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痛风教案-针灸治疗学
- 格式:pdf
- 大小:161.60 KB
- 文档页数:5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2讲课教案教案: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1. 痛风的基本概念:了解痛风的基本概念,包括痛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
2. 痛风的诊断:学习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了解痛风的分类和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4. 痛风的药物治疗:学习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5. 痛风的综合治疗:了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痛风的基本概念,了解痛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学生能够掌握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4. 学生能够学习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5. 学生能够了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痛风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方法。
重点: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痛风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二、痛风的基本概念:讲解痛风的基本概念,包括痛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
三、痛风的诊断:讲解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痛风的分类与分期:讲解痛风的分类和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五、痛风的药物治疗:讲解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六、痛风的综合治疗:讲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七、课堂练习: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 痛风的基本概念2. 痛风的诊断3. 痛风的分类与分期4. 痛风的药物治疗5. 痛风的综合治疗作业设计:1. 请简述痛风的基本概念。
痛风的针灸治疗痛风的针灸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
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
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男性为主,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型,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且以半夜起病多见,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作。
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
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近年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例有增多趋势。
西医虽有特效药物,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1年[1]。
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
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
在治疗方法上,除体针外,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火针法、拔罐、皮内针及耳针等,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
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
总有效率在90%以上。
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
【治疗】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
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
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痛风针灸治疗方法导语:痛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类疾病对人体损害很大,患有痛风疾病后,饮食上都是要注意,对含有嘌呤的食物都不能选择,这样的食物对病情有很大痛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类疾病对人体损害很大,患有痛风疾病后,饮食上都是要注意,对含有嘌呤的食物都不能选择,这样的食物对病情有很大影响,而且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这样食物,对缓解病情有很大阻碍,那痛风针灸治疗方法怎么样呢,这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
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
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
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
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
通常2 ~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
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痛风的针灸治疗导语:针灸,作为我们中华中医之中瑰宝之一,它为人减轻病痛,无任何副作用,是我们很多种疾病理想的治疗手段。
好多人都崇拜针灸,针灸在我国源远针灸,作为我们中华中医之中瑰宝之一,它为人减轻病痛,无任何副作用,是我们很多种疾病理想的治疗手段。
好多人都崇拜针灸,针灸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痛风的治疗方法很多,针灸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
痛风的针灸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
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
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
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
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
通常2~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
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
临床可选太溪、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痛风*二、痛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三、痛风会引发什么疾病中医针灸治疗痛风1、中医针灸治疗痛风1.1、取穴:大杼、风门、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曲池、新义(在桡骨粗隆与尺骨粗隆之间,肘关节折量二节,同手三里穴平高)、手三里、合谷、梁丘、血海、鹤顶、行间、内庭、三阴交、太冲、公孙、中封等。
1.2、治法:1.2.1、取患部附近穴位,用兴奋法二型的针法,如症状的发作在跖趾关节,用行间、太冲、内庭、公孙;如在踝关节,用中封、三阴交、丘墟;如在膝关节,用梁丘、血海、鹤顶、阳陵泉、足三里。
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1.2.2、在患部稍远隔部位取穴,用抑制法一型手法,取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丰隆、曲池、新义、手三里、三阴交,可以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1.2.3、取背部、腹部的穴位,用抑制法二型手法或温和灸、熨热灸,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和机体代谢,增强抵抗力作用,取大杼、膏肓、风池、天柱、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大肠俞、中脘、关元等。
2、治疗痛风的食疗偏方2.1、芹菜100克(连根须),洗净后切碎,与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盐、味精。
可常食。
痛风急性发作时尤宜。
2.2、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后服。
适用于痛风未发作者。
2.3、茄子250克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味精拌匀后食。
隔日服。
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2.4、鲜葡萄30克,大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后服。
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者。
3、痛风的症状有哪些3.1、无症状期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3.2、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初发时为单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痛风的发作表明血尿酸浓度长时期过饱和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
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开始,常见于大脚趾关节,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关节,如脚踝、膝盖、手指等,还可能在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红斑和触痛。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关节损害,并控制尿酸水平。
一、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取穴在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具体的取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中医诊断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用于辅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①阳陵泉(GB34):位于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胫骨前缘之外,是常用的痛风性关节炎穴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②太冲(LR3):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脚趾骨间凹陷处,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舒筋的作用;④曲池(LI11):位于肘关节外侧横纹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凹陷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⑤足三里(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膝关节下方,胫骨前缘之外,腓骨肌腱与胫骨之间凹陷处,是一处常用的全身调理穴位,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作用;⑥阳谷(SI3):位于手背侧,小指粗骨关节远端腹侧的凹陷处,具有疏风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
这些穴位是常用的选择,但具体使用哪些穴位以及针刺的深度和刺激方法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法常用的手法如下:①点刺法:点刺法是指将针灸针插入特定的穴位,并进行适度的旋转或抖动,以产生刺激效应。
通过点刺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并达到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目的;②艾灸疗法:艾灸是使用艾叶进行燃烧,将温热的艾烟熏热特定穴位的疗法。
艾灸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燥湿、活血化瘀,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③导引法:导引法是通过将电流引入到针灸穴位,以增强刺激效应。
这种方法常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并缓解疼痛;④留针法:留针法是将针灸针插入穴位后保持一段时间,让患者保持放松状态,以增强治疗效果。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头面躯体痛症)第十节痛风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分钟
(其他治疗)——5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病案导入:
【病案内容】
姜某,男性,27岁。
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4年。
患者4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足对趾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
在当地服用消炎镇痛药后,1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激素等药。
近2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
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足跖趾。
于1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故来我处诊治。
查体:面红,跛行,左足背及足跄趾红、肿、压痛、功能受限。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化验:血沉:70mm/h,血尿酸610umol/L。
X线示:左足跖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
概念
痛风是尿酸排泄减少和噤吟代谢障碍所致,以特征性急性关节炎为主症的疾病。
病因病机
痛风属中医学“痹病”“历节风”等范畴,其发生常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初见于筋骨,日久可使病邪由经络而至脏腑,呈现心、脾、肾同病。
基本病机是正虚邪侵,气血痹阻,经络不通。
三、辨证要点【熟悉】
主症
关节剧痛反复发作,多急性发作于午夜,最易受累部位是趾的跖趾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
久病者出现痛风石沉积,常导致关节畸形,并有肾脏病变和尿路结石的发生。
证型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局部按之焮热,喜凉恶热,伴全身发热,尿黄,便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呈梭形肿胀,活动不利,皮下可触及硬结,可伴面色暗滞,胸部刺痛,溺时腰痛如掣如绞。
唇舌暗红,脉细涩或弦紧。
四、治疗
1.基本治疗【掌握】
治法
疏经活络,通痹止痛。
取局部穴为主。
主穴一、PPT展示。
就病例内容提问学生,给出初出答案,老师结合学生予点评,引入本节内容。
约3分钟。
二、概述(PPT展示)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约5分钟。
三、辨证要点(PPT 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约5分钟。
四、治疗
1.基本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及刺法灸法学知识予
局部阿是穴
配穴
风湿热痹配大椎、阳陵泉;
痰瘀痹阻配公孙、血海。
依据不同关节配穴,
跖趾关节配八风、内庭;
踝关节配申脉、昆仑;
指间关节配八邪、四缝;
腕关节配阳池、腕骨;
膝关节配膝眼、阳陵泉。
方义
局部取用阿是穴,疏通经络气血力著,祛风清热利湿作用明显,可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操作
局部阿是穴施以齐刺、扬刺、输刺等,针后可令局部出血,每日1~2次。
关节肿甚或呈梭形者,可在局部行刺络拔罐法,每隔2~3日治疗1次。
余穴用常规针刺。
2.其他治疗
(1)灸法
取局部阿是穴。
施以温和灸,每日1次。
(2)耳针
取神门、内分泌、交感、对应部位。
毫针剌法,或埋针法。
五、按语
1.针灸对缓解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有一定疗效。
2.要严格注意饮食,不食高噤吟食物,不酗酒,必要时可同时服用秋水仙碱等药物。
六、文献摘录
1.《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胭如结,踹如裂。
2.《针灸甲乙经卷十》: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
3.《杂病穴法歌》:腰痛环跳委中神。
七、病例分析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痛风——证型: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局部按之焮热,喜凉恶热,伴全身发热,尿黄,便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呈梭形肿胀,活动不利,皮下可触及硬结,可伴面色暗滞,胸部刺痛,溺时腰痛如掣如绞。
唇舌暗红,脉细涩或弦紧。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疏经活络,通痹止痛。
取局部穴为主。
处方:主穴:阿是穴;配穴:大椎、阳陵泉;跖趾关节配八风、内庭。
操作:局部阿是穴施以齐刺、扬刺、输刺等,针后可令局启发性教学。
同时予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
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
时间约10分钟。
2.其他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刺法灸法学等相关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同时予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
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
时间约5分钟。
五、按语(PPT展示)
六、文献摘录(PPT 展示)
结合教学讲教。
时间约5分钟。
七、病例分析。
就开始的病案导入进行病例分析。
提问学生。
要求学生给出答案。
并记录分数,做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时间约5分钟。
部出血,每日1~2次。
关节肿甚或呈梭形者,可在局部行
刺络拔罐法,每隔2~3日治疗1次。
余穴用常规针刺。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局部取用阿是穴,疏通经络气血力著,祛风清热利湿作用
明显,可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八、小结约2分钟
小结【概述】
概念
病因病机
西医范围【辨证要点】
主症
证型【治疗】
基本治疗
其他治疗【按语】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本病证型及相关的配穴为何?
下次课
预习
要点
中风的概述
实施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