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物理 第6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第1节 电磁波载息传万里学案 鲁科版选修1-1
- 格式:doc
- 大小:283.01 KB
- 文档页数:5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案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1.1 电荷与电场介绍电荷的性质和分类解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1.2 磁场与磁力介绍磁铁和磁性的概念解释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线磁场的叠加原理和磁力计算1.3 电磁感应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二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2.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和相位2.2 电磁波的波动性质介绍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波动方程的解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2.3 电磁波的能量与辐射解释电磁波的能量和辐射机制介绍电磁波的辐射压和光电效应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3.1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方程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天线原理3.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方程介质的折射率和反射、透射现象3.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四章: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4.1 电磁波的辐射介绍电磁波的辐射机制和天线理论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和辐射功率4.2 电磁波的接收介绍电磁波接收原理和接收器设计调制和解调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4.3 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实验设计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现象第五章: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与调控5.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介绍电磁波的传播损耗和传播距离电磁波的多径传播和散射现象5.2 电磁波的调控技术介绍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幅度、频率和相位的调控方法5.3 电磁波的传播调控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和调控技术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与电磁波谱6.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讨论电磁波的横向和纵向波动特性6.2 电磁波谱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和各频段的特征讨论电磁波谱中常见的波段,如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6.3 电磁波谱的应用分析电磁波谱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医学、材料科学等第七章: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传播效应7.1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分析不同传播环境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如自由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等讨论传播环境中的衰减、延迟和散射等效应7.2 电磁波的传播效应介绍电磁波的折射、反射、透射、绕射和干涉等传播效应分析这些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7.3 电磁波的传播环境与效应应用探讨电磁波传播环境与效应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解决方案第八章: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8.1 电磁波的辐射原理分析电磁波辐射的物理机制,如开放电极、偶极子、天线阵列等讨论电磁波辐射的方向性和极化特性8.2 天线的基本理论介绍天线的基本参数,如阻抗、辐射效率、增益等分析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策略8.3 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技术应用探讨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九章: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9.1 电磁波的接收原理介绍电磁波接收的基本过程,如放大、滤波、解调等分析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9.2 信号处理技术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如采样、量化、编码、调制等讨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磁波接收中的应用9.3 电磁波的接收与信号处理应用探讨电磁波接收与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第十章: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10.1 电磁波的测量原理分析电磁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网络分析等讨论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0.2 实验技术介绍电磁波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0.3 电磁波的测量与实验技术应用探讨电磁波测量与实验技术在科研、工程、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例重点解析第一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重点:电荷与电场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电场的叠加原理。
物理电磁波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4篇物理电磁波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物理电磁波教案篇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的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1、电视和雷达(1)电视电视的历史: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
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25年,美国开始试验发射一些电视图像,不仅小,而且模糊不清。
1927年,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一家老资格的无线电台开始每周三次进行试验性广播。
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市试验广播。
美国最早的电视机,荧光屏是圆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不多要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
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
1947年美国家庭中约有1.4万台电视机,1949年达到近100万台。
1955年,将近3000万台,1960年,达6000万台,于1951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
目前美国约有l.2l亿台电视机,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中国最早的电视诞生在1958年3月17日。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
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厂领导立即组织试制小组,黄仕机同志主持设计。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信息交流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信息交流的发展过程。
提问:古代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古人常用击鼓传令、烽火、书信、驿站等方法来传递信息。
这些原始的通信方法,无论在距离、速度还是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都很差。
直到19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1838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20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开始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1901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横渡大西洋的无线通信。
电磁波的传输特点:1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
2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二、新课教学(一)电视1历史:1927年英国的发明家贝尔德首次在伦敦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
2电视的发射端:在电视发射端,摄像镜头将被摄物体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
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偏转,对屏上的图像进行逐行扫描。
通过光电转换器件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完成光电转换,就形成图像信号,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出去。
3电视的接收端:在居民家中,由电视接收机电视机的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像.电视机接收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经过调谐、检波,将得到的信号送到显像管,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受接收到的图象信号的控制,发射强弱不同的电子束,并且用与摄像管的电子枪相同的方式和步调进行扫描,在显像管的荧光屏上便有了与摄像管屏上相同的图象。
思考:1为什么显像管中会几乎同时出现与摄像管中相同的图像2为什么电视的画面是连续的学生回答:1摄像管与显像管同步扫描。
内能够传送25帧图像,而电视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图像。
电磁波教学设计电磁波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教具收音机,电池,导线,真空罩,抽气机,水槽和水,木棍,音叉和锤,铁丝网教学方法交往活动式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收听电台广播,教师隐蔽地用遥控器干扰收音。
师:收音机没有电线通向电台,这些信号是靠什么传播?(电磁波)除此之外,电视、手机、遥控器都利用电磁波来工作,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
(板书)二、电磁波的海洋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我们桌面上的器材,大家能让它们产生哪些波?学生讨论、实验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波的原因,类比引出电磁波的产生:水波由木棍上下振动产生;声波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电磁波是不是也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呢?(板书)1.电磁波的产生(实验)图92-2。
导线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另一端与负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因为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是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
(板书)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
师: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能产生电磁波,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磁波的一些例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它们产生的电磁波的强度虽不一样,但都是由一些复杂的电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师: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呢?(板书)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师:水波是通过水把振动向外传播;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把振动向外传播,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学生猜想、讨论。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一、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关联而产生的能量传播方式。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对于理解光学、无线通信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电磁波的定义、特征以及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电磁波的定义与特征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以光速在空间中传播并具有振动特性的能量,由垂直互相作用且大小相等的电场与磁场组成。
它不需要介质即可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存在。
2. 电磁波谱根据频率不同,电磁波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形成了广阔的频谱范围。
从低频到高频依次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其中可见光是人眼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一种电磁辐射。
3. 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波长(λ)与频率(f)之间满足以下关系:c = λf,其中c为光速。
即波长和频率呈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4. 光的双重性质电磁波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性质。
根据光的粒子模型解释,光由能量量子——光子组成;根据光的波动模型解释,其表现出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特性。
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1. 光速与折射率在真空中,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近似值为3×10^8 m/s。
然而,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速度改变而导致方向改变的现象。
2. 斯涅尔定律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出射角和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之比满足一个恒定关系:n1sinθ₁=n2sinθ₂。
其中,n1表示第一介质的折射率,θ₁表示入射角;n2表示第二介质的折射率,θ₂表示出射角。
3. 反射与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原介质,而另一部分则会折射入新的介质。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即所有入射光都被反射回原介质。
4. 光的色散现象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呈现出多种颜色,由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基本色组成。
电磁波教案电磁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波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 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电磁波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第1节 电磁波载息传万里
天波和空间波传播,
[先填空]
1.把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成的谱线称为电磁波谱. 2.波长和频率是描述电磁波的两个基本物理量,对某一电磁波两者成反比. 3.按照波长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电磁波可分为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可见光只占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部分.
4
.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大于1_mm 范围属于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按其波长由小到大又可分为微波(波长10-3
~10 m)、短波(波长10~50 m)、中短波(波长50~200 m)、中波(波长200~3 000 m)和长波(波长3 000~30 000 m).
[再判断]
1.在电磁波家族中,γ射线的频率最高.(√) 2.电磁波是看不见的,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3.红外线的波长大于紫外线的波长.(√) [后思考]
红外体温计不与人体接触就能测体温,为什么?
【提示】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体当然也是这样,这就是红外体温计的原理,因此,红外体温计不与人体接触就可测体温.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的谱线称为电磁波谱.
2.按波长由小到大的顺序: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3.产生机理
(1)无线电波: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
(2)红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到激发
(3)可见光:原子外层电子受到激发
(4)紫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到激发
(5)X射线: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
(6)γ射线:原子核受到激发
4.特征
(1)波速:任何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等于光速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波速小于3×108 m/s.
(2)波长:电磁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3)频率: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
(4)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v=λ·f,即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1.按频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
B.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X射线
C.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
D.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解析】对同一电磁波,其波长和频率成反比,按波长由小到大或按频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故选项D正确.【答案】 D
2.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不同
C.频率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较长
D.电磁波的频率由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决定
【解析】电磁波的频率由发射电路的发射装置决定,D错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都等于光速c=3×108m/s,故A错误.由v=λf得,频率不同的电磁波,波长也不同,B正确,且频率与波长成反比,C错误.
【答案】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8152120】
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大
B.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大
C.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D.波长不同的电磁波,频率不同,因此速度不同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和波长均无关,A、B、D均错误,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C正确.
【答案】 C
[先填空]
1.无线电波的传播
(1)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长波和中波靠地波传播.无线电波的波长越长(即频率越低),地面的吸收越小.
(2)天波:靠大气中电离层的反射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天波适合长波、中波和短波,但电离层对中波和长波的吸收太强,因此天波最适合短波的传播.
(3)空间波:像光束那样沿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空间波.远距离传播要借助中继站.适合于微波和超短波.
2.无线电波的应用
(1)无线电广播、电视:应用于无线电广播的电磁波的波段有长波、中波和短波;应用于电视的无线电波段是微波.
(2)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传统的雷达的工作波长为1 m,属于微波波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已进入诸多领域,像微波遥感遥测、海上救援等.
3.电磁辐射的危害
(1)电磁辐射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失控,它干扰广播、电视收听,甚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人体长时间接收过量的电磁波辐射后,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倦无力等症状.辐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距离越近,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再判断]
1.目前,电磁辐射是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2.聆听音响时,会因手机的使用而造成不愉快的感觉.(√)
[后思考]
当你走在路上或坐在汽车里,手持移动电话向千里之外的亲友发出问候,介绍你的学习、
生活、见闻的时候,当你从电话屏幕中见到亲友的时候,你想知道这声音和影像是怎样传送的吗?
图611
【提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认为,变化的电场周围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能产生电场,电场和磁场相互交替,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在电磁波中加载上声音、图像等信号就可以传播出去.
1.无线电波三种传播方式的比较
(1)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测距、定位的仪器.
(2)在发射端,把电磁脉冲——持续时间很短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如途中碰到物体,就会反射回来一部分电磁波.测定发射波与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便可确定物体的位置.
(3)如果反射脉冲信号是在发射脉冲信号后Δt 的时间收到的,则目标距离雷达为s =
1
2
c Δt .根据信号的方向和仰角,还可以确定目标的方位.
4.关于无线电波传播方式——地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无线电波都能很好地绕过几乎所有的障碍物 B .地波传播方式比较适合于长波段和中波段 C .无线电波的波长越长,地面的吸收就越小
D .地面的电性质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
【解析】 当电磁波的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度时,可绕过障碍物,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很差,故A 错,由地波的特点可判定B 、C 、D 均正确.
【答案】 A
5.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装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 μs(1 μs =10-6
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______ m.
【解析】 微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 从发射到接收,
微波走过的路程为s =vt =3×108
×52×10-6
m =15 600 m. 所以飞机与雷达距离为s
2=7 800 m.
【答案】 3×108
7 800
6.(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8152121】 A .微波和超短波一般采用空间波传播 B .视频传输、移动电话一般采用地波传播方式 C .空间波可直接传播到很远处
D .电视和雷达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空间波,这种传播方式在传输过程中受外界的干扰最小
【解析】 微波和超短波一般采用空间波传播,由于空间波沿直线传播,不能进行远距离传播,要进行远距离传播要借助中继站,故A 对、C 错,空间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外界干扰小,视频传播、移动电话、雷达等都主要采用空间波.故B 错、D 对,故选A 、D.
【答案】 AD
无线电波在沿地面或在大气层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衍射和波被吸收的特点各不相同,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在传播方式上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地波、天波和空间波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