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128.45 KB
- 文档页数:1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思政教育为引领,通过重构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共鸣反馈等教学改革方式,将思政教育与本课程专业知识教育有效融合,深入推进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统一。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courseSun Guanqiong, Lu Gong and Li Song(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0)Abstract: The course of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khalid ents edu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the lead, through 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design, innovative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pay attentionto students resonance feedback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is cour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further promote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coursesto peers, unity.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Middle fig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 G641 Literature logo code: A《检测技术及仪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课程既有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等基本知识的理论分析,还配有相关实验教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新技术讲座》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02022010 课程性质: 选修课程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新技术讲座 学时/学分:16/1英文名称:New Development of Measurment考核方式: 课程报告 and Control Technology大纲执笔人:张涛选用教材:自编《测控技术与仪器新技术讲座》指导书先修课程:传感器、信号与系统、互换性与技大纲审核人:专业教学指导组术测量、精密机械设计、测控电路、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等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目标课程具体目标为:1.能说明当前测控领域的若干发展热点方向、现有国内外研究基本现状及大致发展趋势。
2.能基本阐述管道腐蚀检测技术、微纳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及激光干涉检测技术的基本技术要点、系统组成及关键性能参数。
3.能对应用实施以上几种检测技术可能带来的对社会公众健康及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做出分析描述,并能以此评估应用实施这些技术需要承担的责任。
4.能了解测控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行、废弃处理各环节中对自然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判断这些环节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管道腐蚀检测技术(支撑课程目标1、2、3、4)1.石化行业油气输送管线构架,腐蚀的原因,国内外常用的腐蚀检测技术。
注重环境和社会、健康、安全的关系。
2.一种新颖的基于场指纹法的管道内腐蚀监测技术。
注重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章微纳检测技术(支撑课程目标1、2、3、4)1.精密、超精密几何量测量的基本概念。
2.典型精密、超精密测量设备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微齿轮几何量精密测量的一个案列(包含测量需求分析、测量仪器设计、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第三章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支撑课程目标1、2、3、4)1.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2.机器视觉测量系统的组成。
3.常用的图像处理步骤及方法。
4.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个集光、机、电、算、控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
文章分析其专业的现状,探讨其强化专业的措施。
标签:测控技术;仪器;现状;措施一、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实现我国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重要途径高科技人才的塑造是达到我国和国际接轨的桥梁,同时达到经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所以,对于全球范围来讲,国和国之间的竞争已提升为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现今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急于实施人才的塑造,我国为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在本科阶段进行批量培养专项人才。
但现今伴随整个世界制造业逐渐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提升,就需要国家增加于在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塑造,造就其不只具备对应的专业知识与素质,同时具备较高的为人处世所拥有的涵养。
(二)测控领域不断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经典的测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学科规划的内容与体系与现今的经济发展不能融合,阻止现今经济发展的历程。
所以,传统的测控技术就无法实现现阶段经济对高新技术的需求。
另外,传统的测控技术专业规划的课程内容的始端偏低,多数是反复测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最根本内容,课时与课程的规划不能与现今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融合,就为塑造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造成巨大的难题。
因此,急切需要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进行适当的改革,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测量控制和仪器仪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构成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造就信息科学技术三大支柱。
主要以准确、可靠、稳定地取得信息核心目标进行组织教学,熟知其有关的理论、技术与方式,属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的最根本始端。
按照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定制该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塑造目标为拥有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与测量和控制上根本知识以及运用能力,可以在国民经济每个部门有关测量与控制领域内关联技术、仪器和系统的设计配置、科研技术、应用探究、运作管理等因素的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圈。
电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针对电测技术与仪器这门课程内容知识点分散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教学要求与实验设施的实际情况,阐述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从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测技术与仪器;传感器;高职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2)33-0092-03电测技术与仪器是高职院校控制、检测、自动化、电气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自动检测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常见非电量电测法以及检测仪器仪表等方面的知识。
非电量的电测技术和仪器的应用,是测控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及正常运行,并且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要准确、及时地检测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关参数。
1 课程的现状及教学面临的问题本课程是以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是现代检测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仪表。
传感器技术涉及数学、物理、工程材料与工程力学、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在高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但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上好电测技术与仪器的课程并不容易,主要面临下面几个问题。
1.1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和专业门类太广泛传感器种类非常多,检测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本课程需要学生了解的传感器至少有十种,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很广,从大的学科门类上说,包括电工学、电子学、电磁学、力学、光学、声学、热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数字电路、半导体技术等,几乎机电相关的学科都涉及到了。
即便是同一学科门类下,也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任何一项知识点欠缺,就可能导致相关的传感器内容无法理解。
比如电磁技术,涉及电涡流传感器和霍尔式传感器,如果不能掌握电磁技术中的涡流原理和霍尔定律,要想理解相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那是非常困难的。
《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改革作者:宋恺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阐述了《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检测技术与仪器;项目式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是我校自动控制系电类相关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在结构上打破了原有的学科性结构,采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式结构,每个项目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问题以及沟通的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1.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企业调研,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项目,如表1所示。
通过改进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能合理的使用和选择传感器,能调试电子电路,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2.教材改革根据改革的教学大纲,调整并修改了原有的教材,新的校本教材精选了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的七个项目,除了对相应的项目或任务进行详细分析、验收与总结,并且配有相关的应用实例。
每个项目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衔接,整套教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授课,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整个任务的实施情况,有效组织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教师边讲理论边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4.教学方法改革教学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难点内容采用板书式教学,方便学生掌握课程主要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中的图片、视频、应用材料等采用多媒体式教学,方便学生对这种抽象知识点的直观理解。
2019年17期博士论坛高教学刊基于OBE背景下的《自动检测技术》的课程体系优化*王烨,杜云,杨霞,黄公发,贾科进,宋哲英,李争*(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称,是指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并被《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全面接受,成为国际上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1]。
我国从2013年6月加入了《华盛顿协议》后,采纳并坚持了OBE教育理念,是为了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同时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2-3]。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工程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随着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要改革,以满足专业认证的要求。
本文主要梳理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OBE教育理念,对《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从优化结果中可以看出课程体系优化措施初见成效,优化方向是基本正确的。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OBE教育理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仪器仪表有关的生产过程参数的自动检测系统的技术研究、开发实践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目前,我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教学内容与OBE教育理念相悖教学改革前,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和对课程的个人理解,也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安排课程内容,教师主导课程的各个环节,按照个人意愿确定教学内容,不考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是否紧密,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有前瞻性、实事求是,也不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并且学习内容对将来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否有作用,所以教学内容带有局限性和较强烈的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