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5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年长者,尤其是女性。
由于老年人的骨质密度降低以及肌肉力量减弱,骨折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选项中,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的作用进行比较。
骨折内固定术是通过使用内部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使骨折处得以愈合。
这一手术方法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在骨折发生后尽快进行手术,通常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康复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一定限制,比如股骨颈骨折位移过大、坏死等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而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生会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移除,并用人工假体取而代之。
这种手术适用于那些股骨颈骨折伴有明显滑脱的患者,以及老年人中出现的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等情况。
相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长期稳定的效果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的风险,并且还能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与位置、骨质状况、合并症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
以下将分别从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首先从手术效果方面来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法。
骨折内固定术在恢复原来髋关节功能的过程中,对骨折部位进行了稳定的固定,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但在长期的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常常会出现髋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
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患者的关节功能问题,由于这种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手术效果上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要优于骨折内固定术。
其次是从手术并发症方面的比较。
骨折内固定术在手术过程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骨折不愈合、髋部坏死、髋上髁骨折等并发症。
点AO钛制弹性髓内钉是利用钛合金良好的弹性恢复力将作用于骨的力通过髓腔的3个接触点转换成推力和压力,从而促使骨折复位,有足够的力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弯曲力及扭转力,维持骨折的复位位置[7]。
优点有:(1)手术时不切开骨膜,间接复位,避开了骺板,不会导致骨生长障碍,骨折愈合快,损伤小,瘢痕小。
(2)为弹性固定,应力遮挡小。
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简单。
3.3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折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处理措施(1)钉尾刺激反应,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限制早期的功能锻炼。
我们在处理钉尾时特别注意仅保留1.0~1.5cm露于骨皮质外,且不作折弯(防止折弯时钉尾卷入软组织),缝合皮下软组织后缝合皮肤。
对螺旋型、长斜型或粉碎型骨折,髓内钉纵向控制的能力较横行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粗的钉,它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术后防止过早负重,以免患肢短缩,引起钉尾的刺激。
图1、2是两个典型的病例,钉尾折弯的患儿出现了“激惹”反应,而未折弯的患儿无上述症状。
(2)术后再移位,术中复位良好,但术后却出现再移位,这与弹性钉的尺寸选择有关,太细的弹性钉,虽然易于通过髓腔复位,但稳定性欠佳。
此外,术中确定为不稳定的骨折适当在术后加用外固定,可以减少移位的发生。
(3)术中过分地强调闭合复位,加重软组织损伤的同时也给医患双方带来了不必要的X线辐射,因此对于术中复位困难的患儿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儿行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可以显著减少粗暴的复位和不必要的透视。
(4)术后感染、骨骺损伤,可以通过规范手术操作以及术中C形臂X线机导引来避免。
文献[4]报道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避免骨骺板的损伤可以减少增生性骨不连和两侧肢体不等长的发生。
综上所述,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我们认为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是一种微创、实用的治疗方法,正确的掌握适应证,合理地使用,一定会使它在儿童长管状骨的骨折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参考文献郭仲华.皮牵引下闭合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9):968.马才英,石得璋.连衣挽具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1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89.BeatyJH,KasserJR.Fracturesinchildren[M].5the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1:959-961FlynnJM,HreskoT,ReynoldsRA,etal.Titaniumelasticnailsforpediatricfemurfractures:amulticenterstudyofearlyresultswithanalysisofcomplications[J].JPediatrOrthop,2001,21(1):4-8.王亦璁,周志道.微创意识与微创技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2):81-83.AnglenJO,ChoiL.Treatmentoptionsinpediatricfemoralshaftfractures[J].JOrthopTrauma,2005,19(10):724-733.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8-1630.(收稿:2007-10-11)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较高。
而且这类骨折会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骨折后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手术的特点和优势。
一、全髋置换术1、手术原理全髋置换术是通过替换整个股骨头和髋臼来修复骨折,从而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通常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和更长的恢复期。
2、适应症全髋置换术适用于老年患者中存在较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出现了股骨颈骨折的情况。
这类患者由于骨质变性较为严重,且骨折部位附近骨质较差,因此针对性更强的全髋置换术可以更好地修复受损髋关节和骨折。
3、优势全髋置换术可以更好地修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避免了因骨折和髋关节疾病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而且通过替换整个股骨头和髋臼,手术后患者的髋关节稳定性更好,恢复效果更为理想。
半髋置换术是只替换患者股骨头的手术,患者的髋臼得以保留。
手术相对较小,可以采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手术切口也相对较小。
半髋置换术相对更小的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术后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而且保留了患者的原有髋臼,手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较好,患者也更容易恢复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各有其适应症和优势。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也需要注意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和骨折复发的预防,以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姚进赵允仲从丽于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骨科,天津300120)〔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3-063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3.103第一作者:姚进(196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关节外科疾病研究。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 )和股骨头置换。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以上的患者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1 3〕,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老年THA 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骨外科住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年龄60 88岁。
按照患者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THA 组52例和股骨头置换组45例,均术后随访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后,尽早安排手术,如合并有内科疾病积极进行相关治疗,治疗期间同时行牵引治疗,条件允许后实施手术,术中采用全麻2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俯卧位,髋屈曲,前侧方入路,不损坏大转子,切开关节囊,充分显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
取出股骨头,测量直径,并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置入合适的人工股骨头。
THA 采用改良Gibson 切口入路,取出股骨头,填放骨水泥、置入股骨假体柄,待骨水泥干固后,复位、止血、冲洗、安放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1.3术后处理患肢外展中立位或轻度外展外旋位,留置负压引流24 48h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术后当天可按摩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内科疾病的应积极治疗。
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1],因其在解剖上的局部供血不足等问题,非手术治疗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股骨颈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是手术解剖复位和保护残存血运。
目前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已被广大骨科医师认同[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两类。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03 例,男55例,女48 例;年龄60~88 岁。
THA 组42 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60~79岁。
HA 组61 例:男32 例,女29 例;年龄60~88岁。
1.2 术前处理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行临时骨折固定,以缓解疼痛;在相关科室协助下使血压维持在150~160/80~90 mm Hg,血糖应控制在4.0~8.0 mmol/L 之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积极抗感染,其余患者术前1 d 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手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均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和生物型置入材料。
1.4 术后处理术后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送入ICU 病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术后血红蛋白低于75 g/L 的患者予以输血治疗。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8~10 d,每2 d 复查1 次血常规和凝血全套。
术后24h 开始行股四头肌力功能锻炼。
根据引流情况在术后24~48 h 内拔除引流管。
术后第3天若病情允许即开始行肌肉运动和肢体负重运动。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2 d,一般12~14 d 拆线。
由于老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应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6个月以上。
1.5 观察及随访指标出院时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分级、住院时间、感染率、翻修率、脱位率、Harris评分优良率。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42 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48 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1例因死亡而失访, 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9%, 8.33%, 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00-01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性疾病, 危险性很大, 且老年人伤前基础疾病多, 术后并发症多, 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老年人生命。
因此, 其理想治疗方法一直是骨科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其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老年人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 年龄为55-80岁。
随机分为内固定组(a组) 42 例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b 组) 48 例。
均为新鲜骨折, 但无精神方面障碍。
患者在受伤前都能独立地生活。
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3-5d, 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及时请内科会诊, 协助诊治内科基础疾病, 约5-7d后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a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患者平卧于复位牵引床上, 使用手法复位, 复位程度按garden 指数, 基本达到良好程度。
均使用空心加压螺钉,空间上呈倒三角形排列。
空心加压螺钉螺纹超过骨折线,钉尖位于软骨下骨, 距股骨头关节面0.5~1.0cm。
患者于在术前一天或者术前半小时开始使用抗生素至术后3d。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作者:王冰周德勇蒙政初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0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总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群体,约占全身骨折的3.6%[1]。
因其骨折部位特殊,股骨头坏死率、不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
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其主要方式包括内固定、植骨内固定、外固定、截骨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近年来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4例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全部经X线及CT检查确诊,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0~83岁,平均﹙72.3±4.5﹚岁;致伤原因:交通致伤6例,摔倒致伤26例;受伤时间1~5d平均﹙4.25±1.5﹚d;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2例;骨折类型:按carden分型为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7例;合并症: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6例,脑血管病5例,慢性呼吸道系统感染性疾病5例,其中5例合并一种或多种合并症。
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0~81岁,平均﹙71.5±4.0﹚岁,致伤原因:交通致伤7例,摔倒致伤25例:受伤时间1~6d,平均﹙4.4±1.2﹚岁;骨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4例,骨折类型:Ⅱ型16例,Ⅲ型12例,Ⅳ型4例;合并症: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6例,脑血管病6例,慢性呼吸道系统感染性疾病4例,其中6例合并一种或多种合并症。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及心电图检查,并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并借助X线片了解骨折情况,待肿胀消退,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前侧方手术入路,切开关节囊,逐层分离,暴露股骨头和股骨颈。
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将股骨头去除后,并切除关节囊和滑膜,选择并植入合适的人工髋关节,使人工髋臼保持在外倾45°及前倾10°~15°[3,4],以上工序完成后,留置好引流管,缝合切口。
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股骨头去除后,测量直径,根据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假体,保持外倾40°及前倾10°~15°。
以上工序完成后,止血并冲洗患处关节腔,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予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引流情况,引流管在术后24~48h无异常科拔除,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关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①手术情况比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②术后疗效比较:临床疗效判定参照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5],根据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4方面进行评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尚可(70~79分)、差(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2结果2.1手术情况比较显示两组显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2.2术后疗效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近期疗效(1年)无显著差异(P>0.05),但远期疗效(术后2、3年)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P2.3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均出现切口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治愈,均未见压疮、深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
两组均无髋臼塌陷、异位骨化、假体远端骨折及无菌性松动脱位等情况发生。
3讨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内固定手术时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传统手术方式,其治疗原理为使用螺钉、钢板等物质固定骨折部位,从而达到良好复位效果,恢复髋关节功能[6]。
但此方法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引发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早期并发症。
同时由于长期卧床可导致患者关节僵硬,骨骼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该方法在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内固定手术远期并发症,且与患者负重运动密切相关[7,8]。
因此。
必须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随着人工关节手术的迅速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为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功能重建的首选方法。
研究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髋臼假体与股骨假体达到完全匹配,提供一个更为稳定和不痛的关节,并可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率等问题,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及尿路感染等严重并发症[9],并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速度快等优点。
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有效克服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问题,同时术后能早期活动、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0],具有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等优点。
巨荣[4]探讨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示前者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后者,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明显多于后者。
管伟荣[11]则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后1年优良率比较无差异,但前者远期疗效优于后者。
劳世高[12]的观察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认为对于身体相对健康、关节功能要求高、术后要求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本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32例,并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前者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后者,两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远期疗效优于后者,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我们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时宜根据具体情况,首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力争采用长期而稳定的治疗方案,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更好,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更低,宜作为首选,但因其住院总费用高,故对经济不太富裕以及高龄和活动量不大者,不必强求全髋置换;其次,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术前应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认真调整重要器官和营养状况,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宜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再次是提高手术技巧,术中操作要轻柔,注意无菌操作和正确止血,是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此外,术后常规预防感染,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发生的重要措施。
总之,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较双极人工股骨置换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羊鹏.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38-39.[2]徐志宏,蒋青,陈东阳,等.85岁以上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方式选择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5(10):8-10.[3]陈日勇,杨振青.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34-137.[4]巨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52-54.[5]姚进,赵允,仲从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52例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37-638.[6]王志刚.42例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77-78[7]唐少军.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8例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6):912-913.[8]陈永龙,张怡五,王晓勇,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8):934-936.[9]Chih HJ,Lee AH,Colville L,et al.A review of dietary preven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relatad infection of the cervix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Nutr cancer,2013,65(3):317-328.[10]叶义平.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8例临床疗效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3):3089-3090.[11]管伟荣.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3-34.[12]劳世高.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