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新理念

  • 格式:docx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育新理念

园丁是幼儿教师的称号,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有这个称号?

因为幼儿教师和园丁的责任一样,负责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幼苗成长,有些幼苗长得快,有些长得慢,有些先快后慢,有些先慢后快。园丁没办法改变幼苗的特质,正如幼师没法改变孩子的特质。园丁没办法包办幼苗成长的过程,正如幼师没办法包办孩子成长的过程。而无论是幼苗还是孩子,成长后,便要迁移到户外,自己生存。园丁也好,教师也好,都无法预测它们以后要面对怎

样的挑战,更不可能永远的照顾他们。

每一个孩子以后要走的路都不会一样,面对的困难更是我们不能预计的。所以幼师要为孩子做的,更多是为孩子终身发展,独自解决困难,做好准备。

幼师首先要思考的是,没有老师的存在,你的教育是不是还有效?孩子还会不会主动学习,遵守规则,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孩子需要那一些元素,才能适应20年后的社会,解决那

一个年代的困难。记着,不是今天,是20年后。

最后,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最有效的令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那些元素。是“一个都不能少”。

只要你能够不断的思考以上三个问题,你已经踏出了成为优质幼儿教师的第一步。

教育目标(一)

成长的过程是经验的积累,人只要活着,终一生都在成长、在学习。但婴幼期的八年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一生人的价值观,以至行为模式,都建立在这八年的经验上,这些决定了孩子以后对人对事的感受和反应。用两个故事说明什么是经验积累。

第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想在冰箱上层拿取牛奶,不料手一滑,牛奶瓶跌落地上打破了,牛奶流到一地都是。孩子很害怕给妈妈责罚,但妈妈听到声音走进来,看到发生什么事后,只向孩子说:「你看,有一条很漂亮的白色河流,我们一起欣赏!」他们欣赏完后,妈妈教导孩子如何安全收拾玻璃碎,然后一起动手收拾。最后妈妈把一瓶牛奶放在冰箱上层,让孩子练习正确取拿的方法。

第二个故事:有一天我去幼儿园培训,时间尚早,于是到班里走走,经过小班时,刚好是小班做完餐后活动,有一框玩具打翻在地,老师问是谁,没人承认,老师很生气,连随把几框玩具打翻在地要所有孩子学习收拾。事后我找老师谈话,她表示因为要教育孩子诚实及训练他们收拾玩具所以这样做。

两个故事内的孩子都在过程中积累经验,简单说,学习了成人处事的方式,第一个故事内的孩子学会了以包容、幽默处理错误,让犯错的人不要害怕,在错误中学习,但亦要为错误负责。

在第二个故事内我认为老师处理的方式是一个坏榜样,简单的说,要是孩子学习老师,当其它孩子打翻玩具后,他便会把其它玩具打翻,更甚的当他长大成人,在社会采用以责备、惩罚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相信这种处事方式对他的人际关系及种种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待人处事的行为反应是关于个人素质的行为习惯,例如当遇到不顺心事情的直接反应,有些会大发脾气,有些会幽默处理,有些会自埋自怨。身教是培养这种行为的方法,

幼儿不是用耳朵学习,是用眼睛学习。用眼睛学习周围的成人怎样对人对事,而老师又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所以老师第一件要学习的是,正确的对人对事方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教育目标(二)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各种能力和传递知识这三件事,可以说是总结了教育的所有目的。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都不一样,因此教育目的的侧重性亦会有所不同。

改变已有的行为习惯有多困难,相信每一个人都体会,幼儿阶段尚未有任何固化的行为习惯,所以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知识,iq,eq都不成问题了。例如:运动的习惯带来健康的体魄,聆听的习惯是沟通的桥梁,探索知识的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是幼儿教育的最基本任教。

随了个人素质的行为习惯外,还有的是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睡眠,自理等。兴趣喜好包括了学习,阅读,探究,运动等。

老师最容易把培养和教导混淆,行为习惯只能够是培养出来,用教导的方式只能够传递知识,孩子会回答正确的答案,但行为上不一定会体现。每一个孩子都会说出好孩子的要求,但会说出正确答案的,行为上不一定能做到。

培养是让孩子在生活环境的长期熏陶中,形成了习惯。所以要是老师只用训示或讲故事方式教育孩子而没有配合环境教育,例如身教,只能教会孩子回答问题的知识,不能够内化成孩子的习惯,在外界的压力下,好像有效,但一旦没有了外界压力,不但会失效,可能会更叛逆。古语也有说:「言传身教」。

培养行为习惯的环境有三个条件:一致性,明确性,条件性。一致性的意思是只有一种方式处理事情,例如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老师不会因为对孩子的偏爱或自已的情绪而影响了处理的方式,不管是谁,只有一种反应。明确性的意思是孩子能清楚理解,例如把玩具放好,这个「好」对孩子便不明确了。条件性的意思是

必需拥有有效的条件,例如需要有合适的图书才能培养阅读的兴趣。

年龄越小,培养的效果越明显,所以老师应该在小班时争取培养生活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班级的常规,这样到中大班便很容易进行其它教育。

学习的行为习惯原则上是天赋的,基本上每一个孩子天性就是好奇,喜欢探索发问,坚毅不屈。只要老师保持让孩子主导的愉快宽松学习环境,孩子这种天赋便得以保存。

假如有两个老师,一个很有耐性从不发脾气,但文化不高,没有什么能教孩子,另一个文化很高,每天都有新内容教给孩子,但没有什么耐性,脾气不好,你会选择那一个作为你孩子的老师,问问你班里的家长,他们会选择谁。我相信大部份都会选择前者。由此可见身教在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最理想的是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待人处事方式,在与孩子相处三年,建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我们对孩子有许多的要求,有礼、谦让、毅力、恒心、温和等等。作为老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毕竟行为习惯只能“培养”,而建立正面模仿的形象及最佳的“培养” 方法之一,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育目标(三)

无论是能力或知识都有质和量的评核,质代表了理解及运用的水平,量代表了内容的多少。

学游泳一定要实践,只有自已不断的实践才能学会游泳。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它能力的发展,老师无办法把能力教给孩子,无论是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的能力,科学的能力,都只能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实践中发展了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老师也要作正确的示范,就好像游泳教练作示范一样,但是决定能力强弱的关键元素是实践的经验。刘翔的教练不会比刘翔成绩更好,但是教练会用有效的方法引发他的潜能。同样,老师的目标不是把孩子教到像自己一样,应该像刘翔的教练,帮助孩子把潜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