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水有多深”?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2
文物钻探基础知识一、为什么要进行文物钻探?文物钻探是考古工作的侦察兵。
通过探铲能够深入地下,了解地下的文物分布情况。
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基本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资料。
二、什么叫遗址,什么是遗物,什么叫文化层?遗址是古代人类生活和居住活动并保留下来的基址叫遗址。
保留的东西叫遗物。
按照时间先后堆积形成的地层叫文化层。
下层的年代早于上层。
三、什么叫文物?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遗存,是古代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见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按价值可分为一、二、三级。
四、在钻探中发现问题怎样做标志?遇到石头、砖、礓石的探孔在地面上用铲画 来表示。
瓦片、炭迹、烧土和一般问题用表示。
五花土和重要现象 表示。
悬空、生土钻活用⊙表示。
五、对探工的要求是什么?1、孔要垂直。
2、对着阳光探三下看两次,将探出的土柱按层次放置孔边。
3、按技术员的要求探到一定深度。
做到不漏探、不虚探。
4、不能放大尺寸和跳跃钻探、偷工省力。
5、发现问题要正确铲标记。
六、卡边定型应注意事项?1、十字方法卡范围,三角形方法卡边。
先卡边,后卡角,边线交叉内打孔,外两角打孔。
2、卡前对发现的问题,先考虑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估计可能是哪一类问题。
3、对遗址要注意范围,土质情况,来龙去脉进行分析,除有代表性的孔探到底外,大部分孔不许戳穿,防止人为毁坏。
4、卡墓注意墓型、范围、深度、墓道、墓室情况,正确断代。
5、卡边孔和转角处的孔应注意探孔深度,与墓底相符,防止卡不完整和塌陷现象,注意底层证据。
6、卡井注意边孔和主井孔深度相符,防止部分帮塌方和井底部有崖。
7、卡坑应注意范围和坡度,注意土质变化和坑里套墓及其它问题。
8、卡大型沟、河道,要注意来龙去脉,边沿坡度,防止沟边有窑和土质变化。
卡问题时布孔要准确,做到探孔外死土、里活土,证据充分,误差不超过20公分。
探工无权放弃问题。
七、钻探有哪些资料?怎样标明?1、平面图。
搞鉴定的大多是皮条客鉴定专家揭开鉴宝内幕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收藏,正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中国内地最"火"的投资方式之一。
与此相辅相生,作为疏通文物收藏渠道的首要环节lDlD"鉴定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当收藏者怀揣"宝物",期望自己一夜暴富时,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今天,谁来为我们鉴宝?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们走进了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站长、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夏志峰。
事例古玩行当“奸诈”知多少"古玩行当的奸诈由来已久",夏志峰一针见血地说,自民国时期以来,古玩行业就存在两种奸诈: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真的说成假的意在据为己有。
他举例说,有人拿了一个乾隆时期的寿桃形瓷壶,鉴定者一眼就看上了这件文物,想把它搞到手,就故意说文物是假的,然后让另外一个人花了很少的钱把这个东西拿下。
更多的情况是把假的说成是真的。
记者在郑州古玩市场曾碰到一位退休干部张大爷,他看中了一个"明代"青花瓷瓶,怕自己眼力不行,就请专家鉴定,经鉴定是真的后,就倾其所有买了回来,谁知是一件赝品,张大爷气得病倒在床。
"古玩市场道道太多了,不但文物假货多,鉴定也是假冒的也多呀。
"夏志峰说,在鉴定这个行当里,确实有些人可以看出东西真假,具备一定的鉴定能力,但他们出具的鉴定书,往往与实物不符。
他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把新仿的工艺品当"宝物",因为他拥有知名专家写的鉴定意见,认定是唐、宋时期的文物,但这些东西一看就不是文物,说明一些文物鉴定者的操守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夏志峰认为,这是利益使然,因为社会上文物鉴定的收费,是按估价的10%收取的,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
文物鉴定的方法文物鉴定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于文物的真伪、年代、作者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鉴别的过程。
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物鉴定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物理测试法物理测试法是最常用的文物鉴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对文物进行物理性质测试,比如颜色、硬度、密度等,从而判断文物的真伪和年代。
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对文物中的元素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其金属成分和制作材料。
此外,还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文物表面的纹理和装饰品,通过与历史资料和其他文物进行比对,来推断其时代和制作工艺。
二、化学测试法化学测试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或分析技术对文物进行鉴定。
例如,通过碳14测年法可以对文物中的有机物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文物的年代。
此外,还可以利用酸碱试剂对文物表面进行试验,检测文物是否有涂料或伪造痕迹。
当然,化学测试法需要在保护文物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三、历史考证法历史考证法是通过对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来推断文物的时代和价值。
这种方法常常运用于古书籍、字画等文献类文物的鉴定。
研究者会查阅历史档案、地方志、史书等各种文献资料,综合考证文物的年代、作者和出处等信息。
不过,历史考证法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广泛的阅读基础,在进行鉴定时需要非常谨慎。
四、艺术鉴定法艺术鉴定法主要针对文物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品的鉴定。
鉴定者通过对作品构图、色彩运用、绘画技法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价值。
同时,还需要对艺术家的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解,以帮助判断作品的作者是否一致。
五、电子技术鉴定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利用红外光谱仪可以对文物中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制作材料和真伪。
同时,数字化摄影技术也可以对文物进行高清拍摄和三维测量,以帮助鉴别文物的细节和特征。
李典:真正的鉴定家不需要放大镜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8期古董鉴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很难有一两招就能速成制敌的灵丹妙药。
但古董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神秘,虽然在当今的古典收藏界,赝品比例高达95%,在书画收藏方面,仍许多人希望走进这个丛林,很多有钱人叉在外面徘徊,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很多人进去失败,最终没有得到一张好画,所以这行始终就被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熟悉所以容易在香港著名典藏家、吉林博物馆特约鉴定专家李典先生看来,鉴定并不神秘,辨别一幅画,如同一个母亲辨别一对双胞胎一样简单,因为熟悉,所以鉴定。
李典先生曾开过画廊,同时自己从事书画的收藏,后又从事书画鉴定这一块,多年从事书画方面的工作,使得他对许多书画了如指掌。
李典先生说:“我在这个行业里面混了将近30年,我觉得一点都不神秘,相反还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很多书画鉴定专家,很多时候只要瞥一眼,马上就知道真假,外人觉得这跟神人一样的,不知道以为练过什么神功,比如像故宫徐邦达人称徐半尺,打开半尺画他就告诉你是真的假的,其实就像母亲鉴定双胞胎一样”。
李典先生认为,有些鉴定家举办拍卖会的时候拿着很大的放大镜,实际上真正的鉴定家是不需要这种工具的,取决于对这些东西熟悉程度,现在很多人想去学鉴定,外面很多的美院,重要的美术机构办了班教大家鉴定,这种鉴定班基本上是骗钱的。
李典举例说:比如说我们到美国,我去跟美国人讲怎么鉴定毛泽东和古月,哪个是真的毛泽东?哪个是古月?到美国给他们开一个班,从毛泽东他妈开始讲,他妈是谁?他爸是谁?甚至他姥姥是谁?姥爷是谁?全都可以搞得清清楚楚的,时代背景,各种轶闻趣事等,最后告诉他毛泽东长什么样呢?一张中性的面孔,就是不太像男的也不太像女的,胡子不太多,高脑门,下巴长一颗大的痦痣。
单这个痦痣不是黑的是白的没有颜色的这么一颗,讲完了上完这个课之后,把古月的照片给美国人看,美国人马上就认可了,这个肯定就是毛泽东,但作为中国人把毛泽东和古月的照片往你前面一放,马上就能够认出来哪个是毛泽东,哪个是古月。
考古学家如何鉴别文物的真伪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致力于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文明遗迹来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文物的真伪鉴别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鉴别文物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考古学家常用的鉴别文物真伪的方法和技巧。
一、物理鉴别方法物理鉴别方法是考古学家常用来鉴别文物真伪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文物的物理特性来鉴别,如材质、重量、硬度等。
考古学家会通过实地勘探和调查,对文物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观察,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例如,在鉴别古代陶器真伪时,通过测量陶器的硬度、厚度、细腻度,可以推测其制作时代和工艺水平。
二、化学鉴别方法化学鉴别方法是考古学家常用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文物的成分和构成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制作时代和来源地区等信息。
常见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碳十四测年法(C14方法)、光谱分析法等。
其中,碳十四测年法可通过文物中的碳元素测定年代,从而确定文物的年代属性。
光谱分析法则通过检测文物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光谱来确定其成分和来源。
三、考古学研究方法除了物理和化学鉴别方法,考古学研究方法也是用来鉴别文物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文物出土环境、遗址的形态和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推测出文物的实际地理和历史背景。
考古学家会综合运用地层学、化石学、岩石学等科学方法,对文物的出土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文物的时代和真实性。
四、史料和文献研究史料和文献研究也是考古学家常用的鉴别文物真伪的方法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史料,考古学家可以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辨别文物的真伪和真实性。
例如,在鉴别书法作品的真伪时,考古学家会通过对其关联史书记载的研究,结合书法作品的笔法和风格特点,来确定其是否为真正的古代书法作品。
综上所述,考古学家鉴别文物真伪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工作。
文物鉴定规定文物鉴定规定一、文物的鉴定是指通过专业技术与科学手段,对文物的年代、真伪、价值等进行准确、科学的判定。
二、文物的鉴定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经验和鉴定能力的鉴定人员进行。
鉴定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相关文物鉴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
三、文物鉴定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保密性的原则,不受任何非科学因素的干扰。
四、文物鉴定的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文物调查与申请。
鉴定人员应首先对文物进行必要的调查与研究,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特点等相关信息。
鉴定人员还应向文物鉴定单位提交鉴定申请,并提供文物的详细描述、照片等材料。
2. 文物鉴定的初步判断。
鉴定人员应通过对文物的外观、构造、材料等方面进行检查,初步判断文物的性质、年代等基本信息。
3. 文物的详细检测与分析。
鉴定人员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红外线扫描、放射性核素分析等,对文物的材料、结构等进行详细检测与分析。
4. 文物鉴定的综合评估与判定。
鉴定人员应根据文物的调查、初步判断和详细检测与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定文物的真伪、年代、价值等。
5. 鉴定结论与鉴定证书。
鉴定人员应根据鉴定结果,出具鉴定结论,并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鉴定申请人。
鉴定结论应明确鉴定对象的真实性、历史背景和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并附上鉴定证书。
五、文物鉴定结论的效力:1. 文物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在司法、行政和经济活动中,文物鉴定结论可以作为参考,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
2. 文物鉴定结论应注明有效期。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物的鉴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文物鉴定结论一般应注明有效期。
六、文物鉴定涉及的费用应根据文物的复杂程度、鉴定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并应当进行公示。
七、文物鉴定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鉴定工作的规范与科学性。
鉴定机构应保护鉴定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妥善保管文物鉴定的资料与结果,并确保鉴定过程的保密性。
学习古陶瓷鉴赏方法漫谈作者:霍华郭劲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6期何为鉴定?鉴字是“鑑”字的简写(图1),鑑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类似大盘,有的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商周时期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鑑里放满水当镜子照人影。
“鑑”字的引申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
我们鉴定的时候,真器就是镜子,鉴定就是心中有真器这面镜子,也就是说头脑中有真器的形象,在鉴定的时候,用它来检验,符合的是真器,反之是赝品。
学习古陶瓷鉴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古陶瓷是形象的实物,所以,仅从书本也不可能进鉴定之门,但是,通过阅读,能使朋友们增加一些关于古瓷的知识,增加抵御赝品的能力,也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古瓷赝品大致可以分为神形都不像、形像神不像和神形都像三大类。
本文主要就学习途径和从哪几方面着手观察古陶瓷,即怎样掌握鉴赏古陶瓷的“镜子”,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仅供朋友们参考。
一、学习古陶瓷鉴赏的途径学习古瓷鉴赏的主要途径是五多——系统地多看图片,多看实物,多记忆,多思考,多实践。
看图片要系统地看高质量的图片,这样才能有正确的印象。
收藏者或者按时代,或者按窑口,或者按照自己的收藏特点,系统地了解古瓷的造型、品种,这样通过看图片,就可以鉴别神形都不像的赝品。
对于形像而神不像一类的仿古瓷,光靠看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多看实物,记住特征,找到感觉,再来对照你买的那件器物,就会一目了然。
看实物看图录,记造型;看真器(包括瓷片),找感觉。
看实物分为看瓷片和看完整器两种情况。
揣摩瓷片的目的是逐步掌握古瓷的质感,但是在把玩瓷片的时候,应该“成竹在胸”,就是说,要知道这块瓷片的时代以及它在器物上的部位。
有的读者在鉴定时,用手中的瓷片和完整器的图片相对照,只要完整器上有一处和瓷片相同,就认为完整器是真的。
在学习阶段,这种方法不足取。
有一些现象,看起来一样,实际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把玩瓷片的目的就是找到这种因人而异的感觉,但是要注意,因为现在造假者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瓷片也有赝品。
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研究人类的发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价值。
而对于一个文物的真伪、年代,以及其历史价值等方面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将介绍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工作。
一、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客观、公正、科学为基础,根据事实和依据,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判断和鉴定。
具体而言,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真实性原则:文物鉴定的首要原则是确定其真实性。
鉴定人员应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文物的材质、构造、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以确定其真实性。
同时,要辨别出可能的伪造和仿制品,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2. 可靠性原则:文物鉴定应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鉴定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及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和仪器设备。
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文物的保护、鉴赏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目的性原则:文物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鉴定人员在进行鉴定时,应明确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4. 综合性原则:文物鉴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考古、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鉴定人员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对文物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
二、文物鉴定的方法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鉴定法:外观鉴定是文物鉴定的基础,可以通过对文物的形状、大小、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其真伪和年代。
外观鉴定法通常适用于对陶瓷、铜器、石刻等文物的鉴定。
2. 材料分析法:材料分析是文物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对文物的材质、元素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检测,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制作年代。
材料分析法通常适用于对壁画、古纸、古墨等文物的鉴定。
3. 文献比对法:文献比对是文物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相关的古籍、史书、文物编录等,与待鉴定的文物进行对照和比对,来判断其真伪和年代。
文物鉴定与鉴赏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是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物,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它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和辨识文物的真伪、年代和价值。
如果对文物的真伪莫辨,时代不清,就无从对它进行科学研究;或者真假错置,时代错讹,研究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贻害无穷。
从保护工作来讲,也失去科学依据,保了假古董。
因此,文物鉴定也是文物保护和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之一。
而文物鉴赏则是人们对文物形象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鉴赏的方法丰富多彩,文物鉴赏是体现文物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鉴定文物鉴定的必要性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
特别在历史上,一些人出于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古董,鱼目混珠,使人们对文物真假难辨,更增加了认识文物的难度。
通过鉴定辨识文物真假,就成为鉴定文物的首要任务。
文物鉴定研究,首先要明确文物鉴定的任务和意义,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方法。
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鉴定工作也难以做好。
文物鉴定本身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它研究的对象,是形态各异、内涵复杂、时代不同的各种文物,这就决定了文物鉴定所具有的特点:具体、细致、严密、求实。
文物鉴定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分类。
把混和相间的各种文物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别,以便研究和保管。
文物分类往往与定义相联系。
比如青铜器、玉石器等都有自己的定义,符合这个定义的,就是这类文物,这个定义也往往是文物分类的标准。
一般的定义公式是:属+种差=定义。
因此,陶器的定义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600。
C左右烧制而成的吸水性较强的(以上为种差)硅酸盐制品(属)。
瓷器的定义是: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1200。
古董古玩权威科学鉴定方法自古以来,对于古董和文物的鉴定用的是传统鉴定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凭鉴定家的直接观察进行的,是凭鉴定家的学识、经验、思考、推理,凭鉴定家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对器物做出鉴定结论。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物的成分、原料及其来源,制造工艺、绝对年代等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
尤其是对远古年代的器物,没有文字记载的器物或器物本身没有文字记述的,在断代上具有极大的缺陷。
总而言之,传统鉴定方法凭的是人们的一双肉眼,凭的是鉴定家的知识积累。
但所有的鉴定家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出错,古往今来,鉴定家出错的事情车载斗量。
那么,除了传统鉴定方法之外,能不能借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对文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呢?用于鉴定古玩文物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是断代技术。
包括:碳十四断代技术、热释光断代、古地磁学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铀系同位素断代、钾氢断代、裂变经迹断代、氨基酸消旋断代;二是结构分析技术。
包括: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数码摄影分析;三是化学元素分析技术。
包括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射线荧光分析、离子束分析、质谱和色谱及同位素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于文物鉴定方面还是不少的,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第一种;碳十四断代技术。
在考古发掘中被广泛使用,它通过对含碳的考古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对放射性元素碳十四半衰期的计算,可以确定1000——50000万年的考古样品和地质事件的年代。
碳十四断代技术为我国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问题,过去人们估计距今10万年左右,经碳十四测定后判定为距今约2万年。
碳十四对我们收藏却作用不大,因为我们收藏的几大项,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多不含碳,书画的纸或绢虽然含碳,但一般年代不久远,而碳十四对年代在1000——2000年的器物检测误差太大,只适宜检测年代久远的文物,退一步说,即使检测出纸或绢的年代,也无法检测出书画创作的年代。
人们更关注“鉴定专家”该由谁鉴定: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被专家质疑为赝品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全民收藏时代,鉴宝节目满天飞,鉴定专家层出不穷,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难辨、参与造假、卖鉴定证书等新闻也层出不穷。
文物鉴定凭眼力和科技检测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红火、造假猖獗的时代,文物鉴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参与杭州“壶王”鉴定的四位专家,均出自文物系统,其中张浦生和李伯谦是业内权威,然而质疑者杨静荣也是故宫专家,文物鉴定“国家队”内部起纷争,反映出文物鉴定之难和公信力正在受到严峻挑战。
“国家队”尚且无法取得一致认识,而在社会上,各种文物鉴定培训班和鉴定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批批鉴定专家“新鲜出炉”。
电视荧屏上,各路鉴定专家轮番登场,为捧着“宝贝”的藏家们掌眼。
只是,不少“电视专家”只是在荧屏上风光,据称,他们中的不少人上了拍卖行的“黑名单”,经其鉴定的文物一律被拒收。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张蔚星告诉记者,国家承认的鉴定专家基本只有三类:一是国家文物局主导的文物鉴定委员会,最为业界认可;二是文化部认证的鉴定专家;三是各省级或市级文物部门主导的鉴定委员会。
法院和海关在办案时首先考虑这三类专家。
按照现行法规,这些专家只对文博系统而不对社会和私人开展鉴定活动,因此各类鉴定活动和鉴宝节目,只能算是“群众文化活动”,出马的专家要么是来自权威机构“走穴”,要么就是天马行空的草根专家。
在文博界,关于鉴定乱象的各种故事也在流传:西部某省一位鉴定专家,自己写考证文章,将自己的一把颇有争议的青铜剑高价卖给博物馆;河南省一位知名专家,指导亲戚烧制仿古瓷器,而他则为买家开具鉴定证书;一位著名画家的专场拍卖会上出现大量赝品,画上均有其后人题跋,家属竟凭此赚钱……
《谁在收藏中国》作者吴树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在北京市场买“古董”,只要给3000块,鉴定证书随便开。
他曾花几百元买了件仿品,竟顺利通过拍卖行鉴定,经过几个朋友哄抬,一只"元青花梅瓶"拍出了988万元“天价”,虽然是自卖自买,却使赝品有了辉煌的拍卖纪录。
拍卖行要的是著录费和佣金,拍品越多、成交价越高,收入也越高,因此不惜知假拍假。
他感慨:现在文物收藏这么热,可是谁来鉴定“鉴定专家”呢?
“眼学”靠不住,科学暂时也没辙
传统的文物鉴定,靠的是专家眼看手摸,凭感觉和经验,俗称“眼学”,然而花样翻新的造假手段,让专家们防不胜防。
每个门类的文物都有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
书画在装裱时,高手可以将一幅画揭成两层,或把小名家的款割下,换成大名家的款;将活羊的腿割开,塞进普通玉石缝合好,几年后取出,浸血的玉石可以冒充鸡血石;红木家具做旧,将其扔进粪池,过几年冒充明清家具;青铜器则用酸梅汁泡、用酸碱液煮黑,再粘上古代青铜器的铜锈……在景德镇,元明清瓷器高仿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北京一位泰斗级瓷器专家到那里考察后,再也不肯为别人作鉴定。
“眼学”靠不住了,科学检测又如何?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科学检测手段这些年纷纷上马,然而科技并非万能,如果用古代的纸墨仿制书画,仪器就无从辨别。
即使其他门类的文物,高仿者也很快找到了应付科技检测的门道。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