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概况和热点区域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46.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题组层级快练41 中国地理概况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题组层级快练41 中国地理概况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题组层级快练41 中国地理概况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四十一)1.(2018·德宏高二期中)读下图“四省区轮廓图”,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在下列主要分布省区中,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四省区轮廓形状特点,可以判断①是新疆,②是广西,③是台湾,④是云南.其中“高山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主要分布省区依次是台湾、新疆、广西、云南,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④。
(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甲、乙两省(区)可能是()A.辽宁、山东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D.西藏、内蒙古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甲省气候、乙省地形B.甲省地形、乙省水源C.甲省水源、乙省地形D.甲省气候、乙省植被答案2。
C 3.C解析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呈带状分布。
图示乙省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山地,人口稀疏,东部为成都平原,人口稠密.第3题,结合上题结论,甲为新疆、乙为四川,新疆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少;东部成都平原,古来就有“天府之国”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4题.4.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A.大兴安岭B.祁连山C.秦岭D.横断山脉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中两侧河流分别向北和南流,则图中山脉走向总体上是东西方向。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概况ppt课件(含答案)第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点一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考点二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课后限时集训栏目导航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 216 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_________,背靠____________。
北温带太平洋亚欧大陆(2)众多的邻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越南日本2.中国的地形读中国山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形特征①地势: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a______阴山、昆仑山b______、南岭东北西南走向 c_________太行山d_______雪峰山、长白山e_______、f_________ 西北东南走向个_________、阿尔泰山南北走向和___________、横断山脉弧形山脉一___________ 西高东低天山秦岭大兴安岭巫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贺兰山喜马拉雅山(3)四大高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 000 米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______广布①以_____业为主;②种植业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______、荒漠草原到______ ①以草原畜牧业为主;②_____平原、宁夏平原、__________的灌溉农业著名冰川畜牧雅鲁藏布江草原荒漠河套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世界最广的______分布区;________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①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_________地貌发育①坝子为农业区;②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③旅游资源丰富;④少数民族分布广黄土水土流失喀斯特(4)四大盆地盆地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我国_____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半球、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部、太平洋的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领土四端点最北端:黑龙江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纬度)最南端:南海群岛上的曾母暗沙(纬度)最东端:与__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经度)最西端:新疆高原(经度)南北跨纬度近,约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请在右图中标出四个端点【提问】1.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课堂总结]①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②辽阔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 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3、疆界和邻国⑴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__ 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参照地图册)。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区域地理第19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区域地理第19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区域地理第19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基础巩固组](2017·长沙质检)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丁区域成为世界上水稻种植最靠北的地区,主要得益于( )A.纬度低B.降水丰富C.海拔低D.夏季风影响2.下列关于四区域农业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区域有典型的河谷农业B.乙区域适宜种植喜光作物C.丙区域以旱地为主D.丁区域病虫害少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水分、热量不足,但光照充足,应为青藏地区;乙区域水分、热量充足,但光照少,应为多云雨天气的四川盆地;丙区域水分、热量、光照没有明显不足,应为华北地区;丁区域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应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纬度高,其能种植水稻主要得益于夏季风带来的水分和热量。
第2题,甲区域为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乙区域为四川盆地,多云雨,光照较少,不适宜种植喜光作物;丙区域为华北地区,主要是半湿润地区,以旱地为主;丁区域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答案:1。
D 2。
B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3~5题。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讲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右图1)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右图2)4. 我国区域定位的方法(1)利用经纬网对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2)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与地形区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巧记北回归线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30°N 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等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40°N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80°E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90°E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湾110°E 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120°E 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阶梯分界线: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 大兴安岭——E 太行山脉——F 巫山——G 雪峰山。
2.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主要山脉分布4.我国主要的地形区(1)四大高原 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原 海拔1 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黄土高原 世界最广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 000米降到1 000米;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农业,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第2讲中国地理概况和热点区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中国地理概况1、2、3、4、5、6、7中国热点区域8、9、10、11、12、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湖北武昌调研)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
读“2016年小雪(11月22或23日)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回答1~2题:1.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位置D.洋流2.形成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少,水汽缺乏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③天山阻挡寒冷气流的进入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B 2.B 第1题,由图中地点出现初雪时间顺序可以发现,纬度越高,初雪出现时间越早。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南疆和北疆的河流数量都偏少,另外,秋冬季节气温低,南北疆的蒸发量都比较少,因此,第①个选项不是南北疆初雪时间差异的原因。
降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影响降雪的因素主要有气温、水汽和凝结核,我国冬季吹西北风,北疆地区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水汽较充足,且迎风坡降水多,另外,北疆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北方寒冷气流受到天山阻挡,对南疆影响相对较小,南疆温度较高。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图所示。
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
据此回答3~5题:推荐下载3.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4.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与大气环流B.地形与大气环流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5.有学者将景观分为叹为观止、景致卓绝、别具一格、风光宜人、平凡无奇、无足轻重六个等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右图1)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右图2)4.我国区域定位的方法(1)利用经纬网对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2)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与地形区经纬线北回归线30°N 40°N 80°E 90°E 110°E 120°E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等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大兴安岭、渤海、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巧记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湾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二、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阶梯分界线:A昆仑山——B祁连山——C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大兴安岭——E太行山脉——F巫山——G雪峰山。
2.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主要山脉分布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构成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e 武夷山脉、f 台湾山脉_g 祁连山、阿尔泰山h 贺兰山、横断山脉i 喜马拉雅山4.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雪山连绵,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 冰川广布 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原 到荒漠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 世界最广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面崎岖, “坝子”农业,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2)四大盆地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流动沙漠。
第2讲中国地理概况和热点区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湖北武昌调研)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
读“2016年小雪(11月22或23日)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回答1~2题:1.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位置D.洋流2.形成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少,水汽缺乏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③天山阻挡寒冷气流的进入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B 2.B 第1题,由图中地点出现初雪时间顺序可以发现,纬度越高,初雪出现时间越早。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南疆和北疆的河流数量都偏少,另外,秋冬季节气温低,南北疆的蒸发量都比较少,因此,第①个选项不是南北疆初雪时间差异的原因。
降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影响降雪的因素主要有气温、水汽和凝结核,我国冬季吹西北风,北疆地区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水汽较充足,且迎风坡降水多,另外,北疆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北方寒冷气流受到天山阻挡,对南疆影响相对较小,南疆温度较高。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图所示。
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
据此回答3~5题:3.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4.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与大气环流B.地形与大气环流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5.有学者将景观分为叹为观止、景致卓绝、别具一格、风光宜人、平凡无奇、无足轻重六个等级。
金秋时节,游客对“追寻金秋”景观线路的客观评价应该是( )A.路线①无足轻重B.路线②平凡无奇C.路线③风光宜人D.路线④景致卓绝解析:3.B 4.C 5.D 第3题,结合图示等值线,反映越往北方,入秋越早,秋色逐渐向南部推进。
第4题,图示路线③沿线,入秋时间北方早,南方晚;山区早,盆地晚,反映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第5题,①线路的南部为东南丘陵,中部穿过长江和秦岭,北部经过黄土高原到鄂尔多斯草原,景色多样,风光秀丽。
②线路主要通过平原地区,受热量影响,南北景色各异,风光宜人。
③线路途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气候条件恶劣,适合探险。
④线路途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景色各异,各具特色。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如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6.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B.②C.③D.④7.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解析:6.D 7.C 第6题,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夏播玉米的主要分布区,符合的是④。
第7题,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③地区位于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贵州地区,土层比较薄,肥力不高。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8.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昼夜温差大D.水源充足9.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A.小麦B.瓜类C.棉花D.蔬菜解析:8.C 9.B 第8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利于作物的有机质积累,故品质优良。
第9题,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作物类型,表中显示瓜类最符合。
(2017·广东深圳一调)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如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回答10~11题:10.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入湖径流减少B.湖水蒸发加剧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D.外泄河道被阻断11.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解析:10.D 11.C 第10题,此题考查湖水变咸的根本原因,选项A、B、C对湖水变咸都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
根据图中信息,倒淌河不能汇入黄河,外泄河道被阻断,湖水与外界没有了交换,入湖盐分在湖中积累,逐渐演变成咸水湖。
第11题,据材料,秋季湖区风力增大,使湖水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湖区风力大,使湖水上下扰动剧烈,热量交换、混合充分,故湖水上下层水温差异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河套,位于37°N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
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
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鄂尔多斯地区是我国优质羊毛出产地,其山羊毛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称。
鄂尔多斯集团以“温暖全世界”为诉求的中国品牌,已经走向了世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结合地图简述贺兰山为当地及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8分)(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农民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秸秆——牲畜——鱼塘”和“秸秆——牲畜——沼气”等绿色产业,试分析这种产业会给当地带来哪些效益。
(10分) (3)有人认为鄂尔多斯地区应大力发展畜牧业,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8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及贺兰山的走向,从对沙漠东扩的阻挡,对寒流东侵的削弱,对降水(地形雨)的影响及山地多种农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第(2)题,对于效益的分析,可从增加收入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分析。
如经济上,秸秆饲养牛羊,节省粮食,以及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社会上,沼气这种清洁能源的供应;生态上,有机肥的使用、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第(3)题,赞同,可从增加收入以及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等入手分析,如草场资源条件、牲畜皮毛的质量、市场的需求、劳动力条件等。
反对,可从过度发展畜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单一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②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袭;③夏季东侧降水较多,为黄河及地下水提供水源补给;④贺兰山地势高,地形复杂,为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8分) (2)①用秸秆饲养牛羊缓解了“人畜争粮”和“猪牛争料”的局面;②用秸秆饲养牛羊,牲畜粪便制取沼气,缓解了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③牲畜的粪便和塘泥可提供大量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农业生态;④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⑤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
(10分)(3)赞同,理由:①该地气候适宜牧草生长,草场资源丰富,质量好;②牲畜品种优良,毛质好;③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⑤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或反对(不赞同),理由:①过度放牧易引起土地荒漠化;②大力发展牧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③该地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牲畜饮水困难;④放牧业对劳动力需求少,农民失业增多。
(仅写赞成或反对,不给分,言之有理可给分)(每点得2分,共8分)13.(2017·吉林延边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钾肥是三大农业化肥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国内钾肥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
察尔汗盐湖蕴藏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
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在盐盖上。
1958年,国家决定在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设钾肥生产基地,当年出产钾肥 1 000吨,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2015年产量已突破500万吨。
下图是察尔汗盐湖位置图。
(1)说明我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的原因。
(6分)(2)分析察尔汗建设钾肥生产基地之初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12分)(3)说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原因。
(6分)(4)请为察尔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提出建议。
(6分)解析:第(1)题,从我国农业比重高,耕地面积大,钾肥用量大及浪费严重等角度分析。
第(2)题,本题实质是考查察尔汗当地钾肥生产厂建设的不利区位条件。
可从自然及人文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可结合青藏高原高海拔的影响,人文条件则主要考虑当地偏远位置、稀少的人口及薄弱的基础设施等。
第(3)题,从盐盖的坚硬、平坦及便利的维护条件等角度分析。
第(4)题,可从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的研发,产业链的进一步延长等角度作答。
答案:(1)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对钾肥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钾肥浪费严重(或我国缺钾土地比重大,钾肥施用量大等)。
(6分)(2)海拔高,寒冷时间长,缺氧,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建设之初,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12分)(3)盐盖坚硬,路基牢固、稳定;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气候干燥,道路维护方便。
(6分)(4)加大钠盐、镁盐等的开发力度,从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加大研发力度,推进盐湖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等。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