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千年一叹
- 格式:wp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篇一: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感】以往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感触颇深。
这次寒假又读了先生所著的《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
记录的是在千年之交的时候, 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 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 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 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虽然这本书采用了游记的形式来书写, 但却时时给读者传递着一些热点关注问题:如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辉煌的古文明, 为什么最终走向衰败?面对文明的没落, 我们该如何延续发展或者重新创造文明?对照各国的文明保持现状, 该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翻阅整本书后,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遭遇的种种奇遇甚至是惊心动魄的一些经历, 我心里深有感触, 正如书中字里行间所折射出来的:“创造文明的是人类, 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
其实, 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很多地方, 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
”尤其是中东地区, 作者所经历的那些恐怖的事件时时提醒着我们, 虽然时代已至今日, 我们身处高科技社会, 物质上享受着前人未曾有过的优越条件, 但面对先辈创造的灿烂文明, 却能肆意践踏而不自知, 甚而为蝇头小利而作出愚昧的争斗, 最后带来的却是连年的战争、血腥的杀戮、种族的衰亡, 令人神伤。
当然, 本书沿袭了先生一贯的风格, 文字尖锐充满力度, 可贵的是不同于深思熟虑后的那些文章, 因为是即时性的日记体文章, 文字中蕴涵着作者真实的直白式的情绪体验, 理性而不失激情, 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如作者游历各国的过程中思古怀今, 由此发自内心的真切地表现出的爱国感觉令人感动。
让人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
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 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传承中华文明, 传播灿烂文化, 尽自己的力量为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为《千年一叹》的日记集。
本书是着名作家余秋雨1999年为总结已过去的20世纪,庆祝21世纪的到来而写的日记集。
本书中记载的是余秋雨在一次叫做“千禧之旅”的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本次旅行的基本路线是“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中国”,目的在于考察各大古老礼貌,比如波斯礼貌,巴比伦礼貌等等,然后再仔细分析他们由盛转衰的原因及过程,为21世纪的礼貌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本次旅行依我看来能够和“万里长征”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个性是进入伊拉克后,每一天都会传来当地恐怖分子杀害数十名游客的消息。
而且有时务必夜间行车,谁知会从哪儿跳出几个恐怖分子,所有旅途中也是危机四伏。
再说,中国人在那个时期去阿拉伯国家旅行并没有太多可口的饭菜下肚,每一天常常只能吃到几个薄饼。
透过读者本书,我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礼貌的兴衰。
古代礼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有兴盛就必定有衰落。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古代,佛教能够说是传遍了印度全境,甚至影响到亚洲各地,就连中国的法显、玄奘等人都纷纷慕名前去取经。
如今,佛教能够说在印度已经接近灭亡。
佛教的理念、产生年代等各方面都位列各种宗教之首,可最后还是被更小的印度宗教所吞没,这是何等悲哀一种礼貌的盛衰和他的人民有很大关系。
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圣洁时,他们偏偏相信肮脏;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智慧时,他们偏偏相信无知;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崇高时,他们偏偏相信低下,那你能有什么办法来帮他们“脱离苦海”呢其次,古代礼貌的衰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扩充和战争。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古礼貌经久不衰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安分守己的,很少有大规模远征,这致使我们的礼貌完整保存了下来。
在中国的商代,埃及远征了西亚;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波斯远征了巴比伦,又远征埃及;即使到了屈原生活的时期,希腊的亚历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小说中描绘的故事和人物,我深刻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小说中展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小与渺小,以及人类面对时间无法改变的现实。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最终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流逝,岁月如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珍惜当下、珍惜生命,不要被琐事和功名利禄所冲击。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强。
即使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和磨难之后,主人公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灵,不忘初心,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磨难,只要心怀善良和信念,就能勇敢面对一切困境。
综合来说,读完《千年一叹》,我受益匪浅。
这部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恩遇到的一切,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
这是一部意义深远、引人深思的作品,让人思考人生、时间与生命的关系。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千年一叹读后感精华10篇千年一叹读后感篇1《千年一叹》为余秋雨所著,作者非常有名气,抱着好奇和崇敬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实际是一本每日艰苦旅行之间的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多公里,不畏艰辛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到达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最后又回到中国,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古文明,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道来,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
阅读《千年一叹》,作者余秋雨带我们一起领略文明古国的遗址,慨叹人类文明的精华,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其中既有欢愉和敬仰,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衰落所带来的震撼。
从古至今,希腊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作者看到并记录了希腊的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谈到希腊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并分析衰落的原因: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埃及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作者痛心古文字现已无人能识,导致珍贵古文献也无人能懂,对金字塔充满了疑问!作者惋惜古巴比伦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同时也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也给泯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在伊拉克,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但作者看到的现实是太多太多的儿童失学、衣衫褴褛在街上劳作,即使在最好的小学,孩子们上体育课踢的球也是完全没弹力、裂了缝的硬塑料球;在儿童医院缺医少药……在印度孕育古文明、被誉为母亲河的恒河边,作者再次被“恒河晨浴”所震惊,无数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里,因寒冷而颤抖,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死后免费被火化、自己的骨灰被撒入恒河;岸边的焚烧恶臭扑鼻。
在文末,作者到达了尼泊尔,感叹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这里,不是为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并总结到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
千年一叹是一部让人感动的作品,通过它,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
小说以千年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时间、命运和爱情的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相爱的情侣,他们在千年前因为一场战争被分开,千年后又在现代重逢。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却依然坚定不移。
小说通过对他们的爱情故事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坚韧和不朽,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时间和命运的描绘,让我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千年的时间虽然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但爱情却依然如初。
这让我明白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坚韧、勇敢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会想起小说中的人物,勇敢地面对一切。
通过阅读《千年一叹》,我不仅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也对时间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了很多人生的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一直陪伴在我心中,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千年一叹》的读后感《千年一叹》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15篇)《千年一叹》的读后感 1记忆中的“余秋雨”是在中学课本中读过他的散文,时隔多年才拿起他的这本《千年叹》文化考察日记散文。
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考察日记散文是场跨国文化思考交流的思想集锦,他在考察时将中国文明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做了番深刻的思考,远远超过当代的些旅游攻略读本。
这本书记录了余秋雨老师在千年之交跟随香港凤凰卫视的越野车队跨国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留给当代人赖以生存的瑰宝。
余秋雨老师行人选择从香港出发,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从尼泊尔进入边境回到中国,在新世纪来临之时回到祖国的喜马拉雅山脉脚下。
路历经艰险,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洗礼,回到祖国后沉重的检讨,感叹万千,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之道,是真正值得世界尊敬的文明发展史。
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余老师行人在穿越伊朗的札黑丹地区,就在他们到达当地的前晚,札黑丹地区三十二名民警被阿富汗的贩毒集团杀害,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
可余老师这群内心强大的.人,竟毅然而然的决定夜行穿越,面对未知的重重危机,拥有这样的胆量之人,非同寻常。
我曾经好几次向朋友提及过想去伊朗、阿富汗看看,尤其是在我看完《追风筝的人》后,特别想去阿富汗,但是谁都会告诉你疯了,可去与不去都怪不得别人,怪自己没胆量。
还有点让我印象最深刻是他们在穿越印度恒河时所看到的不堪入目的景象。
恒河本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美丽的传说是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而佛教徒的信仰也归结于今生受苦积福,来世享受福报。
然而,余老师行人所看到的恒河,半是乞丐,半是等死的人。
河边随意行走着毫无遮拦的不同年龄的行人,河流上漂浮着具具尸体,臭气熏天,这是文化发源地的悲哀。
余老师说,希腊是蓝色,埃及是黄色,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巴基斯坦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印度是油腻的棕黑色,而尼泊尔,是绿色。
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是一部让人沉思的小说,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让人们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千年为时间跨度,讲述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唐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时代之一。
作者通过对唐朝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繁荣和富裕,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在这个时代中,主人公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爱情故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之间的爱情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小说中的李白和杜甫是两位文学巨匠,他们的诗歌被后人传颂不衰,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成为了传世佳话。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千年的时光,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最终依然坚定不移。
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李白和杜甫的爱情故事的描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
在这个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人们的欲望和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对爱情的追求却始终如一。
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让人感叹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
通过阅读《千年一叹》,我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爱情是人们最为珍贵的东西,它能够让人们忘记一切烦恼和痛苦,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同时,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也让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负韶华,不负时光。
总的来说,读完《千年一叹》让我对爱情、人生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坚守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不负韶华,不负时光。
《千年一叹》读后感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是一部以日记形式记录的散文,于2002年,记录了作者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古代文明的深入探索,也是对现代社会商业化现象的反思。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余秋雨的文字所吸引。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文明的历史遗迹,以及现代社会中商业化对古代文明的冲击。
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在书中,余秋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个问题引发了我深入思考。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迁,但仍然屹立不倒。
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强大的文化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让我们的文明在困难面前得以生存和延续。
同时,书中也对现代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提出了疑问:“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这个疑问让我深感震撼。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命运,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保护我们的文明,避免重蹈古代文明的覆辙。
在商业化方面,余秋雨对那些被商业化侵蚀的古建筑感到惋惜。
他认为,这些古建筑原本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是历史的瑰宝。
然而,由于商业化的影响,它们被过度开发,失去了原本的文化价值。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商业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千年一叹》是一部深入探索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关系的著作。
余秋雨以他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思考,带给我们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化瑰宝,也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著作。
解读余秋雨散文集《千年一叹》的叙事模式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是他在2000年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见闻与感悟。
这是一部独特的日记体散文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使得读者能够更直接地体验到他的心境和感悟。
他以自己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得整个故事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我观《千年一叹》滴答滴答滴答……当午夜的钟声想起,当酣睡的舍友们低喃梦语,我却仍然沉浸于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折服于余先生的博古通今,震惊于千禧之旅的惊心动魄,悲叹于古文明的今非昔比……千禧之旅是作者与千年更替之际,随凤凰卫视越野战车跋涉四万七千公里去探寻人类古文明的一场冒险之行。
在这场旅途中,作者随车队沿人类文明路基一路拜访了伊斯兰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两河文明,与印度文明。
而之所以称其为冒险之旅,是因为作者所经之处是古文明无一例外的衰败,鸡鸣狗盗之流代替了秩序井然,更甚者是那一路的战壕密布,土匪横行,那一件件极端分子,贩毒集团杀人越货的行径无一不挑战着他们的极限。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骇人听闻的环境里,余秋雨先生仍保持客观记叙与不断深思,几乎每日于九死一生的壕沟间抢写文字,探寻着南亚文明的辉煌,感受西亚历史的忧伤,抚慰中东历史的悲痛,他为古文明的巨构崩塌发出愤怒的呐喊,良心的呼声。
昔日的“枝繁叶茂”希腊(伊斯兰文明):在这个车轮滚过多达十几个国家的旅途中,他们选择希腊作为起点。
作者用那浓郁着人文气息的笔锋首先引领我们来到希腊文明的灵魂之地爱琴海,带我们领略人间仙境苏尼翁海峡,而波赛斯东海的神殿似乎还有着古哲人埃斯库罗斯的身影在徘徊;经由埃及中心雅典去拜访那体育圣地奥林匹亚,圣火仍在宙斯神殿跳跃,在希拉神殿闪动,向我们轻轻诉说着奥林匹亚那原始的健康永恒的追求;更寻觅到了地球的“肚脐",世界曾经的精神文化中心——德尔菲,它酝酿了希腊神话,使得阿波罗神的伟大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还有那融神话、历史、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巴特农神殿,如今只能令后代瞻首敬仰,铸就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最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古王朝宫殿,连一个小小卫生间的冲水,通风结构,以及那些陶制材料都堪比本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设计专利,有谁会愿意相信,在我们眼中那遥远的荒眛年代过着的却是如此富足,时髦而精致的生活。
埃及文明:想到埃及便不能不联想到埃及艳后与罗马将军安东尼奥之间的生死仇恋,这被誉为古代西方史上最伟大的爱情为埃及披上了法国巴黎式的浪漫面纱;又会不由自主的浮现那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雕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木乃伊给埃及镀上哥德巴赫式的神秘色彩。
面对金字塔,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四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运用金银首饰匠的细心,建出一个貌似粗糙却又在石方间找不到一个刀片缝隙的巨塔,又是如何能够使得大量数据能与天文数据吻合得不差毫分,即使曾经气势如虹的拿破仑将军来到了它的面前,也只能悲叹自己的渺小;在尼罗河畔还伫立着那座由森姆特为其深爱的女王陛下所设计的、构思堪比新世纪之作的哈特谢普索特神殿;太阳神庙的擎天柱上仍吟唱着神秘的话语系统,沙漠中的红海边流淌着却是极致矛盾的美,肆意汪洋紧邻着百世干涸,放纵游弋熨帖着万古冷漠,如此矛盾却又自然协和,这里一切的一切令我们不得不去向往,想要去追求。
希伯来文明:在我的眼中它可以被称之为海洋所孕育的文明。
在接触它的一刹那我感觉很陌生,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耳熟能详的也仅仅是四大古文明而已,但是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上被投注信仰最多的一个城市便注定希伯来文明不可忽视。
耶路撒冷对犹太教而言它是犹太教众心中的首都,对基督教来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与复活的地方,而对于伊斯兰教则成为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祈福与启示的圣城,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成为三大宗教的精神中心,在这里有着犹太教的哭墙,还有基督教的苦路,更有伊斯兰教的圣寺;红海畔的杰里科挺立着“诱惑山”,藏匿着“神的花园”,它们用千万年的历史记载着耶稣成长经历,;地中海的淡水工程是用一道倔强的黄色一路排开,两千年屹立不败;在约旦的沙漠里还隐藏着一座“玫瑰城堡”,整体瑰色原石,凿山而建,堪称惊世之作。
两河文明:顾名思义便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所孕育而成文明,而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巴比伦,那里甚至有早于孔子,释迦牟尼,埃斯库罗斯1500年的“楔形文字”,有着最先触摸到人类法律的经世之作《汉莫拉比法典》——这部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的成文法典,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而这部法典又因刻在黑色玄武石上,故又别名“石柱法”平添了神明旨意的意味。
两河文明的成果数不胜数,仅是由商业文明推动所产生的数学、天文学成果便不胜枚举,恩惠滋养了无数后人,直至今天它们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印度——恒河文明:说起印度我们必须得承认有着和它密不可解的渊源,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三千五百多年前在瓦拉纳西的麋院,释迦牟尼在这里的菩提树下顿悟,由此开创了曾在我国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佛教,而在菩提迦叶里面的大菩提寺中还保留着玄奘的雕像,仿佛让我们看到两个古老国家曾于此促膝长谈;而印度最出名的建筑莫过于泰姬陵,这座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城堡,晶莹单纯如童话般,通体为纯白的大理石而建,是由沙杰汗国王为其美丽的妻子泰姬而筑。
泰姬陵是依河而建,传言国王曾想在河的对岸再建一个与泰姬陵相对的整体用纯黑大理石建成的陵墓,两寝墓之间在用一个黑白相间的拱桥相连,最终只因沙汉杰的失势,此事便无疾而终。
虽然这个美丽的构想并没有被实现,但仅一个泰姬陵便足以让我们为这个美丽的东方专制童话深深动容。
今时的“花脱叶落”相比较而言,古代文明可以说各有所长,皆有特色,但以如今的脚步来丈量古文明的路基,我们会发现它们几乎是殊途同归,便是无一例外的衰败,余秋雨先生感叹着“人类文明的巨构经坍塌的如此荒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我们会看到,曾经发达,进步,繁荣的希腊雅典衰落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爆发的战争中,曾经雄踞一方的迈锡尼由于穷兵黩武,如今也只是徒留满山坡的颓败城墙、空荡荡的王城遗址,然而最重要的并非是物质上的衰败,实质的衰败在于精神:我们会发现希腊已经习惯于闲散,在他们观念中几乎没有时间观念,看不到来去匆匆的身影,我们都会承认闲散是一种悠闲的境界,但过分闲散到了吃快餐能吃两个小时的地步,着岂非成了一种懒散?希腊不复曾经的辉煌场景,到处都是闲散的人多着得过且过的闲散生活。
我们会看到,在埃及,子孙们永远只能无力的以其祖先的遗产为自豪,却很滑稽的不知这些文明遗产如何构建,就好像凭空多出的传家之宝,因其缺少明澈理性,因其过于自负于自己的神秘,于是便理所当然的切断其延续作用,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了如此尴尬的一个境地。
文化的最大使命在于传播,在于广泛的被了解承认,而面对如今的金字塔,我们却只能看着它如何衰落,却猜不到其怎样构建,只能看着它如何离开,却不知其怎样到来。
但是埃及人或许根本就不以为意,在他们的眼中生命都可以不值一提,何况文化?在埃及几乎看不到一座有屋顶的房子,理由竟然是“没有盖完才证明是新房子啊”,一个房子可以注入几代人的心血:埃及就像一个巨人过度损耗,最终再也无力恢复只能微微喘息。
我们会看到曾经的圣教中心耶路撒冷却因宗教分歧成了灾难之源,有人形容中东的灾难在巴伊,巴伊灾难在耶路撒冷,在这里祈祷不复常见,不过硝烟经常弥漫。
至于举世闻名的古巴比伦竟破败到让人无以下脚,在这里一个可称之为星级旅馆的地方竟简陋至没有任何设备,曾经在天文学界,数学界,医学界硕果累累的文明地区,现今随处可见的竟然只是睁着迷茫大眼的孩童,最好的学校里面,孩子们视若珍宝的不过是一支铅笔,一个裂了缝的硬塑料球。
长年的征战已经把这里彻底摧残为一个蛮夷之地,在这里,琅琅书声一成为一种奢求。
我们会看到波斯文明的故乡,如今早已以成为荒无人烟的恐怖地区,每天上演的都是狂林弹雨,,到处都是地堡战壕,在荒原深处是断壁残垣,荒草迷离,幢幢黑影,闪闪目光,你会听说宗教极端分子在机锋中刚刚击毙了几个卫国旅客,十几个警察又被贩毒集团射杀。
行走在这里,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是被贩毒分子挟持,还是被恐怖主义袭击,用如履薄冰,心惊胆战来形容没有任何的任何的夸张,没有任何的修士,在这里与最烦分子擦肩而过几乎是必然事件。
我们还会看到,创造了《汉莫拉比法典》的两河文明地区如今已经被李雨牢牢套住。
文明在这里的最好体现便是因财产分配而产生的唇舌之战,甚至是大动干戈,在这里普遍的是道德失控,农业文明,商业文明,游牧文明被毁坏殆尽,被破坏的彻彻底底,被摧毁的不留余地,触目的皆是非人性行径,无疑它们的存在形成了对汉莫拉比莫大的讽刺。
我们也会看到。
在印度恒河地区,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拥挤不堪的车流,公路上到处都是横冲直撞的汽车。
那美丽神秘的恒河现今也因恒河晨浴变得不堪入目。
在印度人们都相信恒河是最圣洁的,所以在人们早桑都会感到河边接受圣洁的洗礼,老人们临死前都会嘱咐子女们吧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与圣洁同在。
这是多麽美好的愿望,然而在如今人口爆炸的印度我们看到的是河边到处徘徊的是麻风乞丐,大量的排泄物在河边堆积,河里是一群表情麻木,赤裸着身体的,等待真主阿拉接走自己的男男女女;在河的上游如果是焚尸坑(为流浪的人准备)下游可能就会有一群少男少女们正在刷牙,我突然想到曾经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里面,在最困难时期父亲带着孩子在拥挤的人群中去救济所排队等床位,而在恒河边也有同样的人在排队,不同的是他们排在冗长的队伍里只为了有自己的焚尸位。
小小感悟在作者那沉甸甸的历史感于厚重感中,我们看到那让人顶礼膜拜的极大文明,那沉淀了千年韵味的古老文化,如今都衰落的合乎逻辑,却又让人惊心。
作者在静静思考万里征程后,总结出远征和失序,迷昧与保守是文明衰落的原因,我没有作者那充满终极关怀的文化品位,如果说要为世界上文明的衰落呐喊疾呼,我只能很坦诚的说我的心力和精力微乎其微。
我也不想娇柔做作,只是每当我想起着世界上几大古文明,当埃及用一种迷茫的眼神看着自己的金字塔,我们的学者却能看着几片甲骨娓娓道来;当古巴比伦里伫立着一座座用现代艺术伪装起的破败“古”城墙,我们两千年历史的秦始皇兵马俑几乎完好如初;当希腊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一种无所事事的闲散,我们正昂首挺胸与国际接轨,让一个年迈的古老国家再次在世界舞台上精神抖擞,让一个融合着古代韵味与现代节奏的文明古过浴火重生,再次飞翔。
这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我为我们是华夏儿女而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但是,与古文明相比我们或许是可以洋洋自得,然而当我们一个老者的身份面临着这个世界我们又或许少不得羞愧,我们不得不承认再辉煌终究是过去,如今就在我们身边文明失节,道德脱轨的例子俯拾皆是,文明是一个很广的范畴,广义上它是国家的灵魂,狭隘来看它包含着人性的美与丑,评判事情的是与非,面对它的衰败我只有感受着内心的苍白无力,悟不出任何的人生哲理,但是我懂得最烂俗的一句,文明的传承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不是一句儿戏,顽笑了之,这是一种义务,是我们对于人类本身的一种承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个体,我们应有这样自觉的责任感,通过我们的言语行动来维护我们的文明,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