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常用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8
常用的数学计算公式数学计算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计算公式,包括代数、几何和统计学等方面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1. 一次方程解法:一次方程通常采用求根公式来解决,即:对于方程ax + b = 0,其解为x = -b/a。
2. 二次方程解法: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解法为:x = (-b ± √(b^2 - 4ac))/(2a)。
3. 乘法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a + b)(a - b) = a^2 - b^24.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二、几何公式1.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l和宽度w来计算,公式为A = l ×w。
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r来计算,公式为A = πr^2。
圆的周长可以通过直径d或者半径r来计算,公式为C = πd或C= 2πr。
3.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b和高h来计算,公式为A = 0.5bh。
4.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度可以通过两个直角边a和b的长度来计算,公式为c = √(a^2 + b^2)。
三、统计学公式1. 平均数的计算:给定n个数据的平均数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和S除以n来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S/n。
2. 标准差的计算:给定n个数据的标准差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再取其平方根来计算,公式为标准差= √[(Σ(x-μ)^2)/n],其中Σ表示对所有数据求和,x表示每个数据,μ表示平均数。
3.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通过公式f(x) = (1/√(2π))e^(-x^2/2)来计算,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
数学公式全部有哪些?常用的数学公式: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3、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4、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15、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16、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1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8、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9、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常用公式数学常用公式如下: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a+b)=(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a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πd=圆周率×半径×2=2πr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²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c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
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数学公式:
1. 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3. 乘法公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4. 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5. 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公式:体积V=棱长^3,表面积S=6×棱长^2。
6.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S=底×高÷2。
7. 圆柱体体积公式:体积V=底面积S×高h。
8.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S=2πr^2+2πrh(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9. 圆周长公式:周长C=2πr(其中r是半径)。
10. 圆面积公式:面积S=πr^2(其中r是半径)。
11. 指数公式:a^n=b(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b是结果)。
12. 对数公式:log_a(b)=n(其中a是底数,b是对数,n是指数)。
13. 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等。
14. 代数公式:x^2-bx+c=0(其中x是未知数,b和c是常数)。
15. 几何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梯形面积S=(上底+下底)×高÷2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它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数学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
1.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根可以用公式x=(-b±√(b^2-4ac))/2a求得。
2.三角函数公式: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它们描述了三角形内角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如sinθ=对边/斜边,cosθ=邻边/斜边,tanθ=对边/邻边。
3.对数公式:对于一个正实数x,它的以a为底的对数可以用公式loga(x)表示。
4.指数公式:对于一个正实数x和任意实数a,它的以a为底的指数可以用公式a^x表示。
5.三角恒等式: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它们描述了三角形内角和边长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导数公式:对于一个函数f(x),它在某一点x处的导数可以用公式f'(x)=lim(h→0)[f(x+h)-f(x)]/h求得。
7.积分公式:对于一个函数f(x),它在某一区间[a,b]上的定积分可以用公式∫a^b f(x)dx求得。
8.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实数a和b以及正整数n,可以用公式(a+b)^n=∑(k=0)^n C(n,k)a^(n-k)b^k求得。
这些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1.加法和减法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逆元(减法):a+(-a)=0-加法消去律:a+b=a+c,则b=c2.乘法和除法公式:-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逆元(倒数):a×(1/a)=1,其中a≠0-乘法消去律:a×b=a×c,则b=c3.指数公式:-幂的乘法:a^m×a^n=a^(m+n)-幂的除法:a^m÷a^n=a^(m-n)-幂的乘方:(a^m)^n=a^(m×n)-幂的零次方:a^0=1,其中a≠04.对数公式:- 对数的乘法:loga (xy) = loga x + loga y- 对数的除法:loga (x/y) = loga x - loga y- 对数的幂:loga (x^n) = n loga x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cosA- 正切定理:tanA = sinA/cosA- 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 cosB ± cosA sinB6.二次方程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0- 解的公式:x = (-b ± √(b^2 - 4ac)) / 2a- 判别式:Δ = b^2 - 4ac,若Δ > 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Δ = 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Δ < 0,则没有实根。
7.统计学公式:-平均数: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数学公式100个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的性质:a-(b+c)=a-b-c4.乘法交换律:ab=ba5.乘法结合律:(ab)c=a(bc)6.乘法分配律:(a+b)c=ac+bc7.除法的性质:a÷(b ×c)=a÷b÷c8.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9.乘法验算:a÷b=(a ×c)÷(b×c)10.加法验算:a+b=c,则b=c-a11.减法验算:a-b=c,则b=a-c12.除法验算:a÷b=c,则b=a÷c1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4.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15.分数化简: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最简分数的分子、分母互质。
16.圆的周长公式:C=2πr17.圆的面积公式:S=πr²18.正方形的周长公式:P=4a19.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20.长方形的周长公式:P=(a+b)×22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2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23.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22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25.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ch26.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h+2πr²27.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28.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²h29.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 30.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31.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²3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33.容积的定义:物体所容纳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容积。
数学公式表(完整版)1. 数学基础公式1.1 代数公式- 平均值公式:$\frac{{x_1 + x_2 + \cdots + x_n}}{n}$- 二次方程求解公式:$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 因式分解公式:$a^2 - b^2 = (a-b)(a+b)$1.2 几何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A = l \times w$- 圆周长公式:$C = 2\pi r$- 三角形面积公式:$A = \frac{1}{2}bh$2. 微积分公式2.1 函数与导数- 函数$f(x)$在$x=c$处的导数:$f'(c) = \lim_{{h \to 0}}\frac{{f(c+h) - f(c)}}{h}$- 求导法则:- 导数的和:$(f+g)' = f' + g'$- 导数的积:$(fg)' = f'g + fg'$- 导数的商:$\left(\frac{f}{g}\right)' = \frac{f'g - fg'}{g^2}$2.2 微分与积分- 定积分:$\int_a^b f(x) dx$- 常见定积分公式:- $\int k \, dx = kx + C$- $\int x^n \, dx = \frac{{x^{n+1}}}{n+1} + C$- $\int e^x \, dx = e^x + C$- $\int \sin x \, dx = -\cos x + C$- $\int \cos x \, dx = \sin x + C$3. 概率与统计公式3.1 概率公式- 排列公式:$P(n,r) = \frac{{n!}}{{(n-r)!}}$- 组合公式:$C(n,r) = \frac{{n!}}{{r!(n-r)!}}$- 条件概率公式:$P(A|B) = \frac{{P(A \cap B)}}{{P(B)}}$3.2 统计公式- 平均值公式:$\bar{x} = \frac{{x_1 + x_2 + \cdots + x_n}}{n}$ - 方差公式:$Var(X) = \frac{{\sum{{(x_i - \bar{x})^2}}}}{n}$ - 标准差公式:$SD(X) = \sqrt{Var(X)}$这份完整版的数学公式表包含了数学基础、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方面的常用公式,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应用有所帮助。
数学公式大全数学公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用于描述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下面是数学公式的大全,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微积分等方面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般的二次方程ax²+bx+c=0,其解可以通过求根公式计算:x=(-b±√(b²-4ac))/(2a)2. 四则运算法则:加法:a+b=b+a乘法:a*b=b*a减法:a-b=-(b-a)除法:a/b=1/(b/a)3.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指数和对数是互为反函数的,即:a^loga(x)=xloga(a^x)=x二、几何公式1. 三角形的面积:对于已知底和高的三角形,其面积可以计算为:A=1/2 * 底 * 高2. 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可以计算为:A=πr²圆的周长可以计算为:C=2πr3.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²+b²=c²三、概率与统计公式1. 期望值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X,其期望值可以计算为:E(X)=∑(xP(X=x)),即各个取值x乘以相应的概率的加和2.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是描述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计算为:σ=√(∑((x-μ)²P(X=x))),其中μ为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四、微积分公式1. 导数的定义: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可以定义为:f'(x)=lim(h→0) (f(x+h)-f(x))/h2. 求导法则:常见函数的求导法则包括:常数函数导数为0幂函数求导为幂次减1乘以导数指数函数求导为指数乘以导数对数函数求导为倒数乘以导数三角函数求导可以利用导数的定义累加求导数公式等以上是数学公式的部分内容,其中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微积分等方面的公式。
数学公式在数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数学中的常见公式数学公式是数学中用来表达数学关系的一种符号结构。
它们是数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数学中常见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1. 一次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式是数学中最简单的方程式之一,通常由字母、等号和常数组成。
一般形式为:ax + b = 0。
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通过一系列的运算,我们可以得到x的值。
2. 二次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方程式是一次方程式的进一步推广,通常具有形如:ax² + bx + c = 0 的形式。
其中,a、b和c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求解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和求根公式等。
3. 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中的重要公式,用来展开(x + y)^n 的表达式。
其中,n是非负整数,x和y是任意实数或复数。
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为:(x + y)^n = C(n,0)x^n + C(n,1)x^(n-1)y + ... + C(n,n)y^n。
其中,C(n,k)是组合数,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组合方式数目。
二、几何公式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最基本也是最著名的定理之一,用于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勾股定理的表述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 + b^2 = c^2。
其中,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是斜边。
2.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被称为三角形定理,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的一般形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 = 2R(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其中,a、b和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和C是对应的三个角。
3.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三角形定理的一种,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为:c^2 = a^2 + b^2 - 2ab * cos(C)。
其中,a、b和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C是对应的夹角。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 (1) 0)(='C (2) 1
)(-='μμμx x
(3)
x x cos )(sin ='
(4)
x x sin )(cos -='
(5) x x 2
sec )(tan =' (6)
x x 2
csc )(cot -=' (7)
x x x tan sec )(sec ='
(8)
x x x cot csc )(csc -='
(9) a a a x
x ln )(=' (10) (e )e x x
'=
(11)
a x x a ln 1
)(log =
'
(12)
x x 1)(ln =
',
(13)
211)(arcsin x x -=
'
(14)
211)(arccos x x --
='
(15)
21(arctan )1x x '=
+
(16)
21(arccot )1x x '=-
+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设)(x u u =,)(x v v =都可导,则
(1)
v u v u '±'='±)( (2)
u C Cu '=')((C 是常数)
(3)
v u v u uv '+'=')(
(4) 2v v u v u v u '-'='
⎪⎭⎫ ⎝⎛
反函数求导法则
若函数
)(y x ϕ=在某区间y I 内可导、单调且0)(≠'y ϕ,则它的反函数)(x f y =在对应
区间x I 内也可导,且
)(1)(y x f ϕ'=
' 或
dy dx dy 1=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设
)(u f y =,而)(x u ϕ=且)(u f 及)(x ϕ都可导,则复合函数)]([x f y ϕ=的导数为
dy dy du
dx du dx =
或
微分运算法则
由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可推出相应的微分法则.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们用表格来把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导数的运算法则对照一下:
基本积分公式:
(1)(5.6 )
(2)( 5.7 )
(3)( 5.8 )
(4)( 5.9 )
(5)( 5.10 )
(6)( 5.11 )
(7)( 5.12 )
(8)( 5.13 )
(9)( 5.14 )
(10)( 5.15 )
(11)( 5.16 )
微积分积分公式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并且设x为[a,b]上的一点.现在我们来考察f(x)
在部分区间[a,x]上的定积分,我们知道f(x)在[a,x]上仍旧连续,因此此定积分存在。
如果上限x在区间[a,b]上任意变动,则对于每一个取定的x值,定积分有一个对应
值,所以它在[a,b]上定义了一个函数,记作φ(x):
注意:为了明确起见,我们改换了积分变量(定积分与积分变量的记法无关)
定理(1):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积分上限的函数在[a,b]上具有导数,
并且它的导数是(a≤x≤b)
(2):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函数就是f(x)在[a,b]上的一个原函数。
注意:定理(2)即肯定了连续函数的原函数是存在的,又初步揭示了积分学中的定积分与原函数之间的联系。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理(3):如果函数F(x)是连续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一个原函数,则
注意:此公式被称为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它进一步揭示了定积分与原函数(不定积分)之间的联系。
它表明:一个连续函数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等于它的任一个原函数再去见[a,b]上的增量。
因此它就
给定积分提供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计算方法。
例题:求
解答:我们由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得:
注意:通常也把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称作微积分基本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