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4)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9
东莞市塘厦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四)本试卷共8页,27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本大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连累./累.计啜.泣/苦学不辍.量.入为出/量.体裁衣B.憔悴./崔.嵬薄.暮/如履薄.冰猝.不及防/出类拔萃.C.唾.弃/拓.片垂.死/捶.胸顿足丢三落.四/不落.窠臼D.点缀./赘.余圈.养/怙恶不悛.沉痛悼.念/绰.绰有余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炽.热整饬.不啻.叱.咤风云B.富庶.夙.愿塑.造追根溯.源C.小憩.迄.今亲戚.同仇敌忾.D.撩.拨瞭.望潦.水一目了.然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诽谤./傍.晚供.认/供.不应求模.棱两可/装模.作样B.绯.红/扉.页茁.壮/弄巧成拙.签订契.约/锲.而不舍C.省.亲/反省.强.制/强.词夺理塞.翁失马/闭门塞.听D.偌.大/诺.言宁.愿/息事宁.人间.不容发/挑拨离间.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 终止蜕化难免B. 中止退化难免C. 中止蜕化不免D. 终止退化不免5.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仅仅以商业眼光发展文化,必然生产大量低俗伪劣浅薄的货色。
202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卷(四)语文第四单元选用仿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2.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3分)()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A.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的发展之中。
B.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2023年5月莆田市高三语文考前第四次模拟测试卷2023.05(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是针对两种“极端”倾向的反拨与回正。
与“悬空现实主义"相比较,温暖现实主义不回避社会现实的矛盾问题,敢于直面生活中种种难题、纠结乃至苦难。
与“灰暗现实主义”相比较,温暖现实主义不会沉迷于矛盾问题本身,而是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思想与情感状态,从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中深入挖掘、提取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人们带来思想和情感的温暖抚慰和激励。
近年来温暖现实主义优秀影视作品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产生了极好的综合效应,为新时代影视创作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新标杆。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以影视艺术的方式参与到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回应中。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可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发现和呈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众多重大问题,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等诸多博弈所生发的新问题、新景观、新现象,既真实呈现改革发展的生动图景,又贡献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温暖现实主义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讲述丰富而生动的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可以发现和发掘正在发生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前沿性人物与场景,聚焦大时代各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独特贡献。
温暖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方能使作品获得应有的社会效应。
所谓用心,即心怀天下、心怀国家、心怀人民。
诗人艾青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20世纪30年代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如果没有对中华民族深刻的情感,是无法写出这样至今依然令人感奋的文字的。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
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
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
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
不管自然界的彩色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
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此外,中国画中也有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
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
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
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
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
画家在艺术上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突破形似,达到神似。
安徽省凤阳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澳)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住着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202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
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2025届大理州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第一次复习统测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
保护语言资源,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语言生活的丰富、语言研究的推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今,方言变化速度加快,弱势方言趋于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际交往频繁,语言生活活跃,城镇化进程加快,都给方言带来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县域及乡镇的弱势方言,变化尤为显著,有的面临消亡的境地。
比如湖北大冶的金湖方言,“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原先叫“父、阿爹、阿母、家公、家婆”,现在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变化无疑是在向普通话靠拢。
大冶方言的变化只是汉语方言变化的一个缩影。
方言不像地下矿藏,可以定格固化,永久保存;如不及时抢救,科学保护,将会成为永远消失的历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方言保护要特别关注县域方言,尤其是乡镇方言。
在南方方言区,特别是在方言复杂的地区,“十里不同音”很常见。
湖北东南部是赣语区,县域内乡镇与城关、乡镇与乡镇之间,方言都有区别,有的差异显著。
对于方言的保护,过去往往比较重视的是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大城市的强势方言。
其实,县域、乡镇方言更能反映方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目前,县域、乡镇方言有的处于两种境况:一是受普通话和强势方言的影响,变化速度在加快;二是新生代可以听懂方言,但有的小孩不说或根本不会说方言。
这些县域、乡镇方言这种迅变、衰微的趋势,使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消亡危险,因此更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方言保护要在科学性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通过科学手段,全面准确规范地记录方言事实,保存方言面貌,并做到有效开发利用。
就目前实施的“语保工程”而言,可谓成效显著,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调研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理论盛极一时而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们同样是建成科学殿堂不可缺少的基石。
比如:自然发生说。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污水会滋生蚊子,垃圾会滋生蚂蚁,尸体会滋生蝇蛆……由此提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的。
1688年,弗朗切斯科·雷迪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
他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由此提出,生命源于生命,没有先前的生命就不会有新的生命。
这被后人称作生源论假说。
雷迪的生源论假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服。
同时代的科学家列文·虎克等人,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了通过某种微生物进行繁殖的规律。
然而,就在这时,新的瓶颈产生了,显微镜制造技术达到了极限,没有办法观察到直径不足1/40000英寸的微小生命。
1845年,约翰·尼达姆对于雷迪的假说是否适用藻类微生物表示怀疑。
他设计一个实验:先把瓶子里的浸液煮沸,再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并用树脂封好,然后加热整个容器,以杀死其中所有的细菌。
如果雷迪的假说正确,当浸液冷却下来之后,其中不会再出现新的微生物才对;但事实正好相反,经过一段时间,浸液中总会出现微生物。
尼达姆得出结论:微生物并不依赖于已存在的细菌,而是从浸泡的物质中产生。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9月)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
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
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筠溪翁传【明】归有光①余居安亭。
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
”余往省之。
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
余谢而还。
久之,遂不相闻。
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
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
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
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
侍婢生子,方呱呱。
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②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慄① , 野草枯黄。
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
媪、儿子以余远至,具酒。
见余挟书还,则皆喜。
一二年,余妻儿皆亡。
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
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
③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
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注】①憭慄:哀怆凄凉。
1.写出下列画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西卿状翁貌()(2)具酒(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每劳人问死生( )A.每次B.每当C.常常D.每逢(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 )A.早早B.突然C.意外D.令人伤心3.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 分)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5.史传著作具有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等特点,请结合第①段内容,自选角度,写一则不超过 150 字的文学短评。
(4 分)6.作者始将筠溪翁视为“异”“仙”之人,终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
请结合文章内容,辨析两类人的差异。
(4 分)参考答案1.(2分)(1)描绘、描述(2)准备2.(2分)(1)C(2)B (《离骚》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同此。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4)本卷150分:第Ⅰ卷42分;第Ⅱ卷108分,其中作文6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拂(fó)晓形骸(hái)载(zǎi)歌载舞殚(dān)精竭虑B.精悍(hàn)脸颊(xiá)惊魂甫定(fù)身陷囹圄(yǔ)C.稽(jī)查信笺(jiān)海市蜃(shèn)楼力能扛(gāng)鼎D.矫(jiǎo)正角(jué)色游目骋(chěng)怀同仇敌忾(g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匡扶弥天大罪至高无尚甚嚣尘上B.凌驾功亏一匮潜移默化陪了夫人又折兵C.摒除克敌致胜玲珑剔透崭露头脚D.实足通宵达旦力挽狂澜识时务者为俊杰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B.丁绍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先生说的:“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联句,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C.他伸出右手说:“认识你很高兴。
”我也很大方地伸出手:“我也同样。
”接着他问我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时候到北京的?在什么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D.中国政府正动用所有调控机制来支持东北的发展。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大众、宝马、丰田和马自达这几家汽车巨头给那里注入了大量资金,引来了数十家配件供应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三峡水利工程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③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A.误解鉴别进而B.曲解甄别从而C.误解甄别从而 D 曲解鉴别进而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自古以来,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就不是单调的、生硬的,而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对这些作品起码应抱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B.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而这里选的《西江月》《鹧鸪天》两首词却都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C.封建时代,不少贤人超然物外,不肯曳尾涂中,也不愿在官场勾心斗角。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科学的进步,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一年一度的东江市第十五届集邮活动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副市长赵春和到会表示祝贺。
C中美两国有分歧与对立,也有共识和合作。
从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看,分歧与对立在曲折地消除,共识和合作在艰难地形成。
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
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
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
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
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
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
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
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7.对第二段中“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培养更具创造性,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的更完美的人。
B.培养大批能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
C.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
D.能适应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兼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
8.第三段中“同样的观点”指的是()A.大学的研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B.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C.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D.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9.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于对自然界基本知识的探索。
C.有些发明创造在研究的初期虽未显示出实用性,但却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巨大作用。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B.要求大学的经济效益应该日益增长,这种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分材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尝与鲍叔牙游游:交往。
B.分财利多自与与:参与。
C.管仲既任政相齐相:辅助。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B.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C.①上服度则六亲固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①吾尝三仕而见逐于君②不拘于时,学于余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是说明管仲为相政绩的一组是()①管仲事公子纠。
②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③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
B.本文主要抓住了鲍叔与管仲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例,目的在于赞扬鲍叔不计个人得失和知人荐贤的可贵品质。
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D.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
第Ⅱ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1)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3分)译文:(2)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2分)译文:(3)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3分)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
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