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90 KB
- 文档页数:4
影像主治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 放射学基本原理- 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作用、X射线的影像形成- X射线的产生:当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时产生- X射线的作用:穿透,散射,吸收- X射线的影像形成:通过组织的密度差异,X射线在组织中的阻尼程度不同,形成影像2.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MRI、核素扫描等- X射线摄影:通过X射线穿过被检查物质,形成影像进行诊断- CT扫描:通过X射线在人体不同层面的扫描,形成三维影像- 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核素扫描: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肿瘤组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异性摄取来诊断肿瘤等疾病3.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包括:密度、信号强度、增强程度等- 密度:指组织对X射线的阻尼程度- 信号强度:MRI 图像形成的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局部组织的T1, T2弛豫时间及组织的局部脂肪含量。
- 增强程度:通过碘、钡等造影剂增强影像的清晰度4. 影像学解剖学- 影像学解剖学是指对人体结构的三维排列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全面掌握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基础- 影像学解剖学分为: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四肢等二、影像学检查1. X射线摄影- X射线摄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投射X射线形成影像- 包括:胸部X射线、骨科X射线、腹部X射线等2. CT扫描-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并将其集成成三维影像的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密度、大小、形状等- 常用于:头部CT、腹部CT、胸部CT等3.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术- 适用于软组织的成像,对颅脑、脊髓、关节及肌肉等组织的成像效果特别好- 常用于:头部MRI、腰椎MRI、颈椎MRI等4. 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利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来发现异常组织- 分为:骨扫描、肾功能扫描、心肌灌注扫描等5.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的治疗操作- 包括:经皮穿刺、经皮吻合术、肿瘤消融、血管介入等三、常见疾病诊断1. 骨科疾病- 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脊柱疾病等- X射线摄影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扫描适用于脊柱疾病的诊断,MRI更适用于关节疾病的诊断2. 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胸部X射线摄影是对肺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部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头部CT和MRI是对脑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 腹部疾病- 腹部疾病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腹部CT和MRI是对腹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等- 心脏CT、心脏核素扫描和心脏MRI是对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四、疾病诊疗方案制定1. 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取疾病诊断和分期- 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是否存在转移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指导手术治疗- 通过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取出病变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1. 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 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内分泌、感觉器和神经等9大系统。
3. 人体多数细胞直径在15~17μm,卵细胞约200μm,淋巴细胞约5μm。
4.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口诀:上帝祭神。
5.变移上皮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道黏膜。
6.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口腔、食管、阴道等处黏膜7.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单层扁平上皮:肺泡、肾小囊壁层)8.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等的腔面9.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致密结缔、网状、脂肪组织。
10.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11.骨骼肌属随意肌,有横纹。
心肌属不随意肌,有横纹。
平滑肌梭形无横纹的细胞,属不随意肌。
12.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13.实质性器官多属腺体,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
14.成年人有206块骨。
15.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6.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胸骨、肋骨、颅骨等扁骨终身具有造血功能。
17.滑膜关节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辅助构造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18.肋间外肌:收缩时可提肋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收缩时降肋,助呼气。
19.膈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助吸气。
舒张时,膈的顶部上升,助呼气。
膈上有三个裂孔:T12水平主动脉裂孔,T10水平食管裂孔,T8水平腔静脉孔。
20.脑颅有8块颅骨。
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21.面颅有15块颅骨。
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22.颅中窝的蝶骨上面的凹窝叫垂体窝,有垂体。
颅前窝中部有筛板,上面有筛孔通入鼻腔,颅中窝由蝶骨体构成,颅后窝中央为枕骨大孔,其外侧由颈静脉孔,颈静脉孔和枕骨大孔之间有舌下神经管。
颞骨岩部后面内侧是内耳门。
23.在颞窝内侧壁上,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经过,骨折时易引起颅内出血。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知识点整理我们影像技术专业得报考初级技士时间就是十二月十五号至次年元月,考试时间就是次年五月,考试分笔试与人机对话。
我在家做了几套题,发现考得影像诊断与医学解剖比较多,我总结了一些重点,就是常出现得地方,有些不对得欢迎积极指出。
这些只就是部分,我会继续更新……争取一年考过!碘剂过敏试验方法:舌下试验、皮内试验、静脉注射试验、结膜试验、口服试验CT得优点:1、密度分辨力高;2、可做定量分析;3、直下得断面图像;4、无层面以外得结构得干扰对比剂得使用:胆道造影—胆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医用硫酸钡;心血管造影—泛影葡胺、双碘肽葡胺、甲泛葡糖;脑室造影—空气;尿路造影—泛影葡胺;肾盂造影—泛影酸钠;脑血管造影—泛影葡胺;椎管造影—碘曲伦、碘苯酯;输卵管造影-碘化油普通CT与螺旋CT:相同点:X线管连续旋转不同点:螺旋CT采集数据扫描方式就是X线管由往复旋转运动改为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扫描。
受检者(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移动。
螺旋CT得优点:一、提高了扫描速度,减少了运动伪影;二、由于可进行薄层扫描,故可提供较好得三维图像重建得容积数据CT图像得质量参数:一、对比度与对比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二、高对比度分辨力与低对比度分辨力;三、空间分辨力;四、噪声;五、均匀度属于投射纤维得就是内囊与外囊属于脑室系统得就是:左右侧脑室、第三四脑室、中脑导水管高血压常见得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临床上应用得X线得特性就是: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透视与摄片各有什么优缺点?1、透视得优点:1、可以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角度透视观察;2、可观察运动器官得运动功能;3、操作简单、费用低廉;4、立即可以得到检查结果;5、可以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操作。
透视得缺点:1、细微病变与厚实部位观察不清;2、不能留下永久记录;3、病人接受得辐射剂量大。
2、摄片得优点:1、图像清晰反衬度好;2、细微病变与厚实部位观察清晰;3、病人接受得辐射剂量较小;4、有永久性记录,供复查对比;摄片得缺点:1、不便于观察运动器官得运动功能;2、技术复杂,费用较高;3、出结果得时间较长。
医学影像技士考试题库在医学影像领域,医学影像技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操作医学影像设备,采集和处理患者的医学影像数据,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技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医学影像技士考试题库被广泛使用,以测试考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解剖学和病理学1. 请描述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2. 详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原理和表现,如肺癌、骨折和心脏病等。
二、放射学原理与设备操作1. 解释射线的物理性质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和透射等。
2. 详细描述X射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包括X射线机和CT扫描仪等。
三、医学影像学与解读1. 解释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如X射线、CT、MRI和超声等。
2. 描述常见疾病在医学影像上的表现和特点,包括肺炎、脑卒中和骨折等。
3. 根据医学影像图像进行解读和诊断,如检测肿瘤、评估骨折和判断器官功能等。
四、辐射安全与防护1. 解释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以及辐射安全的重要性。
2. 描述合理使用辐射设备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减少辐射剂量和设备维护等。
五、专业伦理与沟通技巧1. 讨论医学影像技士的职业伦理和责任,包括保护患者隐私和尊重患者权益等。
2. 描述与医生和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以确保正确的影像采集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六、实际案例分析根据给定的医学影像和患者病史,回答相关问题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结论医学影像技士考试题库涵盖了解剖学、病理学、放射学原理与设备操作、医学影像学与解读、辐射安全与防护,以及专业伦理与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参与考试和学习题库中的问题,医学影像技士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同时,医学影像技士也应注重持续学习和行业发展,以跟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发展。
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放射医学技士是指从事临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卫生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
为了保障放射医学技士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同时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已经设立了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
以下是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的详细介绍:一、放射诊断1. 放射线解剖学首先,需要掌握各种人体部位的放射解剖学知识,如下肢骨骼结构、腹腔脏器位置等。
这可以使放射医学技士更好地通过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
2. 影像解剖学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各种放射影像的解剖学知识,例如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影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并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和标注这些影像。
3. 放射诊断理论放射诊断理论包括各种放射学检查方法的原理、影像特征、疾病诊断的策略和方案,以及各种异常表现的诊断依据等,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来获得。
二、放射治疗1. 临床放射物理学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各种放射治疗方法的物理学基础,如靶向剂量、辐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等。
他们需要理解放射治疗的机理和效果,并掌握放射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 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类似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性源治疗等,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这些治疗技术的实施方法和流程,如时间和质量调控等。
3. 放射治疗知识放射治疗知识主要包括剂量修正、神经病治疗等相关知识。
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这类知识,以便能够正确指导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三、核医学1. 核医学物理学核医学技术需要掌握核医学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评价肿瘤病灶的大小和生长情况,核素升华元能量特性能量等。
同时需要掌握核素元素升华元能的数量和质量。
2. 核医学仪器核医学技术需要通过使用核医学仪器来完成核素显像对于识别肿瘤病灶进行顺利的治疗,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核医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维护方法等。
3. 核医学应用核医学应用主要包括肿瘤显像、心脑血管显像、脑功能显像等,放射医学技士需要掌握这些应用,同时学会评估显像结果和对显像结果的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招聘考试知识点重点一、知识概述《医学影像技术招聘考试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医学影像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像X线、超声、CT、磁共振等,来给人体内部结构成像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诊断疾病或者观察治疗效果啥的。
就好比给身体内部拍照,只不过是用特殊的“相机”。
②重要程度:这在现代医学里超重要。
医生要知道病人身体里咋回事,很多时候就得靠这些影像。
没有影像技术,医生就像盲人摸象,只能瞎猜身体内部的情况。
③前置知识:得有解剖学知识,你得知道身体结构长啥样,才能看懂影像啊,就像你得知道地图才能找到地方一样。
还得有点物理学知识,毕竟这些成像技术很多是基于物理原理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就是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不管是内科看器官有没有毛病,还是外科看骨折位置,都得靠这技术。
比如说有人肚子疼,医生怀疑是阑尾炎,通过超声影像就能看看阑尾是不是肿大发炎啦。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这些都有联系。
就像一个大网络里的一根重要的线,把各种医学知识都串起来一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临床诊断密切相关,因为影像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还和设备维修保养有联系,设备坏了可就没法做影像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比较难的是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但这又是基础。
比如说CT成像原理,涉及很多物理知识,像X线衰减啥的。
- 关键点:要准确识别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
好比你得能分清真钱和假钱,这是最关键的能力。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占比肯定不少。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选择题问成像原理,也会出简答题要你分析一张影像图里的病变是什么情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像X线成像,就是X线穿透人体后,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和透过不一样,然后在胶片上形成影像。
这就好比太阳光透过不同厚度的玻璃,在地上的影子强弱不同。
- 超声成像呢,是利用超声的反射原理。
发出超声,碰到不同组织会反射回来不同的波,根据这些波来成像,跟回声有点像,在山洞里喊一嗓子,不同距离的石壁回声回来的时间和强度不一样。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通过影像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对于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人员来说,参加一次医学影像学的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重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什么是影像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等。
2.影像学的分类:根据影像采用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影像学分为多个不同的学科,如:X线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CT影像学、MRI影像学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影响学的特点和应用。
3.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比如X线影像学的物理原理,CT影像学的原理等。
4. 影像学的常见设备和技术: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设备,如X线机、CT机、MRI机等,以及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5. 影像学的常见检查方法: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检查等,了解这些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常见异常表现。
6. 影像学诊断学:了解影像学的诊断学原则,包括影像学的正常解剖结构、异常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等。
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1.骨骼系统的疾病影像学特点:了解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2.胸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3.头颅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4.腹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肝癌、胰腺炎、胃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5.妇科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1. 焦片距的选择:一般肢体(75~100cm);胸部(180~200cm);婴幼儿胸部(100cm);近距离摄影(胸锁、颞下颌关节)35~50cm。
2. 滤线栅(被检肢体厚度>15cm或60kVp↑)3. 吸气与呼气的应用:平静呼吸不屏气(手、前臂、下肢、躯干);平静呼吸下屏气(上臂、颈部、头部、心脏);深吸气后屏气(肺部、隔上肋骨);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隔下肋骨);缓慢连续的浅呼吸(胸骨正位)。
4. 照片标记内容:①X线片号及片序号;②摄影日期;③被检肢体的方位;④医疗机构名称;⑤被检者姓名;⑥其他。
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目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双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矢状面: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5. 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眶线:外耳孔上缘至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与解剖学的水平面平行,与同侧听眦线约呈12°角);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25°角);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35°角);锁骨中线:经过锁骨中点并与矢状面平行的直线。
8. 垂直投射:X线中心线与地面垂直时;水平投射: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时。
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端倾斜时;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端倾斜时。
9 . 矢状方向:∥人体矢状面;前后方向:前→后;切线方向:与被检肢体局部的边缘相切。
10.命名原则:①投射方向;②位置设计人姓名;③身体与胶片暗盒的相互关系;④被检肢体姿; ⑤被检肢体的功能状态。
11. 颌顶位(下上轴位):顶部贴近胶片暗盒,X线颌部→顶上;右前斜位(第一斜位):右前部靠近胶片,X线左后→右前;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左前部靠近胶片,X线右后→左前;右后斜位:右后部靠近胶片,X线左前→右后;(效果与右前斜位近)12. 上肢摄影注意事项:①至少包括一端关节;②骨长轴∥胶片长轴;③1张片2位置,肢体同一端≡胶片同一端胶片,关节面在=;④较厚部位使用滤线器;⑤婴幼儿常规摄双侧,以便对比;⑥FFD=75~00cm。
基础知识
一、骨
1、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活骨相
连。
关节的连结方式:纤维连结、软骨和骨性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三、上肢骨级其连结: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手骨(腕骨:手舟. 月.三角 .豆.大小多角 .头状 .钩、掌骨、指骨)
3、上肢骨的主要连结: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1、下肢带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距 .
跟.舟.楔状 .骰、跖骨、趾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足弓
五、气管、支气管
1、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
分为颈、胸
二部。
2、支气管:左:较细长。
走向倾斜,右较粗短,走向较直。
六、胸膜:是一薄层浆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七、食管
1、食管的位置与分部: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平第六
颈椎下缘)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终于胃贲门(平第
11 胸椎左前方)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
腹部三部分。
2、食管壁的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纤维膜
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蠕动:食管肌层的不随意运动。
3、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八、胃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九、呼吸: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
吸(组织换气)
1、肺通气:动力、阻力、胸膜腔内压
2、气体交换:肺换气、组织换气
3、气体的血液运输:物理溶解(占血液运输氧气总量 1.5%)、化学溶解
4、呼吸的调节: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
吸中枢的调节。
基本中枢:延髓
调整中枢:脑桥
十、 X 线物理与防护
1、X 线的发现: 1895-11-8 伦琴
2、产生 X 线的必备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阳极靶面
3、X 线的产生原理: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
4、影响 X 产生的因素:
X 线产生的效率:在X 线管中产生的X 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的
电能的比值( I 连 =K1 iZU n)
影响 X 线产生的因素:管电流、管电压、高压波形
影响特征(标识) X 线产生的因素: Ik=K2i(U-Uk)n
5、X 线强度的空间分部:高速电子碰撞阳极靶面所产生的X 线分部
与阳极倾角有关
6、X 线的本质: X 线是电磁辐射普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
7、X 线具有波动性:衍射、偏振、反射、折射
8、X 线具有微粒性: X 线的波动性不能解释 X 线的光电效应、荧光作
用、电离作用等,只能用X 线的粒子性做出解释。
9、X 线的物理特性: X 线在真空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X 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影响。
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
作用,热作用。
10、X 线的化学特性:感光作用、着色作用
11、X 线量:指 X 线光子的多少。
12、X 线影像的对比度:人体各组织对 X 线的衰减按骨、肌肉、脂肪、
空气的顺序由大变小形成差别
13、X 线的滤过:当 X 线透过人体时,绝大部分低能射线被组织吸收,
增加了皮肤剂量,为此需要预先把X 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即X
线滤过。
X 线滤过分为固有滤过( X 线机本身的滤过)、附加滤过(从X 线管窗口至检查床之间所通过的滤过总和)。
1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
量的限制。
15、X 线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