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及其他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9 MB
- 文档页数:59
2025届黑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社会智能化建设。
首先,必须创新现代化理论。
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革命迅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自动化开始向智能化过渡。
因此,应围绕智能革命、智能时代和智能社会,创新现代化理论。
其次,在智能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应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方式的优势。
大量事实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有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发展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与欧美各国善于和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
相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工业革命期间落后于世界,也与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
其原因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
智能革命与工业革命性质完全不同,是以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为主的革命。
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各国晚得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位列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国。
其原因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密切相关。
经验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
工业革命时代,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智能革命时代,中华民族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在智能革命中的优势,借鉴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的长处,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而使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最后,加快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三大类。
一是机器智能化,包括各种机器、计算机、机器人、无人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的智能化。
二是网络智能化,涉及网络结构、资源配置、功能管理、业务承载等方面的智能化。
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智能地决定服务提供方式,并动态适应需求变化,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功能。
林家铺子读后感800《林家铺子》是一部以家族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林家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与和解。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林家的发展为主线,通过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家族内部的传承与矛盾。
在小说中,林家的兴衰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紧密相连,这种历史的渗透和家族的传承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血有肉。
作者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选择和命运,使得小说更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他们的性格和命运都受到了历史的影响。
林家的祖辈们在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下,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而后一代的人则在新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命运和选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多维度的人物塑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深刻。
小说中的家族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林家三代人的故事中,家族内部的矛盾与和解贯穿始终。
祖辈们的传统观念与后人的现代思想在家族中发生碰撞,而这种碰撞又在历史的变迁中得到了化解和调和。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家族关系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林家铺子》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史。
通过对家族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与和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这部小说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家族成员的命运,更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不断前行和不断进步。
在阅读《林家铺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族的传承与变革、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家族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与和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这部小说中,我不仅可以感受到家族成员的命运,更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不断前行和不断进步。
2022年云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画作《雅典学派》的创作者()。
A.达芬奇 B.提香 C.拉斐尔 D.米开朗琪罗 2.下列艺术类型中,属于综合艺术的()。
A.建筑、设计 B.绘画、文学 C.戏剧、影视 D.雕塑、书法 3.荷兰画家凡·高名作《向日葵》的风格属于()。
A.立体主义 B.印象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超现实主义 4.下列经典民乐作品中,属于古筝演奏曲目的是()。
A.《十面埋伏》 B.《二泉映月》 C.《百鸟朝凤》 D.《渔舟唱晚》 5.下列园林中,属于私家园林的是()。
A.圆明园、寄畅园 B.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 C.豫园、颐和园 D.留园、网师园 6.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是()。
A.洛可可 B.哥特式 C.古典主义 D.巴洛克 7.书法名作《祭侄文稿》的创作年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表现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社会兴衰与时代变迁的话剧是()。
A.《上海屋檐下》 B.《原野》 C.《升官图》 D.《茶馆》 9.以抒发和表现人的情感为主体,同时具有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功能的艺术类型是()。
A.音乐艺术 B.绘画艺术 C.戏剧艺术 D.雕塑艺术 10.舞蹈的主要艺术语言是()。
A.构图、色彩和画面 B.形体、表情和节奏 C.和声、旋律和节奏 D.画面、场景和蒙太奇 11.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画作是()。
A.《簪花仕女图》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韩熙载夜宴图》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李商隐 D.王维 13.《林家铺子》从小说到电影均产生较大艺术影响,其小说作者是()。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小浦撰写了学习本学期课文的读后感,请你帮他在空白处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在从容流淌的文字中,我们聆听了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欣赏到了一幅幅自出心cái()的精致的建筑画,感受到了父亲pán()跚的背影里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
吟诵经典,品味经典,我们高声赞美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渴望品尝昆明雨中味极鲜腴()的青头菌、牛肝菌,遥想在像巨人一样矗立的纪念碑前驻足凝望……经典点燃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
【答案】①. 裁②. 蹒③. jué ④. y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裁(cái):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
鲜腴(xiān yú):新鲜肥美。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惟妙惟肖。
B. 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鸡犬不宁,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C. 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的队员们,面对复杂的疾病,都能妙手偶得,让一张张痛苦、忧虑的脸绽放出甜蜜的笑容。
D. 春节期间,滨海县城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形容“小弟弟模仿猴子”合适。
使用恰当;B.鸡犬不宁:形容声音嘈杂或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与“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的语境不相符。
使用不恰当;C.妙手偶得:指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作出的作品。
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与“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的队员们让一张张痛苦、忧虑的脸绽放出甜蜜的笑容”语境不符,应改为“妙手回春”。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鲁迅1.鲁迅(1)小说集《呐喊》代表篇目:《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彷徨》代表篇目:《祝福》《伤逝》(涓生和子君)《孤独者》(魏连殳[shū])《故事新编》代表篇目:《补天》《奔月》《理水》1.鲁迅1.鲁迅(2)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散文诗集——《野草》(4)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5)论文集——《门外文谈》(6)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真题回顾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是()。
A.《祝福》B.《阿Q正传》C.《故乡》D.《狂人日记》2.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都有贡献,并有相关作品集传于后世,下列属于其小说集的是()。
A.《准风月谈》B.《故事新编》C.《朝花夕拾》D.《花边文学》3.右图是(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一幅,与这一插图相关的小说是()。
A.《故乡》B.《社戏》C.《孔乙己》D.《祝福》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A.鸣凤B.涓生C.祥林嫂D.孔乙己2.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品提示:诗集有《女神》《星空》戏剧有《屈原》《虎符》《蔡文姬》《卓文君》《棠棣之花》郭沫若与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并称“甲骨四堂”。
(字鼎堂)(号雪堂)(字彦堂)(号观堂)3.茅盾——“二十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品提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散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茅盾文学奖——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4.巴金——“人民作家”“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原名李尧棠作品提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2003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5.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作品提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6.曹禺[cáo y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0分)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珊珊来迟,好戏也每每最后出场。
它以朔风为前导,“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不光寒鸥,树上的叶子也被寒风尽数吹落,光影斑驳、色彩相杂,为大地铺就柔软的地毯。
也许你喜欢春的生机盎然、夏的热烈粗犷、秋的硕果累累,但我更喜欢冬的沉稳敦厚。
冬天就像一副油画,近看,或许有些驳杂、粗糙,远看则浑厚、丰富。
描绘它时,大自然调动了太多的艺术灵感,在超然俊拔中展现山水的雄浑,于苍劲刚毅中又穿插隽永的诗情。
它的丰富与质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间,仅靠眼睛观赏远远不够,要用心去慢慢领悟。
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寒冷后面的细腻、真诚与柔情。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盎然(àng)B.粗犷(guǎng)C.粗糙(cāo)D.苍劲(jìn)(2)文段中的画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朔风珊珊来迟B.一副硕果累累C.萧瑟沉稳敦厚D.细腻超然俊拔2.(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
②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
③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有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
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②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C.第③句中加点的“大国工匠”“久久为功”“高光时刻”“有力托举”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D.第④句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91年,邹平丁公遗址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入选“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矛盾《林家铺子(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林家铺子(节选)茅盾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
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
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
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
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
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
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
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
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
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
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
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
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
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
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
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
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
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
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
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
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羊脂球》《第六病室》等。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
我们学过的《唐睢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穿井得一人》都选自《战国策》。
C.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在宋代《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茅盾,原名沈德鸿,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我们学过的《昆明的雨》就是茅盾的作品。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B.当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使许多观众激情满怀,为中国科幻片的崛起而自豪。
(删掉“使”)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在场的同学都惊讶不已。
(将“稍微”改为“稍作”)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将“讨论”和“表决”调换顺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德州高铁“朋友圈”的扩大,使得我们到日照观海、菏泽赏牡丹只有两小时车程。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林家铺子》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林家铺子[注] 茅盾林先生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
将近一星期不曾露脸的东洋货又都摆在最惹眼的地位了。
林先生又模仿上海大商店的办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贴在玻璃窗上。
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
十点多钟,赶市的乡下人一群一群的在街上走过了,林先生坐在账台上,抖擞着精神,堆起满脸的笑容,眼睛望着那些乡下人,又带睄着自己铺子里的两个伙计,两个学徒,满心希望货物出去,洋钱进来。
但是这些乡下人看了一会,指指点点夸羡了一会,竟自懒洋洋地走到斜对门的裕昌祥铺面前站住了再看。
林先生伸长了脖子,望到那班乡下人的背影,眼睛里冒出火来。
他恨不得拉他们回来!林先生赶到柜台前睁大了妒忌的眼睛看着斜对门的同业裕昌祥。
这时又有七八人一队的乡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青的居然上前一步,歪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
林先生猛转过脸来,一对嘴唇皮立刻嘻开了,他亲自兜揽这位意想中的顾客了:“喂,阿弟,买洋伞么?便宜货,一只洋伞卖九角!看看货色去。
”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刺刺地塞到那年青乡下人的手里。
那年青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
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伞攧了一攧,似乎说:“买一把罢?”老头子却老大着急地吆喝道:“阿大!你昏了,想买伞!一船硬柴,一股脑儿只卖了三块多钱,你娘等着量米回去吃,哪有钱来买伞!”林先生苦着脸,踱回到账台里,浑身不得劲儿。
他知道不是自己不会做生意,委实是乡下人太穷了,买不起九毛钱的一顶伞。
他偷眼再望斜对门的裕昌祥,也还是只有人站在那里看,没有人上柜台买。
裕昌祥左右邻的生泰杂货店万牲糕饼店那就简直连看的人都没有半个。
一群一群走过的乡下人都挽着篮子,但篮子里空无一物。
林先生勉强安慰着,他闷闷地踱了几步。
所有推广营业的方法都想遍了,觉得都不是路。
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卷108(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20,分数:40.00)1.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分数:2.00)A.《伏羲伏羲》B.《妻妾成群》√C.《尘埃落定》D.《活着》解析:解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的一部影片,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
2.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是(分数:2.00)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解析:解析:恩格斯曾说过:“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在《金枝》中论述了艺术发生的巫术说的是(分数:2.00)A.爱德华·泰勒B.克林伍德C.詹姆斯·弗雷泽√D.詹姆斯·乔伊斯解析:解析: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在其现代人类学著作《金枝》中阐述了巫术与宗教的起源,以及艺术起源的巫术说。
4.《最后的晚餐》的绘画体裁是(分数:2.00)A.油画B.壁画√C.浮雕D.版画解析:解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一幅壁画。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出自于(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解析:解析:此句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6.《农民暴动》(又译《农民战争》)是(分数:2.00)B.油画C.水粉画D.水彩画解析:解析:柯勒惠支是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农民战争》是其版画代表作之一。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去的东栅张会芬①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
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
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
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②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
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
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③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
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
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
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④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
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
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⑤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
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
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⑥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53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作品是( C )。
A.《祝福》B.《孔乙己》C.《狂人日记》D.《阿Q正传》【解析】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为笔名。
2.20世纪20年代,以“平和冲淡、恬适淡远”的创作风格著称的散文家是( D )。
A.冰心B.朱自清C.郁达夫D.周作人【解析】周作人散文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平和冲淡,恬适淡远;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
3.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被称为“台湾鲁迅”的是( B )。
A.追风B.赖和C.柳裳君D.云萍生【解析】赖和是台湾新文学奠基者,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成立地点( B )。
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解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
5.新月派中,明确提出“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通的人性”这一观点的是( C )。
A.徐志摩B.朱湘C.梁实秋D.胡适【解析】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
6.30年代重要的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A )。
A.茅盾B.叶圣陶C.沙汀D.张天翼【解析】1933年,茅盾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
该时期他还创作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出版了《春蚕》、《泡深》、《烟云集》三个短篇小说集和《印象·感想·回忆》、《速写与随笔》等散文集。
《林家铺子》是矛盾写于1932年的一部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
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个小镇林家杂货店倒闭过程的故事。
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情节为主线,以林小姐的婚姻纠葛为复线,两者形成1个有机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有起有伏,分层铺开,又收放自如,首尾照应。
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矛盾主线,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描写,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驰,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条,无懈可击。
作品中的林先生是1个小市镇的商人,他兢兢业业地经营着他的店铺,然而农村的破产和农村的购买力锐减,使得他一再减价的商品还是销路不佳;上海战争的影响又使得他在年关迫近之时金融上无处通融,且债主上门索要债务,穷于应付,更可恶的是,国民D反动分子对他的一再敲诈勒索,甚至强迫他的女而为妾;此外,还有资本较为雄厚的同行们的排挤压榨,落井下石。
林先生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精明而不强悍,能干而又懦弱”,作为1个商人,他目光短浅,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时,一心只顾“作生意,度难关”,他从爸爸手中接过的这个小店铺,资本既不雄厚,政治上又无援手,他在汹涌而至的多种打击面前,百般挣扎,力图使自己的铺子幸免于倒闭。
但是林家铺子未能承受住这接踵而至的灾难,终于在这穷苦的社会倒闭了,虽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林老板不仅无法“惟利是图”,而且都还在做“无利可图”,甚至是“血本无归”的生意。
矛盾先生在作品中着重写的是他的剜肉补疮、饮鸩止渴的窘况。
作品的最后,林先生在万般无奈之下“出逃”了,“一走了之”,这是1种微弱的反抗形式,却也是我在阅读作品时始料未及的,但他在出走时却没有将心放在朱三太、张寡妇等人身上,这是不可取的,尽管他以后也会被迫走入他们这1大群人中去。
小说便在这些不幸者的呼吁中结束了,这样的结局,一方面对于整个悲剧的制造者提出了更加有力的控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旧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