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在小型网络视频服务器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0.52 KB
- 文档页数:2
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服务器类型的选择对于实现不同的功能和满足不同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进一步讨论服务器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服务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正文内容:一、基于用途的服务器类型1. 文件服务器- 提供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的功能- 具备文件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等功能2. 数据库服务器- 用于存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 支持高效的数据交换和查询3. Web服务器- 用于存储和分发网页、图片、多媒体等网页内容4. 应用服务器- 主要用于支持特定应用程序- 提供资源共享、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5. 邮件服务器- 用于存储、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支持POP3、SMTP等协议,实现电子邮件的收发功能二、基于硬件配置的服务器类型1. 塔式服务器- 常见于小型企业和办公室环境- 单独放置在机柜或桌面上2. 机架式服务器- 适用于数据中心和机房环境- 安装在标准19英寸机架上3. 刀片式服务器- 将多个服务器模块集成在一个机架内- 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密度4. 争霸式服务器- 高性能服务器,适用于计算密集型应用- 多个处理器和高容量内存5. 集群服务器- 通过网络连接多个服务器以提供高可用性和性能- 可用于分布式计算和负载均衡三、基于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类型1. Windows服务器-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提供广泛的应用程序和易用性2. Linux服务器-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具备高度的可定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3. UNIX服务器- 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用于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服务器环境4. macOS服务器- 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主要用于苹果产品和应用程序的支持5. 嵌入式服务器- 运行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小型服务器- 用于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应用四、基于网络协议的服务器类型1. FTP服务器- 提供文件传输功能的服务器- 支持FTP协议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2. DNS服务器-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服务器- 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3. DHCP服务器- 提供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服务器- 分配和管理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4. VPN服务器- 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的服务器- 实现远程访问和安全连接的功能5. 游戏服务器- 用于托管在线游戏的服务器- 支持多用户的游戏环境五、其他类型的服务器1. 联合服务器- 将多个服务器集成为一个单一的逻辑单元- 提高服务器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2. 安全服务器- 提供专门的安全功能的服务器- 用于防火墙、入侵检测和认证等安全措施3. 虚拟化服务器- 通过软件实现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 提供多个虚拟服务器实例的功能4. 存储服务器- 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服务器- 支持高容量存储和数据备份5. 视频流服务器- 用于流媒体传输的服务器- 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流服务总结:本文对服务器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基于用途、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等多个维度的分类。
NVR与磁盘阵列在网络视频存储系统中的应用对比发表时间:2019-02-27T10:49:01.9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张雅[导读] 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与视频监控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工程中心 100089摘要:视频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这三个阶段。
本文针对网络视频存储的两种解决方案——NVR与磁盘阵列存储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应用现状及应用建议。
关键词:NVR、磁盘阵列、视频存储服务器、应用对比1 引言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与视频监控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视频监控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三个阶段,存储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也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这三个阶段。
目前,人们常常拿网络视频存储的代表——NVR与数字存储的代表——DVR进行对比,却往往忽略了在网络视频存储方面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存储。
目前市场上这两种存储方案并存,各有其优缺点,而设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沿用曾经所设计工程的存储方案,这就造成了所选方案并不一定是当前工程的最佳方案这一状况,因此本文针对网络视频存储的两种解决方案——NVR与磁盘阵列存储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2两种存储方案的概念介绍及对比分析2.1 概念介绍1)NVRNVR的全称是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视频录像机。
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网络视频流,并提供录像点播等功能。
在一段时间内,市场对NVR的产品形态存在着几种看法,主要为以下两种:一是基于存储服务器设计的视频存储设备,也就是本文所要对比的磁盘阵列+视频存储服务器,由于其功能比较单一,需要借助于外部的系统实现完整的监控功能,将其作为平台的附属部件比较合适,因此本文将它作为独立概念的存储设备,而不归于NVR的定义范畴;二是集视频接入、存储、预览、回放和管理于一体的嵌入式设备,也就是本文所说的NVR产品。
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通信电子领域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在通信电子领域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嵌入式系统是指在各种设备中内嵌有微处理器等高级芯片,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功能。
通信电子领域范围广泛,涉及到机房设备、通信终端、光纤传输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帮助通信电子领域实现更加高效、可靠、智能的运作。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设计在通信电子领域的应用角度来探讨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嵌入式系统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优化信号的处理速度和准确度,提高通信质量。
在信号处理中嵌入式处理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准确度。
比如,在机房设备中使用嵌入式系统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处理能力。
同时,在通信终端设备中使用嵌入式系统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和服务质量。
此外,在光纤传输中使用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实现光电转换和稳定的通讯。
二、嵌入式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在网络安全方面,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帮助缓解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病毒和其他网络安全问题。
嵌入式系统能够使通信设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过嵌入式设备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可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软件、病毒或其他有害软件的侵害。
此外,嵌入式系统还可以提供安全认证、加密和存储等安全措施,以保证通讯的隐私性和机密性。
三、嵌入式系统在无线电通讯中的应用现代化无线电通讯系统几乎都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无线电通讯的自适应、自组网、自动化和智能化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在无线电的电源控制、射频前端控制、数字信号处理、音频/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无线电通讯终端设备中使用嵌入式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将信息传输到终端。
此外,还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无线电通讯体验,从而提高通讯的效率和准确度。
四、嵌入式系统在通讯协议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在通讯协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讯协议指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规则和标准。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题目1.ARM系统在LED显示屏中的应用(利用ARM系统控制彩色LED显示屏)2.ARM-Linux 嵌入式系统在农业大棚中的应用(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棚栽农作物生长的3 大要素。
为了实现农业大棚中这3 种要素数据的远程实时采集,引入了当前嵌入式应用中较为成熟的ARM9 微处理器和Linux 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 采用温度传感器PH100TMPA、湿度传感器HM1500 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NAP221A ,设计一种基于TCP/ IP 协议的嵌入式远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从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2方面对该系统进行具体设计。
)3.ARM 嵌入式处理器在智能仪器中的应用(设计一种基于ARM 嵌入式处理器系统的智能仪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并结合uc/o s2II或者Linu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给出一套完整的任务调度和管理的方法, 最后用实例说明)4.ARM系统在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中的应用(采用ARM系统构建一个路试法的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5.ARM 嵌入式控制器在印染设备监控中的应用(针对拉幅热定型机,设计一种基于485 总线的分布式监控系统。
用ARM 嵌入式控制器实现主、从电机的同步运行和烘房温度的控制;在PC 机上用VB6. 0 设计转速和温度的监控画面;实现ARM、变频器和PC 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6.基于ARM系统的公交车多功能终端的设计(完成电子收费、报站、GPS定位等功能)7.基于ARM9的双CAN总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设计一种基于ARM9内核微处理器的双路CAN总线通信系统。
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部分硬件的设计,系统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包括启动引导代码U - boot、嵌入式L inux - 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管理软件四个部分。
)8.基于ARM9 和Linux 的嵌入式打印终端系统(嵌入式平台上的打印终端的外围电路连接设计、嵌入式Linux 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开发和应用程序的开发)9.基于ARM 的车载GPS 终端软硬件的研究(重点研究基于ARM 的导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10.ARM系统在B超系统中的应用(完成系统软件硬件设计,包括外围电路)11.基于ARM 的嵌入式系统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应用(提出一种基于ARM、DSP 和arm-linux 的嵌入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完成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12.基于ARM的视频采集系统设计(完成系统软件硬件设计,包括外围电路,采用USB接口的摄像头)13.基于ARM的高空爬壁机器人控制系统(构建一种经济型的爬壁机器人控制平台, 与上位机视觉定位和控制系统结合,使其适用于导航与定位、运动控制策略、多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与协作机制等领域。
知识文库 第23期214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赵小凤在信息化时代下,嵌入式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中均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对传统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有加以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就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嵌入式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及芯片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结合,我国的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而对嵌入式技术的研究则是当前科技研究的核心。
嵌入式系统集软件和硬件为一体,以应用系统为核心的技术,并适用于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功能性、功耗等诸多特点,并符合其成本与体积等性能方面的要求。
一、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一)嵌入式cpu嵌入式CPU目前成两极分化的特点,一种是在原有处理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形成嵌入式系统,而另一种则是32bit 处理器在路由器、交换机等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与通用型计算机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嵌入式处理器通常是为特定的用户人群所设计的工作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小、集成度高等,可以将通用处理器中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促进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逐渐向精细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其移动能力,和网络技术的联系紧密。
(二)嵌入式操作系统近年来,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与原有的操作系统相比较而言,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具有一些新特点,尤其是在嵌入式网络技术出现后,嵌入式系统迫切需要开发面向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除了具有对文件、任务及设备驱动进行处理的功能外,还需要具有多种系统特性,如要对多种设备驱动接口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特性,系统的体系结构还要具有可剪裁、可伸缩性的特点,并为系统的体系结构提供多层次服务;在多种非计算机设备中可以得到应用,且运行效率高;其应用对象应是特定的应用系统接口,并支持某种特定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三)算法唯一性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一种系统,在设计完成后则不会在进行改变。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分类及发展趋势上一篇/ 下一篇 2008-03-18 20:01:35查看( 30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
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其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制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
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有数字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两大类。
前者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性能稳定,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后者是以计算机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为核心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该技术因解决了模拟系统部分弊端而迅速崛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正处在数控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混合应用并将逐渐向数字系统过渡的阶段。
二、数控模拟视频监控技术根据技术的发展,数控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即是通过数字信号对系统进行,而视频则是采用传统的模拟技术。
数控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可分为两种: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基于PC机控制的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及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系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微处理器的年代,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微处理器固件发展的矩阵切换器target=_blank>矩阵切换器,将原来分散的全硬件视频监控系统集中化,如将视频切换、对前端的控制等功能集合一起处理,这在当时是技术上的一个新突破。
自备微处理器的矩阵主机可通过PC机的图形管理软件实现以下功能:l 对单一工作站之中的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内部通讯、报警等进行综合全面控制;l 任意一台工作站可通过网络,控制其它工作站所连接的矩阵主机、报警设备,完成视频切换、云台、镜头控制及报警联动等;l 通过软件实现对众多矩阵主机和报警接口软件模块的控制。
而基于PC机控制的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及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则是用一台PC机作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中心,充分利用PC机的资源,配合相关的软件设计,通过对矩阵的集中控制实现如下功能:l 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视频矩阵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l 通过串口连接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并通过程序编程自动完成视频切换、云台控制、报警联动、报警录像等各项操作;l 通过其开放性的结构可使之与其它子系统如与消防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进行系统集成。
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
洪莉;周德新;查燕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7(000)04Z
【摘要】网络视频服务器集视频采集、实时压缩、网络传输等功能于一体,应用领域广泛。
介绍了一种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实现方案,采用MPC860T作为主CPU,实现对音视频编解码芯片AT2042及视频采集芯片TVP5150的控制,并实现了数字视频信号的网络传输功能。
给出了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洪莉;周德新;查燕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6.2
【相关文献】
1.基于DM642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 [J], 张素文;柯院兵;苏义鑫
2.一种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 [J], 汪灿华;刘哗;范静辉
3.基于SOC架构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J], 曹象臣;秦文;叶波
4.基于DM8148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设计 [J], 田时舜;章明朝;周跃;闫丰;隋永新
5.基于H.264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设计与开发 [J], 周强;费章君;王强;杨仕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嵌入式系统提供了可靠的视频传输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并探讨其在应用方面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技术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中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视频数据的技术。
在嵌入式系统中,实时视频传输要求低延迟、高带宽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通常运行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的实时视频传输,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中,数据压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输大量的视频数据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而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带宽是有限的资源。
因此,通过使用合适的视频压缩算法可以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视频压缩算法包括H.264和H.265等。
这些算法通过去除视频数据中的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压缩,从而减小了传输所需的带宽。
此外,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也是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嵌入式系统中,网络条件通常不如计算机的网络环境稳定,可能存在丢包、延迟等问题。
为了保证实时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一些流媒体传输协议,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简称RTP),它提供了对实时视频数据的分包和重传机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另外,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还面临着对于实时性的要求。
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视频传输需要保证低延迟,即视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延迟要尽可能地小。
为了降低延迟,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比如使用快速丢包恢复算法(Fast Retransmit)和优先级传输等。
这些策略可以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实时性。
此外,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视频流媒体传输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
例如,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同时处理多个视频流。
此时,可以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视频流合并为一个传输流,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ARM和Linux的网络视频采集传输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刘宇;车进【摘要】针对现有的视频采集设备占用较多空间,而且需要使用专用资源的情况,设计了一个基于嵌入式的网络视频采集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ARM11为核心处理器,嵌入式Linux为软件平台,搭建嵌入式平台.将视频服务器MJPG-streamer移植到该嵌入式平台,实现图像的采集、压缩和传输,使用者可在Web浏览器中观察到远端的实时视频画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采集、处理和发送视频,实现远程观察实时的视频画面,且设备占用空间较小.【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4(013)001【总页数】4页(P30-32,36)【关键词】嵌入式系统;Linux;MJPG-streamer;视频图像采集【作者】刘宇;车进【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8;TP368.1在日常生活中,视频采集的应用场合很多,诸如门禁、安防、远程视频会议等.现有的视频采集设备,模块较多,在使用中要占用很多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采集传输方案,该方案取代了以前占用空间较多的视频采集设备,而将图像采集、图像的压缩和编码以及网络传输集成到一个体积小、占用资源少的嵌入式系统中,通过远端的浏览器观察视频画面.1 总体设计本方案采用飞凌嵌入式公司出品的ARM11开发板TE6410作为硬件平台,Linux 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通过USB摄像头采集图像,然后利用MJPG-streamer 视频流服务器及其相关插件获取、处理图像[1],并通过网络发送到用户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视频.方案整体结构见图1.图1 方案整体结构图2 方案硬件设计本方案主要采用ARM11开发板TE6410、USB摄像头和一台计算机.TE6410开发板搭载了三星公司出品的s3c6410核心板,主频高达533MHz,配有256 MB的DDR内存和4GB的NAND FLASH.TE6410开发板有3个串口,一个LCD扩展口,一个100 M网口.它标配的USB Host插口和USB Slave插口均为2.0标准,采用8位拨码开关选择不同的启动方式.外部扩展端口包括一个SD卡槽,一个Wi-Fi扩展接口,以及摄像头接口和J-TAG接口等.USB摄像头采用罗技公司的C270网络摄像头.采用一台运行Ubuntu12.10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用户平台.方案硬件结构见图2.图2 方案硬件结构图3 方案软件设计本方案软件设计主要包括U-Boot,Linux内核,rootfs.yaffs2,MJPG-streamer 软件的修改和移植[2].方案软件框图见图3.U-Boot是在操作系统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用来完成硬件设备的初始化,从而将系统软硬件环境带到合适状态,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做好准备.编译好的U-Boot可以在TE6410开发板附带的光盘里找到.Linux内核采用3.0.1版本,该版本的内核包含USB摄像头的驱动和V4L2驱动框架[3].当内核烧写到开发板中,插上USB摄像头便自动识别.本方案采用rootfs.yaffs2作为TE6410的文件系统.rootfs.yaffs2是一个专门为NAND FLASH存储器设计的嵌入式文件系统,适用于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而且它是开源软件,所以采用rootfs.yaffs2作为文件系统[4].MJPG-streamer是一个开源项目,通过支持Linux-UVC的网络摄像头采集JPEG 图像,并且将采集到的图像流式传输成为M-JPEG视频流,通过网络传输给浏览器.它是一个可移植的Linux-UVC流媒体应用.之前,国外的嵌入式爱好者将MJPG-streamer项目移植到了Mini2440平台,并设立了一个名为mjpg-streamer-mini2440的开源项目.基于TE6410开发板,笔者在mjpg-streamer-mini2440开源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使之能够移植到TE6410开发板上正常使用.图3 方案软件框图3.1 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TE6410开发板采用U-Boot作为引导程序、嵌入式Linux系统镜像(版本号为3.0.1)和rootfs.yaffs2文件系统.将这3个文件从开发板附带的光盘里复制到SD 卡中,SD卡插入开发板的SD卡槽,开发板设置为SD卡启动模式,启动开发板一键安装嵌入式Linux系统.交叉开发环境需要Linux桌面系统,选用Ubuntu12.10.首先在计算机安装VMware8.0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12.10;再在Uubuntu12.10中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3.2;之后使用VMware8.0自带的VMware-Tools实现虚拟机和主机的文件共享;最后将虚拟机设置为桥接方式使之能够上网,并将虚拟机和开发板设为同一网段后使用ping命令将虚拟机和开发板连通.3.2 MJPG-streamer移植过程将MJPG-streamer视频流服务器移植到TE6410开发板上运行,从而实现图像采集和网络传输,具体移植过程如下:(1)下载mjpg-streamer-mini2440项目源代码:mjpg-streamer-mini2440-read only,并放在ubuntu的一个文件夹中(比如/mnt/webcamera文件夹). (2)进入 webcamera文件夹中,用 VI编辑start_uvc_yuv.sh 的内容[5]:执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链接并打包[6]:在当前目录下会生成mjpg-streamermini2440-bin.tar.gz.经过以上步骤,已将参数配置成适合TE6410开发板和USB摄像头的环境,将它复制到SD卡中.(4)在TE6410开发板上安装MJPG-streamer.将SD卡插入开发板的SD卡槽里,在开发板的终端输入以下命令安装MJPG-streamer:3.3 M-JPEG压缩算法研究与实现M-JPEG视频编码格式,把运动的视频序列当作连续的静止图像来处理,该压缩方式单独完整地压缩每一帧,在编辑的过程中可随机存储每一帧,可进行精确到帧的编辑.其主要特点是基本不考虑视频流中不同帧之间的变化,只单独对某一帧进行压缩.M-JPEG单帧压缩算法为JPEG算法,即把一幅图像分成8×8的方阵之后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离散余弦变换是将光强数据转换成频率数据,从而得知强度变化情况.因为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的低频成分比对高频成分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如果对图像的高频成分进行量化,再还原成光强数据,尽管与原图像有些差异,但人眼难以分辨[7].JPEG压缩是有损压缩,损失的部分是人类视觉不容易觉察到的高频成分,节省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以下就是JPEG所使用的二维DCT公式式中:f(i,j)为像素值,F(u,v)为变换系数,u,v为系数下标.在压缩时,将原始图像分成很多个8×8像素的图像数据块.之后,通过零均值化,将每个字节的值从0~255转为-128~+127,并以此作为离散余弦正变换FDCT(Forward DCT)的输入.FDCT将每个数据块的值换为64个DCT系数,第1个系数称为直流系数,而其余63个系数则称为交流系数.在解压缩时,经逆向IDCT(Inverse DCT)将64个DCT系数还原为8×8像素的数据块,然后组成完整图像[8].4 方案测试USB摄像头插入开发板的USB Host端口,开发板上电.首先,在超级终端下进入TE6410开发板,使用ping命令将虚拟机和开发板连通.之后,启动开发板上的服务器端.此时,MJPG-streamer启动,并且其输入组件通过USB摄像头采集JPEG 格式的图像,保存到内存中;网络服务器输出组件能够从内存中获取JPEG格式的图像,并将图像流式传输成为M-JPEG视频流,通过网络服务器发送给计算机.在虚拟机的Web浏览器中输入开发板IP地址发出访问请求,服务器收到访问请求后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并将视频数据发送到客户端监听端口,用户可以在虚拟机的Web浏览器中观察到实时的视频画面.测试在Ubuntu12.10操作系统下完成,采集原始图像的格式为YUYV,分辨率为640×480,转换成JPEG格式图片的压缩率为0.8∶1.在此测试环境中,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实时性好.本方案的测试对照结果见图4,图4a是开发板的液晶屏上显示的YUYV格式图像,图4b是用户平台的Web浏览器中显示的JPEG格式图像.图4 方案的测试对照结果5 结语本方案使用支持Linux-UVC的USB摄像头采集图像,采用飞凌公司出品的ARM11开发板TE641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处理图像,通过移植MJPG-streamer视频流服务器,实现基于网络的视频采集传输.本方案是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很小的网络视频采集传输方案,不仅USB摄像头非常容易获得,而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必使用额外的设备或资源.本嵌入式视频采集传输方案将在视频会议、交通监控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杨宏,张志文.基于Web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10):70-72.[2]冯兴乐,王建建,张哲,等.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图像传输在车联网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2(21):156-159.[3]于艳萍,朱晓智,王中训.基于ARM9和USB摄像头的网络视频采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24):49-51.[4]陈毅辉,王存堂,钱帅杰,等.模糊智能控制在卷绕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7):146-148.[5]庄严,王骁,汤建敏.嵌入式C/C++系统工程师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韦东山.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祝宁,叶念渝.JPEG图像文件格式的分析及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1999(3):21-24.[8]许刚,廖斌,李承毅.JPEG图像文件格式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10):37-39.。
嵌入式在小型网络视频服务器中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
1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数字视频和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推动下。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日趋成熟,并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跃成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从第一代基于模拟摄像机的模拟监控系统,到第二代基于数字摄像机的数字监控系统,再到第三代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1.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模拟监控系统发展较早,目前常称为第一代监控系统。
模拟视频系统存在的问题:(1)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
(2)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
(3)监控仅限于监控中心.应用的灵活性较差。
(4)不易扩展。
1.2 基于微机平台的数字视频监控(DVR)
DVR 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第二代监控系统.采用微机和Windows 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 软件,不同型号视频卡可连接
1/2/4 路视频,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实现数字化的可选方案,适合传统监控系统的改造,不适合新建的监控系统、又要求实现远程视频传输(超过1―2公里)的系统。
DVR 系统从监控点到监控中心为模拟方式传输.与第一代系统相似存在许多缺陷,要实现远距离视频传输需铺设(租用)光缆、在光缆两端安装视频光端机设备,系统建设成本高,不易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