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0)m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11
现浇梁支架预压步骤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现浇梁支架预压步骤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为避免在砼施工时,支架不均匀下沉,消除支架和桩基的不可逆变形,准确测出支架的弹性变形量,事先对支架进行预压,选择代表性孔跨,每种结构类型预压不少于1孔。
预压采用砂袋,按梁部砼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分配荷载,加载重量按设计要求为箱梁自重的 1.2倍。
⑴布设观测点在加载前,先在底模上沿支点、梁跨的L/6、L/4、L/3、L/2、2L/3、5L/6等截面处,横桥向布设观测点,以便测量预压前、后及卸载后的标高。
⑵砂袋布置砂袋拟选取中砂材料,单位重量按照16kN/m3,每个砂袋装砂平面尺寸为1×1×0.8m,砂袋自重荷载为16×1×1×0.8=12.8kN.⑶支架预压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按照20%→60%→80%→100%→120%分级进行加载,先底板、腹板,后顶板、翼板。
支架预压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时开展,若不能避开雨天,砂袋上面必须遮盖雨篷布,以免砂袋吸水后增加预压重量将支架压垮。
⑷预压观测观测步骤为:①加载前测底模标高②加载后测底模标高③卸载后测底模标高,每天早中晚测三次并及时认真做好观测记录。
标高测量采用经标定合格的精密水准仪进行,各阶段观测时,测量员必须及时汇总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每次加载完成后,均观测下沉量直至稳定,在最后一次加载完成后,至少观测7天,支架沉降量控制在3天累计沉降量小于3mm.支架预压时,除观测整个支架沉降变形外,还应观测支架杆件的挠度、扣件有无压破、地基变形,以及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等,以便进一步采取加强措施。
⑸卸载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载,卸载时要按照加载的逆序卸载,要对称同时进行。
⑹预压报告加载前观测出原始数据(N1);荷载全部加载到位后,立即进行观测(N2),承载过程中观测(N3、N4…),比较N2、N3、N4…的差值,若最后两次数据的差值很小,说明支架已基本稳定,没有弹、塑性变形发生了,便可进行卸载,如差值继续变大,则需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卸载后再次测量点位处数据(N5)。
现浇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预压目的: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预压材料:用编织袋装砂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分40%,70%,120%三级预压。
预压范围:对满堂支架范围进行预压,支架搭设完成后利用顶托调平,铺设方木及底模;采用吊装沙袋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观测:采用砂袋按分40%、70%、120%三级荷载进行预压,连续梁箱体范围平均荷载为0000KN/m2,换算成砂袋高0000m。
对靠近墩边1、2米中心及其左右侧布5个点进行观测,其余采用间隔5米布置一个断面5个观测点进行观测;在预压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在预压过程中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的标准为沉降量<1mm /d;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及地基的下沉。
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可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及设计预拱度叠加,计算出施工中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流水及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预压完成移除沙袋及钢筋,根据下沉量重新调整支架。
对每次测量数据按要求填入沉降观测表并对其进行分析,绘制出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形成沉降观测成果表及沉降观测报告。
附图: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沉降观测点模板沉降观测点布置图附录A沉降观测表A.0.1地基沉降观测表应符合表A.0.1的规定表A.0.1 地基沉降观测表(mm)日期:年月日A.0.2 支架沉降观测表应符合表A.0.2-1的规定;支架沉降观测表A.0.2-2的规定。
表A.0.2-1 支架沉降观测表——地基测点(mm) 日期:年月日表A.0.2-2 支架沉降观测表——支架测点(mm) 日期:年月日。
现浇梁支承架预压方案拱盔支架安装后,铺设底板模板,在底板模安装完成后,要对支架进行压预。
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一、预压方案支架预压根据设计分为五段进行,预压荷载为各分段现浇梁底板与腹板、横隔墙等荷载之和的1.1倍重量(预压总荷载2256t)。
(1)预压总体程序:1#墩上0A#段→第一跨上的1A#段、直线段及合拢段A→第二跨上两个1A,#段及合拢段B→2#墩上0A#段→第三跨上的1A,#段、直线段及合拢段A。
(2)预压加载方案本方案采用砂袋预压法进行预压:施工前,预先将砂袋装好,砂袋采用每袋1t重砂袋及每袋50Kg重砂袋。
钢筋混凝土按2.5t/m3计算。
每一段预压长度根据桥的施工段长度来控制,本桥为0#段、1A#段、1A,#段、直线段、合拢段A、B,每施工段长分别为11m、6.8m、9.5m、13.2m、2m、2m,分五段预压,其预压长度及荷载分别为:a、1#、2#墩0#段:预压长度11m,预压荷载518t(底板、腹板及横隔墙混凝土为188.4m3);本段箱梁第一次浇筑砼腹板最大高度为20剖面:4.23-0.5=3.73m,0.6m宽腹板每米长加载的荷载为:3.73×0.6×2.5×1.1=6.15t/m,腹板最小高度为15剖面:2.71-0.5=2.21m,0.6m宽腹板每米长堆载荷载为:2.71×0.6×2.5×1.1=4.47t/m,横隔墙高度为:4.17-0.5=3.67m,1.6m宽横隔墙加载荷载为:3.67×1.6×2.5×1.1=16.15t/m,底板厚度为0.6m,堆载荷载为:0.6×2.5×1.1=1.65t/m2。
根据以上计算荷载在腹板处模板上铺设60cm宽木方,在木方上1.2m宽的钢模板,将砂袋堆放在钢模板上;在横隔墙处模板上铺设1.6m宽木方,在木方上铺3m宽槽钢,将砂袋堆放在槽钢上;在底处直接将砂袋堆放在模板上。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方案说明箱梁支架是施工钢支撑工的一种,可以用于较大跨度、较粗箱梁的预压工作。
下面是一个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方案的说明,包括施工流程、支架布置、预压操作等内容。
一、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根据预压计划,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检查箱梁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支架布置: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按照预定的支架布置方案进行布置,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预压操作:根据预压计划,进行预压操作,包括设定预压力和压紧时间,控制预压泵的工作状态等。
4.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预压情况进行监测,根据实测数据对预压力和压紧时间进行调整,以保证预压效果。
5.完工验收:预压完成后,进行完工验收,检查箱梁支架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支架布置1.支架基础:选用强度适宜的混凝土搅拌料,配制出适合支架基础的混凝土,注意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要求。
2.支撑柱设置:支撑柱的间距根据箱梁的跨度和尺寸确定,支撑柱应垂直于箱梁,安装时应保证水平度和垂直度。
3.支座安装:根据箱梁的形状和尺寸,选用适宜的支座安装在支撑柱上,支座应与箱梁接触面垂直,安装时应检查支座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4.拉杆安装:根据预测荷载要求,使用适当数量和规格的拉杆进行支撑柱和支座之间的连接,安装时应注意拉杆的拉紧程度和固定稳定性。
三、预压操作1.设定预压力: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压计划,设定合适的预压力,一般可根据箱梁的尺寸和材料强度选取适当的预压力。
2.压紧过程:通过预压泵施加压力,对箱梁进行压紧,压紧过程中要保持压力平稳,避免突然施加太大的压力。
3.压紧时间:根据设计要求和箱梁的尺寸决定压紧时间,一般可根据箱梁的尺寸和材料强度选取适当的压紧时间。
4.压紧控制:通过预压泵的工作状态控制预压力和压紧时间,压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测量,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压紧情况。
5.防止过载:预压过程中要及时监测压力和压紧情况,如果发现压力过大或压紧过程不平稳,应立即停止预压,并进行检查和调整。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方案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单室单箱箱梁;依据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上部结构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一、预压对象及其目的1、预压对象:为现浇箱梁支架。
2、预压目的: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以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
通过模拟支架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支架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
通过其规律来指导支架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
二、预压方法概述预压方法就是模拟箱梁砼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砂袋堆载预压,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1、关于载荷:根据本桥箱梁横断面各部一期恒栽分布不同和桥宽变化的特点,我们采用分块面积和平均断面法计算箱梁的一期恒载重量,据此计算出预压加载重量。
考虑到侧模和翼板底模一次固定后调整困难,并为了减少侧模与翼板底模安装后缝隙;因此本次预压只考虑对底板和腹板部分进预压.因箱梁每个部位的重量不同,故箱梁各部位的预压重量只能列表计算,计算结果见《加载预压重量计算表》。
2、关于基准点的设置:模拟实际空模床的准确位置,并以此姿态作为沉降的初始态。
三、预压前的检查1、检查支架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金属结构有无变形,检查支架的立柱、横杆连接是否牢固。
2、照明充足,警示明确。
3、即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预压工作.四、载荷准备:根据本桥施工条件,拟采用砂袋预压法。
预压重量依设计要求为混凝土自重的120%,预压时应尽量符合混凝土浇筑的顺序。
纵向5m分段,横向分层,从中间向两端逐级加载。
其加载过程为:0→60%G→80%G→100%G→120%G在预压前,将梁底各部分放线分块并编号,以确定各荷载分布的位置。
砂子采用人工装袋,吊车吊送。
吊送前先对每一批吊送的砂带进行过磅称量,并记录在案。
砂袋吊送上架后,根据计算的荷载分布情况进行人工堆放。
五、预压前的准备工作:1)场地要求:在预压范围内无杂物,设置安全圈及告示:闲杂人员等一律不得入内.2)人员组织安排该工作由施工方总调度并负责重物组织及重物的装卸;设备供应方协同完成其它事项;业主督导;并由三方共同成立预压指导小组。
支架预压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预压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一、支架体系预压目的:目的是通过预压,取得数据,指导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支架体系的堆载预压。
支架预压已越来越被证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计算支架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均是近似的、精度有限,通过预压后可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得出弹性变形的较准确的数值。
为所施工的结构支架预拱度及架体沉降量提供参考数据,更接近于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保证了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
预压期间测量人员按测设的观测点进行测量复核,待荷载卸下后,再对原测设的观测点进行复核,并将历次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支架受压后的压缩变形,包括两部分的变形: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对于非弹性变形经过预压试验后可消除,不致使箱梁浇筑后造成箱梁裂缝。
而对于弹性变形可根据测量结果在支设模板时适当抬高底模标高即可,保证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后,箱梁的底板标高能达到设计标高。
二、支架预压方法:1、预压材料选用砂石料,砂石料的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防止支架偏压失稳。
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加载时分次进行。
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砂石料,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画出弹性变形曲线,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
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
2、本方案预压方法依据箱梁钢筋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 (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3)。
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3、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
京石客运专线冉庄跨龙泉河特大桥40m现浇箱梁满樘支架预压施工方案一综述本方案为专项方案,有关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程概况、施工计划等见《 40m现浇箱梁满樘支架施工方案》。
二预压目的及方式为检验 40m 现浇箱梁模板的安全性和实际变形量,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同时取得模板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预拱度 ( 或反拱 ) ,以求得 40m 现浇箱梁施工的准确参数。
提前发现支架结构及构件加工、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调整整改,防患于未然。
模板预拱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模板支撑顶托完成。
模板弹性变形应根据预压变形测量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并结合模板的设计拱度和实际支撑变形来确定。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预压。
为保证预压荷载的合理分布,模拟混凝土浇注顺序进行加载,即第一步加载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二步加载腹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三步加载翼缘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四步加载顶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考虑到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动荷载及小型机具等荷载,预压荷载按混凝土实体重力荷载的 1.1 倍考虑,三预压程序与步骤为检验支架的弹性变量及检验地基础的承载力,消除因支架竖向非弹性变形对标高的影响,应在底模铺装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材料采用沙土(吨袋)。
1支架预压方式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临时支座,底模、侧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但预压前采用胶合板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受损和污染。
采用沙袋按各段设计荷载 110%进行预压,空心箱体部分采用沙袋预压;腹板部分采用预制砼块预压或整捆钢筋预压。
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抛高要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值参考下表数据。
支架的弹性变形运用沙普软件程序节点计算确定。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支架施工沉留值在 15~20mm左右,待预压沉降观测后调整。
根据沉降计算结果,拟定类似地基及支架方案预留沉降选用 1.0cm。
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一、引言现浇梁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压处理,以确保梁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包括预压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预压原理预压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通过施加压力使梁体产生预应力,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预压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预压可以使混凝土梁体的应力在减小的状况下达到最大,从而提高梁体的整体强度。
2.预压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龄期收缩问题,减小梁体的变形和裂缝。
3.预压可以提高混凝土梁体的抗震性能。
三、预压步骤下面介绍一般的现浇梁支架预压步骤,具体步骤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1:安装预应力器具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先安装好预应力器具,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锚具等。
预应力器具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进行验收。
步骤2: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器具安装完毕后,可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应均匀连续,避免出现孔洞和松散。
步骤3:预压操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等待一定的养护时间后进行预压操作。
预压操作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图纸确定预压的力度和方式。
1.首先,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灰浆和污物,将浇筑好的梁体表面整理平整。
2.然后,根据预应力图纸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位置和张拉力度。
张拉时要注意避免梁体的变形和裂缝。
3.最后,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作,并在张拉后进行锚固。
张拉时要逐次均匀施力,避免突然施加过大的力。
步骤4:预应力保护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应对梁体进行预应力保护,以防止预应力钢筋腐蚀和断裂。
保护措施包括防水、加盖保护层和避免外力的损害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现浇梁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预压操作前,应对预应力器具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浇筑质量和施工速度,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3.预压操作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图纸进行施工,避免错误操作和失误。
京沪高速铁路40m现浇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特点子牙新河特大桥中心里程DK198+483.0,全长16218.1米,依次跨越津浦铁路左右线、104国道、南运河、子牙新河、北排河等控制工点;全线共计384孔双线箱梁,其中子牙新河南北岸大堤之间设计为40M简支双线箱梁共74孔即自153号墩至227号墩(DK195+432.79~DK198+444.82),其中直线梁56孔,曲线梁18孔;工程的设计情况及特点如下:1、40m简支箱梁的设计参数2、40m简支箱梁结构图跨中截面梁端截面3、主要工程数量表4、地质情况及地形地貌该区段桥梁主要跨子牙新河,除大堤及河槽外,绝大部分孔跨位于子牙新河的河滩上,地势平坦,地面表层较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强度低,根据地质资料,地表允许承载力在80Kpa左右。
子牙新河主河槽宽度95m,位于157#墩~161#墩之间。
5、桥梁与沿线道路立交情况6、其他条件沿线高压线有多处与线路相交,施工前应进行迁移或者架高,施工用电较为方便;沿线交通方便。
沿线高压线路分布情况7、工程特点(1)由于京沪铁路设计速度高,因此桥梁的结构设计、施工要求均较以往常规铁路桥梁高,要求桥梁具有较大的抗弯和抗扭刚度,该设计整孔箱梁具有受力简单、明确、形式美观、抗扭刚度大,建成后的桥梁养护工作量小以及噪音小等特点。
(2)工程规模大,工程量相对集中,全部74孔40M箱梁全部相接,有利于组织和合理安排施工(3)梁截面尺寸和自重自重大,整孔40m简支箱梁重量重达1060吨,因此施工、架设的难度均较大。
(4)由于考虑行车速度及旅客乘车舒适度,高速铁路箱梁施工对外形尺寸特别是箱梁线性要严格的要求,必须有完善的施工工艺和保证措施。
(5)桥梁所处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对于支架法施工现浇梁来说,正是保证桥梁线性需要解决和处理好的重要课题。
(6)考虑箱梁耐久性等原因,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预应力施工工艺以及压浆工艺的要求更高。
(40+40)m连续梁现浇支架预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总则1.1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4]120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101]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160]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灞河特大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的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线(40+40)m连续梁参考图(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
1.2 总则1.2.1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大西铁路客专线下十五标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项目部灞河特大桥连续梁工程施工。
1.2.2 施工中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确保工程质量,但推广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必须经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
1.2.3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值班技术人员及质检人员应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如发现与施工工艺规定不符应及时予以纠正。
1.2.4本工艺未尽事宜,应按现行相关验标、规程办理及设计补充文件办理。
二、工程概况由我部负责的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灞河特大桥工程位于陕西省境内,起点里程DK849+619.86,终点里程DK860+810.96,全长11.192km,其中现浇砼连续梁有10联,(40+40)m连续梁四联,(35.6+36.2)m连续梁1联。
连续梁的分布情况本标段一联两跨现浇连续梁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梁内设置纵向和横向预应力体系,其分布情况:纵向预应力主要分布在箱梁的顶板、腹板和底板内,横向预应力分布在顶板及横隔板内。
等高单项预应力连续箱梁,箱梁为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箱梁顶宽12.0m,底宽5.74m。
两侧翼缘板悬臂长各为 2.65m。
其翼缘板根部(邻腹板外缘处)厚65cm,距根部210cm处翼缘板厚32.8cm,端部厚28.4cm。
箱梁底板厚65cm∽30cm,箱梁顶板厚45cm∽30cm。
翼缘板底缘根部与腹板外缘相交处以R=20cm圆弧过渡。
底板底缘与腹板外缘相交处以R=5cm圆弧过渡,箱梁轴线处梁高3.134cm,箱梁顶面顺桥向为平坡。
三、施工方案3.1支架压重的必要性由于支架法施工上部结构时,支架稳定受地基基础等因素影响,连续梁施工会对地基产生不利影响,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为了确保连续梁线形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的目的主要是:1、消除基础的非弹性沉降;2、测量基础弹性沉降,为确定底模标高提供参考资料;3、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压缩;4、测量支架的弹性压缩,为确定底模标高提供参考资料。
3.2、施工方案简介:本方案涉及到的连续梁共有5联,分布在跨港务大道的(40+40)m 连续梁;跨杏渭路的(40+40)m连续梁;跨草临路的(40+40)m连续梁;跨辛王路的(36.2+35.6)m连续梁及跨阳光大道的(40+40)m连续梁。
根据大西客专灞河特大桥施工图纸及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连续梁的施工方案为支架法现浇。
支架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软基础上经地基处理后搭设满堂支架;另一种是在公路硬基础上设混凝土条形基础,在条形基础上布置钢管桩和型钢分配梁作箱梁支架。
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作承力支架的,首先清理表土,做触探试验,检测地基原位承载力,满足要求后经压路机碾压密实并分层填筑100cm厚三七灰土,压实度达到90%以上,再在其上浇注一层厚度20cm的C20混凝土。
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且为了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我部施工的灞河特大桥支架压重采用1.2T编织袋装砂土施工。
压重应考虑的因素:箱梁的自重、模板重量、各种施工荷载等。
钢筋混凝土容重按照2.6t/m3计算,模板安装后按分段梁重1.2倍重量进行预压,预压施工时,按照分段重量逐段预压节约工期和材料。
墩顶也应按照正常预压方式进行预压。
根据结构重量和其他荷载,拟定压重所需材料数量,按照等效压重的原则,砂袋压重=(箱梁重量+模板重量+各种施工荷载)*1.2。
3.2.1 压重的范围:灞河特大桥基础1~4米范围内为黏土或砂黏土,其下为砂层,局部地基呈非密实状态,原状土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连续梁施工要求,为保证地基承载力,我部采用三七灰土换填一米后在其上浇筑25cm厚C20砼的方式来加固地基,经检算,处理后的地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详见地基承载力验算书)。
为更好的控制连续梁的线形,必须对支架进行压重。
连续梁支架搭设完毕后必须对各跨均进行预压。
3.2.2压重的位置:预压时要仔细计算箱梁的底板荷载分布,并严格按照等效原则进行控制。
预压砂袋的布置同连续梁砼分布情况一致。
3.2.3压重的沉降观测:压重的主要目的就是模拟箱梁施工的实际状态,消除基础及支架的非弹性形变,为控制梁体高程提供准确的施工参数,因此沉降观测极为重要。
箱梁模板上的测点布置18个断面,即每5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底板布设3个点,每侧冀板上布设1个点。
在底板模板下方处设观测点,位置为梁部观测点的投影处。
基础上布点位置亦为梁部观测点的投影位置。
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支架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
卸载时在同跨内先中间后两边对称同时进行。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具体数值为多少,并在卸载后全面测得各测点的回弹量。
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非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梁体挠度来调整模板的高程,通过支架顶部微调装置进行调整、加固。
3.3压重的工序流程:3.3.1、压重前组织相关人员对支架进行检查验收;3.3.2、箱梁自重和模板及各种施工荷载计算,绘出底模上压重沙袋的分布图;3.3.3、准备足够的砂土,将砂土装袋,控制砂袋重量为1.2T/袋,施工中采用统一的编织袋尺寸,并进行秤重;3.3.4、做好测量准备,组织沉降观测相关人员并配足相关的测量仪器;3.3.5、各种起重设备准备;3.3.6、其他准备;3.3.7、全面进行测量观测一次;3.3.8、利用汽车吊机,将已装在吊篮中的砂袋吊至底模上;3.3.9、底层砂袋的均匀砌码;3.3.10、上层砂袋的砌码,注意吊篮不得直接放在已经砌码好的底层砂袋上,防止结构局部超载现象;3.3.11、腹板上砂袋的砌码,施工中可用对腹板上的砂袋进行支护,防止砂袋堆倾覆造成局部超载现象;3.3.12、从压重砂袋布置完成后开始压重的稳定时间不少于24小时,安排现场各类值班人员,对压重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观察、观测和巡视。
3.3.13、整理观测记录,上报观测记录。
四、连续梁基础支架压重施工和验收4.1、支架预压方法:在安装好连续梁底板、腹板及翼缘板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加载从边跨的简支梁端向连续梁端进行。
满载后支架沉降稳定并持荷时间不小于24h后卸载,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的120%。
加载时按照60%、100%、120%预压荷载分三级加载,加载时注意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
预压前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取得初始值,加载至60%时,静止2h后进行观测,随后即可进行下次加载;加载至100%时,观测3次,每次间隔2小时;120%时每6小时观测一次,静止一天,当沉降小于2mm/天时,即视为稳定,进行卸载作业。
当测量时线变形速率:地基最大沉降量超过10mm/d;水平位移大于4mm/d时,应停止加载(变形严重时卸载)并查明原因,经分析采取措施后方可加载。
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计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加载用编织袋装砂土法,每个纺织袋装砂土 1.2T。
为方便计算和现场施工控制,装砂土时保证每袋重量一致,用吊车分别吊至相应预压部位,由人工配合摆放。
砂袋摆放位置按摆放后其产生的作用力与混凝土浇筑荷载分布一致。
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支架预压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工作:1、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连续梁支架基础和支架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验收,其有关技术参数要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支架边缘处的防护栏杆要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安装和验收。
2、压重的相关准备工作:(1)根据连续梁的设计图纸仔细计算待压重对应跨连续梁的结构重量,计算其他附属结构的重量如模板、脚手架及防护栏杆的重量等。
各工区技术室绘出压重布置图,并经项目总工签字;(2)准备足够的砂土,所备的编织袋尺寸要一致。
将砂土装入编织袋中,严格控制砂袋的重量,每袋重量控制在1.2t。
(3)备足现场的其他设施和设备如吊机、吊篮等,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4)测量仪器的校验和签定等准备工作,在箱梁的两侧腹板下及桥中线对应的支架上作好观测点,观测点记号可用红色油漆作标记,观测点纵向间距分布为5m,桥中线处受视线影响可纵向每10m选择一个观测点,同时在箱梁两侧底模上布置好观测点位,注意保护点位。
观测点位要选择在利于观测的位置。
(5)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
3、压重前将所有测点全面的观测一次,记录原始数据。
4、压重:利用汽车吊机将已装好的吊篮吊至连续梁底模上方,人工配合吊机,开始从压重跨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进行。
5、砂袋堆载时要在底模范围内均匀密布,横向和顺桥向整齐一致。
6、下层砂袋砌码完后才能码上一层,在吊装时要注意吊篮不得直接落在已砌码好的砂袋上以免造成局部超载。
7、在腹板位置的砂袋要做支撑,防止沙袋局部倾覆。
4.2测量方法基础顶面、支架顶面(底模底面)和模板顶面设置测点,测出加载前各测点的高程值,然后在每次加载、卸载时测量各测点的高程,根据测得数据列表,将各对应情况下的数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照、分析,找出规律,为支架标高即立模标高的调整提供基础资料,并据之进行适当调整。
4.3预拱度设置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预拱值考虑设计反拱值和支架变形两方面,并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二期恒载上桥时间。
根据砼自重+1/2活载引起的挠度与预应力引起的反拱之差设置;每个墩顶位置箱梁的预提高度为弹性变形值S1,每跨跨中预提高度为弹性变形值+S1设计预拱度(砼自重+1/2活荷载引起的挠度-预应力引起的反拱);其余位置的预提高度均以每跨墩顶预提高度为最小值,跨中预提高度为最大值按二次抛物线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