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2
猪医学了解猪的生理特点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等知识猪医学:了解猪的生理特点、疾病防治与饲养管理等知识猪是人类最重要的农业畜牲之一,对于猪的生理特点、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的了解对养殖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猪医学知识,探讨猪的生理特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猪的生理特点1. 智商与社交能力猪拥有相当高的智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它们还是极其社交的动物,喜欢生活在群体中,并建立起丰富的社会关系。
2. 消化系统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相似,它们是杂食动物,可以消化多种食物,包括谷物、蔬菜和动物性蛋白等。
然而,猪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低。
3. 繁殖能力猪的繁殖能力强,通常在6到8个月龄开始进入性成熟期。
雌性猪每年可繁殖2到3胎,每胎产仔8到12头。
二、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1. 猪瘟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于猪的养殖行业的影响巨大。
预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养殖环境和猪群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并隔离与感染猪只的接触。
2. 肠道疾病猪的肠道疾病包括腹泻和消化不良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猪圈清洁,定期检查猪只的饮水供应,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并且确保猪只有充足的运动和休息时间。
3. 猪呼吸道综合症猪呼吸道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猪圈的通风良好,避免感染的猪只与健康猪只接触,并及时清除猪圈内的粪便和尿液。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1. 猪圈设计科学合理的猪圈设计对于猪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猪圈应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空气流通,以及充足的自然采光。
2. 疫病防控猪圈的卫生管理和疫病防控是保持猪只健康的重要手段。
及时清理猪圈内的粪便和尿液,定期消毒猪圈和饮水设施,并且按照兽医指导进行疫苗接种。
3. 合理的饲料供应猪的饲料供应要科学合理,充分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料应该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和污染。
定期检查猪只的体重,并根据需要进行饲料的调整。
《养猪学》第二作业11级动物科学1班李国玲201130790309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特性是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一畜种所共有的行为习性[1],其对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7方面简述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 猪的繁殖特性及其应用猪的繁殖特性表现为性成熟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
一般猪在3~5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可以初次配种。
猪妊娠期110d左右,常年发情,年产两胎以上,每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而公猪每次射精量可达200~500ml[2]。
根据猪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常用的方法一是通过对繁殖母猪实行产后熟配或产后进行激素处理,提前断奶等措施,减少母猪空怀期,缩短产仔间隔,争取做到母猪年产三胎。
二是利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超排处理和通过育种技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3]。
三是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种公猪饲养量,提高优秀种公猪利用率,降低种猪生产成本。
四是防止后备种猪早配。
由于猪3~5个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但此时还远没有达到体成熟。
如果公母混养或圈围不牢,容易出现早配,影响后备猪的培育[4]。
2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应用猪的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出生重小,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力强[5]。
据此特点,在生长期给猪提供尽量全价平衡的日粮,提供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使其以最少的饲料生产出最多的猪肉。
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确定适宜屠宰时间,对于目前瘦肉需要旺盛的市场,在猪尚未充分沉积脂肪时间就要进行屠宰,一般是6个月龄时屠宰。
三是要注意初生仔猪的护理。
由于猪的胚胎期短,同胎个体多,初生重小,对外界抵抗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常引起发病或死亡[6-8]。
3 猪的采食特性及利用猪的采食特性表现为采食能力强,能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猪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利用率高,对粗纤维的利用随体重增加而增大。
猪能辨别食物味道,采食时择食性强,特别喜爱甜食。
猪还有坚强的鼻吻,喜好拱土觅食[9]。
养猪技术作业第一章: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P1-42、怎样应用猪的生物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答:1、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由于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如能改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就能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2、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性,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速肉猪的周转。
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猪是杂食动物,消化道又长,故可以利用各种饲料。
4、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猪嗅觉灵敏的特性,可以训练猪定点排粪,减少猪舍清扫的时间,保持圈舍清洁,提高劳动效率和增重效益。
3、怎样应用猪的行为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增加必需的设施使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力,建立完善的商品瘦肉猪繁育体系;按当代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重视养猪企业的经营决策,深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养猪生产的总体效益。
第二章:1、当前瘦肉型品种猪主要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征?答:1、长白猪:被毛全白,皮肤薄,骨结实。
乳头6-7对,少数有8对,外貌有清秀感。
2、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背腰微弓,被毛全白。
3、杜洛克猪:被毛为棕红色,从全金黄到暗红色,深浅不一。
体质结实,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4、汉普夏猪:体型大,背腰微弓,后躯肌肉丰满。
毛色特征突出,即在肩颈结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其余均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
乳头12个以上,排列整齐,乳腺无过多脂肪。
5、皮特兰猪:猪体呈方形,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是典型的双肌殿猪。
耳中等大小且微向前倾。
被毛呈大块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夹有红毛。
6、多品种杂优猪:产仔率高、护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胴体品质好。
猪的生物学特性猪是人类常见的重要畜牲之一,被广泛地饲养和利用。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
一、猪的分类地位猪属于哺乳动物纲、偶蹄目、猪科、猪属。
目前已知有15种猪的亚种,既有野生种也有人工驯养的种。
二、猪的形态特征猪体形矮胖有力,四肢短而肌肉发达。
头部长而圆,有短鼻和圆耳。
猪毛发稠密,颜色有黑、白、花等。
牙齿为磨牙式,常常用来啃食植物和树皮。
猪的皮肤厚实,大量毛孔排泄汗液和皮脂,使得皮肤微湿,在夏季能散热降温。
三、猪的营养需求猪是杂食动物,能吃植物、肉类、谷物等食物。
猪的日粮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猪对于可消化蛋白和胆固醇的吸收较人类和非反刍动物要高。
此外,猪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饮用水。
四、猪的生殖特征猪通常在6-8个月达到性成熟,但常常需要到9-12个月才能具备繁殖能力。
猪的受胎期为114-115天,一胎能产4-12个仔猪。
母猪能生育2-3胎后开始衰老,雄猪的生育能力也会下降。
五、猪的社交行为猪是一种社交性动物,它们会与同伴互相挠背、相互舒服。
猪之间会互相帮助清洁身体,改善身体的卫生状况。
猪也会像人一样建立自己的社交等级,领导者负责采食并保护其它猪。
在野外,猪组织在起采食和活动,成为一个团体。
六、猪的健康管理猪的健康管理很重要,它们容易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肺炎等传染病。
统一疾病防治措施是猪养殖的最佳方式,例如封闭圈舍、母猪猪舍和仔猪猪舍,以减少病毒的传播的可能。
此外,猪的饲养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猪的饲料、环境、卫生等方面,以达到健康和高效的生产目的。
总之,对于猪的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对于猪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
只有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一、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在饲养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以便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较大的生产效益。
(一)、多胎高产,繁殖率高我国的地方猪性成熟早,一般在3~4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初次配种,早于培育品种和国外猪种。
生产上一般安排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即母猪的第二、三个发情期配种。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 ,其范围为108~120 d 。
母猪繁殖周期较短,一年可产仔2~2.5窝,每胎产仔10~16头(各类母畜的妊娠期见表2-6)。
(二)、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猪与马、牛、羊相比,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生长期都较短,生长强度大,代谢很旺盛。
猪的初生体重很小,30日龄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5~6倍;60日龄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10~13倍。
断乳后至8月龄前,生长发育仍很强烈,特别是优良的肉用型猪种,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肉猪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20 kg ,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而牛、羊同期只有5~6倍。
猪沉积体脂肪的能力强,特别是在皮下、肾周和肠系膜处脂肪沉积多。
(三)、杂食,饲料来源广猪是单胃动物,门齿、犬齿和白齿都很发达,具有杂食性,采食的饲料介于肉食与草食动物之间。
特别是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的优良特性,能广泛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能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
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吃甜食。
猪以谷物饲料为主,由于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几乎全靠大肠内微生物分解,而大肠内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因此,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
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
猪对精饲料中有机物的消化率一般可达75%以上,所以猪饲料应以含糖类较多的谷物为主。
在猪的饲料配合上,要注意精粗比例的合理搭配,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可消化性。
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个优秀的养猪人,必定是熟悉猪的生物学特征并能有效运用于生产当中。
下面笔者分别介绍。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1、繁殖率高性成熟期早:一般4-5月龄,太湖猪3月龄达性成熟。
最佳适配期:中国本地品种猪6-8月龄,国外品种猪8-10月龄。
妊娠期短:114天。
产仔数多:经产母猪10-12头/胎,中国本地品种猪比国外品种产仔多,比如太湖猪产仔超过15头。
年产胎次多:一般情况,一年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提前断奶,可达2.2-2.5胎/年。
养猪水平高的话母猪MSY20-30头,也就是说每年可以增长20-30倍。
猪的繁殖潜力大:猪的卵巢内有卵原细胞11万个,但在繁殖利用年限内排卵400枚左右。
一个发情期内排卵12-20个,而产仔只有9-12头。
从经济角度讲,把握好猪繁殖力强的特性,可为养猪者创造更多价值。
比如母猪一年消耗的饲料量大约1100kg,如果年产30头活仔,那每头仔猪分摊的母猪饲料为36.7kg;如果只产20头活仔,那每头仔猪分摊的母猪饲料为55kg,二者相差18.3kg,也就是前者已经创造了18.3kg饲料的利润。
因此,只要采取适当的繁育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是可能的。
2、消化能力强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猪对精料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64.67%,对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为51.2%。
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差,通常成年猪比幼龄猪、本地品种猪比国外品种猪更耐粗食。
猪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母猪:8—10%,大猪:5—8%,幼猪:3—5%。
青草和青菜曾是几十年前养猪的主要饲料来源,现在仍然大有可为。
特别是人工种植的饲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比较好的农家养猪饲料来源之一。
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消化道长,消化速度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