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电子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36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整理]1、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单选题] *A、10,10B、100 100(正确答案)C、1000 1000D、100,102、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10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0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单选题] *A、10,10(正确答案)B、100 100C、100,10D、50,503、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类放射源? [单选题] *A、ⅡB、ⅢC、ⅣD、Ⅴ(正确答案)4、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年出厂的放射源? [单选题] *A、2001B、2002C、2003(正确答案)D、20125、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出口时,进出口单位应:()。
[单选题] *A、主动向海关提供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的《豁免备案表》,以办理有关手续(正确答案)B、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 20 日内向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备案C、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 20 日内报其许可证发证机关D、无需办理任何手续6、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者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以下简称进口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可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单选题] *A、国务院B、所在地省级(正确答案)C、所在地市级D、所在地县级7、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与简史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1928 年Santos 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40 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 首先用同轴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利用细银线作引导将外套针向下送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
1953 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 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64 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 开发了使用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技术创伤性较大,且疗效欠佳,但仍是介入放射学新的亚专业—成型术实践和理论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才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出现。
1967 年Margulis 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 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 ”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 年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方逐步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
作为世界介入放射学一部分的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 年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介入放射研究,当时条件艰苦,设备陈旧,但并没因此而改变老一辈介入放射学家们的创业决心。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医学专业。
以下是五本介入放射学的教材及其出处意思的赏析:
1.《介入放射学教程》
o出处:由国内知名医学出版社出版,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o意思:该书系统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o赏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人员深化学习。
2.《实用介入放射学》
o出处:由多位介入放射学专家共同编写,强调实用性。
o意思:该书着重介绍了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技巧。
o赏析:以案例为导向,贴近实际,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介入放射学手册》
o出处:一本便携式的介入放射学参考手册,方便随时查阅。
o意思:该书汇总了介入放射学的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临床工作的得力助手。
o赏析: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适合在工作中快速查找信息。
4.《现代介入放射学》
o出处:反映了现代介入放射学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o意思:该书介绍了先进的介入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新领域的应用探索。
o赏析:前沿性强,引领潮流,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介入放射学知识。
5.《国际介入放射学教程(中文版)》
o出处:引进自国外著名教材,经过本土化改编以适应国内教学需求。
o意思:该书融合了国际先进的介入放射学理念和经验,为学习者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
o赏析:既保留了原版的精华内容,又增加了符合国情的案例和解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一个有医学资料ftp站点(大多为生物医学方面的)IP地址:202.38.126.28站点名:cbi端口:21登录用户名:anonymous登录密码:(中医方面的)用户名:public密码:9999999991 《金山词霸2003医学版》[ISO]2 《医学自我诊断程序》3 《医学学习软件》4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第二版)[PDG]5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讯问学》6 《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7 《医学解剖类资源-神经系统解剖、肝脏解剖与手术》不定期更新8 《医学影像学》9 《2005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电子版》2005[ISO]10 《几十部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防治、儿科、妇科医学视频》RM格式视频11 《人卫版卫生部统编医学教材及其他医学资源》12 《新世纪医学4 - 人体*****》13 《图书共享——医学》14 《医学考试复习指南:影像诊断》15 《Color Atlas 医学书籍》16 《实用内科学第11版》PDF17 《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诊疗咨询系统2004》(doctor)18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9 《中医诊断脉诊》20 《临床体格检查视频教学软件》简体中文版21 《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22 《临床解剖交互式图谱》[ISO]23 《312 筋絡鍛練法》(Neural Massage)祝總釀教授版24 《希氏内科学》(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第22版附属光盘)[Bin]25 《脑肿瘤》26 《针炙方法及常用穴位取穴法》增加《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27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28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南》29 《女性生殖道常见性病的诊治》(增加了男性的内容)30 《人卫版妇产科视频资料》31 《介入放射学视频教程更新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32 《临床诊疗基本技术视频合集》33 《家庭医生V3.0 Build 20040905 》34 《局部解剖学标本教学录像》2005[ISO]35 《隆乳手术实录》36 《外科课件精选》推荐】中国医科大学的一些有用的资源[神经组织][120M][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2]78M]B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80M][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74M]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127M][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131M]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121M][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2][132M]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121M]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0M]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1M]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生物化学》208 本PDF 医学书籍!(已修改证实可以下载!)注意:以下资源都是来自网络,是那些好心人制作和共享出来的,请大家只用于自己学习,不要随意向外传播。
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教材第一章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一放射线损伤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
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
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
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较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一)X线成像原理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的5000-7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
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内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
X 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
(二)接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1.X线的产生X线管有阴极、阳极;在阴阳电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换为X线。
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因此阴极电流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2.X线在人体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1)X线管电压;(2)X线管电量;(3)X线光束滤过;(4)散射;(5)减少图像噪声;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一)设备参数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流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受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1)X线脉冲频率;(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介入放射学第四版pdf:指导临床精准治疗的重要工具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是指利用各种介入手段,如经皮穿刺、导管置入等技术,将微小的器具通过血管、微小孔道或直接穿刺进入人体内,直接治疗或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介入放射学第四版pdf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为医学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资料,也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众所周知,传统手术有创伤大、恢复慢等弊病,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治疗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在临床中,介入放射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治疗肺癌、肺动脉栓塞、肝、肾、胆囊等多种脏器疾病,也可以治疗肝硬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妇科疾病。
介入放射学第四版pdf系统地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肝实质性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泌尿系肿瘤的介入放射学治疗、介入放射学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等,全面展现了介入放射学在医学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个版本加入了许多新颖和实用的内容,更加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开展安全、有效的介入放射学治疗,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成像技术辅助诊治。
介入放射学第四版pdf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此外,该书还加入了许多示例和图片,帮助医学从业者更好的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通过这些例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介入放射学的技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介入放射学第四版pdf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可以帮助医学从业者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这本书的出版,为介入放射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介入放射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第二章经皮穿刺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介入放射学英文名称: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学时讲课学时: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选修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科程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其目的是建立通道,通过介绍血管与非血管性腔道的经皮穿刺技术与实质性脏器的经皮穿刺术及其活检与相关治疗,让学生明确经皮穿刺所用的器材与药物、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及临床应用,学会合理选用器材,规范操作,通过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治疗,对临床许多疾病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以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保障,为今后学习介入放射学的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经皮穿刺术的概念、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注意事项、肿瘤消融方法、经皮穿刺活检术、经皮穿刺治疗(肝癌消融术)-细讲通过多媒体课件、线条图、实际操作的图片展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方法要领、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后,结合实际病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二章经皮穿刺术第一节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2、活检针3、治疗针4、药物第二节操作方法1、血管穿刺法2、活检术3、肿瘤消融方法第三节应用范围1、建立血管通道2、进入非血管管腔3、穿刺实体器官第四节临床应用1、建立管腔通道2、经皮穿刺活检3、经皮穿刺治疗4、经皮穿刺引流(见下章)教学重点、难点:概念、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肺癌活检术、肝癌消融术。
课程的考核要求:1、了解经皮穿刺术2、熟悉器材的种类名称、常用药物名称,血管穿刺法的注意事项,活检术的导向手段,应用范围:建立血管通道、进入非血管管腔穿刺、实体器官。
3、掌握概念、Seldinger穿刺法及改良穿刺法、肺癌活检术、肝癌消融术。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06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研究微创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介入放射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密切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目标定位于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36学时,理论为30学时、实验为6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服务打好基础。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操作技术、临床综合应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和实际操作要领,灵活应用这些技术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判断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能够具体说出相关介入操作技术要领,能够解释相关疾病的介入治疗原理。
能把介入放射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医学影像专业执行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有关规定的情况总结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概述我校2007年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几年来,全体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现代影像医学迅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高度重视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于2006年制定了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响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2008年修订了影像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增加了专业的课程类别和学时,至2012年期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多次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修订,这些调整都为新的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石。
2012年教育部关于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规定,四年制本科影像专业不得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只能从事影像技术工作,我校2013年重新制定了医师方向的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改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在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为符合教育部的办学指导方针,专业设置以临床为主,加大了课时量,为学生考取临床医师资格证打下基础,同时专业课程也做了调整,注重临床实践为主,培养更符合应用型影像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关规定的情况总结经过07、08和09级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我们于2008年、2012年两度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较大调整。
新的培养方案突出临床基础教育、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
与原有培养计划相比,新的培养计划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增加了临床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
在理论与实验课比例安排上也作了调整,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特别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影像0701班的教学计划执行的是2006年制定的,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总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良好。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A. α<β<γ<中子B. α< γ<β<中子C.β<α<γ<中子D. 中子<β<γ<α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A.核燃料循环B.医学应用C.工业应用D.天然源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与简史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1928 年Santos 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40 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 首先用同轴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利用细银线作引导将外套针向下送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
1953 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 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64 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 开发了使用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技术创伤性较大,且疗效欠佳,但仍是介入放射学新的亚专业—成型术实践和理论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才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出现。
1967 年Margulis 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 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 ”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 年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方逐步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
作为世界介入放射学一部分的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 年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介入放射研究,当时条件艰苦,设备陈旧,但并没因此而改变老一辈介入放射学家们的创业决心。
为了科学的发展和解除患者的病痛,他们在机器设备和介入放射学器材落后的条件下,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为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从萌芽状态成长起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种介入放射学组织的成立、发展,我国的介入放射学事业已逐步从实践走向理论,并日趋成熟。
1990 年卫生部决定将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从而根本改变了放射科在医院和医学界的地位。
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三级医院评审,将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与否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要求,也对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7 年国家科委、卫生部联合将介入放射学项目列为“九五”攻关课题,再一次从国家角度对介入放射学进行了肯定,为21 世纪介入放射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为了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并进行综合,介入放射学可以根据操作方法分类;也可以按照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来分类。
本节分别介绍两种分类方法:(一)按照方法分类1 .穿刺/ 引流术(Percutaneous Puncture /Dranage Technique)(1 )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的穿刺。
(2 )囊肿、脓肿、血肿、积液的穿刺治疗,如肝囊肿的穿刺治疗。
(3 )实质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 消融术) ,如肝细胞癌的穿刺治疗。
(4 )采取组织学标本,如经皮经肝的穿刺活检。
(5 )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后壁神经丛的固化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
2 .灌注/ 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Embolization)(1 )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如消化道出血。
(2 )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的栓塞治疗。
(3 )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4 )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治疗。
3 .成型术(Angioplasty)(1 )恢复管腔脏器的形态,如动脉狭窄;(2 )建立新的通道,如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3 )消除异常通道,如闭塞气管食道漏。
4 .其他:未包含在以上三项内的内容,如医源性的血管内异物取出术。
(二)按照治疗领域分类1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 )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型术及灌注(栓塞)术治疗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静脉漏及血管破裂出血。
(2 )利用灌注(栓塞)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如化疗药物混合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细胞癌。
(3 )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4 )利用动脉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
(5 )血管造影及其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No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 )利用成型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如食道狭窄。
(2 )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盂积水等。
(3 )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
(4 )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三、设备与器材(一)影像监视设备介入放射学如定义所述,它不同于外科手术的局部治疗在于不是直视治疗局部,而是通过影像设备的监视,利用导管、导丝的操作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
所以监视手段及其选择至关重要。
每一种监视手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取其长避其短才能保证介入放射学操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就简述这些监视手段的特点,鉴于篇幅所限,各种方法的原理等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
1 .X 线透视是传统的、基本的监视手段。
作为一种实时显像的监测手段,X 线透视下进行介入放射学操作应用历史最早,范围最广泛。
现在应用的各种导管等介入器械几乎都被设计成X 线下可视或标记可视。
DSA 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消除骨骼软组织对于注入血管对比剂影像的影响,提高了血管显示的清晰度,是血管系统介入主要和首选的方法。
但X 线透视由于成像层次重叠,密度对比小,需依据对比剂的使用,且对术者和病人的X 线放射损伤是其不可忽视的缺点。
2 .超声超声波诊断仪具有使用方便和实时显像的特点,而且超声波目前还未发现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作用。
作为穿刺的定位手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于胸、腹腔积液或脓肿,腹部实质性脏器以及胸膜病变,乳腺或其他体表病变的穿刺定位,超声检查仪具备良好的监视能力。
但部分脏器无法使用超声检查,适合扫查的目标还会出现相对的“盲区”(如肝脏紧贴膈下的部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探头对于靶器官的位置千变万化,对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CT 除同样具有X 线影像的特点外,由于是断层影像能够使病灶显示更加清楚,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CT 透视更加为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非超声监视适应证的穿刺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颅内出血穿刺抽吸减压治疗、肺内病变的活检等。
但是由于CT 机价格远远超过超声,所以在治疗费用上较高,且具有放射损伤,所以不应作为首选的监视方法。
4 .MR 作为特殊的介入放射学监视方法,由于其没有射线损伤,观察范围大,近年来出现的开放型MR 和透视技术,方便了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并且可以达到实时监视的程度,从而越来越被临床所认识,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虽然现在由于设备的普及程度、性能和专用无磁性介入放射学器材开发程度所限,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使用器材介入放射学器材的种类繁多,且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器材被开发应用到临床。
1 .穿刺针是最基本的器材。
经过穿刺针建立通道,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完成通道建立的前提下,如何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穿刺针研究及发展的关键。
穿刺针的外径是用G 表示,内径为了和通过的导丝相对应则用英寸表示[ 表10-1] 。
表10-1 长度对照表单位cm 英寸Franch1cm 1 0.039 301 英寸 2.54 1 7.621 Franch 0.033 0.013 12 .导管是介入放射学的主要器材,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造影导管、引流导管、球囊扩张导管等,分别用于造影、引流、扩张狭窄管腔之用。
在造影导管中又有出厂时就塑好型的,如C 型导管;引流管由于使用部位和用途的不同,长短、粗细、形状均不同,如PTCD 引流管;球囊导管则仅仅是导管直径和球囊直径的差别。
3 .导丝是引入导管,或利用导丝导向性能,将导管选择性插入的重要器材。
根据物理特性不同可以分为超滑导丝、超硬导丝、超长的交换导丝,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有中空的溶栓导丝等。
导丝的直径用英寸表示。
常用0.035 和0.038 两种。
4 .导管鞘为了避免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尤其在血管操作时使用的一种器材。
它由带反流阀的外鞘和能够通过导丝的中空内芯组成,用硅胶制成的返流阀在防止血液外逸同时,可以反复通过相应口径的导管,而血管壁不会受损伤;内芯较硬,前端成锥状,以保证导管鞘可以顺利沿导丝送入。
5 .支架用于支撑狭窄管腔以达到恢复管腔流通功能之用。
广义上可以分为内涵管和金属支架,狭义上,仅指金属支架。
内涵管仅用于非血管系统,外径虽然有粗细之分,但是内腔直径远小于金属支架所能达到的内径,由于管腔内沉积物的附着,容易早期出现再狭窄是其缺点;但是可以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或内窥镜将其取出后,重新留置则又是内涵管的优点。
金属支架根据其扩张的特性可分为自膨胀式和球囊扩张式,其中又有性能略有差异的不同材料和方法制成的支架,如:Palmaz stent 、Z stent 等。
金属支架可用于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管腔狭窄或建立新的通道之用。
6 .其他上述5 种是在介入放射学中基本的器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根据介入放射学治疗的要求还有很多特殊器材,如:用于防止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的下腔静脉滤器,用于取异物或结石的网篮导管,用于肿瘤穿刺治疗用的激光、微波、冷冻等器材,用于治疗血栓的旋切导管等。
介入放射学使用的器材种类繁多,随着介入放射学和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器材被开发,并在临床得到应用和推广。
四、临床应用范畴介入放射学是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学科,几乎涵盖全身所有部位和器官,从分类中也可以看到介入放射学适应证广泛。
在心血管系统不论是冠状动脉,还是其他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都可以利用介入放射学的成型术进行治疗。
不论是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还是其他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都可以通过栓塞术进行治疗。
以肝细胞癌为代表的肿瘤,利用灌注(栓塞)术治疗,虽然不能彻底根除病变,但是从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得到了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