珍爱区或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八、作业设计: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森林动物,用文字描述该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2. 让学生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呼吁大家珍爱森林动物和环境;3.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森林动物模型或手工制品。
九、评判方式:1. 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2. 学生对动物珍爱和环保的理解和态度。
十、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对环保认识的培养。
通过本次《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动物,培养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和动物珍爱者。
愿我们的孩子们在进修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懂得尊重和珍爱自然,为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森林里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里的常见动物,包括它们的外貌特征、习性和生活习惯。
2. 帮助学生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里的常见动物:狐狸、松鼠、野猫、熊、鹿等。
2. 动物的外貌特征、习性和生活习惯。
3. 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珍爱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悉森林里的常见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关注环境珍爱问题。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森林里常见动物的图片和相关知识介绍。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森林动物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猜测。
3. 教学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的绘画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进修动物知识:通过PPT介绍森林里的常见动物,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钻研,制作该动物的模型或绘画。
4.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珍爱行动。
六、作业安置:1. 完成一份关于森林动物的调查报告,包括动物的名称、外貌特征、习性和生活习惯。
2. 制作一个关于森林生态环境珍爱的海报,呼吁大家一起珍爱森林和动物。
七、教学评判:1. 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水平。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包括调查报告和海报的完成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珍爱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森林里的动物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3)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森林中的动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森林动物的兴趣;(2)采用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发现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名称:狐狸、松鼠、兔子、鹿、熊等;2. 动物生活习性:捕食、栖息、繁殖、迁徙等;3. 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camouflage(伪装)、夜间活动、树栖等;4. 相关词汇:forest(森林)、animal(动物)、habitat(栖息地)、adaptation(适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知森林中常见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2)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森林中的动物;(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2)词汇的运用和拓展;(3)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森林的认知和感受;2. 动物认知:展示森林动物的图片,学生尝试说出动物名称,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3. 动物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4. 动物适应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如伪装、夜间活动等;5. 词汇学习:通过动物实例,教授相关词汇,如forest、animal、habitat等;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物名称、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森林的动物》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的第6课。
本课活动的重点是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认识森林里主要有什么动物,并通过观察,探究到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认识森林动物”,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森林里有些什么动物。
活动2“它们生活在哪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初步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了解到在某些区域生活着什么动物,例如狮子生活在草原等,金丝猴生活在森林里。
但森林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并不会完整地认识到在森林里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
同时,森林里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区域,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对于这些内容,学生是懵懵懂懂的,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在森林里常见的动物种类。
2.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对森林里的动物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每组一套森林动物卡片和一张森林背景图。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小朋友在森林中玩耍,琪琪发现一只小松鼠在吃松子。
问题:森林里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寻找森林里有哪些动物。
(二)活动探究
活动1:认识森林动物
问题:你认识这些森林里的动物?
媒体:出示松鼠、猕猴、啄木鸟、蛇的图片。
交流: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提问:你还认识哪些森林里的动物。
交流:学生说出认识的动物名称。
任务:每个小组一套动物卡片,观察这些动物,是否认识它们的名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
汇报:学生介绍不同的动物卡片中的动物。
评价:根据学生能否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进行评价。
小结:森林里生活着很多种类的动物。
活动2:它们生活在哪里
提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现在不同的森林区域中。
媒体:出示森林场景图。
任务:进一步观察动物卡片的动物,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分析这些动物生活在森林的什么区域,并思考这些动物是怎么生活的。
要求:完成活动手册内容。
并将动物卡片贴在森林的相应区域中。
活动:学生分组开展观察、分析活动。
汇报: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分别介绍在树冠、树洞、地面、草丛、土壤里分别有哪些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生活的。
评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来评价。
拓展:播放森林动物的有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森林中的动物。
七、板书设计
6 森林里的动物
森林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