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信息与信息传播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4
九年级下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了解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
【学习重点】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学习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电话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年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和____组成。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3.信号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二、课堂自主学习。
1.电话的结构:(1)话筒:把____信号转化为____信号。
工作原理:话筒中有一个装着____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____,它的_____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_____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_____。
(2)听筒:把____信号转化为______信号。
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_____,磁铁上绕着____,磁铁吸引一块____,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由于电流的_____不断变化,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_____振动,在空气中形成_____,这样就把____信号变成了_____信号。
2.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_____、与声音的______、_____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_____来代表_____信息的____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
三、能力展示提升。
1.1876年________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电话的一端________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电流使________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2.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教案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科学思维归纳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二)新课教学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处教学情境:简单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然后让同学阅读教材第145~146页。
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电话是怎么样传声的?知识归纳:(1)电话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话筒由金属盒、炭粒、膜片构成。
(3)听筒由电磁铁、螺线管、膜片构成。
(4)话筒的作用: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
(5)听筒的作用:把电流信号转变为声音信号。
说明:一部电话机的话筒应该与对方的听筒相连接,对方的话筒与本机的听筒相连接,这样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2.电话交换机教学情境:阅读教材第146页的电话交换机部分,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一个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电话机只能固定地与另一部电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电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2)如何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互相通话?知识归纳:(1)电话交换机的交换方式:第一种是人工交换,第二种是电话自动交换。
(2)电话交换机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
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数字通信。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148页的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电话信号分为哪两种,什么叫做模拟信号?什么叫做数字信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知识归纳:电话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知识清单)第1节现代顺风耳——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最简单的由和组成。
为了完成通话,话筒和听筒之间要连上一对线。
话筒把声音转换成变化的,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携带信息的电流又转换成了。
话筒听筒(1)话筒①主要组成:和等。
②作用:把信号变成信号(即变化的电流)。
③工作原理: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电阻随之发生变化,在电路中产生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话筒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器。
(2)听筒①主要组成:、。
②作用:把信号还原成信号。
③工作原理:当从话筒中传来随说话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强弱变化的电流时,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力大小也发生变化,使膜片振动起来,产生和对方说话声音相同的声音,把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2. 机工作电路图同一部中,话筒和听筒是的;两部中(对方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的,对方的话筒与自己的听筒是的(均选填“串联”或“并联”)。
二、交换机1. 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的作用:减少线的,提高线路的。
便于通话时接通,通话完毕断开。
交换机交换机的连接2. 交换机的连接(1)一个地区的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都编上号码。
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如果在一台交换机与另一台交换机之间连上若干线,这样两个不同的交换机的用户就能互相通了。
例如:北京地区交换机的编号(即区号)010,上海地区交换机的编号(即区号)021。
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3. 交换机的发展(1)早期的交换机是依靠话务员操作来接线和断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1891年出现了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现代的程控交换机利用了技术,只要事先给交换机中的电脑输入所需的程序,电脑就能“见机行事”,能按用户所拨的号码自动接通话机。
4. “占线”的原因打时,有时出现“占线”现象。
21 信息的传递第1节 现代顺风耳——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876年贝尔发明了 ,实现了语音的远距离传递。
1、 的结构:最简单的 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和对方的听筒之间通过 线连接。
2、话筒〔1〕话筒的结构:老式话筒主要由炭粒和膜片组成〔2〕作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话筒的工作原理:声波振动→膜片相应振动→炭粒忽松忽紧→电阻忽大忽小→电流忽弱忽强3、听筒〔1〕听筒的结构:听筒主要由电磁铁和薄铁膜片组成。
〔2〕作用:把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听筒的工作原理:电流忽弱忽强→磁性忽弱忽强→薄铁膜片受忽小忽大的磁力而振动→复原成声音4、 的工作过程: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听筒话筒−−→−−−→− 5、 中的话筒和听筒的连接方式:同一部 中,话筒和听筒是并联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串联的,对方的话筒与自己的听筒是串联的。
二、 交换机1、 交换机的作用: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一般 之间都是通过 交换机来转接的。
一个地区的 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 都编上号码。
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 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 交换机的发展〔1〕早期的 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断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1981年出现了自动 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现代的程控 交换机利用电子电脑来自动接通 ,并且有多种服务功能。
知识拓展:打 时“占线”的主要原因①对方的 正在通话;②对方的话机没有放好;③ 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用户要通话,他们之间的 线不够用了。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通信:〔1〕概念: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
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丧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的;B、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光能损耗小等优点.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B2、随着社会的进步,光纤网络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
光纤的主要用途是()A.输电B.导热C.通信D.照明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C【解析】光纤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它具有容量大、不受外界磁场的干扰、不怕腐蚀、不怕潮、能量损耗少等优点。
故选:C。
3、科学家高锟由于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光纤中光波是经过多次折射向前传播的B.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C.光纤的能量损耗比一般通信电缆小得多D.采用光纤通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A4、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可以很方便的使用Wi﹣Fi、3G或4G网络进行无线手机上网。
下列对手机上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红外线传输数字信号 B.使用超声波传输数字信号C.使用光纤传输数字信号 D.使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D5、人们外出旅游时不再用纸质地图,而是利用手机导航来识别旅游线路,手机上显示的线路图象信息是通过来传送的,这些图象信息(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分析】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手机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且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电磁波;能.6、科学家发现儿童对手机辐射的吸收是成年人的三倍,建议儿童尽量减少使用手机.手机辐射其实是()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声波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A【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分析】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讲话时,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解答】解:在现代社会中,电磁波无处不在,如我们所说的手机发射的就是一种电磁波,像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雷达的工作等都用到了电磁波.故选A.7、手机是靠传递信息的;使用手机时,其外壳因摩擦带而经常粘有灰尘.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分析】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工作的;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解答】解:使用手机通话时,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使用手机时,手机外壳因与其他物体摩擦而起电,带上了静电,从而吸引灰尘.故答案为:电磁波;电.【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以及摩擦起电现象及解释.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8、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智能手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给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D.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知识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答案】D【分析】(1)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2)给手机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4)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解答】解:A、智能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A错误;B、给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围绕智能手机考查了摄像头的原理、能量的转化、信息的传递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9、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2、电话交换机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 的关系:(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
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比赫兹(Hz )大的还有千赫(kHz )、兆赫(MHz )。
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 表示,单位是m/s 。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c f f =c λ。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 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信息的传递基础知识点一、内容综述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信息的传递基础知识点是初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光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文章开头需要总体描述这个主题的背景知识及后续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信息传递的基础概念,包括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光的传播与反射原理等,这些知识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通信、广播、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增强物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层次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其核心定义、原理和应用场景等。
1. 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媒介,而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数字媒体等多种方式迅速扩散,形成全球化的信息交流网络。
这一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在各个领域如教育、商业、科技研发、医疗卫生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信息传递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知识的普及。
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等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在商业领域,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市场动态,做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科技研发和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传递更是关乎技术创新、疾病防控等重大议题。
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下,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能够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理解信息传递的基础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
2. 物理学在信息传递领域的应用物理学在信息传递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