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鉴别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18
11.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川军、火参、生军、将军、黄良、马蹄黄、香大黄、锦纹大黄。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1 植物形态1 .1 掌叶大黄又名:北大黄、金大黄、天水大黄、葵叶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
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茎。
茎粗壮,中空,绿色,平滑无毛,有不明显的纵纹。
单叶互生,具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柄上密生白色短刺毛;基生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达40cm以上,掌状5~7深裂,裂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大的尖裂齿,有3~7条主脉,叶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下面有白色柔毛,以脉上为多,并疏生黑色腺点,叶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互生,有短柄;托叶鞘大,筒状,绿色,膜质,有纵纹,密生白色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淡紫红色;花梗纤细,长3~4mm,中下部有关节;花被6裂,长约1.5mm,排为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雄蕊9;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
瘦果矩卵圆形,长9~10mm,宽7~8mm,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顶端稍凹陷,基部呈心形,棕色。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土壤湿润的山地林缘或草坡上及高寒山区。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四川、西藏,华北有栽培。
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1 .2 唐古特大黄又名:北大黄、鸡爪大黄。
与上种主要区别为:叶片为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花黄白色,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紧贴于茎。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清⼤图】中药⼤黄种类真假鉴别综合整理【⾼清⼤图】后边1、⼤黄种源简析2015版《中国药典》中,⼤黄来源为唐古特⼤黄、掌叶⼤黄、药⽤⼤黄三种;按着品类规格⼤致可以分为,西⼤黄(⼜名西路⼤黄)、川⼤黄、⼭⼤黄三类。
其中质量最好的是西⼤黄,质量最差的是⼭⼤黄类,部分地区还习⽤⼟⼤黄。
西⼤黄为蓼科植物掌叶⼤黄、唐古特⼤黄的⼲燥根茎,⽬前多数野⽣或种植于⽢肃青海等地;四川阿坝州种植的是唐古特⼤黄。
川⼤黄⼜名雅黄,为蓼科植物药⽤⼤黄的⼲燥根茎。
⽬前湖北利川、四川绵阳种植的为药⽤⼤黄,⼜因当地⼤黄均切成马蹄状厚块,⼜称为马蹄⼤黄。
此类⼤黄品质亦佳。
如何通过性状鉴别各种品种的⼤黄?相信是很多初级中药师考⽣都想知道的。
医学/教育/⽹⼩编搜集并整理了各种品种⼤黄的性状鉴别的介绍信息,希望对⼤家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各种品种⼤黄的性状鉴别:1、西⼤黄。
系指青海、⽢肃、⽢南⾃治州,岷县等地所产野⽣品种,俗称“西宁⼤黄”,有蛋吉(个匀、整,形如鸭蛋者);⽚吉(根头部,纵切瓣呈⽚状者);中吉(根茎叶部的横切段);苏吉(指尾根部、稍加闯光,并具原性状的楔状形),等。
表⾯黄褐⾊,每块上有⼀阴⼲前穿绳的⼩孔。
体重质坚实,断⾯槟榔碴,呈现红⾁⽩筋、纹理清晰不乱(绵纹)。
⽓清⾹,⽛咬有砂砾感,味⽢微苦。
是⼤黄中的优良品。
西宁⼤黄箱黄与包黄两个规格,箱黄直径不得⼩于0.3厘⽶(中节和粗⼤的块根内碴不好的不做箱黄)去净粗⽪和细⽪闯光。
包黄中兼有中节或药块,取净栓⽪,表⾯黄褐⾊兼有暗棕⾊,体重质较松。
断⾯红⽩相兼(槟榔碴)或黄⾊,纹理红⽩,⽓味同箱黄,长短⼤⼩不等,但直径不得⼩于0.15厘⽶。
兼有糖⼼糠⼼不超过15%。
2、凉黄。
系指⽢肃武威(凉州),张掖及河西地区所产的野⽣品。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似狗头俗称狗头⼤黄),或纵切成瓣,不去栓⽪。
表⾯⿊褐⾊,有横皱纹及纵沟,体重质坚。
断⾯红⽩相兼(槟榔碴)红⾁⽩筋,纹理混乱。
⽓清⾹,味⽢苦。
⽛咬砂砾感更强,并有粘⽛感,品质优,是⼤黄中的珍品。
大黄形状鉴别特征大黄,又称为大黄根、大黄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蓼科大黄属。
它的形状鲜明独特,具有一些独特的鉴别特征。
大黄的根茎呈圆柱形,通常粗壮而有节,外表呈棕色或深棕色。
根茎的表面光滑,有时会有一些纵向的皱纹或小凸起。
根茎的内部呈黄色,质地较硬,有时会发出特殊的气味。
大黄的叶子呈心形或卵形,通常具有长长的叶柄。
叶片较大,常常有10-30厘米长,宽度也较大,通常在5-15厘米之间。
叶片的边缘呈波状,有时会有细齿。
叶子的表面光滑,颜色鲜绿,叶脉清晰可见。
大黄的花呈蓝紫色或白色,通常聚集成圆锥花序。
花朵较小,直径一般在1-2厘米之间。
花瓣呈长椭圆形,花蕊较长,呈丝状。
花期一般在春季或夏季,花期较短,只有几周的时间。
大黄的果实是坚果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
果实的外表光滑,颜色呈暗红色或棕色。
果实内部含有许多种子,种子呈红色或黑色,较小且坚硬。
大黄的这些鉴别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相对容易辨认。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黄的鉴别特征可能因生长环境、品种差异等因素而略有变化。
因此,在鉴别大黄时,最好结合多个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大黄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痛经等。
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蒽醌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大黄。
大黄的形状具有一些独特的鉴别特征,包括根茎的形状和颜色、叶片的形状和边缘、花的颜色和形态,以及果实的形状和颜色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辨认出大黄,并了解到它的一些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
中药大黄的鉴定
大黄(Rheum palmatu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中药材,通常用于治疗便秘、肝胆疾病和消化问题等。
鉴定大黄的质量和纯度对于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鉴定大黄的一些常见方法和要点:
1.外观特征:大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大型叶子和红褐色至
棕褐色的根茎。
鉴别大黄时,首先要检查其外观特征,包括颜
色、形状和质地。
2.切面特征:大黄的根茎切面通常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并且具有
明显的纤维组织。
切割植物材料并观察切面可以帮助鉴别真正
的大黄。
3.气味:大黄通常具有独特的气味,一种苦味和酸味的混合物。
这种气味可以用来鉴别大黄的真伪。
4.溶解性:将大黄粉末放入水中,大黄粉末应该能够在水中溶解,
形成橙红色的溶液。
这是大黄的一个鉴别特征。
5.化学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
测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如大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
鉴别大黄的质量和纯度。
6.微生物和重金属检测:大黄作为一种中药,需要进行微生物和
重金属的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纯度。
7.来源和产地:确保购买大黄时了解其产地和来源,因为不同地
区的大黄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和特性。
8.与专业药剂师咨询:如果不确定大黄的真伪或质量,最好咨询
专业药剂师或中药医师的意见。
请注意,鉴定中药材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购买大黄或任何其他中药材时,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饮片大黄鉴别方法
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通常以饮片的形式出售。
鉴别大黄的方法涉及观察其外观、气味、味道和其他特征。
以下是一些鉴别大黄饮片的方法:
1.外观特征:大黄饮片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外观特征。
它是扁平的
长方形或椭圆形片状,通常呈红棕色或深褐色。
外表应具有自
然的皱纹和不规则的边缘。
2.气味:大黄通常具有独特的气味,有一种浓烈的苦味和特殊的
药材气味。
气味可能有点苦涩或糅合木质香气。
3.口感:品尝大黄饮片应具有强烈的苦味,且有一种特殊的涩味。
这种味道与其他植物材料往往不同。
4.断面观察:可以将大黄饮片切割或破碎,观察其断面。
正宗的
大黄饮片断面应呈现出纤维状的组织结构,通常有红棕色到深
褐色的颜色。
5.化学鉴别:使用化学方法,如氨水试验,可以帮助鉴别大黄。
在氨水中,真正的大黄会呈现出红色或橙色的反应,这是一种
特定的化学反应。
6.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黄饮片的细胞结构,可以帮助
确定其真伪。
大黄的细胞结构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鉴别中药材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因为有些伪劣品或掺杂物可能会模仿大黄的外观和气味。
因此,最好在合格的中药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鉴别。
此外,购买中药材时,建议选择
有信誉的药店或供应商,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真伪大黄识别【导读】大黄又名将军、黄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每年9~10月间选择生...摘要: 大黄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该药材的商品主流为掌叶大黄,此外,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亦有少量生产,以上为药材的正品。
另外,还混杂一些次大黄,如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其泻下作用很差或几乎无泻下作用,宜作大黄的伪品看待。
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又名将军、黄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每年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痛疡肿毒、疔疮、烫火伤等症,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药。
大黄的品种较多,大体可分为北大黄和南大黄两大类,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干燥的根茎,主要有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干燥的根茎,这两大类均载入《药典》。
市场上大黄的伪品较多,均为同科植物,如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信州大黄、土大黄等等,这些品种未入《药典》,不可做为大黄药用。
一、大黄的种类:正品大黄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南大黄多横切成段,形如马蹄。
西宁大黄为大黄中的上品,外表黄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俗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闻之有股特殊的气味,口尝味苦而涩。
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通便、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在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鉴别大黄的原理常使用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基于大黄中所含有的特定化学成分对特定试剂发生反应,从而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大黄。
以下为常见的几种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1. 蒽醌试验法:大黄中含有丰富的大黄素,蒽醌试验法是利用大黄素与硫酸、硝酸等试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特征性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别。
将大黄粉末与硫酸混合,生成红色、橙色或紫色的反应产物,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2. 雷公藕皮试验法:大黄中的蒽醌类物质与亚甲基蓝等试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特征性的绿色颜色变化。
将大黄粉末与亚甲基蓝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绿色反应产物,即可鉴别大黄的存在。
3. 高锰酸钾试验法:大黄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深紫色沉淀。
将大黄粉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出现深紫色沉淀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4. 焦亚硝酸试验法:利用大黄中的酚类物质与焦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将大黄粉末与焦亚硝酸钠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出现紫红色化合物,即可鉴别大黄的存在。
以上的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基于大黄中特定物质的存在和其与试剂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特征性的颜色、沉淀等变化。
这些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虽然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但对于样品的前处理和试剂的选择要求较高,也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鉴别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化学反应法仅能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对于大黄的质量和纯度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等。
总之,化学反应法通过观察大黄样品与特定试剂反应所产生的特征性变化,来鉴别大黄的存在。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为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鉴别大黄的真伪的方法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其药性独特,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瘀血等疾病。
但是,市场上的大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那么,如何鉴别大黄的真伪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外观鉴别法
大黄的外观是鲜黄色或浅褐色,表面有少量白色粉末,有清香味。
真正的大黄颗粒完整,大小均匀,没有杂质。
而假大黄的外观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面有明显的破损、腐烂、发霉等现象,甚至可能掺杂了其他药材或化学物质。
二、气味鉴别法
真正的大黄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而假大黄的气味则较为刺激,有可能因为掺杂了其他化学物质而产生异味。
三、煎煮鉴别法
将大黄放入温水中煮沸,真正的大黄煮出来的颜色是橙黄色的,而假大黄的颜色则会比真正的大黄要深。
四、化学鉴别法
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酸等成分,可通过化学检测来鉴别。
真正的大黄含有较高的大黄酸含量,而假大黄中则可能掺杂了其他物质,如有机染料等,这些物质会对化学反应产生干扰。
鉴别大黄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外观鉴别、气味鉴别、
煎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
此外,购买大黄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鉴别大黄的真伪的方法大黄,又称黄连、蓼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热毒疖肿、湿热痰饮等病症。
然而,由于市场上大黄的品种繁多,真假难辨,为了确保购买到真正的大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鉴别大黄的真伪。
一、外观特征鉴别1.颜色:真正的大黄应呈现出黄褐色或棕褐色,颜色均匀一致。
假大黄往往色泽较浅或过于发红。
2.质地:真大黄质地坚硬,质地均匀,断面略带光泽。
而假大黄质地较软,易碎,断面呈暗黄色。
3.气味:真大黄具有独特的苦味和特殊的气味,气味浓烈而辛辣。
而假大黄的气味往往较淡或无气味。
二、口感鉴别1.嚼碎:真大黄嚼碎后,呈现出细腻的纤维状物质,有明显的苦味。
而假大黄嚼碎后,纤维较粗糙,呈现出较淡的苦味或无苦味。
2.湿润度:真大黄湿润度较低,摸起来干燥,手感较粗糙。
而假大黄湿润度较高,摸起来较湿润,手感较光滑。
三、化学成分鉴别1.含有大黄素:大黄的有效成分是大黄素,可以通过检测大黄中是否含有大黄素来鉴别其真伪。
可以采用色谱法或质谱法进行检测。
2.含有芦荟酸:大黄中还含有芦荟酸,可以通过检测芦荟酸的含量来鉴别大黄的真伪。
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四、煮汤鉴别将大黄放入开水中煮汤,真大黄在煮汤过程中会有较明显的苦味和特殊的气味释放出来。
而假大黄则往往无明显的苦味和气味释放。
五、购买渠道鉴别1.选择正规药店或中药材市场购买,这样可以降低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2.购买前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确保是正规生产的产品。
总结起来,鉴别大黄的真伪可以从外观特征、口感、化学成分和煮汤等方面入手,辅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大黄。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对于大黄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多学习大黄的形态特征和药理作用,提高自己鉴别真伪的能力,避免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
大黄鉴别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陶弘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
将军之号。
当取其骏快也。
”古代很早即认为产于四川北部和甘肃的质量为好,如吴普日:“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甘肃)。
” 苏恭曰:“今出宕州(今甘肃岷县南)、凉州(今甘肃)、西羌、蜀地者皆佳。
”在植物形态方面,苏颂曰:“ 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
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 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与今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相符)。
”可见古本草所指大黄,包括了大黄属掌叶组的一些植物,再参照《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大黄的附图,其叶片均有接近中裂的掌状分裂,再结合地理分布和几种掌叶组大黄的产量,可以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大黄主要是掌叶大黄。
此外,唐《新修本草》记载:“幽(今河北)并以北者渐细,气力不及蜀中者。
”可见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波叶组植物华北大黄)相当。
至于土大黄和羊蹄,本草亦有在大黄项下一并论述者,本书已分出,详见该条。
原植物1.掌叶大黄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Rheum Palmatum L.(R.potaninii A.Los.)---蓼科Polygonaceae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
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茎直立,光滑无毛,中空。
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密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大,顶生;花小,数朵成簇,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2 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5mm;雄蕊9,花药稍外露;花柱3,柱头头状。
果枝多聚拢,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长9~10mm,宽7~8mm,项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2.唐古特大黄别名:鸡爪大黄Rheum palmatum L.var.tanguticum Maxim.ex Rg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R.palmatum L. var. dissectum Stapf f. rubiflora Stapf)──蓼科Polygonaceae极似掌叶大黄,但本变种的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东北部。
唐古特大黄经与掌叶大黄比较,无论从地上部的形态、药材构造、化学成分等各方面均十分相似,因而作为掌叶大黄的变种更为合宜。
3.药用大黄别名:马蹄大黄,南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蓼科Polygonaceae. 与掌叶大黄相近,但本种的叶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花也较大,呈黄白色,花蕾椭圆形。
果枝开展。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西北部。
采制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0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茎及细根,刮去粗皮,按各地规格要求及大黄根茎大小,横切成片或纵成瓣,或加工成卵形或圆柱形,粗根可切成适当长度的节,用羊毛绳串起,悬挂屋檐下慢慢阴干,晒干或用暗火烟熏干燥,干后出口外销者有的还放在竹笼中撞光。
炮制:1. 生大黄:用水浸泡或喷水闷润使软,切成片或小方块,晒干。
2.熟大黄:每1斤生大黄片或块用半斤黄酒喷洒拌匀,放罐内或搪瓷桶内,封严置于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再取出晾干。
3.大黄炭:将大黄片放锅内,炒至外面黑棕色存性,取出晾干。
产销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1.掌叶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 主产于甘肃岷县、文县、礼县、临夏、武威、青海同仁、同德、贵德、西藏昌都与那曲地区,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
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2.唐古特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tangutici主产于青海,甘肃祁连山北麓,西藏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亦有少量。
3.药用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officinalis产于四川北部、东部及南部盆地边缘,贵州北部、西部,云南西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
产量很小,商品中少见。
化学成份根茎含蒽醌衍生物的总量为 1.01~5.19%,其中以结合状态的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二者之比为2~10:1;这样的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而一些混杂的次大黄,其蒽醌衍生物的含量,游离状态常稍高或接近于结合状态,这样的大黄泻下作用很差或几乎无泻下作用。
据医科院药物所研究,各种大黄的成分性质与泻下作用的关系如下表:.. │蒽醌含量 (%) │品种├────┬────┬───┤泻下作用│结合状态│游离状态│总量│ED50(mg/kg)─┬─────┼────┼────┼───┼──────..││ 0.87 │ 0.14 │ 1.01 │正││ 1.69 │ 0.28 │ 1.97 │..│掌叶大黄│ 2.00 │ 0.52 │ 2.52 │ 326~493││ 1.92 │ 0.16 │ 2.08 │品││ 2.91 │ 0.17 │ 3.08 │..││ 4.44 │ 0.75 │ 5.19 │..├─────┼────┼────┼───┼──────大││ 3.16 │ 1.20 │ 4.36 │..│唐古特大黄│ 0.82 │ 0.32 │ 1.14 │ 437~1072││ 0.94 │ 0.30 │ 1.24 │黄├─────┼────┼────┼───┼──────..│药用大黄│ 1.69 │ 1.31 │ 3.00 │ 678││ 2.13 │ 1.24 │ 3.37 │─┼─────┼────┼────┼───┼──────..│藏边大黄│ 1.50 │ 1.44 │ 2.94 │未测非├─────┼────┼────┼───┼──────正│河套大黄│ 1.29 │ 1.61 │ 2.90 │ 3579品├─────┼────┼────┼───┼──────大│华北大黄│ 0.32 │ 0.38 │ 0.70 │>5000黄├─────┼────┼────┼───┼──────..│天山大黄│ 0.90 │ 1.20 │ 2.10 │>3500━┷━━━━━┷━━━━┷━━━━┷━━━┷━━━━━━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
游离蒽醌不具致泻作用。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有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 A、B、C、D。
这类结合性甙的致泻作用强,但含量均较低。
另一类结合性蒽醌为单糖甙: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mono-β-D-gluc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此类单糖甙具有一定的致泻作用。
此外,还含有鞣质约5%,内含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后者水解可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smin),此类物质有止泻作用,与上述各种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的作用相反。
功效味苦,性寒。
有泻火通使,破积滞,行阏血作用,外敷清火解毒消肿。
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腹痛或泻痢里急后重、头痛、目赤、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阏血经闭、产后阏阻、癥瘕积聚、黄疸、水肿、热淋、跌扑损伤、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用量3~12g。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生用力大,制用力缓,炒炭用于止血。
不宜久煎,入汤剂宜后下。
体质虚弱或妇女胎前产后均应慎用。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泻下的有效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特别是番泻甙A作用强烈,番泻甙B、C、E也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便秘,也适用于实热便结,后者常因泻下而导致神苏而热解。
2.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菌及某些革兰氏性菌及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的作用最好。
大黄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一般感染,皮肤病,或与他药配伍治疗尿道感染,阑尾炎,腮腺炎等。
3.利胆作用:大黄可促进胆汁分泌。
临床上与他药配伍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也用于治疗胆结石及胆囊炎。
4.收敛、消炎作用:大黄有很强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减少伤面体液外渗的作用。
临床上外用治疗烧伤。
5.止血作用:对外出血或内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使血凝时间缩短,有促进血凝方面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咯血,溃疡出血及其他内出血或外出血。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卵圆形或一面隆起的块片,长3~17cm,直径3~10cm。
除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有时可见呈放射状纹理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
切开面多凹凸不平。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其中可见星点,排列成环或散在;根部横切面则无星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历来认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的根茎横切面具多数星点排列成环状,药用大黄根茎横面星点呈不规则散在状,以此作为鉴别种的区别。
现据卫生部药检所观察研究,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三种正品大黄的根茎横切面星点排列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根茎近顶端部分横切面具多数星点排列成1~3环,并有部分散在, 根茎中下部分横切面多数星点排成1环或渐呈散在状。
非正品大黄根横切面尚未见有星点存在的。
以上三种大黄均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大黄根(直径2cm)横切面: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
射线细胞2~4列,含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中含多数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根茎( 直径5cm)横切片:髓部宽广,其中常见大形粘液腔,内含红棕物质。
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型维管束内方为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形成层呈环状,射线呈星状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