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化学分析(酸碱平衡3)
- 格式:pdf
- 大小:180.79 KB
- 文档页数:6
习题 1(酸碱平衡)1.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 K a,计算各酸的K a与相应共轭碱的K b值。
(1)H3PO4;(2)H2C2O4; (3)苯甲酸;(4)NH4+;(5)(参考答案)答:pK a=4.622. (1)计算pH=5.0,的分布系数(或摩尔分数)δ3,δ2,δ1,δ0。
(2)假定各种形体总浓度是0.050 mol/L,问此时,,,的浓度各是多少?(参考答案)答:查表得:p K a1=2.16,p K a2=7.21,p K a3=12.32当pH=5.0时,有:3.某溶液含有HAc,NaAc和,浓度分别为0.80,0.29,, 计算此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参考答案)答:4.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0.30mol/L HAc,欲分别调节值至4.50,5.00及5.50,问应分别加入2.0mol/L 的NaOH溶液多少mL?(参考答案)答:已知,K a=1.75×10-5。
在pH=4.50时:达到终态平衡状态时,NaAc的物质的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同理,pH=5.50时:同理,pH=5.00时:5.已知的p K a=9.25,计算I=0.10时的p K a M和p K a c。
(参考答案)答:当I=0.10时:或可查表:p K a c = 9.29p K a M = 9.376.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参考答案)答:::::7.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1)0.10 mol·L-1(氯乙酸) ;p K a=2.86(2)0.10 mol·L-1六次甲基四胺;p K b=8.87(3)0.010 mol·L-1氨基乙酸;(4)氨基乙酸溶液等电点(即两种离子的浓度相等时);(5)0.10 mol·L-1;(6)0.010 mol·L-1;(参考答案)答:(6)8.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
(1) 50mL 0.10 mol·L-1的; (参考答案)答:(2) 50mL0.10 mol·L-1的和25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3) 50mL0.10 mol·L-1的和50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4) 50mL0.10 mol·L-1的和75mL0.10 mol·L-1的NaOH; (参考答案)答:反应后构成:9.配制pH为2.00和10.00的氨基乙酸缓冲溶液各100mL,其缓冲物质总浓度为0.10 mol·L-1,问需分别称取氨基乙酸()多少克?加0.1 mol·L-1HCl和1.0 mol·L-1NaOH各多少mL?(参考答案)答:pH = 2.00习题 2(络合平衡)1.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 ,,(1)计算各级稳定常数和各积累常数(2)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的浓度为的10倍,问溶液中是多少?(3)若铜氨络合物中, (忽略 ,的副反应),计算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
酸碱平衡的概念与测定方法酸碱平衡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pH值的测定方法。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酸碱平衡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酸碱平衡的概念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化学平衡状态。
在酸碱平衡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是关键因素。
酸性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较高;而碱性溶液中,OH-离子的浓度较高。
当H+和OH-的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指标是pH值。
pH值定义为负十对数的对数H+离子浓度。
当溶液的pH值在0到7之间,说明溶液为酸性;pH值为7,说明溶液为中性;pH值在7到14之间,说明溶液为碱性。
二、测定酸碱平衡的方法1. pH试纸法pH试纸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酸碱平衡的方法。
它利用酸碱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识别。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试纸上的指示剂会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反应而改变颜色。
通过对照试纸上的色标,可以确定溶液的pH值范围。
2. pH计测定法pH计是一种精确测定溶液pH值的电子仪器。
它通过电极测量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从而准确地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需要将电极插入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即可得到溶液的准确pH值。
3.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溶液中酸碱性的方法。
它通过一种弱酸和强碱(或强酸和弱碱)的反应进行演化。
首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然后用滴定管将标准化的强碱(或强酸)溶液(称为滴定液)滴入溶液中,直到颜色发生变化。
根据滴加的滴定液的体积,可以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4. 氢离子电极法氢离子电极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氢离子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位差来测量溶液的pH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和科研领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总结:酸碱平衡是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形成的化学平衡状态。
三羟甲基丙烷酸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羟甲基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食品等领域。
它是一种无色的结晶固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三羟甲基丙烷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中的羟基(-OH)基团使其具有一定的酸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特性及其相关研究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我们将首先介绍该化合物的性质,包括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以及影响其酸度的因素,如溶液浓度、温度等。
最后,我们将总结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特点,并探讨其在化学工业和其他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特性,并认识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此外,本文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促进对三羟甲基丙烷酸度的深入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组织方式。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会对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进行总体概述,简要介绍其相关性质。
然后,我们会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最后,我们会明确阐明本文的目的,即对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和研究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分为2.1和2.2两个小节。
2.1小节将详细介绍三羟甲基丙烷的性质,包括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2.2小节将主要探讨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特点,包括其酸碱性质、酸解离常数等内容。
通过对三羟甲基丙烷酸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对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是结论部分,分为3.1和3.2两个小节。
3.1小节将对三羟甲基丙烷的酸度特点进行总结,重点概括其酸性强弱、酸离子释放能力等方面的结果。
3.2小节将探讨对三羟甲基丙烷酸度的研究意义,包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