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微生物反应器
- 格式:ppt
- 大小:1000.00 KB
- 文档页数:100
微型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微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新型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型生物反应器,是指体积小于1毫升的微型反应器,通过微流控技术,可精确定量分发各种生化试剂和细胞,供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使用。
微型生物反应器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筛选、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从微型生物反应器的概述、微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细胞培养的应用、药物筛选的应用、三维打印的应用入手,论述微型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一. 微型生物反应器的概述微型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将细胞或者微生物及其培养液通过微型管道输送到可控的微型反应器中进行培养和生长。
相比于传统的宏观反应器,微型生物反应器具有以下优点:1. 体积小,反应速度快:微型生物反应器的体积通常小于1毫升,可以快速完成反应过程。
2. 反应温度、pH、压力等可控:微型生物反应器的温度、pH 和压力等参数可以通过控制流体输送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实现,比传统反应器更加精确且稳定。
3. 重现性好:通过微控制技术和微型反应器的设计,可以实现反应过程的重现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 微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微生物工程是微型生物反应器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
微生物反应器用于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速度、控制发酵过程的参数和提高产率。
目前,微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发酵红曲菌中合成伏特加风味增强剂时,使用微型生物反应器可以大幅提高反应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三. 细胞培养的应用细胞培养是微型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领域之一。
微型细胞反应器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通过微型细胞反应器,可以实现对细胞的高效培养、指定细胞类型的强制分化、复杂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和疾病相关的组织工程体系建立等。
试题库结构章节 试题分布名词解释 数学表达式 简答题图形题推导题判断题 计算题合计第一章 0 0 9 0 0 0 0 9 第二章 0 0 11 0 0 0 2 13 第三章 1 3 9 3 11 4 2 33 第四章 1 11 6 7 1 11 14 51 第五章 3 1 7 8 2 0 13 34 第六章 6 0 6 2 0 0 0 14 第七章 2 2 2 2 0 0 13 21 第八章 0 0 36 0 0 0 2 38 合计 13 17 86 22 14 15 46 213一、名词解释[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固定化技术:[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有效电子转移:[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流加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分批式操作:[06章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粘度: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07章生物反应器]返混:停留时间:二、写出下列动力学变量(参数)的数学表达式[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1. Da准数:2. 外扩散效率因子:3. 内扩散效率因子:[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 菌体得率:2. 产物得率:3. 菌体得率常数:4. 产物得率常数:5. 生长比速:6. 产物生成比速:7. 基质消耗比速:8. 生长速率:9. 产物生成速率:10. 基质消耗速率:11. 呼吸商:[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1. 稀释率:[07章生物反应器]1. 停留时间:2. 转化率:三、简答题:[01章绪论]1.什么是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技术?2.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解释生物反应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作用。
5. 为什么说代谢工程是建立在生化反应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6. 何为系统生物学?7. 简述生化反应工程的发展史。
8. 如何理解加强“工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9. 为什么在当今分子生物学渗入到各生物学科领域的同时,工程思维也成为当今从事生物工程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02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学基础]1. 试说明以下每组两个术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微型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研究微生物动力学模型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等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可以探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学行为、优化生产条件等。
而微型生物反应器作为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在微生物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动力学模型对微型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行为的研究以及其应用。
一、微生物动力学模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是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等动态过程进行建模描述的数学工具。
主要包括传统的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两类。
经验模型是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各个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来描述微生物动态过程的模型。
而机理模型则是基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等基本原理出发,从微观分子层面上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通过数学建模来描述其动态过程。
在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微生物增殖速率的建模。
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是营养物,因此微生物增殖速率与营养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微生物动力学模型中最基本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中常用的营养物浓度模型是Monod模型。
Monod模型是一种基于微生物菌种对营养物的吸收能力和饱和度的模型,其表示形式为:μ=μmaxS/(Ks+S)其中,μ为微生物增殖速率,S为营养物浓度,μmax为定量化的最大增殖速率,Ks为呈对数比例的参数。
二、微型生物反应器微型生物反应器是指体积小于一升,有相应传质、传热装置和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微型反应器。
微型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在于其体积小,生产效率高,同时能够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系统来控制反应过程,具有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生物制药、微型化技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微型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等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
与传统反应器相比,由于微型反应器体积小,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因此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参数测试。
而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建模分析,也可以通过对反应器中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生长、代谢等行为的模拟,预测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行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第I 篇环境工程原理基础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划定衡算系统;确定衡算对象;确定衡算基准;◆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非稳态系统。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式:见(2.2.4)p29第三节能量衡算◆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与环境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的传递三种方式的特点1、热传导:条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运动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中都可以发生,但传递的方式和机理不同。
气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固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两种方式:晶格振动、自由电子迁移液体的热量传递方式:分子振动、分子间的相互碰撞2、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对流与热传导的区别: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自然对流传热强制对流传热3、辐射传热:物体由于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过程。
能量传递的同时又有能量的转化,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介。
第二节热传导◆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意义:见(4.2.2)适用条件:平壁和圆管壁的稳态热传导◆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第三节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机理: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传热阻力的分布:层流底层(热传导)、缓冲层(热传导、对流传热)、湍流中心(对流传热)强化传热的措施:减小层流底层◆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性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保温层的临界直径和保温层的临界厚度。
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外径小于临界直径)?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导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比值)?◆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1)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热阻、污垢热阻、间壁导热热阻。
生物反应器原理: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生长生物反应器是用于进行生物工艺过程的设备,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适宜的环境,以支持微生物在其中进行生长、代谢和产物合成等生物反应。
以下是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基质与营养物质供应:生物反应器中提供的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础,包含了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
这些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能量和原料,支持其代谢和生长。
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通常对温度敏感,因此生物反应器会通过加热或冷却系统来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控制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有重要影响。
pH控制:微生物对环境的酸碱度(pH值)也敏感。
生物反应器中通常设有 pH 控制系统,确保培养基的酸碱度在微生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内。
气体供应与气体传质:微生物通常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而某些微生物也可能是厌氧生物,需要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
因此,生物反应器中有适当的气体供应系统,以满足微生物对氧气或其他气体的需求。
搅拌与氧传递:为了保持培养基的均匀性,生物反应器通常通过搅拌系统来提高培养基的混合程度。
此外,搅拌还有助于提高氧气在培养基中的传递效率,确保微生物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生物质传递: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后会产生细胞质和代谢产物,而这些物质需要被传递出去,以维持培养基的适宜环境。
通常通过排放废液或分离技术来实现。
在线监测与控制:为了确保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中的良好生长,常常使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关键参数如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微生物生长速率、产物浓度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的控制调整。
这些基本原理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支持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实现对特定产物的高效生产。
生物反应器在生物技术、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