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183.15 KB
- 文档页数:3
2008年高考大纲文综历史部分较去年变化较大,无论在考点安排还是在表述方面都有新的变动,一共修改了37处,新增了一批知识点,也删除了一些内容,还有某些知识点提法有变化。
增加部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隋唐商业与城市社会生活、庆历新政、宋元史学、洋务运动的效果、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湖北军政府、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华北事变与瓦窑堡会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美国的共和政体、非洲与拉美民族民主运动、亚洲人民民主国家、新科技的发展与特点。
其目的在于突出制度、改革、道路探索等主要历史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考纲解读】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文综历史部分增加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与新课标内容对接。
例如:经济方面的内容、近代化问题、史学等;2.增加对农民问题的考查,涉及农村改革、农民起义等。
如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3.经济方面的内容和近代化问题受到重视。
例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增加北方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和效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考查内容进一步细化)等;4.改革方面的内容增加较多。
例如:庆历新政、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5.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论战。
如增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等。
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考查内容进一步细化。
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受到关注。
【备考建议】1.要回归基础、牢牢抓住三个“基本”。
重视教材、重视主干知识,即抓住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线索的清理、基本结论的证明。
2.新增内容应受到重视,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并应该用新课标的理念来审视这些内容,加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注意新增加内容和主干知识的链接,注意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整合。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各科正文要点昨日,记者从北京获悉,备受各界瞩目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
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各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对此,有关专家称,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数学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英语学科词汇增加了240多个,阅读量会增加。
理科综合中,生物没变化,物理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生态”二字,这说明试题会关注民生和环保问题。
文科综合中,各科变化较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注:生物考查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故不再摘录。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高考命题组专家分析2008年高考各科变化趋势为了更好的把握xx年高考命题特点,给全省考生提供复习指导。
3月15日、16日,我省教育部门邀请中央教科所、西安、武汉等地高考专家来兰,对《高考大纲》进行详解。
据悉,这些专家都是往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组成员,专家不仅分析了每门课近年来题型变化的趋势,同时也针对各项内容提出了详细的复习指导计划。
在现阶段的语文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几个方面。
要熟记6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标点符号选题要在运用中明晰规则。
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本实词、古今异义、固定格式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
要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本,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表达题xx年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检测: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内容也将是多样的,但一定是突出实用性,如往年要求考生写颁奖词、对联、公益广告词等,这都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注意关注生活,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功能,在表达时要特别注意08年新增的要求。
每天适量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以增加词汇量,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每天训练听力15分钟。
选用的材料,要用录音语速中等、语音语调标准的听力资料。
每天练习10个完成句子习题。
去年高考,全省此题的得分率较低。
08年,考生复习时应突出语法、句子结构,对重点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天练习10个至15个完成句子的习题,目的是对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有效温习,以提高完成句子的解题能力。
限时训练阅读题。
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既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又能提高“猜词能力”,同时还可提高阅读速度,使自己的阅读速度能达到70至80个/分钟。
从今年高考大纲看,数学考试内容将有所调整:平面向量:新课标增加了对含义和意义的理解,要求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了解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能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2008年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
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考点设计上整体保持稳定。
历史学科在具体的知识考试范围上有一些变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
一.高考历史知识范围的变动及其分析1.关于2008年考试内容的变动(1)删除的考点所谓删除的考点是指2007年是考点而2008年删掉的内容。
2008年删掉了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增加的考点今年增加的考点有点多。
中国古代史部分增加的内容: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陕北起义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中国近现代史增加的内容: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2)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世界近现代史没有增加考点。
(3)提法有变化的考点中国史部分:将“编户齐民”改为“编户制度”;将“辛亥革命的爆发”改为“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世界史部分:将“吉伦特派统治时期”改为“吉伦特派的统治”;将“雅各宾派统治时期”改为“雅各宾派专政”。
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替代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2.对考试内容变动的分析(1)变动不大考试说明中删掉的知识点少,增加的知识点略多一点,有一些是提法上有变化。
但总的来说,在内容上只是做了一些微调,基本上保持了考试内容的稳定性。
(2)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更加突出在中国古代史中,更注重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就历史阶段而言,先秦的内容更加完整,突出主干内容。
统一王朝的历史内容更加集中,尤其是汉、唐、明、清。
特别是明朝的历史,更加完整了。
就历史内容而言,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的内容比较完整。
经济史的内容,尤其是先秦部分的经济史内容,应引起我们格外注意。
(3)语言简洁、表述科学、完整在新的考试说明中,将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表述,语言更加简洁、科学。
2008年度⾼考(Q吧)⽂综(⼤纲卷)考试已经结束,从已经出来的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来看,⽂综历史科⽬的命题特点逐渐成“⽴⾜书本、考察能⼒、时事切⼊、不避热点”的趋势,下⾯分别从以上各⽅⾯结合试题分析08年的⽂综⾼考历史部分,以期为以后的⾼考复习提供⽅向和建议。
1. ⽴⾜书本⾼考历史科⽬的考察⼀直以课本为基础,⽽识记基本史实作为回答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点也是每年历史必考的内容。
今年⽂综历史科⽬则⽴⾜于书本,侧重于对时空概念的考察。
如08北京卷的12、13题分别考察了空间和时间的定位问题。
其中13题考察古代对外交通的状况更是把书本中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图(古代史书P80)经过⼀定的删减直接放在了试卷上,⽽北京卷的19题就考察了1958年和1980年两个时间点的历史事实的定位。
纵观各类⽂综卷,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定位历史事实的题⽬⽐⽐皆是。
这就启⽰我们在复习整理历史课本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重⼤历史事件的时间定位。
因为近⼏年时间往往不会作为答案给出,所以⼀直成为考⽣忽略的问题,⽽不直接考时间不代表时间不重要,往往在考试的时候,时间扮演着“桥梁”和“标尺”的作⽤,“桥梁”的作⽤指的是把题⽬给出的材料通过时间同书本知识连接起来。
“标尺”的作⽤指的是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往往可以以时间为标尺,排除⼀些时间上超前或者滞后的选项。
所以关注书本中的时间标志词是复习整理书本的前提。
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历史书本中的地图,尤其是古代史的地图。
近⼏年的⾼考,直接采⽤书本上的地图作为考试的材料也是命题者常见的作法之⼀。
2. 考察能⼒今年⾼考的⼀个趋势是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的题⽬越来越少,更多的题⽬要求考⽣具备⼀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如08北京卷14题考察⽔利⼯程。
需要我们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在题⼲中获取到“蜀相诸葛亮”中的“蜀”字,从⽽定位到四川,定位到都江堰。
⼜如08北京卷的19题则完全考察了考⽣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
安徽2008年高考说明解析◆◇◆语文稳中有变注重考查基本功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秉承了稳中有变的原则,与全国《考试大纲(语文)》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考生需要注意的变化有以下几点:【考纲解读】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的“识记”部分,分别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新考纲将去年才加上的限制语“常用(字)”删去,这也就意味着识记范围扩大,难度增加。
这与作文评卷“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的调整一起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国家试图以高考这一“指挥棒”来规范汉字使用;今年语文学科的考查,在加强学生基本功上有明显的提高。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上增加上“准确、鲜明、生动”的新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文思想--语言运用既要体现母语思维的逻辑理性,也要彰显考生情感思维的个性。
《考试说明》的变化,对命题及评卷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应引起重视。
另外,吃透考试说明,熟稔每个考点的考查内容与范围以及考点与对应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做题能力。
比如,分析综合能力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指能按照试题题干的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同或不同的内容,理解各要点之间的各种关系;“综合”指把分析的内容按类别进行归纳。
考查内容主要有:文言阅读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现代文阅读还包括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考题涉及的内容是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鉴赏评说。
包括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意象、意境等内容的赏析,对诗人表达的感情倾向的评析;对现代散文中描摹的形象、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的赏析以及对作者体现出的情感的评说等。
【复习建议】接下来的紧张复习中,考生应在前一轮全面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推敲各考点的解读语,结合各题型各内容的占分比例,适当推测2008年安徽卷的题型结构。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即2009年备考建议袁富强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2008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翻阅全国各地的文综历史试卷,考查的内容与方向和去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做了一些调整。
总体来说,今年的历史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命题形式和内容新颖。
从全国命题的两套试卷来看,连续两年的高考试题,选择题不再按照学习专题来设计题目。
2007年选择题一改文科综合考试以来主题式题组考查的形式,仅仅设计了一组考查军队变化的题组,其他的均为零散的历史知识点。
而2008年选择题完全删除专题式选择题,知识考查更加全面和灵活。
从命题内容来看,2008年关于“阴、阳”的选择题,考查历史基本功和历史素养。
与2007年的“谥号”题具有传承性,可以综合运用语文、地理来答题,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
二、体现了与新课程接轨的教育理念,命题依标不依本。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全国出现多种教材,命题只能依据课标而无法依据某一种教材。
2007年,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考生参加高考。
除了课改实验区的试卷外,全国卷也明显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今年的试题尤其是全国(一)卷更加鲜明的呈现这一特点,很多试题游离于教材之外。
比如全国(二)卷第23题: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这道试题考察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观点的能力。
在任何版本的课本上都找不到答案,但是却属于《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和必修三学习要点后面的要求中所要达到的能力。
三、突出能力考查,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今年的高考试卷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比、归纳、论证能力。
2008年文综历史考纲对比分析及高考冲刺复习对策
张波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200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部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历史部分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历史部分是影响2008年文综历史考试(非课改实验区.旧高考)的三个重要考纲,下面笔者试作比较分析,希望对2008年的高考冲刺有一定的意义。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张波
【作者单位】重庆巴蜀中学,4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两个关注点
2.心中装考纲,备考有方向——2008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4.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与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对比评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5.夯实双基研究考纲重视地图关注热点——浅析2002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及复习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全国高招统考大纲及各科目解析2008年03月21日16:36语文英语汉语文理数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文数文综政治历史地理综合解析:·名师把脉各科命题方向:08年高考大纲全解析·名师解读08高考大纲政治多注重时政热点各科解析:语文:·依照语文大纲抢分高招:突出重点主攻读写· 2008年语文高考大纲:渗透新课标的命题精神数学:·依照数学大纲抢分高招:回归课本探寻发源地· 2008年数学高考大纲:强调了对基础的考查英语:·2008年英语高考大纲:词汇量要求有所提高生物:· 08年生物高考大纲:全面考查生物科学素养化学· 2008年化学高考大纲: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物理:· 2008年物理高考大纲:会使用仪器处理问题【考纲】依照语文大纲抢分高招:突出重点主攻读写陈京龙湖南省特级教师《试题调研》特约名师1、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我们在考前最后90天要根据2008《考试大纲》和《试题调研》第6辑解读考纲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既关注“热点”,也留心“冷点”(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甚至“冰点”(如文学常识的识记),决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现在各地试卷题量和文字书写量都有减少趋势,因而个别考点在高考试卷中轮空,比如2007年全国卷两套卷中对语基知识的考查,没有出现标点题,卷Ⅰ有字形题,天字音题;卷Ⅱ却相反,有字音题,无字形题。
所以上一年来,考的考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2008年仍然不出题。
又如2005年江西卷的第一大题出了6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近义词比较、成语使用、标点符号和语病识别等考点,2006年压缩了题量,没有出成语题,但2007年高考江西卷又考了成语。
其实,过去一些“冷点”完全可能变成后来的“热点”,比如说全国卷在2005年之前没有单独考察“语段压缩和扩展语句”,在2006年、2007年全国两套试卷中语文综合表达题的板块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卷土重来,成为“热点”考题,不管是概括二胡的特点还是仿照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扩展成三句话,都是对这个考点的检查。
理性应对2008年考纲变化及时调整高三历史复习策略北京闻宗明2008年考试大纲中对历史学科考试范围的调整幅度如此之大,使得笔者初阅之后颇有“震惊”之感,因为这种现象是近年来所未有的。
但当笔者深入地研读2008年考试大纲中关于历史学科考试范围的划定,最终又有一种“回归”的感觉。
那么“回归”的感觉从何而来?就在于笔者认为2008年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考试范围的大幅度调整,实际上更为符合当年在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设置“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初衷。
众所周知,所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测试方式.全面地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区分出考生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差异,从而为高等院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质的新生。
平心而论,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大部分历史试题,确实达到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不庸讳言,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部分历史试题距其考核目标和要求的完全实现还是有一些差距。
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近年来的考试大纲中对历史学科考试范围的划定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因为既然是综合能力测试,首先就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样才便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设计试题,从而达到高考的目的和文综测试的考核目标。
如“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一知识点,从综合能力测试的角度来看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来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作用和影响颇为重大的事件,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关于“三农”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确为十分成功的典范。
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将其从考试范围中删除,将如何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测试”?所幸的是,2008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划进了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