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与城市广场的结合
- 格式:pdf
- 大小:103.37 KB
- 文档页数:1
秦文化元素在咸阳城市广场中的运用作者:邢启艳史娟娟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9期摘要:城市、社会和人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城市文化。
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可以展现一个城市市民的整治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
通过实地探究,对咸阳统一广场的细部装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广场的功能。
从咸阳统一广场中秦文化元素的运用、空间营造、种植设计、雕塑和灯光设计等方面了解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分析广场景观设计与秦文化的联系,对广场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广场;文化;历史文脉;地域特性;空间营造一、城市广场的概念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地形、植物等围合,以步行交通为主,具有一定思想主题和规模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人流密度较高,聚集性较强的开放空间,是集中展示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城市环境景观等各个方面的场地。
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中心,周围分布着行政、文化、娱乐、商业及其它公共建筑。
广场上布置绿地和设施,能集中体现城市空间的环境面貌,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二、秦文化秦文化早期是处于西部戎狄文化和东方中原文化交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区域性部族文化,伴随秦王朝的统一而跃为昙花一现的时代文化。
这种国家形态的确立成就了大秦帝国丰富灿烂的文化,青铜器技术的进步,汉民族着装的丰富多样,文字制度小篆、隶书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发行等等。
高度发达的秦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来重要贡献,秦在咸阳统一六国,因此在咸阳广场设计中着重体现秦的大一统思想。
三、咸阳城市广场应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今天的城市开发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历史文脉的继承。
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中,经常运用历史建筑符号来表现城市历史的延续,以广场空间要素和主题思想来反映地方文化特征和文脉,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联想,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广场往往被市民和来访者视为象征和标志,产生归属感。
从杭州武林广场的历史沿革看广场文化的变化“广场文化”是当今城市大众文化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演出场地开放性、群众参与广泛性、形式内容多样性等特点,广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地处繁华闹市中心的武林广场,是我省群众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地方。
从1969年建成至今,短短36年间,广场面貌几经变革,这里的文化活动也随之变化不断。
武林广场作为杭城广场文化的风向标,具有典型性特征。
我们分析其历史沿革及变化,对于打造文化大省,更好地发展广场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70年代充满政治气息的广场文化时期武林广场作为文革历史的产物,从它诞生起,就带着深深的政治历史印迹。
由于当时的浙江展览馆名为“毛泽东思想纪念馆”,广场也就被称为“红太阳广场”。
最初的广场庄严、空旷、简洁、神圣:中央一块近万平方米的红砖地,气势磅礴;左右两侧各有一块大草坪,草坪中间是笔直的大道,大道边上耸立着高大的万年青灯柱。
每逢重大节日,广场上都会举办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庆典活动,各阶层的杭城市民踊跃参加。
但广场的夜晚却冷冷清清,只有很少几次为配合形势,放映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教育性内容的电影时,才有些生气。
可正是这类带有政治色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确立了武林广场在广场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地位,形成了当时全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雏形。
二、80年代充盈着文化气味的广场文化时期1978年建成的杭州剧院,为广场带来了一丝文化气息。
中央芭蕾舞团的惊艳演出,点燃了人们对久违了的文化艺术美追求的火焰。
浙江展览馆展览的内容、形式同样发生了改变,它以展出各种不同类型、风格的画展为主,吸引了许多喜爱文化艺术的人们来参观,这是武林广场上文化气息最浓厚的时期。
历史在前进,广场在变化。
1985年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八个舞乐少女喷水池的建成,完成了广场的历史转折,广场上的政治气息渐渐淡去。
从那时开始广场一分为二,红砖地广场归属浙江展览馆,喷水池广场由市政府管理,广场名称也改为“武林广场”了,这种格局一直沿袭至今。
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融合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地方,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如交通、环境、人文等等,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中也需要被特别考虑。
历史文化遗产是反映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保护和融合历史文化遗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何融合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呢?首先,要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需要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它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情感,这是一种尊重与感恩。
比如,在有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被改造成现代建筑设计时,有些人会感到惋惜或不满,这是因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尊重。
其次,需要进行合理的更新改造。
历史文化遗产本身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因此,对于更新改造时,必须要尊重原始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合理更新。
例如,在设计公共景观时,可以采用更加节约环保、能源低消耗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向世界展示人类环保的责任与担当。
再次,需要考虑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协调。
如何融合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需要设计师们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能力,以充分考虑历史和现代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补和协调。
比如,在设计城市广场时,有时候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些简洁、高大上的现代建筑风格,而在城市街头巷尾,应该尽量保留历史建筑的特色。
最后,还需要注重“人”。
城市是由人群构成的,人文因素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被忽视。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景观的融合,就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重点。
例如,在设计城市公园时,应该考虑周边社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群习惯,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活力的生态公园空间。
总的来说,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需要我们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加以更新改造,并考虑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协调;需要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并积极倡导环保理念。
汉代建筑元素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核心空间,其设计和建设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城市的要求相结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汉代建筑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将有助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营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
本文将就汉代建筑元素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汉代建筑元素及其特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建筑元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汉代的建筑中,多采用青砖、斗拱、雕花等材料和构件,这些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仅彰显了汉代人民的建筑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青砖青砖是汉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其质地坚硬,色泽淡雅,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汉代建筑中的青砖多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地面,其通过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排列方式,赋予建筑以稳重庄严的气质,从而成为汉代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
2.斗拱斗拱是汉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其采用了多种形式和做法,如圆形斗拱、方形斗拱等。
汉代建筑中的斗拱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不仅具有良好的建筑结构功能,更体现了汉代建筑的独特审美风格。
3.雕花汉代建筑中的雕花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其多用于柱头、门窗等部位,以花鸟、人物、神兽等为题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雕花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和装饰效果,更展现了汉代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以上所述仅为汉代建筑元素的几种代表,其实汉代建筑在材料、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其特点是简约、稳重、大气,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传承意义和审美价值,因而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广场地面铺装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地面铺装是重要的一环。
可以将汉代青砖的材料和图案运用到广场地面的设计中,通过精选的青砖材料和巧妙的铺装方式,使广场地面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气息,为城市广场增添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气息。
基于城市文化在城市广场中的设计运用钟楼
钟楼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有着重要的运用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基于城市文化的设计思路:
1、历史传承:钟楼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设计师可
以参考城市的历史建筑和风格,将钟楼融入其中,突出城市的独特韵味。
2、街区中心标志:钟楼可以成为城市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
人们集结和活动的地方。
其高耸的形象以及钟声的鸣响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和注意力。
3、城市节庆活动:钟楼可以作为举办庆典、演出、表演和其他
城市事件的场所。
它可以容纳演讲者或乐队在广场举行音乐会等活动,为城市的生活增添欢乐氛围。
4、具有功能性:钟楼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可以具备实际功能。
例如,钟楼的塔顶可以设置观景台,供人们俯瞰城市全景;钟楼的底部可以容纳咖啡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学习的场所。
照明设计:钟楼的照明设计可以营造出浪漫、夜景优美的效果,增加城市广场的吸引力。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照明技术,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灯光效果,呈现出不同的氛围和主题。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表达的场所。
在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
它的规划建设不仅调整了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让城市迈上更健康、更文明、更讲究生活质素和城市文化的台阶。
城市文化广场是以突出文化主题而在城市中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休闲学习,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一种现代开放空间①。
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到达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文化主题的角度介绍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主题原则。
1、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
它的地点一般位于城镇的中心地带,注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
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布局选择应该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
根据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决定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的位置,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
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大小确实定,一般城市规划大小决定。
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
文化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
小城市文化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文化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左右。
广场面积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
欣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
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城市文化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协调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
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去。
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保护历史遗产的需求?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两者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市的发展通常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市场变得更加繁荣,而历史保护则需要用更多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来维护古老的建筑。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够保护历史遗产的需求。
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城市规划来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建设,从而避免对历史遗产的破坏。
城市规划需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不仅仅需要考虑规划的时间周期和空间范围,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密度、风格等因素,并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
二、进行历史文化广场建设历史文化广场是保护城市历史遗产的另一种方法。
城市历史文化广场是一种建筑复原技术,可以将所有与古建筑有关的元素进行复原,从而在无损建筑的情况下,对地下遗址进行保护。
这样一来,城市文化广场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既具备历史保护的作用,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三、合理制定历史遗产保护法律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保护历史遗产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利清晰,公民也能够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实现对历史遗产的全方位保护。
此外,还可通过在区域内实行限制性开发条例,制定城市“绿地”系统,并建立开发标准和监管机构来进行实施。
四、注重文化保护教育文化保护教育是保护城市历史遗产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升公众文化保护素养,可以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历史遗产的价值所在,并形成一种文化保护理念。
政府机构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举办文化保护展览和讲座、发放文化宣传册和科普短片等,向公众传递文化保护的理念和价值观。
五、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构建城市文化的桥梁。
通过加强城市历史遗产的国际交流,可以打造全球化的、健康的文化格局,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这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对话实现,例如,对历史遗产进行民俗文化表演、邀请外国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举办文化遗产展等。
论广场及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广场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共空间,更是承载着人们生活、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多重意义与象征。
广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当时的广场并不是现在熟悉的那样,而是一系列简单的空地,用于集会、宴会、庆祝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场也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城市中重要的景点,与建筑、纪念碑等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美感的代表。
但广场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广场上的文化活动也是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场上的艺术表演、音乐会、文艺演出等吸引了无数人慕名前来观看,并在其中参与。
除此之外,广场还是集会、抗议、游行等民主自由的象征,人们可以在这里发声、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平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广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中,广场成为了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鼓励人们在其中休息、交流、娱乐和文化活动。
这种发展趋势与治理方式也为广场上的公共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使广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节点。
总之,广场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城市景点的美化,更在于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多重
意义与象征。
广场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也成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