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基础入门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43
传输网络基础知识传输网络基础知识(一)传输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是允许数据在计算机之间或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在传输网络中,数据被分组和传输,确保高速和可靠的数据交换。
本文将介绍传输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传输协议、传输流量管理和传输路径选择等。
一、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两个或多个计算机的通讯协议。
传输协议是数据传输的基础,它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在本地网络或远程网络之间可靠地传输。
常用的传输协议有TCP/IP、UDP、HTTP和FTP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它是数据网络的基础。
TCP/IP协议可分为传输层协议(TCP)和网络层协议(IP),它们一起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协议和机制。
UDP协议是无连接协议。
它允许在两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中出现一些数据包的后续丢失,而不会影响其他数据包的传输。
UDP协议是对实时流媒体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用于Web访问的标准协议之一。
它通过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提供了在网络上浏览和访问web站点的方法。
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它用于在两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FTP协议允许对文件进行读写,并且允许在两个计算机之间传输大容量的数据。
在传输网络中,传输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它提供了在两个计算机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讯的基础。
二、传输流量管理在传输网络中,网络流量始终存在。
传输流量管理是管理和控制网络流量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带宽的优化使用,并确保传输网络的最佳性能。
传输流量管理可以通过流控和拥塞控制来实现。
流量控制是一种策略,它限制数据的流量,以保证在不同速度下的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一致性。
流量控制有许多实现技术,如TCP协议中的窗口控制。
拥塞控制是一个策略,用于检测并消除网络拥塞,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
拥塞控制可以通过减少数据传输的速度来实现,从而防止网络出现拥塞。
常见的拥塞控制技术包括数据包速率控制、队列管理和流量容量限制。
传输基础知识一、传输基础概述1、电信网及其分类电信网就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与交换的通信网络。
电信网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就就是通常所有的电信业务。
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与支撑网。
业务网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传输网为业务网传送信号,支撑网支持业务网与传输网的正常运行,信令网、同步网与管理网并称电信三大支撑网络。
2、传输的概念与地位通信的目的就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而传输就就是两点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传输有单向传输(例如广播)与双向传输(例如通话)之分。
如果要在多点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建设多点对多点的复杂的传输网络,现代的传输网常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为各种业务网提供传送通道。
传输网就是所有业务网的基础,投入大,建设期长,可靠、安全、稳定就是传输网追求的目标,传输网的建设必须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规划指导下,适当超前建设。
在我国,传输网尚未独立运营,通常无直接产出,但除直接服务于相关业务网外,可以通过置换、出租等方式创造利润。
传输网服务于业务网,因此要建设好传输网,需要对服务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业务网的各种需求及发展趋势。
传输网早期的建设方式通常就是针对于某单一业务网,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业务目标清晰,网络比较简单,如:GSM网传输网、PSTN传输网等,不过,为了整合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节省管理维护成本等,现在的越来越趋向于建设多业务综合传输平台,对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传输网的网络拓扑传输网由传输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组成,通常存在多个节点,传输网内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网络拓扑。
传输网的基本网络拓扑形式有5种:线形、星性、树形、环形、网孔形,不过,树形也可以瞧作就是星形互连而成。
传输网的网络拓扑选择一般要考虑下列因素:(1) 网络容量:指网络能够吞吐的通信业务量的总与;(2) 网络可靠性:指网络能够可靠地运行的程度,它跟网络故障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与程度、网络的自愈能力以及网络对不可自愈故障的修复能力等有关;网络故障的发生概率一般取决于设备制造、网络安装与网络管理维护水平,而与网络拓扑关系不大,网络故障的影响则与拓扑有直接关系。
高频线传输性能基础知识目录1. 高频线传输概述 (2)1.1 高频线定义及应用 (3)1.2 高频线类型 (3)1.2.1 同轴电缆 (5)1.2.2 微带线 (6)1.3 高频线参数 (7)2. 高频线特性阻抗 (9)2.1 阻抗概念 (10)2.2 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11)2.3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12)2.4 阻抗转换器 (13)3. 高频线损耗 (14)3.1 损耗来源 (15)3.1.1 阻抗不匹配 (17)3.1.2 导体电阻 (18)3.1.3 ید电损耗 (19)3.2 损耗计算 (19)3.3 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20)3.4 降低损耗的方法 (22)4. 高频线传输特性 (23)5. 高频线应用案例 (24)5.1 射频 (RF) 系统 (25)5.2 产测线 (26)5.3 通信系统 (28)5.4 数据传输系统 (29)1. 高频线传输概述高频线传输(HighFrequency Wire Transmission, HFWT)是一种利用导线传输高频信号的通信方法。
与传统的低频传输相比,高频线传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传输大量信息,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无线电通信以及雷达系统等领域。
本章节将概述高频线传输的基础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频率:在物理学中,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形发生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高频信号意味着信号具有较高的频率分量。
波速: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其值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光在真空中的波速接近光速c(300,000公里秒)。
带宽:带宽指的是信号频率范围的总和,通常以赫兹为单位表示。
频率从低到高,体现为一个特定的频段范围。
反射和折射:当高频信号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可能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高频线传输的基本原理基于电磁场理论,当在导线上施加一个高频变化的电压时,会在导线上产生交变的电场,进而引发磁场的变化,从而在导线周围空间形成交变的电磁场。
传输基础知识一、传输的基本认识1、传输的概念把信息通过某种媒介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传输。
2、传输过程图解二、传输机柜的介绍2.1综合柜的介绍传输综合柜的作用:主要用于放置光端机,DDF架,ODF架的。
左:电源机柜中:综合柜右:爱立信2206机柜2.2Optix 2500+和OSN 3500机柜作用:放置光端机.左:Optix 2500+机柜右:OSN 3500机柜2. 2 DDF架的介绍DDF架的作用:为2M线的连接中起中间连接作用.DDF架正面视图DDF架的接线图2.3ODF架的介绍ODF的作用: 为光缆提供接口作用.ODF架正视图ODF模块结构图三、传输设备的介绍3.1华为光端机常见板类功能介绍线路板:又称光板,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号和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或者把光信号放大,其用尾纤连接。
支路板:提供2M接口,常见的有8口,16口,48口。
交叉板:为信号提供传输路线,实现传输路线灵活选择的功能。
主控板:监控和控制整个光端机,其功能如电源机柜的监控模块。
3.1 Metro 1000(Optix 155/622)光端机的介绍Optix 155/622 (Metro 1000)正面视图3.2 Merto 3000(Optix 2500+)光端机的介绍四、连接件的介绍4.1 光缆的介绍光缆的作用:为光信号传输提供传输媒介.光缆的组成:纤芯,保护层,钢线.常见光缆的纤芯种类:有8芯,12芯,60芯等.4.2 尾纤的介绍作用:用来连接光板和DDF,跳纤,光路自环,接测试设备等.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有:本征,弯曲,挤压,杂质,污染等本征:是光纤的固有损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弯曲:光纤弯曲时部分光纤内的光会因散射而损失掉,造成的损耗。
挤压:光纤受到挤压时产生微小的弯曲而造成的损耗。
杂质:光纤内杂质吸收和散射在光纤中传播的光,造成的损失。
污染:光纤接头不清洁。
4.3 跳纤的技术跳纤:用尾纤把两条不同的光缆或者同缆的纤芯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意:4.4 光缆配线盒。
传输基础知识一、传输基础概述1、电信网及其分类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网络。
电信网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就是通常所有的电信业务。
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
业务网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传输网为业务网传送信号,支撑网支持业务网和传输网的正常运行,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并称电信三大支撑网络。
2、传输的概念与地位通信的目的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而传输就是两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传输有单向传输(例如广播)和双向传输(例如通话)之分。
如果要在多点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建设多点对多点的复杂的传输网络,现代的传输网常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为各种业务网提供传送通道.传输网是所有业务网的基础,投入大,建设期长,可靠、安全、稳定是传输网追求的目标,传输网的建设必须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规划指导下,适当超前建设。
在我国,传输网尚未独立运营,通常无直接产出,但除直接服务于相关业务网外,可以通过置换、出租等方式创造利润。
传输网服务于业务网,因此要建设好传输网,需要对服务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业务网的各种需求及发展趋势。
传输网早期的建设方式通常是针对于某单一业务网,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业务目标清晰,网络比较简单,如:GSM网传输网、PSTN传输网等,不过,为了整合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节省管理维护成本等,现在的越来越趋向于建设多业务综合传输平台,对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传输网的网络拓扑传输网由传输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组成,通常存在多个节点,传输网内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网络拓扑.传输网的基本网络拓扑形式有5种:线形、星性、树形、环形、网孔形,不过,树形也可以看作是星形互连而成。
传输网的网络拓扑选择一般要考虑下列因素:(1) 网络容量:指网络能够吞吐的通信业务量的总和;(2) 网络可靠性:指网络能够可靠地运行的程度,它跟网络故障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程度、网络的自愈能力以及网络对不可自愈故障的修复能力等有关;网络故障的发生概率一般取决于设备制造、网络安装和网络管理维护水平,而与网络拓扑关系不大,网络故障的影响则与拓扑有直接关系。
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基础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数据通信与传输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还是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都在背后支撑着这些应用的顺利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以及数据传输的错误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的传输方式。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其中最常见的是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将数据位逐个按照顺序发送,而并行传输则是同时发送多个数据位。
串行传输相对于并行传输来说,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线路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中更为常见。
为了能够将数据准确地传输,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编码与解码。
编码是将数据转换成一定的规则或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解析数据。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数据重新还原为原始的数据。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ASCII码、二进制编码等。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文字和符号通常采用ASCII码进行编码,将字符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值进行传输和存储。
除了编码与解码,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也是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
传输介质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经过的物理媒介,例如电线、光纤等。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在传统的有线通信中,铜缆是常见的传输介质,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传输带宽;而在现代网络通信中,光纤逐渐替代了铜缆,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
此外,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还需要进行错误控制。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噪声干扰或数据位损坏等情况,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不完全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错误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以及前向纠错编码等。
这些技术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校验和等方式,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11个基础知识点了解传输线11个基础知识点了解传输线1.什么是传输线?传输线:⽤来引导传输电磁波能量和信息的装置。
传输线的基本要求:传输损耗⼩,传输效率⾼;⼯作带宽宽等低频时,使⽤普通的双导线就可以完成传输;⾼频时,因⼯作频率的升⾼,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增⼤,使得在⾼频和⾼频以上的必须采⽤完全不同的传输形式。
2.对传输线的要求?⼯作带宽和功率容量满⾜⼯作频率的最⼩要求、稳定性好、损耗⼩、尺⼨⼩和成本低。
实际⼯作中:⽶波或分⽶波采⽤双导线或同轴线;厘⽶波范围内采⽤空⼼⾦属波导管、微带线或带状线等;毫⽶波范围采⽤空⼼⾦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或微带线;光频段波采⽤波导(光纤);3.什么是传输线模型?以TEM导模的⽅式传送电磁波能量或信号的⾏系统。
传输线在电路中相当于⼀个⼆端⼝⽹络,⼀个端⼝连接信号源,通常称为输⼊端,另⼀个端⼝连接负载,称为输出端。
特点:横向尺⼨<<⼯作波长结构:平⾏双导线4.为什么要⽤传输线理论?⼯作在⾼频时,必须要考虑传输距离对信号幅度相位(频域)和波形时延(时域)的影响。
它是相对于场理论,简化了的模型。
不包括横向(垂直于传输线的截⾯)场分布的信息,保留了纵向(沿传输线⽅向)的波动。
对于许多微波⼯程中各种器件,运⽤传输线理论这种简单的模型可以进⾏较有效和简洁的计算,帮助分析⼯程问题。
A.⾸先要知道两个概念长线:指传输线的⼏何尺⼨和⼯作波长的⽐值≥0.05;短线:⼏何长度与⼯作波长相⽐可以忽略不计≤0.05。
长线我们⽤分布参数来分析;短线我们⽤集总参数分析。
B.与电路理论和场理论的区别:电路理论<传输线理论<场理论电路理论: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元件计算速度快;可靠度低,应⽤范围受限场理论:麦克斯韦⽅程组+边界条件逻辑上严谨,计算复杂,计算速度慢传输线理论:“化场为路”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它在场分析和基本电路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
从传输线⽅程出发,求出满⾜边界条件的电压、电流的波动⽅程解,得出沿线等效电压、电流表达式分析其特性。
2M传输基本知识2M传输基本知识⼀、2M基础知识⼀条E1电路就是传输速率可达到2048Kbps的链路。
1.E1帧结构E1有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三种⽅式,在成帧的E1中第0时隙⽤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可以⽤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第0时隙外,第16时隙是⽤于传输信令的,只有第1到15,第17到第31共30个时隙可⽤于传输有效数据;⽽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于传输有效数据。
2.E1信道的帧结构简述在E1信道中,8bit组成⼀个时隙(TS),由32个时隙组成了⼀个帧(F),16个帧组成⼀个复帧(MF)。
在⼀个帧中,TS0主要⽤于传送帧定位信号(FAS)、CRC-4(循环冗余校验)和对端告警指⽰,TS16主要传送随路信令(CAS)、复帧定位信号和复帧对端告警指⽰,TS1⾄TS15和TS17⾄TS31共30个时隙传送话⾳或数据等信息。
我们称TS1⾄TS15和TS17⾄TS31为"净荷",TS0和TS16为"开销"。
如果采⽤带外公共信道信令(CCS),TS16就失去了传送信令的⽤途,该时隙也可⽤来传送信息信号,这时帧结构的净荷为TS1⾄TS31,开销只有TS0了。
3.PCM编码由PCM编码中E1的时隙特征可知,E1共分32个时隙TS0-TS31。
每个时隙为64K,其中TS0为被帧同步码,Si,Sa4,Sa5,Sa6,Sa7 ,A⽐特占⽤,若系统运⽤了CRC校验,则Si⽐特位置改传CRC校验码。
TS16为信令时隙,当使⽤到信令(共路信令或随路信令)时,该时隙⽤来传输信令,⽤户不可⽤来传输数据,所以2M的PCM 码型有:①PCM30:PCM30⽤户可⽤时隙为30个,TS1-TS15,TS17-TS31。
TS16传送信令,⽆CRC校验。
②PCM31:PCM30⽤户可⽤时隙为31个,TS1-TS15,TS16-TS31。
TS16不传送信令,⽆CRC校验。
光纤传输重要基础知识点光纤传输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技术。
它利用光的物理特性,将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通过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光纤传输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1. 光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包覆组成。
光信号通过纤芯的全内反射来传输。
纤芯的折射率高于包层,确保光信号沿纤芯内部传播而不会发生衰减。
包层的作用是保护纤芯,并通过降低折射率的差异减小信号的传播损耗。
2. 光纤的类型:常见的光纤类型包括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和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MMF)。
单模光纤适用于远距离传输,传输的光信号只有一个传播模式。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传输,传输的光信号可以同时具备多个传播模式。
3. 光纤的衰减和色散: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发生衰减和色散效应。
衰减是指光信号强度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弱,常用单位是分贝(dB)。
色散是指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终点的时间不同,导致信号畸变和距离限制。
为了减小衰减和色散带来的影响,可以采用光纤光放大器和补偿技术。
4. 光纤的连接和连接器:在光纤传输中,需要对光纤进行连接。
常用的光纤连接器包括FC(Fiber Connector)、SC(Subscriber Connector)和LC(Lucent Connector)等。
这些连接器可以实现光纤之间的精确对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5. 光纤网络的组成:光纤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光纤网络。
光纤网络包括传输子系统、交换子系统和接入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负责光信号的传输和放大,交换子系统实现光信号的转发和路由,接入子系统连接终端用户与光纤网络之间。
总的来说,光纤传输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和广泛应用前景。
掌握光纤传输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纤通信原理、设计光纤网络以及解决光纤传输中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