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 格式:ppt
- 大小:439.50 KB
- 文档页数:1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两类四边形。
它们的面积和周长是计算其重要属性的基本公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是一种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为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我们需要知道其两条相邻边的长度。
1.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指该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例如,如果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那么它的面积可以计算为:5 × 3 = 15平方米。
因此,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平方米。
2. 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周长的计算公式为:周长 = 2 × (长 + 宽)。
继续以前述长方形为例,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那么它的周长可以计算为:2 ×(5 + 3) = 16米。
因此,该长方形的周长为16米。
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是一种具有四个直角且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
为了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我们只需要知道其一条边的长度。
1. 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指该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面积 = 边长 ×边长,也可以简写为面积 = 边长^2。
例如,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可以计算为:4 ×4 = 16平方厘米。
因此,该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
2. 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正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周长的计算公式为:周长 = 边长 × 4,即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继续以前述正方形为例,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可以计算为:4 × 4 = 16厘米。
因此,该正方形的周长为16厘米。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房屋面积和周长计算在房屋建设和装修过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经常被用来确定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面积,从而确定装修材料的用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或者:(周长-长×2)÷2=宽宽=周长÷2-长或者:(周长-宽×2)÷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00平方毫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共5篇)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练习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想:《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本课重点,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最终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情境引入秋天过后,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为了不让人们进入,要将几块草地用绳子围起来,那每块草地至少需要绳子多少米?(单位:米)出示图:答:需要绳子()米。
1、算一算:师: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绳子?板书: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和→五边形五条边长度和→ 师:像刚才所求的几条边的长度和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现在谁能用上“周长”这个词,说说每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三角形的周长是:四边形的周长是:五边形的周长是:2、指一指:①指一指书本、黑板、桌面的周长②指一指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多媒体上出示,学生上台指)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3、归纳周长概念①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校数学是讨论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规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育同学动脑、动手的力量,规律思维力量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创设情境,培育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确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学问的把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1、理解周长的概念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导入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熟悉,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其次步:理解熟悉周长这个概念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
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学校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详细形象存在着依靠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熟悉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熟悉,通过商量、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终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
这个教学过程是同学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学问强加给同学的过程,老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1〕创设情境,探究求知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商量估量有三种状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10篇三年级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代表篮球场(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教学目标:1、经受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认真观测、仔细读题和依据条件提问题的习惯。
2、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控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同学们,喜爱公园吗?老师今日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欣赏,〔出示课件〕。
公园里的.花坛真美丽。
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预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
认真观测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特别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红点问题,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
〔老师巡察指导〕〔2〕班内沟通。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8+4+8+4=24〔米〕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生3:82+42=24〔米〕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4:〔8+4〕2=24〔米〕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5:38=24〔米〕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5:由于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生上台摆)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
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3)(6+4)×2=20(厘)周长=(长+宽)×2(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小组交流讨论:(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2)有什么不同点?(3)你喜欢哪种算法?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2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