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金张掖
- 格式:pdf
- 大小:179.59 KB
- 文档页数:1
张掖概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之咽喉。
张掖自然景色宜人,生产条件优越,是甘肃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特别是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
因此,张掖又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张掖大佛寺: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大佛寺的历史和传奇已经随着昔日的驼铃声渐渐地远去了,不过它作为一笔历史遗产,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张掖丹霞: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张掖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张掖的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如此厚重与深远......张掖又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
张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文化沉积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这里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骆驼城,有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沙漠公园,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还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
1、骆驼城遗址批次:第四批类型:古遗址地址:高台县骆驼城乡西滩村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
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地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
2、张掖大佛寺批次:第四批类型:古建筑地址: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步行街西夏国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
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
正中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高7.8米,脚长4米,木胎泥塑,金装彩绘,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3、马蹄寺石窟群批次:第四批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
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4、黑水国遗址批次:第五批类型:古遗址地址:甘州区明永乡下崖村312国道南北两侧因傍依黑水,故名黑水国。
分南、北两城,两城相距2公里。
北城始筑于匈奴占河西之时,汉代沿用并为张掖郡治觻得县城。
南城始筑于唐代,宋、元、明沿用。
5、许三湾城及墓群批次:第五批地址: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西南1.5公里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汉代至唐代古遗址。
张掖丹霞简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
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
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
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
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特点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简介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的其他景观,入了老谋子的眼,成为《三枪》最主要的拍摄地。
2023年主题宣传口号15篇主题宣传口号11、和神农架约会,与原生态同醉。
2、传奇神农架,科普课堂。
3、聚焦神农架,定格自然。
4、冰与雪的神农架,诗与画的自然。
5、神农架的风光,全世界的目光。
6、神农传雅韵,山水聚知音。
7、春游花海,夏歇绿荫,秋赏红叶,冬滑冰雪。
8、神农自然风光,户外运动天堂。
9、美丽生态王国,休闲度假天堂。
10、不墨山水画,丹青神农架。
11、梦栖玉都,心泊和田。
12、张·开山水怀抱,掖·藏天地美。
13、丹霞炫七彩,甘州耀千年。
14、张·得开的山水,掖·不住的风情。
15、每一眼,皆经典——张掖欢迎您。
16、一带一路节点,十全十美画卷。
17、一幅山水画卷,千年人文张掖。
18、张掖,自然与众不同。
19、塞上江南金张掖,丝瞒珠古城邦。
20、天赐张掖,蔚然奇观。
21、阅山水,悦自然,约张掖。
22、传奇古丝路,魅力金张掖。
23、将故里长正气,客韵惠阳欢迎您。
主题宣传口号2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3、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4、节约集约用地,造福子孙后代5、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范文写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6、依法依规用地,保障科学发展7、加强土地产权管理,维护群众土地权益8、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9、加强土地督察,严格土地监管10、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土地执法11、合理利用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2、科学规划用地,提高利用效益13、保障民生用地,促进社会和谐14、规范土地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主题宣传口号31、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2、优化配置、厉行节约、有效保护。
3、生命之水,你我爱惜!4、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5、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6、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7、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8、落实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掖作文【篇一:我为张掖而自豪】我为张掖自豪张掖好,弱水龙吟千里浪,祁连虎啸成峰松;张掖好,碧水蛙鸣杨柳月,青山雪映米粮乡。
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壮美的山河,富饶的物产,灿烂的文化,辈出的人才,成了一部千年的史诗。
美丽的家园,发达的农业,勤劳的人民,光辉的业绩,那是一种无言的呼唤,从丝路的安通流传到现在,我听得真真切切。
我听见了,春天来了,漫步在田野,驻足在河边,透过这清澈的水,我看见了春天的痕迹,惬意的闭上了眼,倾听着张掖美妙有趣湿地之春。
那修葺一新的湖堤,数十只游艇倚岸待客。
白茫茫的水域一望无际,芦苇丛生。
水面上新建成的观景栈道,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蛇”,款款伸向天边,水鸟时而休憩,时而直冲云霄,颇有一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韵味。
人们踏上木板栈道,边走边观赏着两岸的风景。
忽然吹来一阵风,水面扬起一条绿绸,虫子音乐家们奏起音乐,芦苇妹妹跳起“芦苇之舞”,小草弟弟来伴舞,鲜花为它们装饰。
顿时一幅江南水乡画呈现在我们眼前,真不愧“塞上江南”的美誉。
边听音乐边游览,吸着泥土的清香与花香混合的清新空气,我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一切都令人神清气爽,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心灵被荡涤一新。
此刻,我听到了,听到了张掖湿地那优雅的春的旋律。
燥热的夏天,蜜蜂在花丛中一展歌喉,我也听到了张掖的夏天如期而至,我渐渐随着这里的一切成长起来,让狂躁消失,让静谧下榻。
康乐草原的天空,是那么蔚蓝,没有一点杂雾,天空中飘着几朵软软的白云;天底下,翠绿色的青草映入我的眼帘,绿绿的,看上去是那么舒服!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羊群在小丘上津津有味的吃青草,看到我们来了,就发出咩咩的叫声,好象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骏马闲奔驰,牛羊满山坡,还有几座蒙古包,真是好一幅迷人的景色啊!远处一群裕固族同胞,左手拿着洁白的哈达,右手端着马奶酒,向客人们敬酒,裕固族姑娘们跳起了舞,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张掖的夏,绿海清风,无与伦比!凉爽的秋天,大雁排成一队向南飞去,留恋的发出亲切而又悲切的叫声,我不悲伤,因为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回来,它们不会忘记张掖这个美丽的家园。
张掖丹霞地貌作文张掖丹霞地貌作文范文篇一:小学生作文,美丽甘州甘州,也就是美丽的金张掖,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描写的就是是甘肃张掖。
虽然张掖也就是个小的普通城市,风景却如诗如画。
张掖风景区很多,例如大佛寺、钟鼓楼、大、小湿地、丹霞地貌…… 大佛寺位于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大佛寺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还有著名的是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
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更为神奇,实属大自然鬼斧神工。
丹霞地貌中最美的要数仙女醉酒了,好像一个个身披彩霞的仙女醉卧在云上,真可谓美轮美奂,不愧为大自然留下的遗产。
张掖的小吃也很多,传统特色小吃主要有臊子面、小饭、卤猪肉、油糕、凉粉、糊泊、搓鱼子、拉面、酿皮子、豆腐脑等,价廉物美,老少皆宜,驰名省内外。
最好吃、好看的要数鱼儿粉和搓鱼子。
篇二:临泽我的家乡你要问我人间最可爱的最美的地方在哪里?那就是我的家乡,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临泽。
过去,我爱它,是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如今,我爱它,是因为它变了,变得让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怀抱。
如今的临泽路已改过去的都是石子路、土路坑坑洼洼,车一跑尘土飞扬,现在是柏油大马路;以前我们住的房子都是平房,而且都是用土砌成的,现在都是高楼大厦;以前从来没有观景区,现在却修建了天鹅湖和颐和绿苑。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生活,充满了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气息。
张掖湿地优美句子【篇一:张掖湿地优美句子】【第1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境内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优越,湖光山色,景色宜人,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战略要地、经济走廊和东西交流的门户,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水资源丰富,是全国少有的戈壁水城。
【第2句】飞速行进的列车抛开一片荒原,霎时把游客带入一块山清水秀的世界。
那潺潺的泉流,碧绿的田园,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既有塞外风光的粗旷,又有江南水乡的秀色。
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脍炙人口;这里独特的风光各领风骚。
温和的气候,充足的日光,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物产誉满甘肃,甲冠河西走廊。
它就是素有金张掖之称的张掖市。
【第3句】我的家乡在古老而美丽张掖,因地处甘肃省西部,又因在黄河西部,固而又叫河西。
它南临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北靠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一条向西流淌的河流-----黑河。
这里人杰地灵,南有绿茵茵的千里沃野的大草原,北临绵延万里的荒莫戈壁。
张掖也因长年蹦腾不息的黑河的养育之恩才素有塞上江南、丝路明珠的美誉。
【第4句】张掖,远古属九州之一的雍州,称乐得、屋兰,元明以来又叫甘州。
自汉武帝元鼎5年开发河西四郡以来,,这里一直是通往西域欧亚各国的重要通道。
据史书记载:张掖即张中国之臂掖,断匈奴之臂也,以通西域。
正因为如此,退却后的匈奴单于王才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哀叹。
【第5句】绵延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有700多公里在张掖境内。
张掖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因位处国之臂掖而得名,历史上又称甘州。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美称。
全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形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戈壁沙漠中的富庶绿洲。
2020届全国高考备战冲刺预测卷地理(七)(解析版)一、选择题“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
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
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
如图为海草房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B.呈50°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
其原因可能是( )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3.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解析:1.D 2.A 3.B 第1题,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因此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所以D正确。
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所以A正确。
第3题,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所以B正确。
张掖,是甘肃省四座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张掖,在元朝,明朝,一度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心;张掖,有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张掖,拥有中国室内最大的卧佛;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张掖,有中国六个最美丽的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张掖,又最神奇美丽的地貌--丹霞地貌;张掖,有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裕固族;张掖,就是"金张掖"!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
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因“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张掖之名,为当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张掖城内有甘泉,被誉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
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氏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族居住。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始设张掖郡。
从此,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和中两交通的门户和要道。
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元为甘州路,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
1985年撤县建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汉、回、满、蒙、藏、裕固、朝鲜、土、壮、苗、土家、东乡、布衣、维吾尔、撒拉、纳西、锡伯等17个民族。
张掖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
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 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
届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从而使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交易市场。
为了炫耀隋帝国的繁荣,场帝命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一日寸车马阻塞大道、好不热闹,使张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基于“金张掖”旅游品牌的策略探讨作者:汪章飞张欣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5期摘要:张掖是古“ 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物产丰富,素有“ 金张掖”之美誉,1986 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 历史文化名城”。
张掖市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旅游资源,然而其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
本文基于张掖市优越的旅游资源和“金张掖”旅游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张掖全面的旅游发展战略。
关键词:金张掖;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发展战略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Gold Zhang Ye" Tourism BrandWang Zhangfei zhang Xin(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the ShaPingBa 400047)Abstract: zhang ye is the ancient "silk road" on the town,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rich products, known as the "gold zhang ye", in December 1986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Zhangye has unmatched by other cities in tourism resources, but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uperior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m "gold zhang ye" brand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zhang ye overal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put forward.Key words: gold zhang ye; Tourism br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一、研究区概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龙源期刊网 “塞上江南”金张掖作者: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4年第02期在中国西北河西走廊中部,大漠戈壁之中,有一片广袤的绿洲——她就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誉为“塞上江南”的金张掖。
在这里,上天把许多大自然最为壮观的景致汇聚在一起: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戈壁、丹霞彩丘、河流湿地、平原绿洲……其中山丹马场是亚洲最大的牧场,七一冰川是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祁连山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丹霞彩丘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相映成辉,构成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足以震撼灵魂的独特自然画卷。
张掖就像一座幽静的家园,镶嵌在画卷之中。
祁连山孕育了黑河,孕育了一条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黑河干流源分东西两支,根本不相干的两条小溪流,其源头相距近三百公里,好像冥冥中神差鬼使,西源东流,东源西流,奇巧地汇于黄藏寺,然后折向北,力破万仞祁连山,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
黑河从莺落峡进入河西走廊,于张掖市城西10公里处蜿蜒而过,折向西北后,经临泽、高台越正义峡(北山),进入阿拉善平原。
黑河在张掖市境内滋润了沃野千里米粮川,生发了连绵湿地两百里。
黑河两岸阡陌纵横,绿树浓荫,芦苇摇曳,溪流潺潺,所以有“不是江南,却见江南”的美誉,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的清词妙句。
全长821公里的黑河,张掖境内达185公里,入于莺落峡,出于正义峡,其间,有河开崇山峻岭,有水漫戈壁荒漠,有鸟翔冰原水域,有波映古城雪山,多少美景,几多奇观,孕于祁连山,育于黑河水,成就了中国自然景观大观园。
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要塞、商贾重镇,张掖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南北中三线都交汇在张掖。
众多的名胜古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殿堂大佛寺——释迦牟尼卧佛像,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历代都是皇家寺院,大佛寺还有一件镇寺之宝——后殿高墙壁上的取经故事壁画,有很多传奇故事。
张掖简介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
面积4240平方千米。
人口42.99万。
汉族为主,另有回、蒙古等10余个少数民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随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置甘州路。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
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
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甘州区概况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龙首二山,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5个街道17个社区和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有汉、回、裕固等22个民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江泽民同志曾两次视察张掖,分别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
甘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臵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始祖忽必烈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省”首字即源于此。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臵张掖县。
1936年红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共甘州中心县委”。
1985年撤县设市。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2002年撤市设甘州区。
甘州条件优越、矿产丰富。
区内遍布黑河等26条河流,年径流量2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达2.13亿立方米。
广袤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有7.7万亩,仅城北就有湿地近3万亩。
区内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五大“西菜东运”基地和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州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找矿区之一,有铁、钨、钼、铜、锰、煤、粘土等矿产资源30多种,已探明煤10.5亿吨、钨50万吨、钼102万吨,居全国北方之首,钨、钼远景开发价值达1万亿元。
甘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兰新铁路、国道312线、227线、GZ45线穿境而过,区乡公路四通八达,沿国道227线南出扁都口可达西宁,北上可达内蒙古;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电话与全国并网。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张掖至兰州城际铁路,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甘州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曾是甘州古城的真实写照。
中职甘肃地理知识点总结1.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镶嵌在我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2.甘肃全省总面积为42.58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各省区中,居第7位。
与它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6个)。
甘肃的西北隅与蒙古国接壤。
一、甘肃的地貌1.地形和地势: ( 甘肃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根据甘肃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全省的地形可分为:①陇南山地:该地区由北向南可分为:北秦岭、徽成盆地和南秦岭。
②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一般以六盘山为界,将六盘山以东称为陇东黄土高原,以西称为陇西黄土高原。
“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
(庆阳市)③甘南高原:是全省地势最高的高山、高原交错区,本省最重要的牧区。
④河西走廊:因地势平坦而狭长,形似走廊,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都经过这里。
河西走廊物产丰富,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⑤祁连山地⑥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2.特殊地貌①花岗岩地貌②岩溶地貌③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
④雅丹地貌:敦煌雅丹是- -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3.地质灾害①地震:甘肃省处在我国两大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上。
②滑坡:滑坡在甘肃全省山区普遍存在,特别是黄土高原山区和陇南山地一带。
③泥石流二、甘肃的气候1.气候特征(30年观测记录为得出气候特征的最短年限):甘肃省的主要气候特征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降水少且分配不均,集中在7、8、9月份。
①气温:甘肃省各地气温差异的总体特征是“南热北冷,盆地河谷暖,山地高原冷”。
甘肃省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气温的昼夜温差较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对河西地区日气温变化的真实写照。
神奇的雷丸民族的骄傲!——探寻"雷丸之都"张掖素闻雷丸“不过张掖不灵,不到张掖不齐”,也曾亲身感受每年一次的全国“雷丸药交会”,但始终对这句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为何上天如此眷顾,让甘肃张掖这座城市享有“雷丸之都”的盛誉,其间必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
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寻根探源之行。
雷丸之祖甘肃张掖雷丸渊源于一山一人。
一山,即汉唐时的“丝绸之路”、中西文化的黄金通道——河西走廊;一人,即被后人尊崇为“张天师”的道教始祖张道陵之孙——张鲁。
这一山一人便是张掖雷丸之祖。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药材集散地,被称为“西北药市”。
我们既感叹河西走廊的鬼斧神工,也感慨它是一个天然药场,吸引了许多道学名家、丹术家来此结庐养生、采药练丹,逐渐成为道教名山。
东汉建安七年,道教始祖张道陵之孙——张鲁来到河西走廊采药行医,布道练丹,并传在此得道白日飞升,被后世尊称为“张天师”。
张天师是河西走廊采药洗药、炮制药材的第一人,被后人敬为张掖医药业的奠基人。
自然而然河西走廊也成为张掖雷丸的祖山。
由此算来,张掖雷丸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张天师撰成的《炼丹术》被后世张掖药界奉为准则。
张掖药界雷丸“炮制规范”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遵《炼丹术》,辨地道”。
雷丸之灵行走于街头巷尾,谈及张掖雷丸之灵验,市民无不眉飞色舞、津津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仔细品味坊间传说、认真考证史籍记载,觉得明清时期朝廷采购张掖雷丸供御医为皇族治病之用和顺治帝治疗腹胀之说最为权威,最有信服力。
清顺治四年,顺治皇帝龙体欠安,腹胀如鼓,久治不愈。
后传御医杨山号脉诊治,杨山一惊,顺治帝得的可是臌症(即现在所称的腹水),且胃部有“包块”(即现在所称的肿瘤),此恶症为不治之症,杨山自然不敢多讲,只能采取“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疗法,开出药方,注明用“张掖雷丸”,并向皇帝保证只需三周即可好转。
张掖张掖,甘肃省省辖市。
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
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自然气候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
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地质地貌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自然资源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位居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