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解析本文试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为着眼点,就教师如何维护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课堂用语,从课前问候语、讲授中的指令语、课堂提问和问题反馈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在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共同作用下的教师课堂用语,对如何推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教师课堂用语Brown和Levinson指出:许多语言行为蕴含一个共同点——“照顾面子”。
“面子”体系是交际过程中的关键。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课堂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也同样具有以言行事的语用功能,也可能会威胁到学生的面子。
教育离不开师生交际,师生交际离不开面子,教师和学生都不希望丢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又尊重对方的面子。
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面子问题,维护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the Speech Act Theory)是指Austin (1962)和Searle(1979)关于言语活动假设的理论。
Austin (1962)在其著作《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指出,人们实际言语、实践活动中并非仅仅是说了话,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意图,用语言表现出了某种行为。
他把这种人类行为称作言语行为(speech act),而它解释句子的这一崭新视角被学术界称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在Austin看来,人们在说话时,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同时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即说话或发话的言语行为(也叫“以言行事”locutionary act)、表意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指事”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
面子理论Brown & Levinson(1987)的礼貌理论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即:面子、威胁、面子行为和礼貌策略。
面子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作者:张一弛来源:《求学·教育研究》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胡先缙将“面子”一词介绍到西方国家,西方学者对于“面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及深入,其中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由于该理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的阐述,使得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应用价值。
基于此,本文从面子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面子威胁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互动、课堂提问以及教学评价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面子理论;高中英语;面子威胁;教学应用“面子”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它在维系社会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先生将“面子”一词介绍到西方社会中,并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引起了研究的热潮。
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大量社会学案例进行分析形成了理论体系。
其中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影响较为广泛,并逐渐在教育领域引起重视,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结合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对于维护自身公众形象的需求,探究面子理论的应用,并调整设计教学指导策略。
一、面子理论的概述1978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共同发表的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中,第一次系统地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面子理论。
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并根据社会交际中个体对于形象的塑造,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类型,其中积极面子是指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
面子理论认为,在社会交际中,参与者的言行大多都会对他人的面子造成威胁,例如说话人对听话人进行命令、警告、劝说等行为,会威胁到后者消极面子;说话人不同意听话人的观点,并做出批评、蔑视与嘲讽等行为,则会威胁后者积极面子;说话人向听话人道谢,或者违背意愿表示恭维等行为,则会威胁前者的消极面子;说话人做出忏悔、道歉等行为则会威胁其积极面子。
校园公关理论版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也是礼貌原则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交际中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建议、请求、邀请表示拒绝时,就会采取一种拒绝言语行为。
如若不使用礼貌策略来减弱对面子行为的侵害,这种拒绝言语行为便会对听话者的面子构成极大的威胁。
Brown & Levinson(1987)在著名的“面子论”中认为,许多言语行为实质上是损害对话人面子的,即不合适的言语行为表示会影响甚至否定对方所取得的个人价值,这对对话双方都是一种威胁。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为说话者,也是听话者,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时,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影响,加之自身英语水平受限,学习自信心不强等因素,导致学生英语词汇、句型及语法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英语口语更是捉襟见肘,学生为保全面子羞于表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此时教师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对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微弱进步,都要表示赞扬。
为提高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前期的受教育水平及个体的特殊心理特征。
尤其是对面子的需求,规范自身言行。
例如,选择合适的课堂用语,尊重学生,丰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
一、创设条件,鼓励学生正确模仿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口语教学活动时,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害怕犯错后,老师或同学们笑话,出于保全自己面子,拒绝参与课堂口语活动或存在非常明显的羞怯或者敷衍心理。
具体来说,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较低的英语水平和素养难以支撑准确、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面子需求,对口语表达的策略进行精心的设计,就某一对话内容,为学生进行大胆示范,亦或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对话视频。
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郝义侠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8)003
【摘要】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五位大学英语教师并辅以6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和调查对象,探究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做出提问和反馈时对学生面子维护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问和反馈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面子维护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师生互动中维护学生面子的措施和意义.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郝义侠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3
【相关文献】
1.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交际意愿研究与分析——一项基于面子理论的研究 [J], 张卉;
2.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汉语认知结构探讨 [J], 麻珍玉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师生互动 [J], 刘宁宁
4.基于面子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J], 张莉莉
5.基于面子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J], 张莉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中的应用作者:贺欢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2期摘要:本文简要陈述了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中的应用。
主要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在保留学生“面子”的前提下构建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语,从而有助于缓和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面子理论;反馈语;积极反馈1 面子理论社会学家Goffman(1981)最早提出了“面子”这一概念,他认为“面子”是一个人通过在某次特定的交往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而为自己有效争取的社会价值。
Goffman(1967)认为面子维护工作不是毫无意义或可有可无的。
人们正是出于维护彼此面子的需要,才成为社会交往中自我约束的个体。
1987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第一次将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他们指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其具体体现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
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
”2 反馈语的定义与分类就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反馈语而言,主要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
教师不同的反馈语,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
Ellis(1982)认为教师反馈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反应,包括教师的纠错,认可,澄清请求等等。
通常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促进的作用。
而消极反馈,常常会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甚至会造成学生过度焦虑。
教师反馈语是教师影响学生能力提升的有力过程,同时,提升课堂教师反馈语的使用能力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面子的需求,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和焦虑感,有效地维护学生的面子。
同时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面子策略在具体交际情景下运用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面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面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面子理论是一种与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认知理论,它强调社会关系中的认知,表现出安全感、成就感、尊重和感觉,是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使用面子理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尊心。
教师可以分配公平的作业或活动,以确保学生有机会让他们的想法得以表达,并有机会获得正面的肯定。
此外,教师可以批评学生的表现而不伤害自尊,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面子理论有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学习。
对学生们来说,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教师应该创造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们尊重彼此,共同协作,并努力创建一个充满活力、有竞争性,能够促进真正有效学习的学习氛围。
最后,面子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中进行简单的会话活动,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整组讨论或小组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社交活动,例如职业介绍、抢答游戏,爱好等。
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之,面子理论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它可以
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习的合作,提高口语能力,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面子因素在大学英语小班化课堂的体现“爱面子”是一种理性行为,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面子理论就在教学应用上给中国教师深刻的影响。
教学离不开交际互动,交际互动离不开面子。
大学英语是对语言工具的学习,而语言的掌握离不开使用与交际,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互动的、应用的。
那么,告别“讲座”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则更适合课程自身的特性,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群体的需要。
标签:面子;大学英语;小班化当今社会人们身处各种纷乱复杂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为“面子”问题而伤神,如何顾及面子?怎样不伤面子?做点什么来挽救面子?“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简称为FST)则从理论的高度给困扰的人们做出了指示。
西方语言学家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具体划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1]。
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实际是从社会个体主观感受的两个方面对同一个问题做出了阐释。
Brown和Levinson认为,“爱面子”是一种理性行为,社会集团中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都有意欲为自己挣得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而社会成员中的年轻群体则更是处于“面子”的敏感期,是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的。
在我们年轻的一代所生活的大学校园里,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面子理论就在教学应用上给中国教师深刻的影响。
当前中国大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容量大,课时短,学生多,教师很难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课堂上存在重知轻情,知情脱离的现象;有些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语言知识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唯一纽带[2]。
显然,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建立融洽的课堂关系。
而从学生的单方面感受来看,情况可能更为糟糕,课堂交际的缺失必然导致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从而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9卷第1期2012年1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12Vol.9No.11.引言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面子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和地位。
其他东西可以不要,但是面子不可以不要。
有时候人们心甘情愿地放弃某种利益,为的是不丢面子。
而有时候,人们想方设法地获取某种利益,也是争点面子。
面子,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为人处事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光国、胡先缙,2004)。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面子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交际,师生交际离不开面子,教师和学生都不希望自己丢面子,维护自己的面子,又要尊重对方的面子。
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面子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每个教师必须努力乞求的。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有关原理,从“面子论”入手,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掌握并运用好礼貌策略对待学生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2.“面子论”与礼貌策略2.1面子理论“面子论”是Brown &Levinson (1978)在社会学家Goffman (1967)的面子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们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它分为两大类:“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 )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
“正面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肯定和赞许的愿望。
这种愿望一旦获得满足,正面面子就得以保留。
“负面面子”是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涉、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
然而在言语交际中,潜在着诸多面子受伤的可能性,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人们有必要采取手段来降低威胁面子行为的威胁程度。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学院 赵新建[摘 要]本文以B row n 和L evinson 的面子理论为基础,从口语、听力、写作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保全学生面子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面子需要来组织教学。
[关键词]面子理论 课堂教学 积极性 1、引言面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子或面子功夫亦称礼貌原则,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汉语中有“给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争面子”等诸如此类的词汇。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短语如to save face ,to lo se face .B row n 和L evinson 的面子理论,L eech 的礼貌原则等为我们的交际会话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为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这一理论在课堂环境下的交际中如何运用,有什么现实意义?本文将详细阐述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运用。
2、面子理论概述在西方,英国学者B row n 和L evinson 在1987年发表了题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性:礼貌现象》的文章,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 ry )。
“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他们是“有面子需求的理性的人”。
面子即是每一个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取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 -i m age )。
它分为积极面子(po sitive -face )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
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在交际时通常表现为同意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观点,向对方表示赞赏和恭维等等。
消极面子则指个人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强调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群体或其群体的价值观念所束缚。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面子威胁行为及策略探析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
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礎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运用到中国外语课堂上却不少置疑。
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本文探讨在中国英语课堂上存在一些威胁面子的行为,教师努力采取面子礼貌策略降低面子威胁,这些策略的使用会更有效地促进言语交际。
首先,祈使句。
我们看一个句子“Lily,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这种指名道姓的指令方式,增加了强加程度,使学生的负面面子受损。
这种指令使用稍有不慎或使用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负面反应,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有效组织。
很多教师习惯为了使这个祈使句不太有命令的口气,往往会在后面加上“please”来缓和负面面子的影响。
在一些西方国家,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采用“Would you please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或者“who would like to read for us?”这样两类句型。
这两个句子里,用了would you like..这样的表达,体现教师征求学生的意愿,并且“us”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平面上了。
这样把采取某项行动的自由留给了学生,维护了学生的负面面子;与此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希望展示自己能力的愿望。
这种开放式指令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自我形象被欣赏和赞许的概率,因此满足了正面面子。
大学英语课堂中有打断学生话语现象,而且打断的目的不是教师不耐烦,或想终止学生的话语。
更多的现象是教师对学生的话语进一步进行阐释,或教师需要作一些理解核实,或者在学生话语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提醒或者帮助。
这样不但增加了说话者的信心,还增加了更多学生参与话语共建的可能性。
教师在必要时可以利用能够自由说话的特权,选择时机调整语境,改变话语方向,以便给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面子理论”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启示【Abstract】This thesis starts from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ace Theory proposed by Brown and Levinson,then analyses some face threatening act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Finally,the author suggest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by applying the Politeness Strategies.一、引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布朗(Brown)与莱文逊(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普遍现象:礼貌现象》文章,第一次系统地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
他们沿用了戈夫曼(Goffman)“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理论”。
这一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二、面子理论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在1944年首先提出了“面子”概念,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此基础上于1967年也提出了他对“面子”定义:“面子是个体在特定社会交往过程中极力主张正向社会价值,也是其他人认为该个体所具备社会价值”。
英国学者布朗(Brown)与莱文逊(Levinson)“面子理论”是戈夫曼“面子”概念进一步发展。
1978年,布朗与莱文逊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普遍现象:礼貌现象》文章,第一次系统地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他们指出,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想法与希望。
“面子保全论”首先假定,参于交际活动人都是典型人(Brown & Levinson,1978),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理性人”,通常就是指社会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人。
龙源期刊网 基于面子行为理论提升英语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探讨作者:谢樊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1期【摘要】在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下中小学阶段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回答愈发被动,“满堂灌”现象明显。
高职院校接受的生源复杂多样,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被动,學习积极性低。
本文试图以面子行为理论为本探寻提升英语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高职;面子行为理论;授课质量;教学方法【作者简介】谢樊(1981-),四川绵阳人,汉族,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笔者发现高职理论课程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听课不集中精力、走神等和老师“断线”现象。
通过多方渠道笔者调查了解到自己的学生在小学,至少幼儿园阶段好奇心强,渴望学习,但是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最后造成被动的学习者,部分甚至变成厌学者。
以下本文试图以面子行为理论为工具探究其原因。
二、面子行为理论1. 中国渊源。
说起面子,或许中国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中华民族貌似是最注重颜面(面子)的名字。
追根溯源早在我们的思想图腾的代表孔子时代他及其弟子合著的《论语》中即提到人作为个体应该融入集体,且属于不同的阶层,即君即君,臣即臣,士即士,民即民。
就连民也由其工种依次分为农工商。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安分,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可越级干预其他更高的阶层。
由此形成尊卑贵贱的阶层观,同时持有“仁爱之心”按照自己的身份做好分内之事有面子,即荣耀,连同血缘关系(亲戚)和非学员关系(朋友)都可以“沾光”,即享用荣耀。
由此可知传统中国文化语境下个人应该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君、臣、士、民(农工商)。
个人应该融入自己的阶层,并归属更高阶层管辖;同时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
做好了这些就是一个有面子的人,就是有荣耀的人,他连同和他有血缘或者非血缘的亲朋好友都可以“沾光”(享用荣耀)。
面子理论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应用101 欧阳韵1018100196摘要: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以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为切入点,主要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如何在保留学生“面子”的前提下得到构建,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面子理论,教师课堂用语1.引言面子理论被提出以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对面子理论进行大量的研究,而且面子理论也在多个领域有所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面子理论,本文对教师课堂言语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实例分在三个不同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反馈中如何运用礼貌策略,从而保护学生的面子2.面子理论概述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在1987提出“面子理论”,以解释社会交往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典型人的礼貌行为现象。
Brown和Levinson认为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有面子,并将其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所谓的正面面子就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以及认同,而负面面子则指有自主的权利、行动的自由,或者自我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碍。
他们还指出日常交际中存在许多威胁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简称FTA),针对面子威胁行为,他们提出了补救的礼貌策略。
礼貌策略包括如下五类:直接性策略,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间接性礼貌策略,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2.1威胁面子的行为威胁面子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2.1.1 导致听话人负面面子受损的FTA:说话人向听话人发出命令或请求,给听话人压力,让他做或不做某事2.1.2导致听话人正面面子受损的FTA:说话不同意的见解。
或对其进行批评3.面子理论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3.1 英语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威胁学生面子的教师言语行为Brown 和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面子受损。
在课堂中,尽管老师的面子也可能受到威胁,例如老师在提问一个学生的时候,学生拒绝回答,但是由于老师与学生的相对权势不一样,作为相对权势比较弱这一方,学生的面子更有可能受到威胁。
3.1.1 导致学生负面面子受损的教师课堂言语(1)老师向学生发出命令或请求,给学生压力,让他做或不做某事例如“Hand in your homework at once.”(2) 老师威胁学生或向学生发出警告,要求学生按他的意图办事,否则学生将受到某种惩罚或者必须承担某种后果。
例如“If you still spell this word wrongly, I will have you copy it ten times”(3)老师对学生表达强烈的负面情感,如讨厌、恼怒等,例如“You are so annoying.”3.1.2 导致学生正面面子受损的教师言语行为(1)老师对学生正面面子的某些方面做出负面的评价,如表示不赞同、批评、抱怨,例如“You answer is so terrible”(2) 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正面面子需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打断学生的讲话。
3.2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运用的礼貌策略在课堂中,对学生面子产生威胁的行为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老师需要减低其威胁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采取礼貌策略,其中有:3.2.1正面的礼貌策略,满足学生正面面子的要求(1)表明共识。
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赞赏,兴趣、观点方面的认同等,如“I am so agree with you”(2)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如“Help me to hand out the papers, will you?”3.2.2负面礼貌策略,满足学生负面面子的要求(1)不强求。
给学生自主,表明他可以不接受老师的观点或请求,如“Would you please have a try?”(2) 对学生道歉,表明无意在情感或行为上伤害学生,例如“I am sorry for misunderstanding your meaning and interrupting you just now”3.2.3 间接性策略: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接触对方面子(1)老师通过暗示的方式间接表明自己的意图,如“The classroom is noisy”(=Be quite)3.3 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应用英语作为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面子的需要,注意课堂言语使用的得体性和规范性,有效地维护学生的面子,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和增强自信心。
下面就礼貌策略在三个英语教师课堂活动:导入、提问、反馈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
3.1导入在导入语中,经常用到“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这个句子中的“we”其实是“you”,但老师将自己包括在内,就产生了移情作用,让学生觉得老师与他们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亲近的感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移情指示语不仅仅能用在导入部分,也可以用在其他的教学环节之中。
当话语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的时候,恰当运用人称指示语,发挥移情作用,会增加话语的礼貌程度,提高语用效果。
3.2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课堂提问对于提问对象,即学生而言,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因为他“被迫”向老师提供信息,他的自主权利和行动自由受到了老师的干涉与阻碍。
为了减低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力度,维护学生的面子,老师应该使用负面礼貌策略,比如说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或明确表示不希望影响对方行为的自由或使用模糊限制语,而尽量避免使用语气强烈的祈使句,例如:a. Answer this question, Tom.b. 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om?c.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is question,Tom?上面三个话语中,其礼貌程度依次递增,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强度递减.a 是命令句,是典型的威胁学生Tom面子的话语行为,因为Tom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这样强烈的语气,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焦虑,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认为老师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为了减低对学生面子的伤害,老师可以在a中加上礼貌标志词please,以增强礼貌程度,表达对学生的尊重。
b 句中使用了“would you like to”,表明老师并不是强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有选择的自由,相比a更加礼貌。
而c不仅运用了“would you like to”,还有模糊限制语“possibly”,是三个话语中最礼貌的。
老师也可以使用正面礼貌策略,例如“Help me with this question ,will you?”,在这句话中,老师想要让学生觉得老师需要他,使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对方的认同,从而满足学生的正面面子需求。
3.3 反馈反馈语即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理解性的反应,做出评价或进行纠正学生回答问题后通常会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因此无论他们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使用恰当的反馈语,维护他们的正面面子。
如果老师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说“OK, sit down”,或者学生答错了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告诉他“It is not the right answer”,都会伤害学生的正面面子,前者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赞美,反而漠视其成果,后者则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不赞同,做出负面的评价,它们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负面性的反馈对其的打击更加大。
面子理论要求教师在反馈过程中,不应该使用直接的批评,例如“It was rather annoying”, “bad”等。
老师应当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以委婉的语气加以引导。
请看下面的例子a I am quite agree with youb.. T: What does this paragraph talk about?S:The lost planes.T: Lost plane? Now would you like to read the last sentence?S:OK.(Read)Oh, it is about the mystery of Bermuda TriangleT:OK, good, sit down please.c. T: Well , you maybe right, but I think we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in other aspects,would you like to give other ideas?话语a使用了正面礼貌策略,老师通过“agree with”表示自己同意学生的观点,满足了学生正面面子的需求,使受话人产生良好的感觉。
例c中老师虽然直接给出了评价,但却没有全盘否定,利用间接礼貌策略“maybe right”,即暗示了学生的回答跟老师所想要的答案不一样,又维护了学生的正面面子,同时又通过负面礼貌策略“would you like to give other ideas?”鼓励学生发表其他的看法。
在反馈语中,纠错对学生而言,是极具面子威胁性的,如果老师直接纠正其错误,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同学当中丢脸了,这时老师可以运用间接礼貌策略,例如例b中,老师用升调暗示学生答案不正确,并且用礼貌的语气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学生的面子。
结语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面子理论对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很多时候,学生对英语没有信心或许不感兴趣是由于老师不恰当的课堂用语损害了其面子,从而产生厌恶之情或者不自信,这种现象在小学和初中尤为常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言语行为应该满足学生两种面子的需求,保护其自尊心不受伤害,从而提高其热情和自信心,提高英语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1】李捷何自然霍永寿. 2010. 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张秀芹.2003.课堂环境下的师生对话与面子理论【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58--61【3】吴琼燕. 2012.面子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J】.语文周刊·外语教育教学(1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