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41.44 KB
- 文档页数:1
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也是广泛种植的作物。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和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农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防治方法,并形成了一些传统观念和误区。
本文将讨论一些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并介绍综合防治技术。
农民普遍存在着“只注重药物防治,忽视生态调控”的错误观念。
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
传统观念认为化学防治方法效果好,农民普遍只注重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却忽视了生态调控的重要性。
事实上,长期大面积地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注重生态调控,采取合理的轮作、间作和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农民常常忽视了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通常一个病虫害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针对一种病虫害进行喷洒农药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做法对真菌毒素、病原真菌和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很有限。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采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无农药或低农药的生物防治等方法,形成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民对病虫害的观察和警惕性不够,容易忽略病虫害的早期预警。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病虫害发生了,才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事实上,病虫害常常在悄无声息地侵袭作物,等到显性症状出现时,病虫害已经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应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避免病虫害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抗病虫品种。
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基础措施。
抗病虫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虫性能,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是增强作物生长和抵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营养丰富而被广泛种植。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展开探讨。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选用质量好、种皮薄、品质优良的种子,种子表面无病害及杂质,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2. 土壤改良:小麦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通气透水。
3. 合理施肥:小麦栽培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合理施肥。
发芽前追施氮肥,促进小麦生长;拔节期追施磷钾肥,有利于小麦抗逆性和养分成熟。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度适中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密植度过大会导致小麦间的竞争加剧。
5. 水分管理:小麦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控制好水分的供给,要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6. 种植技术: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整地、耙平,保证良好的均匀性和透气性。
播种后及时覆土,压实,促进种子发芽。
7. 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对小麦产生影响。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小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秆基腐病等。
为了防治病害,可以采取喷洒杀菌剂、及时清理病害部位、提前消灭病害携带者等有效措施,减少病害对小麦的伤害。
2. 虫害防治:小麦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病蝗等。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喷洒杀虫剂,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对小麦的伤害。
在小麦种植上,选用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4. 轮作栽培:适当进行小麦轮作,避免连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保障小麦的产量。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麦的生长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适宜的土壤和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和间隔、及时的浇水和施肥等。
随后,介绍了应对小麦病虫害的方法,如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并强调了这些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总结了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的效果,并再次强调了其重要性,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长特点,应用,效果,重要性1. 引言1.1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麦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栽培技术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障小麦产量稳定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病虫害是小麦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保证粮食安全。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粮食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小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宣传推广,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和防治措施,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小麦的生长特点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生长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麦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种子播种后经历了发芽、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果等生长阶段,整个生命周期约为100至150天。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病虫害却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蚜虫、螟虫、蝗虫等昆虫性病害。
这些病虫害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威胁,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条锈病和蚜虫对小麦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小麦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秆。
患病的小麦叶片上会出现红色或橙色的条锈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蚜虫: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蚜虫在小麦上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导致小麦叶片卷曲、变黄、枯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蜜露还会导致小麦被黑霉病侵染,进一步加剧了小麦的病害。
以上种种,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需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二、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了减轻小麦病虫害给小麦生产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 良种选育:选育抗病虫害的小麦良种是控制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过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手段,选育出抗小麦病虫害的小麦良种,有效地减轻了小麦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性,还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家们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采用有机肥、化肥等多种施肥方式,提高了小麦的抗病性,减轻了小麦病害的危害。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控制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利用天敌生物等方式,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减轻了小麦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农民朋友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改良小麦喜欢温和湿润、肥沃疏松的土壤。
选择土壤是种植小麦的首要问题。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湿度适宜,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最为适宜。
如土壤酸碱度不够适宜,可适当施加石灰进行中和。
在土壤改良方面,通常采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进行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应。
2. 种子选择和播种时机小麦的种子选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小麦种子,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播种时机上,一般以秋季播种居多,一般在10月份左右为宜。
在冬季播种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出现大风、大雪等极端天气条件,影响小麦的生长。
3. 种植密度管理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小麦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种植密度过密容易造成小麦的蓬松度不够,通风性差,叶面积之间无法很好的向阳光面摄取,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针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可以在播种前选用抗性品种,勤换地、轮作,冬季埋蚀鼠害。
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排查病害、害虫,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5.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需要的养分较多,在生长初期对种子生根生长期和苗期进行追肥,迅速吸收大量养分,对养分供应足够的头期作物方兴未艾特别重要。
立夏前后应尽必要技术措施尖养分的喷施,抓紧小麦的吐丝抽穗期至穗粒饱满成熟期。
6. 合理灌溉小麦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对于小麦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灌溉,使得小麦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水分,避免出现干旱或者过分湿润的情况。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介绍,通过合理的土壤选择和改良、种子选择和播种、种植密度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侵袭,容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地控制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
一、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1)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
选用具有优良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目前已培育出许多抗病虫的小麦新品种,可以根据具体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施肥。
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适量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不同生育期施用合适的肥料,按需施用磷、钾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化学药剂防治。
针对不同的病害种类,可以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合理控制药剂的浓度和喷施时间,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2.虫害防治:(1)集约化管理。
选用具有完全生活史的昆虫进行月点种植,减少虫害的发生。
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合理控制虫害的发生密度,及时进行清除和防治。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的控制因素,控制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利用蜘蛛、蚂蚁等捕食昆虫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的蚜虫、飞虱等害虫。
(3)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如利用灯光捕虫、粘虫板、雨帘等。
这些方法可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对小麦的危害。
二、种植技术1.地力培养。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土壤盐碱化和积水造成的伤害。
合理施肥和轮作种植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2.良种选用。
选择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的小麦良种进行种植,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
3.适时播种。
根据气温和水分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要在气温回升和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4.密植稀栽。
密植可以提高小麦单株的产量,但也容易导致病害的传播。
适量调整植株的密度,避免过密和过稀。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小麦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一、小麦病害防治技术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期,严重时可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选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国内培育了许多抗病品种,如“鄂淮优9号”、“鄂耐3号”等,可在栽培中选择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秸秆,并注意合理施肥、间作、轮作,加强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喷施农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高发期,可以及时喷施有效的杀菌剂,如百菌清、嘧菌酯等。
(1)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锈病的发生。
(2)清除病源: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密度,降低病害的发生。
(3)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锈病性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锈病的发生。
3、小麦褐条病(2)调整田间密度:适当调整小麦的田间密度,减少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可以降低小麦褐条病的发生。
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以小麦的茎叶汁液为食,严重时会导致小麦的萎缩、减产。
预防小麦蚜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喷洒农药:在小麦蚜虫严重危害时,可以喷洒有效的杀虫剂,如敌敌畏、噻虫胺等。
2、小麦螟虫(2)适时测报:定期巡田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做好病虫害测报和监测工作。
(3)整地深耕:秋耕深翻土壤,可将螟蛾蛹埋入土壤中,减少其越冬量。
三、小麦种植技术1、土壤选择小麦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积水、排水不良的地块,以免小麦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2、合理施肥小麦是对氮肥要求较高的作物,因此在种植小麦时,应注意适时施用氮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的栽培中,农民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措施,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
同时,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的栽培技术1、选择合适的土地和季节小麦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质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地。
同时,在季节上,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
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种植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这个时候温度适宜、湿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2、合理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小麦在播种前需要施足底肥,一般包括厩肥和人工堆肥。
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时追肥,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的变化,适量补充养分。
3、合理密植小麦密度的高低会对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小麦密度为每亩80-120公斤。
如果密度过高,则小麦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导致长势不良、黄化、倒伏等现象;如果密度过低,则小麦的产量不高,且易受病虫害的侵害。
4、适时灌溉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干旱的地区,需要适时灌溉。
一般来说,在小麦生长初期,需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但不宜过湿;在播种至拔节期,每次灌溉应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1、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
其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措施进行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适宜季节种植,适量施肥,提高小麦免疫力;(2)调整一定的小麦密度,加强通风,防止霉菌滋生繁殖;(3)在小麦生长初期,使用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预防。
2、小麦蚜虫防治小麦蚜虫常常会对小麦及其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适时清理麦田之间的枯草杂物,减少昆虫的栖息环境;(2)适当加强施肥,增强小麦的自身抵御能力;(1)及时清理麦田中的杂草和发生病变的植株,减少病害传播途径;(2)适时进行适量的追肥,并保持土壤湿度,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3)喷洒有效的化学农药,控制病情发展。
简析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栽培技术小麦的栽培技术涉及土壤选择、肥料施用、浇水管理、田间操作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简析:1.土壤选择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宜在播种前进行充分的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2.肥料施用小麦生长期需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氮肥主要用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磷肥和钾肥则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和增加产量。
3.浇水管理小麦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特别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需要增加浇水量,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4.田间操作田间操作包括犁地、松土、播种、施肥、中耕、灌溉、杀虫、除草等工作。
这些工作的及时、合理进行对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螟虫、瘦缘夜蛾、麦蛾等。
下面我们分别简析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在植株的叶片上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防治白粉病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采用抗病品种,并定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的常见病害,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加强施肥、喷洒杀菌药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管理等。
4.螟虫螟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对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伤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螟虫的方法包括采用化学防治、采用天敌控制等。
5.瘦缘夜蛾瘦缘夜蛾是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防治瘦缘夜蛾的方法包括使用化学防治药剂、破坏其卵期、采用生物防治等。
6.麦蛾麦蛾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小麦的大面积减产。
冬小麦种植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冬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冬季粮食作物,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
冬小麦的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确保冬小麦丰收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冬小麦种植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冬小麦种植管理技术1. 土壤准备冬小麦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的整理和改良。
一般建议在秋季收获作物后,立即翻耕土壤,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酸钾等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和保持土壤的松软度。
2. 种子选择与播种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小麦种子,确保播种出来的小麦具备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播种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消毒和浸种处理,提高其抗病能力和发芽率。
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这样可以降低小麦对冬季气温变化的适应压力,有利于生长。
3. 合理施肥在生长期内,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需要,适时进行追肥。
可以使用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混合肥料,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方式和量,避免施肥不均匀或施肥过量导致的浪费和污染。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度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但是过于密植也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因此在种植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点,选择合理的密度。
二、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1)赤霉病赤霉病是最为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赤霉病的关键在于合理施肥、适当控制密植、及时采取化学防治等措施。
可以在病害流行期间进行喷药治理,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2)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的常见病害,造成植株叶片出现白粉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预防白粉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通风,避免植株湿度过高,及时进行病株的清理和销毁,使用杀菌剂进行药浴处理。
2. 虫害防治(1)麦蚜麦蚜是冬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侵害小麦的生长,导致减产。
防治麦蚜的方法可以采用化学杀虫剂喷洒,也可以使用天敌生物进行控制。
栽培技术
Zaipeijishu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南北方都有广泛种植,在农业产业中占据着
重要位置。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病虫害的发生,如何有效开展小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小麦农作物种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1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意义
所以,在小麦种植管理工作中,不仅要通过增加农作物管理技术来扩张农作物生长源,而且要积极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完善小麦农作物管理日常工作,确保小麦农作物不受病虫害的危害。
以此保证小麦植株的成活率和农作物种植的可持续化。
大规模生产实践也证明,采用先进的小麦农作物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小麦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科学的农作物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小麦农作物病虫
害的治理能力,减少治理资金的投资。
在当前的小麦农作物管理理念下,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给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取得高效的治理效益,使我国的小麦农作物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小麦农作物技术创新和运用水平,在二者的共同支持下,确立共同目标,促进小麦农作物健康发展。
2当前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小麦种植管理工作的重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小麦种植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管理技术的提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目前的环境下,虽然我国已经将小麦农作物种植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并制定了以小麦农作物科学管理为中心的治理策
略。
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关部门领导却仍然没有意识到小麦农作物种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小麦种植技术长期难以提高,对病虫害的治理能力也难以进步,这无疑对小麦农作物种植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2农户缺乏科学的病虫害方式手段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实际防治效果却不强。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户本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在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进行种植搭配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病虫害方式手段。
他们只会单
纯的认为在病虫害发生后使用药物治疗,就能控制虫害,这一认识忽略了种植管理在防治病虫害中发挥的作用,使得其只能被动的进行病虫害治理,而难以做到提前的预防。
这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小麦产量。
3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
3.1推广交叉混种技术
通常农户在种植小麦的时候,选取的多是产量较高、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品种,这对小麦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小麦农作物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小麦种植技术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大面积同种小麦的种植很容易导致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这一状况下,提高对小麦混种的重视,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交叉种植,不仅能够使小麦种植的种类得到了丰富不同小麦品
种。
同时,
隔行播种或混播的方式,能够在确保花期相遇的情况下,通过自然杂交,小
麦会提高品质和产量。
当病虫害发生时,不同树种之间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作用,因而交叉混种能够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的大范围爆发,保证了小麦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更加稳定良好的发展下去。
3.2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
考虑到小麦种植种植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大量优质抗病虫害新品种、淘汰劣种品种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治
理。
这样的治理方式虽然有效,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而且从目前小麦种植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小麦种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新品种的种植无疑会对施
肥方式、
管理方式等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有些小麦新品种某
些地区的种植情况并不好,大面积的更替并不现实。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控制好今后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倾向,选择适合当地水土状况的优良小麦新品种进行种植,做好长期治理小麦病虫害的准备。
3.3采用新式药物
小麦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小麦大斑病、
小麦小斑病、小麦花白苗、小麦螟、小麦蚜虫等。
目前在小麦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方面,可用于药物治理的方法很多。
其中也包括许多新研制的绿色病虫害治理药物,它不但能够有效抑制小麦病虫害的产生,而且绿色无公害,可以实现对小麦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它的好处在于投资成本较
低,能够大面积推广。
同时,
它不会产生副作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畜不会造成危害。
而且,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际运用,证明这种药物能够提供小麦作物生长所需营养,能够促进小麦果实的生长,因而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小麦农作物经济效益,是治理小麦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方式之一。
3.4采用新式药物
小麦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类、
根腐病、纹枯病、地下害虫、灰飞虱、蚜虫等。
目前在小麦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方面,可用于药物治理的方法很多。
其中也包括许多新研制的绿色病虫害治理药物,它不但能够有效抑制小麦病虫害的产生,而且绿色无公害,可以实现对小麦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例如,在使用杀菌剂拌种的方式防治病害的过程中,可以选用3%的农华华丹(苯醚甲环锉)悬浮剂20ml,兑水至100~150ml ,这些药剂能够完成15kg 左右麦种的杀菌;或者还可以选用2.5%的适乐时
(咯菌腈)
5g ,兑水至1000ml ,可完成100kg 麦种杀菌。
这些药剂的好处在于投资成本较低,能够大面积推广。
同时,它不会产生副作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畜不会造成危害。
综上,小麦农作物种植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小麦农作科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治理中,要将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融为一体,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选用绿色无公害的农药,治理病虫害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有效促进小麦农作物种植生产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农业局)
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
姜
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