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78.98 KB
- 文档页数:4
电加热集输在油田应用的思考摘要:输油管道采用电加热集输,防止管中原油凝固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重高新节能技术。
电加热集输是用电能来补充管道在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流动介质最合理的工艺温度范围。
但电加热集输技术还很不成熟,电加热埋地管道都存在着设计电加热功率过大的情况,一方面使生产的初投资增加,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使运行管理不合理,增加了运行管理的困难。
关键词:输油管道;电力热集输;应用;思考一、概述(一)课题研究背景油气集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原油及天然气的收集和输送问题。
就油田的生产全局来说,油气集输是继油藏勘探、油田开发、采油工程之后的很重要的生产阶段。
如果说油藏勘探是寻找原料,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是提供原料,那么油气集输则是把分散的原料集中、处理使之成为油田产品的过程。
这过程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伴生天然气和其它产品,在油田上进行集中、输送和必要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原油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厂油库经其他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则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再送往石油化工厂、液化气厂或其他用户。
概括的说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油井为起点,矿厂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厂业务。
油气集输流程:反应自井口产出油气经过集输,分离,计量,脱水,稳定,及其它处理,生产出合格的油气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
现在油田开发成本越来越来高,面临水、电、气所需能源紧缺的局面,同时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逐年提高以及物价上涨因素,建成一定产能的油田的建设投资也逐年提高。
因此,推广高效集输,寻找高效率、低能耗的集输方式,降低油田建设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现状我们国家的油气集输的发展现状是高效油气集输,时间为90年代至目前,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已开发的主要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节能降耗成为油田开发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油气集输流程和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备,更为突出强调高效节能。
空心杆电加热采油工艺适用性分析与应用
邹会举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5(7)12
【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规空心杆电加热采油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介绍了连续可调式中频电加热技术在稠油井应用的试验过程,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对高压电网的反作用影响、通过调节频率或电压来节省电能,更适宜于在地面工艺无法满足蒸汽吞吐或在偏远地带勘探试油的稠油井上使用,不愧为一种较好的工艺技术,也可广泛应用在高凝、高含蜡油井上.当然,在地层状况下浅层稠油无法流动到井筒时不宜采用该工艺.
【总页数】1页(P582)
【作者】邹会举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试油测试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应用
2.空心杆电加热采油技术的改进
3.高凝油空心杆内连续管热水循环采油工艺研究
4.空心杆电加热工艺在牛心坨油田降低能耗的研究
5.空心杆越泵电加热配套工艺的完善与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热杆在稠油举升工艺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0-08T06:48:23.73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月第15期作者:谢越[导读] 在螺杆泵采油时泵的深度在制造商使用时是有限的,但对于电热杆来说并不存在问题,因此通常在稠油举升时使用电热杆。
谢越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胜凯采油管理区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在螺杆泵采油时泵的深度在制造商使用时是有限的,但对于电热杆来说并不存在问题,因此通常在稠油举升时使用电热杆。
对电热采油的工艺方面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及电热杆在选井、加热深度等方面如何应用于采油,以提高企业方面的采油效率和采油量。
关键词:电热杆;稠油举升;具体应用石油公司在采油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稠油井。
目前有两种处理稠油井的方法:一种是应用稠油冷采技术。
二是电热采油技术的应用。
一般来说,石油公司选择生产稠油出砂用于冷开采,但采用这种方法限制了泵的深度。
达到一定深度后,有必要采用电热采油技术因此,电热杆越来越多地用于稠油举升,也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青睐一、电热采油方面的相关工作原理共有三种常用的电热采油方面的设备变频、管外电缆以及电磁加热设备。
这三种设备具有相同的特性,包括点状或是线状对外。
运行上述加热器时,热量的一部分在输油管道以外的套环空中中损失,损失较大,热效率低于90%。
原因是,如果加热杆没有安装,主要依靠电流来提高温度。
电热杆是空心抽油杆。
变压器接通后,高压进入控制柜,然后将三相工频电和驱动电源供应线连接到电热杆上,让电流在电缆和加热杆之间回流。
其次,结合集肤效应加热原理,只有电热杆的表面温度升高形成热源。
这不仅可以加快加热速度,还可以防止空心杆上的电缆受到温度的损坏,从而缩短它们的实际使用方面的相关寿命。
二、电热杆采油的应用1.选井。
在实践中应用电加热技术时,操作人员需要用电来提高井筒的温度。
所以加热方面的技术需要施工人员提供较多的资金。
如果施工方面的企业不能正确对油井进行选择,油田的经济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电加热抽油杆采油工艺技术特点及其应用
季翔
【期刊名称】《试采技术》
【年(卷),期】1997(018)001
【摘要】电加热抽油杆采油工艺是开采高粘稠油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和杆柱设计方法,并对我队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说明该工艺具有维持稠油井正常生产,延长检泵周期等优点。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季翔
【作者单位】华东石油地质局试采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33.203
【相关文献】
1.青海油田柔性连续抽油杆采油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J], 刘素云;阿召林;肖华
2.电加热空心抽油杆温度分析与应用 [J], 王立影;李启堂;林建平;王芝斌
3.抽油机井电加热杆抽油工艺优化设计软件 [J], 彭振华;檀朝东;薛兴艳;檀竹南;宋健;崔素敏
4.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J], 孙宝福
5.空心抽油杆电加热采油技术在三塘湖油田的应用 [J], 张朋举;项红军;张佩玉;任松林;崔智超;王小龙;刘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摘要:油田采油井(螺杆泵、抽油机、电泵)生产过程中,高凝、稠油井开发和井筒结蜡问题非常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采用交—直—中变频技术 ,通过改变加热的供电方式强化了集肤效应,提高电热转换效率,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已日臻成熟,达到降低单井电加热费用的目的,方便了日常生产管理。
中频电加热比工频电加热功率可降低 10~2 0 k W,平均节电率达到 28%。
关键词:高凝稠油井结蜡;集肤效应;中频节能加热;节能高效1 前言现在油田采油井(螺杆泵、抽油机、电泵)生产普遍采用掺水和定期热洗的办法,解决高凝、稠油井生产和井筒结蜡问题,投资高、能耗大,同时无论是掺水还是热洗都影响产量。
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的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具有可控易控、时间短效率高、既促生产又节能的特点。
2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2.1中频电源的产生与优势空心杆电加热技术从开始应用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一直采用工频(50Hz)电源进行电加热。
由于工频加热电源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成本低和一次性投资少等优点,因此一直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石油开采成本逐渐增高,工频加热电源耗电量大、电能成本高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
而采用中频(500~2000Hz)加热技术则可大幅减少耗电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高科技电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也为制造中频电源控制设备提供了特别有利条件。
因此,现在研究及推广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更具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2.2油井空心杆井筒中频节能加热技术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空心抽油杆(包括变扣、终端器、短节、光杆、悬接器、防喷盒)、加热电缆、回路电缆、中频电源控制柜等几部分组成。
其正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铜电缆并与空心杆体形成加热回路,通以不同频率的交流安全电压,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杆壁上产生的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开采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
空心杆井筒电加热技术联合石油技术(辽宁)有限公司是美国联合石油公司在亚太区成立的独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
总公司位于美国德州休斯敦石油城,是专门从事石油行业以及与石油行业相关技术的高科技跨国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石油开发、钻采、集输、石油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和现场服务。
一、概述空心杆井筒电热工艺技术是我联合石油技术(辽宁)有限公司的重点产品。
是拌热采油技术的一种,适用于稠油井、高凝油井和含蜡井的原油在井筒内举升过程中的加温降粘和清蜡工作。
该技术采用内集肤效应原理,是通过地面的电流整合,使空心杆壁产生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井进行加热。
通过多年的现场实践与技术研发改进。
该技术趋于成熟,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1000多口油井,并为多个油田开采作出了贡献。
二、工作原理空心杆电加热系统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电缆并与空心杆体形成回路,通以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杆壁上产生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以提高油管内原油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开采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
集肤效应加热法(Skin Electrical Current Thermo SyS简e称 SECT 法,它是由日本氮气工程公司经理安藤政夫创造的,后来推广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我国,广泛应用于稠油的开采。
本系统所用电缆是铜制的,是线性电阻,而空心杆是属于铁磁质材料,产生的交流阻抗是非线性的,交流阻抗比直流电阻要大的多,电流沿着空心杆内壁流过,这是因为导线的电流与空心杆的电流方向相反,使两个相邻的导体中产生“接近效应”,使得电流驱向两导体之间。
因为电流是受磁作用的,在铁磁质的空心杆中这种作用要比在铜制导线中强的多(铁磁质材料的磁导率是铜的1000倍),所以电流明显驱向空心杆的内壁流过,实际上“接近效应”和“集肤效应”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集肤效应” 体现在空心杆的内表面。
空心杆超导加热电缆
空心杆超导加热电缆是一种应用于石油开采领域的电加热设备,它利用电加热原理提高油管内原油的温度从而降低粘度,改善流动性。
这种技术针对的是高凝、高粘、高含蜡的“三高”原油,这些类型的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举升困难和进泵困难等问题。
通过在空心抽油杆内穿入电缆并与抽油杆体形成回路,通电后利用集肤效应产生的热能对原油进行加热,以解决上述问题。
该技术具备以下特点:
1.全程加热:可以对整个油井内油品进行有效加热,不仅局限于油井的某个部位。
2.高温耐受:金属Ml加热电缆能耐温高达250-800℃,适应恶劣的井下环境。
3.高机械强度:具有密实、圆滑、无缝的特性以及高的机械强度,确保了应用的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
4.三种形式:适用于游梁式和皮带式抽油机,根据需求选择指定深度内加热、到泵加热或穿越泵加热。
此外,在塔里木油田,为适用高凝油、高黏度和高含蜡原油的开采,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产品改进,如优选H级高强度空心抽油杆,并采用多级组合的方式加深热度达到1600米。
电热杆加热工艺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由于电加热抽油杆本身的独特优点,使得它特别适合于稠油的开采。
电热杆采油工艺适应范围广,而且能连续加热。
根据电加热采油工艺原理和技术指标,从选井、选择加热深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电热杆采油工艺研究,根据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适合在稠油井筒举升应用。
【关键词】稠油电加热杆集肤效应设计<b> 1 工作原理</b><b> 2 电加热杆集肤效应原理</b>导线穿过空心抽油杆,并与抽油杆在末端相连,形成一闭合串联电路。
当闭合串联电路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导线周围将产生交变磁场。
由于空心抽油杆属于铁磁性物质,当空心杆周围所处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空心抽油杆的磁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便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可由电磁感应定律来确定。
<b> 5 结论</b>电热杆采油工艺是解决高凝、高含蜡、高粘度原油开采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地面设施少,杆柱结构比较简单,作业方便,生产易于管理。
该项技术除了电费比较高外,本身使用范围广,不受井底温度、井下管柱、含水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使用不会对油层造成伤害,只是选井时斜度不能太大。
电热杆也可应用于油层的清蜡,一些区块也可用此工艺来进行清蜡,防止油层污染。
其中还存在问题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加热周期还不能进行科学的确定,在以后的研究中需对其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1] 崔卫冠,李现东,等.电热抽油杆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4,11(1)[2] 王爱民.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1997,26(5)[3] 刘利,林军,李国玉.集肤效应电热杆的加热原理及径向震动分析[J].石油机械,2000,28(6)。
应用双空心杆循环加热工艺提高稠油举升效果摘要:随着稠油井开采比例的逐渐增大,稠油开采成为产量的主要接替力量。
但是随着稠油的不断开发,因其粘度高造成举升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需要通过降低井筒原油粘度,增强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举升的目的。
经过探索研究,拓展了双空心杆循环加热工艺,有效解决了稠油举升难题。
关键词:稠油;举升难;流动性;双空心杆1双空心杆闭式循环加热工艺的原理及应用情况1.1工艺原理管中管密闭式热循环降粘工艺采用双管内循环热传导加热方式,有内外两个相互密封循环的独立通道,利用地面热交换器把热载体(水、油等)加热,再经循环泵加压后(2MPa左右),经过缓冲罐缓冲和分离气体后,通过特制四通接头,注入双空心抽油杆的内空心通道,热载体在循环泵的高压驱动下,克服管壁摩阻,高速流至双空心杆的加热尾端,然后通过内外壁环空返至地面加热炉内进行再次加热。
双空心杆内循环是闭式循环系统,热载体不与原油和空气接触,杜绝了热载体的消耗和泄漏。
1.2应用情况采油厂应用双空心杆闭式循环加热工艺的主要是2008年以后新投稠油井,目前共在72口井中配套了该工艺,其中有3口井目前因停井而停用,其它装置均正常使用。
平均单井应用空心杆702米,循环水进口温度82度,返水温度68度。
2 工艺优点(1)节能、运行成本低。
应用该工艺的11口井中,有9口井燃烧本井伴生气就能够满足循环水温度的需要。
与电加热降粘工艺相比,该工艺耗电少,单井平均每天节约电720kw·h。
另有39口井需要燃烧煤来加热循环水,单井只需平均每天消耗0.1吨煤,每吨煤约1120元,单井单日运行成本为0.1吨×1120元/吨=112元。
(2)热损失小,效率高,温度可以随井况调整双空心杆循环是闭式循环系统,热载体不与原油和空气接触,杜绝了热载体的消耗和泄漏,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温度可随井况调整,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有效的解决了稠油井井筒升温难题,减少注汽井热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延长注汽周期。
空心杆热水循环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试验与探索高耗电一直是牛心坨油田的一块“心病”,今年开平均年耗电都在1400万kW·h以上,为了提高机采稠油井产出液的温度,降低电费压力,提出采用空心杆内加隔热管的密闭热流体循环降黏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循环热水携带的热量以及油套环空的隔热性能,使產出液在井筒中维持较高的温度,起到“保温”效果。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通过此项工艺年可节约大量电费。
标签:空心杆热水循环;节能;试验高升采油厂牛心坨油田具有“三高”的特点,即粘度高、凝固点高、相对密度高,并有稠油和高凝油的双重特性。
特殊的油品性质决定了原油举升过程中需要维持一定的井筒温度才能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高升采油厂高凝稠油抽油机井一直采用空心杆电缆加热方式,随着油田开发进入后期,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井下电加热耗电是原油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牛心坨油田现有电加热井42口,电伴热单井日耗电高达960kW·h,单井年耗电33.6×104kW·h,单井年耗电费用23.5万元,年总耗电费用987万元,占作业区总电费的43.7%。
2018年进行了空心杆热水循环试验,通过试验前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费,所以采油厂决定进行空心杆热水循环工艺转换的工作。
1.空心杆热水循环技术简介1.1技术原理高真空隔热抽油杆热水循环系统工艺是在φ88.9油管内下入插接式高真空隔热抽油杆,其内杆直径24mm、采取插接连接方式;外杆直径42mm、采取螺纹连接方式。
热水在抽油杆环形空间内正循环给产出液进行加热。
1.2工作方式将软化水作为热载体,通过地面加热提高载体携热温度至设定值,由循环泵将热载体注入隔热内杆,经双空心杆尾端返回内外杆环空,降温后的热载体再次经地面加热循环,实现热能传递。
可实现一台加热炉带多口油井。
每套井下热水循环撬装装置包括离心泵房1座、高温钢编管100m。
离心泵房尺寸为3000mm(长)×2200mm(宽)×2750mm(高),泵房内包括:过滤器1个、多级离心泵2个、涡轮流量计1个、配电箱1个。
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探讨发布时间:2021-05-31T13:51:48.7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成建刚徐亚娟许宝印成锦徐永华徐亚波[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措施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热力采油技术,如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蒸汽驱的采油技术等等,然后针对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如有杆泵采油技术措施、空心抽油杆采油技术、提高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生产效率措施,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使得稠油开采的效率获得提高。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虎狼峁采油作业区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措施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热力采油技术,如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蒸汽驱的采油技术等等,然后针对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如有杆泵采油技术措施、空心抽油杆采油技术、提高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生产效率措施,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使得稠油开采的效率获得提高。
关键词: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措施引言:对于空心抽油杆来说,我们可结合其实际应用的情况,根据热力采油的技术措施,将空心抽油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针对抽油机的能量以传递的形式,将其传递给井下的抽油泵的活塞,进而使得能量的损耗降低化,促使稠油热采的生产效率获得提高,稠油油田在开发技术方面达到一定标准。
一、热力采油技术(一)蒸汽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对蒸汽吞吐的注汽技术措施利用下,在井下储层能为热蒸汽扩散提供重要的保障,进而使得储层油流的温度获得提高,使得黏度降低化。
将蒸汽进行注入在井下的油层部位,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关井,其热能充分蔓延后,在将井打开开展生产工作,促使稠油热采的生产效率获得提高。
蒸汽吞吐注汽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得热能损耗降低化,促使蒸汽吞吐效果获得提高,可运用规范化的注入工艺流程,并通过对井筒内设计的真空隔热管利用。
对于常规油井来说,在运用分层注汽的工艺技术措施时,主要就是将井下分层位,进而来对每个层位进行开采,主要实施的就是蒸汽吞吐开采,进而使得小层生产能力获得提高。
空心杆电加热采油工艺适用性分析与应用作者:邹会举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4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规空心杆电加热采油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介绍了连续可调式中频电加热技术在稠油井应用的试验过程,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对高压电网的反作用影响、通过调节频率或电压来节省电能,更适宜于在地面工艺无法满足蒸汽吞吐或在偏远地带勘探试油的稠油井上使用,不愧为一种较好的工艺技术,也可广泛应用在高凝、高含蜡油井上。
当然,在地层状况下浅层稠油无法流动到井筒时不宜采用该工艺。
关键词:中频电源电热采油改进空心杆过泵电热采油技术及其在B103井的应用[1]一文曾介绍了电的集肤效应原理在工频、抽油机开采条件下的应用经验,本文分析了电加热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中频电源的优势。
一、中频电加热系统的组成及其与常规电源的优势中频电加热系统主要由中频电源控制柜、井口接电装置和井筒电加热器三部分组成。
1、中频电源控制柜(主要参数见表1)主要是中频变压器和操作控制按钮,该中频变压器将高压电网(变压器或发电机)供给的三相四线制400V/50HZ交流电,经过三相整流滤波、逆变、IGBT轮流导通变成频率连续可调的0-2000V/400—2500HZ单相电源,再经中频变压器输送到电加热器。
中频变压器采用非晶钛材料作为导磁心片,导磁率高,自身能耗低,可防止直流偏磁或过励磁产生的磁饱和,同时可起到隔直作用和串联谐振的作用。
2、井口接电装置方卡子固定好∮36mm空心光杆后,在光杆上固定正极/零线碳刷分别连接电加热器的铜芯和CrMo合金钢外壳随着光杆作旋转运动;在螺杆泵驱动头上端面外壳上固定正极/零线碳刷,使得电加热器上的两个电极分别与中频电源的正极/零线保持导通状态,采油树上连接接地极安全保护。
3、井筒电加热器井筒电加热器的线芯采用截面∮3.2mm单根铜芯,外壳用外径∮17.0mm 壁厚2.5mm 的35CrMo合金钢管,在线芯与外壳之间填充柔性较好的绝缘材料。
油井用空心杆电加热与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使用效果对比【摘要】针对原油物性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的高凝油油藏,为了改善原油在井筒中的流动性,分别采用了空心杆电加热和同轴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两种方式,通过现场实施效果分析表明,采用同轴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后,油气提升得到较大改善,生产效益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高凝油;双空心抽油杆循环加热;应用效果泌362块位于毕店地区中部,含油面积1.09km2,油层厚度平均6.6m,地质储量51.18×104t。
该区主要含油层孔隙度16-22%,渗透率0.075-0.315μm2。
油藏埋深1023-1097m。
泌362块含油层位单一,Ⅱ10小层地层油密度0.811-0.862g/cm3,原油粘度11.9-37.6mPa.s,饱和压力为2.05-3.15MPa。
地层水属碳酸氢钠水型,总矿化度7568mg/l,氯离子含量1537mg/l。
原始地层压力9.8-10.4MPa,地层温度56-59℃。
该区原油物性表现为含蜡高、凝固点高的特征,含蜡33.39%~40.24%,凝固点34~51℃,油井生产结蜡点在300m左右。
为了改善原油在井筒中的流动性,油井生产分别采用了空心杆电加热和同轴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两种方式进行井筒加热。
图1 同轴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地面装置示意图1.两种加热方式工作原理1.1 空心杆电加热工艺将加热电缆置于空心杆中,高压电源经变压器到控制柜,通过电缆将三相工频电流直接送入空心杆内电缆,使电缆~空心杆形成电流回路,利用集肤效应发热原理,对空心杆体表面加热,进而加热油井产出液。
1.2 同轴内循环双空心杆加热工艺利用地面热交换器把热水加热,经循环泵加压后,注入双空心抽油杆的内管通道,热载体在循环泵的高压驱动下,克服管壁磨擦,高速流至双空心杆的加热尾端,然后通过抽油杆的内外管环空上返,热载体在上返过程中对油井产出液进行加温,热载体至地面后经热交换器加热后再次入井循环。
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应用杨立龙【摘要】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粘度高,主体采油工艺为闭式热水循环,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开展举升工艺转换研究,以保证油田有效开发和产量稳定.通过研究对比各种不同降粘工艺的优缺点,最终确定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替代热水循环井的主体生产工艺,并优化了电缆的下入深度及油井动态参数,引进相应配套工艺,开发了高凝稠油电加热抽汲系统优化软件.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应用取得了成功.【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牛心坨油田;高凝稠油;举升工艺;空心杆电加热【作者】杨立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124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牛心坨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端,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的一个断块,主要开发目的层为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牛心坨油层及太古界花岗岩潜山油层,动用含油面积5.8 km2,石油地质储量1648×104t;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具有高凝油和稠油的双重特性,原油粘度400~6973.6mPa·s,凝固点 32~50 ℃,原油密度0.89~0.92g/cm3,析蜡温度51~64 ℃,胶质沥青质含量31.5%~79.6%,含蜡8.7%~18.5%。
牛心坨油田1989年全面投入开发,1990年8月试注水,1991年3月全面转注,主导采油工艺为闭式热水循环。
截止目前牛心坨油田有油井157口,开井131口,其中热水循环井132口,电加热井8口,干抽井4口,日产油410.7t,区块综合含水达68.5%,处于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递减阶段。
牛心坨油田闭式热水循环管柱具体为:举升油管下部安装封隔器,加热油管同心安装,热水从两油管环形空间注入,加热举升油管及其产出液,经油套环空返出地面,产出流体由中心油管举升至地面。
油田空心抽油杆热洗工艺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空心抽油杆热洗工艺是热洗清蜡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和杆柱设计方法,并对空心抽油杆在现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空心抽油杆热洗评价一、空心杆工艺技术特点空心抽油杆热洗,就是从空心抽油杆内注入热油,从抽油杆与油管环形空间返回井口,从而提高油管内液体温度,达到熔蜡降粘的目的,延长油井的热洗、检泵周期。
与其它井筒热洗清蜡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投资少、热效率高、对地层无污染等特点。
1.机械性能空心杆柱由悬接器、空心光杆、空心抽油杆及单向掺水阀等组成。
2.密封性能空心杆在井下工作时,杆体外部液体压力高于内部液体压力,故内外存在压差,其值可通过下式计算:P=ρ1·H/100+P0-ρ2·H/100式中:P-内外压差,MPa;ρ1-抽油杆与油管环空液体比重;H-取点深度,m;ρ2-空心抽油杆内液体比重。
空心杆长时间往复运动,承受着交变载荷,且存在内外液柱压差,连接部位的密封是空心杆中最薄弱环节,也是其内在质量的主要体现。
目前,空心杆采用φ36mm普通抽油杆扣连接,丝扣根部使用双“O”型密封圈,接箍端面内侧加工为粗糙度很小的半圆型倒角,避免上卸扣时将密封圈破坏,从而达到密封要求。
二、机抽杆柱设计1.杆柱组配空心杆的下入深度需根据油井井筒温度、结蜡深度、原油物性、抽油机载荷等确定。
油井产量高、原油物性好,相对而言井筒温度高,结蜡位置在中上部,则空心杆下深较浅;油井产量低、原油物性差,结蜡位置在中下部,则空心杆下入应适当加深。
既要保证空心杆有足够的下入深度,又要考虑空心杆的强度及驴头悬点载荷。
对于泵深较浅的井(1000m左右),可全部采用空心杆柱;对于深抽井,由于中下部液温、压力较高,原油流动性好,析蜡量极少,故对应部位可采用普通实心杆,上部则用空心杆,采用这样的混合抽油杆柱既可满足熔蜡降粘要求,又减轻了整个杆柱重量(相对于整井空心杆而言),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