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地质概况及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7
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
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
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
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
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
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
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专题09 四川盆地基础知识1、概况: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2、地形: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3、气候: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
4、水文: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资源: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
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
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
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米易县垭口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朱朝成,甄茗铄,胡天成摘要:垭口铜镍矿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垭口铜镍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研究区铜镍矿成因,系统总结了研究区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深部找矿等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米易县;铜镍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该研究区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紧邻安宁河深大断裂带的东侧,与盐边台拱南部、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及南岭东西向构造带西延的复合部位相接。
这一区域位于康滇地轴Fe-Cu-V-Ti-Ni-Sn-Pb-Zn-Au-Pt-稀土-石棉成矿带之攀西裂谷带Fe-V-Ti-Pt-Cu-Ni-Pb-Zn-稀土-Au-Sn成矿亚带,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均十分优越。
在该区域内,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矿产。
铜镍矿以及相关矿化点主要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这些矿床形成于下元古界变质混合花岗岩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地层根据研究,该区的地层主要分为下元古界会理群垭口组(Pt1my)、第三系昔格达组(N2x)、第四系(Q)。
1.1.1 下元古界会理群垭口组(Pt1my)下元古界会理群垭口组(Pt1my)主要分布在垭口南东一带,以沉积变质-混合岩为主。
其中,岩性分为上部的片岩和下部的变粒岩,中间夹杂混匀角闪变粒岩(脉)。
混合花岗岩段(Pt1my (Mi))的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化变粒岩、片麻状混合岩、层状-条带状混合岩、不均匀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1.1.2 第三系昔格达组(N2x)第三系昔格达组(N2x)主要分布在安宁河谷及其支流,由河湖相碎屑岩沉积构成,岩性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厚度在100m~200m之间。
1.1.3 第四系(Q)主要沿安宁河谷及其支沟分布,是一种现代冲、洪积和残坡积松散堆积层,其厚度大约在0~100m之间。
1.2 构造位于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东侧的矿区,主要受南北向的安宁河大断裂和昔格达断裂以及北西、北东向的次级断层的影响,且其褶皱构造不太发育。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省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四川省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安宁河断裂带南段,龙帚山断裂和益门断裂(F1)之间的南北向断块中。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与铅锌成矿有关的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中段第三层(Zbd2-3)和第四层(Zbd2-4)。
在天宝山矿段,F1断层是导矿构造,F2断层是容矿构造,F3断层是破矿构造。
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
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会理群(Pt2)和上震旦统灯影组(Zbd),海西晚期的峨眉山玄武岩(P2β)喷发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温度为149~212℃。
天宝山铅锌矿床为大梁子式层控热液型(沉积再造型)铅锌矿床。
标签:天宝山铅锌矿床成矿温度层控热液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0引言四川省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床地理坐标:东经102°12′30″-102°15′30″、北纬26°57′00″-26°59′30″,面积17.22km2。
截至2009年12月,累计探明铅、锌金属量141.48万吨[1],为全国著名的大型铅锌(银)矿床。
本文主要介绍其地质特征,分析其成矿模式,并确定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概况天宝山铅锌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台隆中段东侧,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南段。
处于攀枝花幔隆与昭觉-巧家幔坳之间的过渡区域。
在地层划分上属上扬子区的会理楚雄分区的米易元谋小区,可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
基底为前震旦系会理群(Pt2),为一套中-浅变质浅海相类复理石碎屑岩石夹火山岩?碳酸岩建造和其相变产物?含绿岩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厚度大于7827m。
盖层由震旦系~新生界组成,与会理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区域构造由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组成。
基底构造为东西走向,由一系列褶皱和断裂组成,为德昌~金阳以南隆起带和会理~会东以南隆起带。
盖层构造为南北向展布,从西向东依次有安宁河深断裂带、德干大断裂、则木河、宁会断裂、黑水河、小江及金阳-巧家等深、大断裂,可划分为西昌~会理隆起带、宁南~会东隆起带和金阳~巧家隆起带。
四川盆地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其影响的研究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芮苏明四川盆地地处中国大陆西南部,位于东经103°~108°、北纬28°~32°附近之间,面积大约45万平方公里。
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呈不规则椭圆状。
传统理论认为,四川盆地为中新生代内陆盆地和断陷盆地型沉积,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为含煤砂页岩建造,中侏罗统€€€€白垩系多磨拉石和红色碎屑岩建造,第三系主要为断陷盆地型含膏岩的红色岩系。
那么,形成这一断陷型盆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燕山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隆起,并且其构造受基底构造的影响极大,经过多次剧烈变动,才造成现代地貌的基本特征。
但是,本人经过对该地区之地形、地貌及相关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后发现,在距今约6千5百万年€€€€1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从东北方向以极小的角度斜着撞向地球,也就是说其运行轨迹与地球以近乎相切的形式相撞,并且其陨落方向还正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
它撞地后形成的巨大陨坑才是四川盆地形成的原因,而且由于巨大的冲击力所造成的那个核当量比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还大数万倍乃至更大的大爆炸,更是给中国西南部地质构造的变化、矿产资源的生成、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环境、生物种群演变和地球自身的发展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极其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将在以下诸方面加以论述:一、地形中国大陆的地形走势是西高东低,从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向东至东经112°附近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其高度基本上都是均匀地逐渐降低的,但只有四川盆地这一小部分却在东经103°附近将高原突兀地剪切了下去(见图1€€€€中国地势图)。
同时盆地还呈现出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由浅到深的变化,这一现象可以从我国的遥感卫星影像上清晰地反映出来(见图2€€€€中国卫星影像图)。
可是,盆地所属的构造区域正处在形成于晋宁运动时期的扬子地台之上,在这一相对稳定类型的沉积盖层之上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断陷型盆地,就象是把一颗钢珠扔向一个刚做好的蛋糕上一样,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非外力而所不能。
5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罗启超1,周 杨2(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重要成矿带和铁矿石基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石有着丰富的有益元素,其中铁、钛、钒被开发利用,伴生元素钴、镍元素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却没有被有效的利用。
在广泛搜集、整理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相关稀有分散元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致总结了攀枝花新街矿区中钴镍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综合来看,在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钴与镍主要富集在磁铁矿中,在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时,也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关键词:新街钴镍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7-0054-2收稿日期:2020-04作者简介:罗启超(199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1 区域地质概况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矿带,区内遍布各类时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十分发育。
区域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安宁河、绿汁江流域。
区内地层主要受南北向的断裂带控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其次是在会理一带,呈东西向的带状展布。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岩体特征新街岩体位于川滇南北向裂谷带中段的安宁河断裂与昔格达断裂之间,岩体底板为中二叠世晚期的峨眉山玄武岩,顶板为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正长岩。
此外,岩体的某些地段完全包裹在峨眉山玄武岩中[1]。
新街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是同源岩浆演化过程中不同岩相的产物。
图1 新街矿床地质简图(据攀枝花地质综合研究队改编,1981)新街岩体是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椭圆形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
岩体长7 km,宽1km-1.5 km,为白马钒钛磁铁矿带向南的延伸部位。
四川省会理县红泥坡矿床矿区地质特征摘要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床属于拉拉铜矿的外围铜矿,依托“四川省会理县红泥坡铜矿详查”项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前人资料,总结出红泥坡矿床矿区地质特征,为下一步勘察及找矿建立基础,以确立下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红泥坡;铜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的康甸地区,属东西走向的金沙江断裂褶皱带与川滇攀西大裂谷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接复合部位。
(陈根文,2001)经历了自古元古代弧后盆地、古中元古代拗拉槽、中元古代陆间裂谷、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陆弧体、新元古代后造山裂谷、古生代断升降、地裂运动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和山间断陷等漫长的地史演化。
(申屠保涌,1997)故本区成矿背景良好,具有丰富的成矿元素,是四川省重要的铜地球化学异常区和铜成矿带。
2.矿区地质2.1 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河口群天生坝组、新桥组、落凼组、大团箐组、小铜厂组、白云山组、中元古界昆阳群、中生界三叠系白果湾组及第四系。
其中,对成矿作用有影响的地层为前震旦系河口群天生坝组和落凼组。
地层由新至老叙述如下:(1)第四系(Q)由残坡积、冲洪积层和冰水沉积层组成,主要分布于松坪关、红泥坡及沟谷两侧。
(2)三叠系白果湾组(T3b)主要分布于松坪关、绿水河、红泥坡~黎洪一带,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各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可划分为上、下两段:白果湾组上段(T3b2)与白果湾组下段(T3b1)(3)中元古界昆阳群(Pt2)中元古界昆阳群主要分布于F13断层以西,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呈断层接触。
主要是一套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石英岩、千枚岩、板岩的互层。
(4)前震旦系河口群(Pt1)河口群主要分布在河口、拉拉一带,黎洪-姜驿也有部份出露。
主要由正常沉积和富钠质的细碧-角斑岩系的熔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次火山岩建造组成的一套沉积~火山变质岩组成。
2.2 构造矿区位于东西走向拉拉断裂和十里牌断裂与南北走向的F13和F29之间断块内。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56万多平方公里。
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
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年产金2008.687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
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70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
进入80年代后,金矿地质工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处,分布在7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09处,包括岩金矿床33处(大型4处,中型11处,小型18处),砂金矿床71处(大型8处,中型36处,小型27处);伴生金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81.35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2.42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75%,居第9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58.36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9.07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0 9/5,居第8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014吨,砂金保有储量119.534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0.82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69.8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8.549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47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124吨,包括岩金79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矿,砂金45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自1984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
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4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1 自然环境概况4。
1.1 地理位置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º54’~104º53’和北纬30º05’~31º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 公里,南北宽166 公里,总面积12390 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4.1.2 气象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多年平均气温16。
2°C,极端最高气温38.3°C,极端最低气温-5。
9°C;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日104 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 月,占全年的84。
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
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
8m/s,极大风速27。
4m/s(1961 年6 月21 日),主导风向NNE.4.1.3 地形地貌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成都地铁3 号线一期工程将穿越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II 级阶地和成都东郊台地等3 个地貌单元,其中设计起点~1 号桥站为Ⅰ级阶地,1 号桥站~动物园站为II 级阶地,动物园站~一期终点属成都东郊台地,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平坦,地面高程约497~524m,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
4。
1。
4 地质构造及地震成都平原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成都地铁3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主要位于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 号修改单和《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5.12 大地震后,成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2008年)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
东部毗邻重庆;南部连接云南、贵州;西部与西藏接壤;北部与青海、甘肃、陕西交界。
地理坐标:东经97°21ˊ~108°28ˊ;北纬26°03ˊ~34°19ˊ。
全省东西绵延1 075 km,南北宽921 km,面积48.5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居全国省、市、区的第五位。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横断山脉,大部分地区海拔均在4000m以上;西南部属云贵高原;东部属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盆地海拔小于1 000m,盆周山地海拔1000~3000m。
省内最高点是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m。
四川被世人誉为“天府之国”,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国内外人士注目的投资热土。
四川省有21个市、州,市辖区43个,县级市14个,县120个,民族自治县4个。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
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映秀-北川断裂上。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中,四川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
财产损失达到8451亿元。
受灾严重的德阳、绵阳、广元所有矿山设施损毁严重,全部停产。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全体人员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奋力投入抗震救灾的斗争。
灾区的国土资源职工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迅速投入排查搜救幸存人员、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工作。
省厅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冒着不断的余震,对由地震引发可能危及灾区群众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协调无人驾驶飞机开展都汶路航空拍摄和受灾群众安置点地灾危险性评估、组织编制震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等工作。
四川省凉山州地质概况区域工程地质凉山州幅员范围内南北向断裂发育,并与北东和北西构造交汇,同时存在东西向古老,经地震和地质调查证实,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具有持续活动性。
地貌以高山、高中山为主,河系发育,山高坡陡,沟谷深切。
除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展布松散土石外,斜坡地域为其碎屑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和岩浆岩所展露。
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断隙发育,岩石。
此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发育,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安宁河、则木河、水江等活动断裂分布区工程地质条件差,每逢雨季,河谷两侧常有崩塌、泥石流、滑生,给铁路、公路交通造成极大困难。
岩浆岩和变质岩及活动性断裂非常展布区,地基良好,边破稳定,地质条件较好。
(一)区域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稳定性(1)活动性断裂,在东西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各种活动性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山脉、、盆地的形成,使州内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
境内共有活动性断裂26条,均为压性和压扭性断裂。
其北向10条,安宁河东、西两支活动强烈外,余此如磨盘山、甘洛——美姑断裂活动程度较强至弱;北8条,除卧罗河、金河——箐河等3条活动程度强烈外,南河、里庄等断裂均属强烈至弱;北西向断裂,活动程度除石棉、辣子乡等3条强烈外,其余5条均属较强。
(2)地震,有安宁河地震断裂带、盐源地震断裂带、理塘地震带南端(木里地区)及马边地震带,构造地动强烈。
区内自公元前111年至公元1981年共记载了大于或等于7级的强震2次,最大震级7.7级。
2.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境内出露地层齐全,岩浆活动明显,岩组众多,据其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及其工质特征将区内划分四个工程地质岩类。
(1)松散软弱土石类主要为第四系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砂类土和卵漂(碎石)石层和第三系弱胶结的粘土砂岩和砂岩等组成。
呈散体和软塑结构。
岩层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性、成层组合条件和饱水情况。
特含水砂层对岩层的稳定性影响极大,工程建设的地下边坡部分需采取专门的加固和维护措施。
四川省各地级市资源概况资源开发部整理目录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1)成都市矿产资源概况 (4)自贡市矿产资源概况 (7)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 (8)泸州市矿产资源概况 (12)德阳矿产资源概况 (15)绵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16)广元市矿产资源简介 (17)遂宁市矿产资源概况 (18)内江矿产资源概况 (19)乐山矿产资源概况 (20)南充矿产资源概况 (20)眉山矿产资源概况 (20)宜宾县矿产资源概况 (23)广安市矿产资源概况 (26)达州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29)雅安矿产资源简介 (30)巴中市矿产资源概况 (31)资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32)阿坝州资源概况 (33)甘孜州矿产资源概况 (33)凉山州矿产资源概况 (34)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北靠甘肃和陕西,南连云南和贵州,西依西藏和青海,东接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和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中国第5大省区。
全省人口8300多万,在全国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居第3位。
四川是自然资源大省,是天赋的“聚宝盆”。
其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4,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四川省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13.3%的铁、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
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它们分别是:第1位:钛矿、钒矿、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玻璃用脉石英,共计7种;第2位:天然气、锂矿、芒硝、碘矿、盐矿、晶质石墨、石棉、云母、砖瓦用砂岩、霞石正长岩、石榴子石,共计11种;第3位:铂族金属、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毒重石,共计5种;第4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镉矿、铸型用砂岩、蓝石棉、玻璃用白云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共计8种;第5位:磷矿1种。
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天然气、铁、钛、钒、铂族、轻稀土、硫铁矿、磷、芒硝、岩盐、玻璃用石英、石棉、石墨、炼镁白云岩等1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