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与练】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1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第3课主备人:审核人:课题雨的四季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总1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巩固前两节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自学自学活动:1.掌握课后字词读音及书写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思路自学质疑:如: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点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或者学生点评。
二、聚焦问题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种。
三、研究分享探究活动一:概括各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体悟作者情感。
春雨:清新、润泽、娇媚。
夏雨:热烈、粗狂、奔放。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探究活动二:分析四季雨的不同美感:不同角度,不同韵味。
要求:老师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春雨的美,小组合作,每两三组选择夏雨、秋雨、冬雨中任意一个,合作完成目标,推选代表发言。
选择同一季节的组别间可互相质疑、补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自由朗读所对应文段。
以“一句,运用了的方法,写出了”的句式,分享你最感兴趣或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尝试朗读。
【交流点拨】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经历春雨滋润后更加明亮的景象。
(教师指导诵读:“树”“仿佛”“开”“明亮的”后面要停顿,“每”“都”“特别”“眼睛”应重读,语速由急到缓。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花苞上的水珠和少女的眼泪作对比,突出春雨过后花的美、水珠的澄净。
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书中每个季节雨水的不同美感。
2.感受和欣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场景美。
3.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欣赏品味。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和欣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场景之美。
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欣赏品味。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老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
古往今来,写雨的诗很多,比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空山新雨过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夜》老师:在当代诗人眼中,雨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欣赏当代“抒情诗之首”刘湛秋先生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感。
二、检查预习,明确规定1.检查预览结果老师:上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
(生交流,师集中纠正)2.明确自学要求老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根据前两节课写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觉得如何自学这篇抒情散文?(1)指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课的策略和步骤。
(2)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提供:①扫清单词障碍;②感知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③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并阅读;④分析风景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绪;⑤精彩的语言品味;⑥仿写与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前端学习,合理整理学习技能,明确自学课程的目标和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达到目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课后结合“阅读提醒”听课文。
任务:(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气、重音、停连,感受中文韵律的美;(2)注意四季雨的差异,找出作者爱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爱。
(学生交流,师明确)预置课件提供:春雨的特点:温柔、细腻;夏雨的特点:温暖而粗糙;秋雨的特点:端庄沉静;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
作者之所以爱雨,是因为雨给作者的生活带来活跃,滋养爱情,流动思想,净化灵魂。
本文通过对雨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热爱、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品味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赏析,品味其语言之美和表现手法。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 22 种。
(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苞()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吝啬()干涩()草垛()咄咄逼人()2.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_莅临:________________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文章主要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答案:春雨的特点是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特点是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思、深情;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纯洁。
(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的雨的?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答案:作者通过对雨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展现了四季雨的特点。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花苞.()萌.发()绿茵.茵()娇媚.()诱惑.()粗犷.()睫.毛()铃铛..()静谧.()高邈.()莅.临()吝啬..()淅.淅沥沥()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一场雨()脉络()操场()含情脉脉娇()娇媚淅()淅沥骄()骄傲晰()明晰矫()矫正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②种子或孢子发芽。
()③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④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⑤粗豪;豪放。
()⑥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⑦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⑧寒冷。
冽,冷。
()场脉⑨(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⑩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1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12端正庄重。
()○13安静。
谧,安宁、平静。
()○14高而远。
邈,遥远。
()○15拜访。
(多用于书面)。
()○16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任务二:知作者刘湛(zhàn)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翻译家。
曾被誉为“”。
著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1.读课文,按图示结构完成内容梳理,并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任务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聆听四季雨声感悟生命真谛——《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根据情感需要,用指定符号在文中标画出重音与停连,设计朗读脚本。
3.依据脚本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重点难点】1.感知各种“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赏雨·设计性情标签任务三:听雨·朗诵特色金句任务四:品雨·发现修辞奥秘任务五:悟雨·品读作者情思【学习过程】我校读书协会计划举办“四时美景”好文推荐活动,刘湛秋《雨的四季》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为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池畦.()高邈.()冷冽.()淅.淅沥.沥()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种子或孢子发芽。
()(3)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4)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5)粗豪;豪放。
()(6)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7)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8)寒冷。
冽,冷。
()(9)(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10)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11)端正庄重。
()(12)安静。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各种“雨”的形象、特点。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绘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体悟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bā0 mìmiǎo lìlìn sè xīsèduō qí (10分)二、粗犷: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高邈:高而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8分)三、答案略四、1刘湛秋,1935年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人》《人.爱情.风景》《生命的欢乐》等。
(2分)2不可以,“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则充满了灵动的色彩,赋予了“雨”以生命,充满情趣。
(5分)五、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4分)2春雨:娇媚、活泼。
(6分)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
冬雨:清冷、自然。
六、1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具体描绘,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4分)2内容上说:开篇点题,总体抒写对雨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说:总领全文,点明全文的感情线索。
( 6分)七、1侧面描写。
作者通过写树木、花苞、小草等景物经春雨洗淋后的情态,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的特点。
(5分)2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③一切都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交响曲。
(5分)3因为秋雨让人沉静,沉静下来的人更能思考,思想让心灵和雨后的大地一样更开阔。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二、字词预习检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
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①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②掌握下列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文本简析】《雨的四季》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不比朱自清的《春》那么朗朗上口,也不比老舍的《冬天》那么富有语言风格。
但实际上,本文却是可以多角度教学的范本。
它结构清晰,首尾段的抒情前后呼应并有所深入,中间段落的描写生动而不涩难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它立意深刻,“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读出多种色彩、读到生命的主题,是散文教学的范本。
教材为它设计了不同角度的旁批,有提问,也有赏析。
更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目标预设】1.朗读,感知雨的形象,获得“她”的特点之体验。
2.欣赏,解读雨的“美”,学会运用感官欣赏散文。
3.感悟,浸润雨中情感,“永远”中收获诗意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学会运用感官欣赏散文,多角度品味和揣摩语言文字。
难点:感悟,浸润雨中情感,“永远”中收获诗意情怀。
【设计思路】王君老师说过:“教法既是活法。
通过教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以语言文字为桥,还原每一个生命的自然状态,为学生呈现生命的实相,引导他们回到生命的原点,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理解一切生命的正常渴望。
”这样的语文教学,包含着一种语文特有的情怀。
这篇课文,我渐渐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文章修辞生动,是因为通过修辞能够让雨中万物“活”起来;文章用细腻的感官描写人的感受,正是用各种感官去“关照”世间万物。
开头结尾的抒情,更是因此而达到一个生命的高度。
原来一切,都在雨的“关照”之下进行,一切都在作者的感悟中进行。
思路由此展开,以“她”“美”“永远”为抓手,围绕“关照生命”这个主题,蔓延开来。
【教学过程】一、雨声导入,创设诗意情境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课文《雨的四季》。
嘘,大家一起来听雨,用语言描绘出你听到的雨。
(依次播放四种不同的雨声,学生用语言表述。
)【设计意图:利用视觉和听觉的直接冲击,唤醒审美感官和语言表达,为下文创设诗意情景和审美氛围。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和特点。
2、进一步训练朗读,从朗读中品味四季的雨的特点,掌握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二、发布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发布任务我校文学社举办的“最美明信片设计大赛”向全校学生发出了邀请。
设计内容:四季的雨,以刘湛秋《雨的四季》课文为设计依据。
设计要求:①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
②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
③拟写主题,感悟作者情思。
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加入到设计大赛中吧!2、《雨的四季》中“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
你会选择哪个季节的雨作为明信片的内容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为你最喜欢的雨设计3个标签,展现出这个季节的雨的独特个性。
我喜欢________(季节)的雨,我为她设计的个性标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的四季》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
你会选择哪句“金句”作为明信片的配文呢?请你选择一句最能代表雨的特点的“金句”,说说理由,并进行朗读设计。
我选择________(季节)的雨,我选择的金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总结的方法:5、不同主题的明信片寄予了设计者不同的情思。
第三课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预习检测】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比谁读的最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生字词。
静谧.【】高邈.【】莅.【】临粗犷.【】池畦.【】脉脉.【】含情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划分段落最正确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分段正确,段意要概括、准确,句子通顺,无错字。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回答问题最正确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夏雨:秋雨:冬雨:2、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感情表达等方面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读第一和最后两段3、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5、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6、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
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课堂小结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第3课雨的四季
导学案
◆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搜集有关雨的古诗。
2.查阅资料,补充作者资料。
作者:__________,是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_______________。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3.读记字词
(1)记住下面加点字的发音。
花苞.(bāo)萌.发(ménɡ)绿茵.(yīn)娇媚.(mèi)诱惑.(huò)粗犷.(ɡuǎnɡ)
睫.毛(jié)铃铛.(dānɡ)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冷冽.(liè)
草垛.(duò)池畦.(qí)干涩.(sè)吝啬
..(lìn sè)淅淅.沥沥(xī)咄咄.逼人(duō)
(2)记住下面词语的意思。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yīn 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田圃(tián pǔ):田地和园圃。
禁锢(jìn gù):束缚,强力限制。
喧嚷(xuān rǎng):喧哗,大声吵闹。
粗犷:粗豪;豪放。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冷冽:寒冷。
冽,冷。
干涩:(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任务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
粗犷.
( ) 高邈.( ) 莅.临( ) 吝啬..( ) 冷冽.( ) 干涩.( ) 咄咄.逼人( ) 池畦.
( ) 淅淅.沥沥( ) 2.请修改每组中的错别字。
(5分) (1)萌发 骄媚 衣裳 凄冷(
) (2)浇罐 高邈 铃铛 悠长(
) (3)粗旷 池畦 端庄 掩饰(
) (4)冷冽 捷毛 敞开 草垛( )
3.下面红色词语应用恰当的是( )
A.我会莅临您的家去拜访您。
B.他额上的汗珠淅淅沥沥地冒出来。
C.她的歌声婉转悦耳,咄咄逼人。
D.太阳像画家一样毫不吝啬她的染料。
◆任务三、速读,理清顺序结构。
1.速读课文,补全课文结构图。
总写 第①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图 分写 ③_______图 ④_______图 ⑤_______图
总结 第⑥~⑦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精读,鉴赏雨的四季之美。
1.阅读春雨图,画出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请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赏析夏雨图。
3.秋雨之美,美在能“纯净你的灵魂”,结合原文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4.请勾画冬雨图中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的句子并赏析。
◆任务五、拓展阅读,探究写法
阅读下面文字,组内成员合作,探究此文与《雨的四季》比较在写景顺序和写景方法上
雨
的四
季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清晨,我信步来到公园,踏春一样赏雪,感受着别样的景致!原野上厚厚的积雪犹如绵白糖,踩在上面听不到咯吱咯吱的声响,攥在手里黏黏的,没了冷脆、坚硬性格。
远处的楼台亭阁冰雕玉砌,胜似九天瑶池。
朝阳下玉树琼花的世界静得耀眼,令人有些眩晕。
近处人工湖面挺立的残荷败叶,活化了一幅水墨丹青。
树枝上梨花喷雪,晶莹剔透,呈现万千姿态。
嫩绿的草芽、黄色的迎春花被冻成一个个小圆球,好像珍贵的琥珀,煞是好看!玉带桥上,身穿红羽绒服的少女,头戴白绒帽,依靠栏杆,摆出靓丽倩影,把美好的瞬间装进男友多情的取景框!
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
2.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和戴望舒《雨巷》,一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