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价值观

  • 格式:doc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人物价值观

浅谈《西游记》与《西游记》中人物的价值观

(一)《西游记》价值观

首先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那么西游记究竟有什么价值观呢?我个人认为,《西游记》是表现唐僧师徒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艰苦历程,是一曲理想之歌。作品的哲理性启示,当然也主要围绕着全书的这一中心立意来体现。不难想象,人们在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过程中,总是充满着矛盾冲突,其实质也就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斗争;人们就是在不断克服和战胜自身以及外在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假恶丑因素的过程中,来实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西游记》就是这一富有进取性和艰巨性的人生历程的形象图画。如果在这一人生搏斗途程中,《西游记》这一曲理想之歌给以某些启示,使之产生不可抑制的愿望去净化心灵中可能潜在的假恶丑因素,去排除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假恶丑的现象,从而有助于人们那种为实现崇高理想所必具的精神力量在新的高度获得新的和谐和新的平衡,这就是《西游记》所发挥的价值的启示力和推动力的成果。当然,这是从作品主题思想也就是从总体的高度来衡量鉴定其价值的。至于从这部小说的每一具体情节或具体笔墨的社会思想意义来分析,其中当然还有层次高低之分和容量大小之别。有的内容,不必讳言,包含有为游戏而游戏的意图,未见得有什么隐藏的微言大义,不过也无伤大雅,因为并不流于庸俗和低级趣味。这种笔墨在全书中比重不小,无疑也有助于加强和衬托小说的内在特色,增加和提高作品的愉悦性和娱乐性。而有的内容则显然含意深邃,格高韵长,耐人寻味,蕴蓄无穷。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节,从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和波澜迭出的冲突中,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是无限丰富的。人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加以引伸而获得启发固然未尝不可,若从日常的人情世态的角度从中吸取启示性,也可说取不之尽。这里就可体会到这部游惑之作的价值意义是何等的丰富。

当然,具体说到西游记中所隐藏的价值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谈:

其一是宗教性价值观。清代多有人把《西游记》看成是成仙了道的教科书。如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是“古今修道者第一部奇书”,“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所以可称之为宗教性价值观。这种奇特的现象,不仅《西游记》研究史工少见,就在明清小说论坛也绝无仅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小说本身存在着有使三教之徒皆能随宜附会的浓重因素,另一方面,也因为评论者自己带有强烈的宗教宣传的主观意图,《西游记》也不过是他们传达宗教说教的某种形象化的工具而已。

其二是讽喻性价值观。当推鲁迅和胡适为代表。他们打破了清代所流行的那种把《西游记》当作宗教手册即宗教性价值观笼罩《西游记》论坛的沉闷倾向。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胡适就尖锐地指出:“《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土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⑥ 鲁迅也明确地加以批评道:“评议此书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⑦从此,宗教性价值观的言论一厥不振,甚至销声匿迹。

生活愿望。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与孙悟空相比,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这种宗教献身主义精神是积极的,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

拥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沙僧:沙僧就是这样一个貌不出众行不惊人的人,他享受的是简单的人生。他

把复杂化为单纯,把多样变为单一,把重负转为轻松。沙僧是唐僧的贴身侍卫,是西天取经队伍中的粘合剂,是悟空悟能的好帮手。他享受的是简单的人生,但他奉献的是合作的团队,是和谐的社会。他是普通的一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是无数个“他”所形成的群体,却是这个世界的基础和主宰。小说作者着重从这个取经的小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去描写沙僧,这在我篇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开始摆脱以传奇英雄、超凡神魔为典型人物的惯例着力从芸芸众生的层面塑造人物形象。这种由传奇性独特性向世俗性寻常性人物形象的转变,潜隐着由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向世情小说写作手法转变的发展

趋向。从这个角度说,《西游记》对沙僧形象的描写,实在可视为明清以来,直到现代仍是小说艺术主流的现实主义创

作手法的先声。。人们谈起沙僧,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细心周到,却也存在着国民的劣根性—世故圆滑、逆来顺受,不懂反抗。但无论如何,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集团可以顺利取得真经。所以说沙僧的存在无论从结构设计、情节内容还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游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