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17
微机原理sub
微机原理是一门研究微型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操作系统、微处理器等方面的知识。
微机原理的学习是了解计算机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内部机制的关键,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微机原理的核心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部件。
了解
这些硬件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计算、存储和输入输出过程。
在微机原理的学习中,微处理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工作。
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时钟频率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微机原理还涉及到计算机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集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了解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内部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和管理计算机。
1、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从编程结构上看,8086CPU是由指令执行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两部分组成。
3、8086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具有1MB字节的存储器寻址空间。
4、逻辑地址为2000H:1234H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21234H。
5、8086CPU写入一个规则字,数据线的高8位写入奇存储体,低8位写入偶存储体。
6、8086CPU有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MN/MX0V时,8086工作在最大模式。
7、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有: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三种。
(×)1、8088CPU与8086CPU一样,有16根数据线。
(×)2、段内转移指令执行结果要改变IP、CS的值。
(∨)3、在串操作指令执行时,若DF=0,则地址值会自动增加。
(×)4、8086CPU从内存中读取一个字(16位)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
(×)5、MOV AX,[BP]的源操作数物理地址为16d ×(DS)+(BP)。
(×)6、指令MOV CS,AX是正确的。
(×)7、REP的判断重复条件是(CX)=0。
(×)8、指令RCR AL,2是错误的。
(√)9、当8086CPU响应中断时,会从INTA输出两个连续的负脉冲应答信号。
(√)10、堆栈指令的操作数均为字。
1、8086CPU复位后,程序的起始物理地址为:(B)A、00000HB、FFFF0HC、10000HD、F0000H2、8086CPU的中断相量表位于:(A)A、00000H~003FFH区B、10000H~103FFH区C、0F000H~0F3FFH区D、F0000H~F03FFH区3、8086CPU可屏蔽中断的使能位为:(B)A、DFB、IFC、TFD、PF4、下面哪个运算符是用来取地址的段值:(B)A、OFFSETB、SEGC、SEGMENTD、ASSUME 5、标志寄存器压栈指令为:(C)A、SAHFB、LAHFC、PUSHFD、POPF6、指令MOVSB的功能是:(A)A、将DS:[S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的字节送到ES:[D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一、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微机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微机的结构微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总线(BUS)等部分组成的。
CPU是微机的核心部分,它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微机的运作;内存是储存数据和指令的地方,CPU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I/O接口电路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总线则是将CPU、内存和I/O接口电路连接在一起,并传递数据和控制信息。
三、微机的工作原理微机的工作过程主要由指令执行和数据存取两个部分组成。
当CPU需要执行下一条指令时,会从内存中读取这条指令,然后进行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会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内存中。
而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是通过I/O接口电路完成的。
CPU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这是因为内存与CPU的速度非常接近,对内存的操作是非常快速的。
而CPU与外设之间通过I/O接口电路进行通信,则是因为I/O接口电路需要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接口进行适配,对设备的操作速度也受到限制。
四、微机的接口技术为了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需要通过不同的接口技术来实现对不同类型设备的连接。
常用的接口技术有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并行接口(Parallel Interface)、通用串行总线(USB)、蓝牙接口(Bluetooth Interface)等。
其中,USB接口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接口技术之一。
串行接口技术和并行接口技术是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接口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数据的传输方式不同。
第一章ENIAC 的不足: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全部指令没有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操作复杂、稳定性差 。
冯·诺依曼(Johe V on Neumman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
特点是: 1、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数据和计算机指令。
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
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一型计算机的分类字长: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微型计算机等 工艺:可分成MOS 工艺、双极型TTL 工艺的微处理器 结构类型:有单片机、单板机、位片机、微机系统等 用途: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务器、网络计算机 体积大小:台式机、携机。
二.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介绍位:这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最基本、最小的数据单元。
字长:是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最基本的长度。
字节(Byte ):是计算机中通用的基本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字: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主频:也称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频率。
访存空间:是该微处理器构成的系统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
指令数: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操作命令数。
基本指令执行时间:计算机执行程序所花的时间。
可靠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兼容性: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用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性能价格比:是衡量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再配上存储器、接口电路等芯片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单元CPU (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包含有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等部件的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俗称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的性能决定了整个微型机的各项关键指标。
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区别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工作方式及其实现原理的研究。
而微机原理(Microcomputer Principle)是指微型计算机(或称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虽然两个概念关注的层次不同,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它研究计算机硬件如何运行和协同工作,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和工作方式的设计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组成原理主要关注硬件层次的设计和实现,例如如何设计指令集、如何实现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如何进行内存管理等。
它涉及到底层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的实现、微结构设计等技术。
与此相反,微机原理更加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微机原理包括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系统等。
微机原理还包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机制,例如指令的执行过程、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机制等。
微机原理主要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整体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方式,为提高计算机性能和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计算机系统。
组成原理关注底层电路设计和硬件层面的实现,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提供支持。
微机原理关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微型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它与组成原理有一定的重叠,但更加关注整体系统的层面。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逐渐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这一更为综合的学科。
微机原理课程总结《微机原理课程总结》回想起来这微机原理课程,还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知识之旅呢。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满眼都是新奇但又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先说整体感受吧,这门课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零件的大盒子,一开始只看到这些零件散落在那,根本不知道怎么组装起来,甚至都不确定每个零件是干嘛用的。
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就像把那些零件一个个开始归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慢慢发现原来这些看似独立的知识其实都是有逻辑关系的。
具体收获可不少呢。
从简单的微机硬件结构的认识开始,像CPU、内存、I/O接口这些基本组件。
我记得最开始记忆CPU的功能和组成的时候,那些寄存器啊,数据通路什么的真是让人头疼。
但是通过不断地画图、理解原理图,就像是把一个混乱的迷宫线路慢慢捋顺了。
还有汇编语言,这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像一套独特的密码系统。
我以为指令只要机械记忆就好,但实际编写程序时才发现,只有理解了微机底层的运行逻辑,才能正确地组合这些指令。
比如写一个简单的两数相加的程序,不仅要知道ADD指令怎么用,还得考虑数据在寄存器中的存储位置呢。
重要发现挺多的。
我发现微机原理中的很多概念都有一种层层嵌套的感觉。
比如说中断机制,原来它不仅仅是CPU去响应一个外部事件这么简单。
这里面还涉及到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之类的概念。
而且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影响。
有一次在理解中断嵌套的时候,一开始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高优先级的中断能打断低优先级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后来仔细分析了整个中断处理的流程才明白,这里面每个环节就像一个精密机械手表里的小齿轮,一个带动一个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按照规则运行。
这让我深刻明白了学习微机原理不能一知半解,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
等我理解了这些,现在想想,很多以前觉得突兀的知识点都能串联起来了。
说到反思,就是当初学习的时候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总想着快速把知识背下来,而忽略了对实际原理的深入理解。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是计算机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而单片机则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于一体的微型计算机电子芯片。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台微机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RAM)、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和总线等几个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集并处理数据。
CPU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器负责控制数据流和指令执行的顺序。
主存储器是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它的数据可以被CPU直接访问。
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它的速度比主存储器慢但容量更大。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数据,而显示器用于输出结果。
总线则是连接各个硬件设备的通信通道,它可以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通过总线,CPU可以与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而单片机是一种在微机基础上进一步集成的特殊计算机,它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CPU、RAM、ROM、输入输出端口等功能。
与传统的微机相比,单片机更加紧凑、节省成本,并且功耗更低。
因此,单片机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例如家电控制、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领域。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
它可以通过引脚和外围电路连接到各种外部设备,如LED、电机、显示器等。
程序在RAM中进行执行,而数据则可以从RAM中读取或写入。
单片机还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这种方式,单片机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温度控制、电机驱动、无线通信等。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
微机原理是单片机的基础理论,它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微机原理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底层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的课程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掌握微处理器及其相关器件的工作原理- 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写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展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二、课程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2.2 软硬件概述-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基本概念2.3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 存储器层次结构和访问方法- 输入输出系统和设备控制2.4 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控制器和ALU的作用与实现- 数据通路和指令执行过程2.5 汇编语言基础- 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 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调试2.6 总线与存储器- 总线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 存储器的组织和寻址方法2.7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 输入输出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中断和DMA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3.2 评估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导论》高晓阳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与接口》 David A. Patterson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Randal E. Bryant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授课:- 第一周: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周:软硬件概述- 第三周: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四周: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周:汇编语言基础- 第六周:总线与存储器- 第七周:输入输出系统六、课程总结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是一门涉及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的学科。
它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
在微机原理中,硬件部分的内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组成要素。
其中,处理器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总线则负责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软件部分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桥梁,它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计算机。
应用软件则是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的实际应用程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微机原理还包括了数字逻辑电路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内容。
数字逻辑电路用于实现计算机硬件中的各种逻辑功能,例如与门、或门、存储器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是从整体上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执行周期、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的连接等等。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以后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简答题第一题1.什么是微机?–微机是指一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存储设备。
与大型计算机相比,微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
2.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内存: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供CPU读取和写入。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例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外部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光盘、U盘等。
3.微机与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微机是计算机的一种类型,相较于大型计算机,微机具有体积小巧、功耗低以及价格便宜等优势。
–计算机是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计算设备,包括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
第二题1.请简述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取指、译码和执行。
–第一步:取指。
CPU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指令存放到指令寄存器中。
–第二步:译码。
CPU解码指令,并确定执行指令需要的操作。
–第三步:执行。
CPU执行指令,并根据指令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数据操作。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微机的总线是指微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的一组电子线路。
–微机的总线主要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和外设的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3.微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
–寄存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等。
第三题1.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单元有哪些?–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单元主要包括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CPU存取数据和程序的主要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光盘、U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