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压裂技术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水力压裂技术的概述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用于释放和采集地下岩石中储存的天然气或石油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高压水将岩石破碎,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流动到井口并采集出来。
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当今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
2.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2.1 技术进展近年来,中国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水力压裂试验和生产实践,并不断优化了水力压裂液的配方和压裂参数,提高了技术效果。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力压裂能力,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力压裂项目也在逐渐增加。
2.2 技术挑战然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水力压裂参数的优化和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
水力压裂过程中对水和化学药剂的需求量较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亟待完善。
3. 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的现状3.1 技术领先相比之下,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相对更为成熟和领先。
美国作为全球水力压裂技术的发源地和领导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3.2 发展趋势在国外,水力压裂技术正朝着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如改良水力压裂液配方、增加试验参数、提高水力压裂设备效率等。
另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推动了水力压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用水量、降低化学品使用、加强废水处理等。
4. 对水力压裂技术的观点和理解4.1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工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资源的逐渐减少,水力压裂技术有望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撑。
4.2 重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我们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水力压裂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索更环保、可持续的水力压裂技术路径。
国内压裂用减阻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I. 引言- 压裂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减阻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II. 国内压裂用减阻剂研究现状- 减阻剂分类及其特点- 国内压裂减阻剂研究现状概括III. 中国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研究进展- 页岩气压裂工艺特点及影响减阻剂选择的因素-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IV. 减阻剂的应用案例- 减阻剂应用案例概括- 减阻剂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与问题V. 减阻剂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减阻剂研究需求与趋势- 减阻剂在压裂工艺中的应用前景VI. 结论- 国内减阻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减阻剂在压裂工艺中的影响与前景展望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能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等)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页岩气是非常规气藏中开发最为活跃、储量最为丰富的一种。
页岩气勘探开发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技术手段来保障高效、经济的生产。
其中,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的开发之中。
压裂技术是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层破碎,从而增加天然气从岩石层中流出的渗透性。
在压裂过程中,需要将高压液体注入到岩石层中,大大增加了注入液体对管道、设备、井壁等系统的腐蚀和磨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压裂技术中常常添加减阻剂来减少注入液体对系统的腐蚀和磨损。
本文将介绍国内减阻剂在压裂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本文将从国内压裂用减阻剂研究现状、中国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研究进展、减阻剂的应用案例、减阻剂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在大规模应用中,减阻剂的使用既有利于生产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健康与安全。
因此,减阻剂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对减阻剂领域感兴趣的专业人员或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章国内压裂用减阻剂研究现状2.1 减阻剂分类及其特点减阻剂是指添加在压裂液中,用来降低液体与管道或岩石壁面摩擦阻力的化学添加剂。
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特性,减阻剂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
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新进展杨航宇;杜敬国【摘要】压裂技术是油田增产、增注的有效手段,对于低渗透油气藏和产量达不到经济开发效益的井,必然要面临此类增产改造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压裂工艺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国内外压裂工艺现状及新型压裂方法,并将无水压裂技术与常规水力压裂的优劣进行对比,建议将无水压裂与目前现有的常规压裂工艺结合起来,以达到降低施工伤害,保护储层的目的.【期刊名称】《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致密油气藏;压裂现状;水平井分段压裂;重复压裂;压裂新技术【作者】杨航宇;杜敬国【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唐山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唐山063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自从1947年世界第一口压裂井在美国堪萨斯州大县Hugoton气田Kelpper1井成功压裂以来[1],几十年间已经有超过150万井次压裂作业。
水力压裂技术由简单、低液量、低排量压裂增产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高度成熟的采油采气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低渗透油气藏探明储量约60亿吨[2],但是由于致密油气藏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特性,使得低渗透储量产能低,达不到工业经济开采效益。
因此需要对油井进行压裂增产,从而实现油田增产稳产。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水力压裂研究,在单井产能预测、水力裂缝理论、压裂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说还是达不到现场施工配套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研究。
1.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安全地压裂形成多条水力裂缝,并且压后能够迅速排液,对储层伤害低。
其难点在于分段压裂工艺方式和井下封堵工具的选择[2-4]。
根据封堵方式的不同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 限流压裂技术限流压裂是一种完井压裂技术,用于压开各个层段破裂压力不同的油井。
通过严格控制射孔炮眼的直径和数量,使用尽可能大的注入排量,带动井底压力上升,用最早被压开位置的炮眼限流,压迫压裂液使之分流,在每一层段上压开裂缝。
2023年油田压裂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油田压裂设备是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专用设备,主要应用于常规油田、页岩气田、油页岩和致密油气田等领域。
压裂设备可以将高压水泵抽送的压裂液在矿井深处喷射到地层岩石中的裂缝中,从而使油、气在井筒中流出,实现对油气资源的开采。
目前,压裂技术和设备已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和开采方式之一。
近年来,全球油气市场需求同比增长,油田压裂设备的需求也愈加旺盛。
尤其是在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市场对油田压裂设备的需求量更是呈现暴涨态势。
据相关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油田压裂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亿美元。
目前,全球油田压裂设备市场行业格局主要是以美国、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为主导。
其中,美国油田压裂设备市场为全球最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
中国油田压裂设备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压裂设备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每口井使用的压裂设备投资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元,而且页岩气田规模庞大,潜在储量丰富,未来中国页岩气产量将会成倍增长,对压裂设备的需求量也必将会随之增长。
此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是目前油田压裂设备市场的新兴增长亮点。
近年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愈加活跃,压裂设备的海洋化和智能化成为趋势,包括红海、北海、南海、俄罗斯海域等地区集中了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力量,为压裂设备出口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全球油田压裂设备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率先在页岩气领域、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油气勘探企业采购预算中占有较高份额。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创新,压裂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等趋势依然存在,行业竞争将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模拟研究对于优化压裂工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裂缝扩展模型的建立、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多场耦合作用、裂缝形态的复杂性以及模型参数的确定等。
为了推动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究裂缝扩展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模型的建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应发展更为先进、高效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更好地模拟裂缝扩展的复杂过程。
还应加强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以验证和完善模拟模型,推动水力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相信能够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页岩储层特性分析页岩储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显著影响。
页岩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脆性,这是由于页岩中的矿物成分(如石英、长石等)和微观结构(如层理、微裂缝等)所决定的。
脆性高的页岩在受到水力压裂作用时,更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从而提高储层的改造效果。
页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可以作为裂缝扩展的潜在通道,使得水力压裂裂缝能够沿着这些路径进行扩展,从而提高裂缝的复杂性和连通性。
页岩气压裂试气工程技术进展摘要:页岩气是一种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资源具有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由于能源紧张形势严峻,能源价格快速上涨,页岩气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国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
压裂试气主要施工工序包括泵送桥塞射孔、水平井分段压裂、连续油管钻桥塞及试气求产四个部分。
随着我国页岩气的发展和页岩气井的开发,页岩气压裂试验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这些技术的突破对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然后探讨了对页岩气压裂试验工程技术进展的认识,希望能为页岩气压裂试验提供依据。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试气;技术进展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藏。
页岩气藏具备如下特征:①赋存形式多样,游离气、吸附气、溶解气共存;②储存空间复杂,纳米级有机质粒内孔隙,纳米微米级粒间孔隙,微米-毫米级微裂缝和厘米级裂缝发育,具有多尺度特性;③储层孔渗极低,孔隙度小于10%;④页岩脆性大,压裂裂缝扩展随机性强,微裂缝发育。
21世纪以来,随着页岩气地质勘探理论的创新和开发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制约页岩气开发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工程技术问题不断得到突破,尤其随着水平井钻完井以及分段压裂和试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北美页岩气的开发进入了迅速推广阶段,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在不断摸索中快速发展。
1页岩气开发的意义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脉。
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能源利用经历了高碳、中碳到低碳的发展过程,并将发展到无碳资源时代。
煤炭和石油的大规模利用已成为现实,而氢资源目前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没有优势。
随着低碳能源时代的到来,利用天然气是实现低碳能源最现实的选择。
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可采资源的减少,能源供应已进入后石油时代。
全球能源将从煤炭和石油转变为更清洁、更环保的天然气,从而进入人类能源利用天然气的时代。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64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8压裂实时监控技术实时监控和监测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实时地测定压裂液、支撑剂和施工参数,模拟水力裂缝几何形状的发展,随时修改施工方案,以获得最优的支撑裂缝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1)施工参数监控,包括排量、泵压、砂比等由仪表车直接显示和控制。
(2)压裂质量监测:分别监测混砂车出、人口压裂液(携砂液)的流变性、温度、pH值等参数,对压裂液流变性,特别是加人各种添加剂后的性能以及携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仪器为范氏系列粘度计,并在模拟剪切和地层温度条件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
对于延缓硼交联压裂液和延缓释放破胶剂体系,矿场实时监测更为重要。
(3)实时压力分析:根据测定的施工参数和压裂液参数用三维压裂模拟器预测井口或井底压力,并与实际值进行拟合,预测施工压力变化(泵注和闭合期间)和裂缝几何形状。
主要用途如下:①识别井筒附近的摩阻影响(射孔和井筒附近裂缝的弯曲),并能定性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井筒附近脱砂的可能性;②评价压裂设计可信程度:如果施工压力与矿场实时预测压力相吻合,则设计的裂缝几何形状是可信的;③预测砂堵的可能性;④确定产生的水力裂缝几何形状I⑤提供施工过程的图像和动画信息。
矿场实时分析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在矿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除GRI外,其它石油公司也都相继研制和发展了这套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与小型压裂测试分析结合应用。
9FASTFrac压裂管柱贝克石油工具公司新近开发出一种连续油管压裂系统一FA刚下rac压裂管柱,用于对先前未处理到的层位进行选择性的增产措施,从而获得比常规压裂更高效、更经济的压裂效果。
应用该技术能一趟管柱实现多层隔离与措施。
从而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节省了完并时间。
由于该连续油管传送系统能保证高比重压井液不接触生产层,使完井和增产措施均不造成油井伤害,从而快速实现生产优化。
FAsTFrac工具与Auto—J系统组成一个整体,Auto—J系统的作用是保证连续油管将压裂管柱送入或从井筒中起出。
中国石油压裂酸化业务的发展综述近些年,中国石油压裂酸化发展声势夺人,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酸化工具等一批技术利器先后登场。
从技术工艺来说,历经直井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和井组整体压裂,由单纯追求裂缝长度发展到最大限度寻求被压开储层体积。
今年,一吨瓜尔胶一度高达每吨2.1万美元,两年前这一价格还仅为1950美元。
作为传统压裂液,瓜尔胶身价倍增的推手正是全球如火如荼的压裂酸化业务。
且不说压裂酸化在北美页岩气开发中大显身手,仅从中国石油压裂技术的发展就可窥见一斑。
时势造英雄压裂酸化是一种旨在改善石油在地下流动环境,提高油井产量的储层改造工艺技术,虽应用年头不短,但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仅是工程技术产业链上的一块短板,而且在井下作业业务的庞大队伍中也势单力薄。
然而近些年,中国石油压裂酸化发展声势夺人,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酸化工具等一批技术利器先后登场。
昔日低调的角色为何成为今日的新秀?时势造英雄。
随着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低渗透油气储量成为新增储量和上产主体,越来越多油气井需要储层改造。
压裂酸化技术发展,不仅关系到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牛鼻子”工程的实施,而且影响着油气藏开发动用程度。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目标市场压裂酸化工作量需求约13.9万井次,年平均2.8万井次,2015年将比2010年增长30.5%,压裂层(段)数及加砂量将增长40%以上。
压裂酸化在建设“西部大庆”大舞台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井井有油、口口不流”的“三低”油气藏,到如今“西部大庆”呼之欲出,以压裂为核心的井下技术作业,在长庆油田增储上产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40多年来,“吃压裂饭,过压裂年,唱压裂歌”的顺口溜无人不晓。
如今,要唱“压裂歌”的何止长庆油田一家。
大庆油田薄互层水平井压裂和老井改造,川渝地区和塔里木地区的深井、高温高压储层改造及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都在热情地呼唤压裂酸化技术进步与更大规模应用。
在2012年勘探开发年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吉平把物探、钻完井及储层改造并列为三大核心工程技术。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要求油田和工程技术企事业单位要“干优压裂活,吃好储改饭”。
整合出尖兵大环境中,压裂酸化正迎来一展身手的美好时代。
而在内部,中国石油正努力为其探索最佳的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集团公司从事压裂酸化作业的油气田企业和钻探企业多达17家。
因为市场竞争压力小、力量相对分散,各家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2008年工程技术重组开始,集团公司对包括压裂酸化在内的井下业务不断进行整合。
实践证明,整合越早,业务发展越快。
井下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走专业化、集约化、一体化、高端化的路子。
5家钻探企业中,川庆钻探在2008年工程技术大规模专业重组之初,就接收了长庆油田划转的井下作业,如今已形成水平井分段压裂、连续油管带底封分段压裂、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多项特色技术。
渤海钻探形成了低浓度瓜胶、超高温压裂液等压裂液体系;长城钻探热压裂工艺效果显著;西部钻探、塔里木油田高温深井射孔、压裂一体化管柱、氮气泡沫压裂液及库车山前构造碎屑岩储层改造技术独具特色……目前,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业务仍在持续整合中。
廖永远指出,井下作业业务要向高端化、尖端化方向发展,突出压裂酸化、连续油管、高端工具等业务,实现浴火重生。
可以预见,未来压裂酸化将集中更多资源,强势发展。
奋起抓机遇北美页岩气开发掀起的不仅是天然气革命,还有压裂酸化技术的更新换代。
从技术工艺来说,历经直井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和井组整体压裂,由单纯追求裂缝长度发展到最大限度寻求被压开储层体积。
从规模上说,由常规小规模加砂压裂发展到大规模、工厂化压裂;单井次施工规模由原来的“千方液、百方砂”,发展到“万方液、千方砂”,连续施工作业时间由原来20小时延长至100小时以上。
尽管在多方努力下,中国石油已形成水平井分段改造四大主体工艺技术,大规模压裂工艺基本配套、裂缝监测等技术得到应用,但与先进技术存在的差距仍不容忽视。
“在原始理论创新、工艺创新能力,综合系统研发能力和工具、装备研制能力上,我们的差距还很明显。
”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赵业荣指出。
差距激起中国石油发展压裂酸化技术的紧迫感。
2011年,中国石油和美国专业压裂公司互派压裂技术人员“上门”培训,旨在缩短与国外压裂技术之间的差距;今年工厂化(大型)压裂技术交流会、集团公司压裂技术交流会等相继召开……在抢抓机遇发展压裂酸化业务的进程中,中国石油不仅在海外要承受来自对手的巨大挑战,即便在中国市场,同样面对国际服务公司和民营队伍的激烈竞争。
因此,工程技术单位与各油田及科研院所如何在中国石油一面大旗下,集中力量发展高端技术,是个考验,也是一条赶超先进的捷径。
吐哈油田研发新型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取得良好效果2012/11/8 3:10来源:吐哈油田公司今年以来,吐哈油田公司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成本高和液体残渣含量大、破胶后残胶对储层伤害严重等上产难题,持续开展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攻关,研发成功主剂为无固相聚合物、携砂能力强、耐温抗剪切性能好、可替代常规胍胶压裂液的新型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满足了压裂增产技术要求。
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施工摩阻比常规胍胶低40%,不仅携砂能力强,助排性能优越,破胶更为彻底,现场试验22井次,有效率81.8%,平均单井日增油4.12吨,共增油2251吨、增气105万方。
二是节约了压裂液成本。
采用新型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的单井液体成本仅为胍胶压裂液的55%,现场试验22井次,平均单井节约压裂液成本6.8万元,共节约成本150万元。
三是耐温应用范围广泛。
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耐温抗剪切性能好,能够满足从低温40摄氏度到超高温160摄氏度范围的油气井压裂施工要求。
11月5日,从三塘湖油田牛圈湖生产现场传来捷报,湖41—101井采用低伤害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实施压裂投产作业,获得稳定日产量7.74吨的工业油流。
至此,该压裂液已在吐哈各主力油田推广试验22井次,施工有效率81.8%,累计增油2251吨,增气105万立方米,为油田节约压裂成本150多万元。
压裂液是油气田储层改造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增产效果和施工成本。
多年来,油田常规压裂大多沿用以胍胶为主剂的压裂液体系,压裂改造长期面临液体残渣含量大、破胶后残胶对储层损害严重、措施有效期短等诸多上产难题。
而且随着吐哈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步伐加快,研发新型低伤害、低成本压裂液体系,已成为油田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酸化研究所紧密结合生产现场需求,勇担破解吐哈常规低压油气田及非常规油气藏压裂上产难题重任,以“低伤害、低成本”为攻关目标,扎实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的调研论证和室内实验,开发出了主剂为无固相聚合物、携砂能力强、耐温抗剪切性能好、可替代常规胍胶压裂液的新型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
目前,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已相继在温米、鄯善、三塘湖、鲁克沁等油田区块推广试验,施工成功率91%,有效率81.8%,有效井平均单井日增油4.12吨,累计增油2251吨。
其中温5—801压裂后日产油7.9吨,温西3—3488井压裂后日产油10吨,玉16—15井压裂后日产油11.6吨,日增油9.36吨,增产效果喜人。
现场试验表明,可逆交联压裂液体系施工摩阻比常规胍胶低40%,不仅携砂能力强,助排性能优越,破胶更为彻底,而且单井液体成本仅为胍胶压裂液的55%,能够满足吐哈油田从低温到超高温范围油气井的压裂施工要求。
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压裂液评估和体系完善研究,力求早日解决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压裂难题,为吐哈油气上产400万吨提供更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撑。
渤海钻探创长庆油田水平井16段压裂新纪录2012/11/15 3:20来源: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近日,从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盐池采油厂宁东工区传来好消息,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压裂队在ND45P63井长81油层成功实施水平井16段压裂改造工艺,创下长庆及沿线市场水平井压裂段数新纪录。
ND45P63井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大水坑镇,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中段麻黄山西圈弯子凸起带关家沟构造,井深4295米,水平段总长度为1444.7米,是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该地区部署的一口重点评价,该井对验证长8油层组构造和进一步评估宁东地区产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这个公司周密组织、合理安排,主管领导靠前指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调集施工车辆30余台,严控安全环保风险,优化生产组织流程,确保各项工序无缝衔接,在近21个小时的施工中,施工人员不畏疲劳、连续作战,运用历次大型水平井压裂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共向16个目的层泵注压裂液3656.1方,加入陶粒砂473方,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在施工中所表现出的施工组织能力、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受到甲方单位的好评。
该井的压裂成功积累了大型油层水平井施工的经验,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塔里木油田采用缝网体积酸压技术取得良好效果2012/11/14 3:30来源:塔里木油田公司今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借鉴国外页岩气酸压理念,引入体积酸压,形成大的缝网体系的理念,在大北-克深多口井进行SRV缝网体积酸压工艺先导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北-克深气藏属于典型的超深、超高压、高温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是全球首个集“三超”于一身的气藏。
该气藏自然产能低,平均单井天然气自然产量仅19.8万立方米,大北-克深试采的7口井平均单井天然气产量仅39.8万立方米,仍达不到配产要求。
塔里木油田在借鉴国外页岩气压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SRV缝网体积酸压工艺技术,并在克深203井和大北302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增产效果显著。
与以往的酸化方式相比,SRV缝网体积酸压工艺采用了酸化+压裂+酸压相结合的工艺技术,酸化解除近井筒污染,使用滑溜水前置液压裂,沟通天然裂缝,酸压进一步刻蚀深部裂缝。
通过优化总液量和酸量,最终形成复杂、交错的裂缝网络系统,达到提高整体导流能力的目的。
经过缝网体积酸压改造后,单井产量提高明显,克深203井酸压后最高日产天然气量达到71万立方米,按无阻流量计算增产4.9倍。
在大北302井应用后,10毫米油嘴,油压76.8兆帕,天然气最高产量达到116万立方米,按无阻流量,酸化后比酸化前产量提高7.5倍。
克深206井采用体积缝网酸化技术改造后日产气72万立方米,按无阻流量,酸化后比酸化前产量提高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