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2节 昆虫设计方案素材 (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第12章空中的生物第二节昆虫初一生物第二节昆虫教学设计(1课时)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ipad教学进行小组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2、在对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2、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创新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本节难点:观察蝗虫,绘制蝗虫结构简图。
三、课前准备(1)、收集昆虫的相关资料(2)、全班分组,每6人一组,组长分配组员任务(3)、材料准备:小组活动单,ipad四、学情分析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把ipad 和学生的学习相联系,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年级学生对探索昆虫世界充满了兴趣,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获得更多有关昆虫的知识。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关于探究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以及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并且把自学内容表达出来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开始形成人文情怀,并开始形成主人翁精神,已经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五、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小组互助学习法3、ipad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在鸟类飞向天空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一类会飞的动物,它们就是昆虫。
昆虫的飞行比鸟类早了1亿年,是地球上最早的飞行家。
播放视频《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过渡:通过亿万年的进化,昆虫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昆虫家族拥有100万种以上的生物,占整个已知动物的五分之四。
同学们你们了解昆虫吗?下面我们来调查:以下动物哪些是昆虫?2、昆虫小调查(通过ipad发送图片给学生机,并投票:是或不是昆虫。
第十二章第二节昆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3.说一说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2.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观察蝗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前呈现多种昆虫图片让学生欣赏,营造学习氛围,并为课堂学习铺垫.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小动物图片,他们在生物分类中都属于同一个类群,都有着一个统一的称呼,你知道叫什么吗?学生:昆虫.教师:你还能列举一些身边的昆虫吗?学生回答略(会有答错的如:蜈蚣、蜘蛛等,写在一边备用).二、新课学习教师: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小动物,其中部分动物,很多同学也表达了不同意见,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只小动物,是不是属于昆虫呢?学生:找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本节课,大家一起共同探究.呈现课题,进入“研究学习”版块.教师:(呈现苍蝇、蚊子、螳螂图片)这三种昆虫你都认识吗?学生回答略.教师:下面我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该昆虫的相关信息,并选取该昆虫形态结构特征的内容,进入“交流共享”版块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学生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昆虫进行百度搜索.教师:同学们列出了对三种昆虫形态结构特征的搜索,现在你能找出这三种昆虫的共同特点吗?学生:他们三个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都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都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进行百度搜索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析了三种昆虫的共同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利用昆虫的代表物种蝗虫,来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研究!学生活动:利用FLASH观察蝗虫各结构特征.教师:下面我们来自己给自己把把关,看看你认识了多少个蝗虫结构.学生活动:点击“试一试”,对自己进行检测.教师:满分为12分,如果你没有得到12分,可以请你周围满分的同学帮你查找,是哪里出了问题.学生活动:同学互助,直至所有同学得分均为12分.教师:大家都掌握了蝗虫的相关结构,那么下列有关蝗虫的生理知识问题,如取食物、呼吸、运动等,你能答出几个?学生回答略.教师:如果你觉得对某些问题有疑问,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电脑,进入百度搜索或者老师在页面上给你的网络链接,寻找相关答案.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对蝗虫的生理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教师:请同学来回答我们网页上的几个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通过了前面苍蝇、蚊子、螳螂和蝗虫的学习,现在你能更加明确的告诉我昆虫的共同特征吗?学生回答网页“昆虫世界”栏目的习题,检测学习成果.教师:我们不仅要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更要将归纳出的共同特征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的标本,可是将上面的动物分类标签给弄丢了,只剩下动物名称了,你能帮忙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吗?这些标本在你们的桌肚里,现在请你拿出来进行判断.学生活动:判断手中的昆虫标本是否属于昆虫.教师:请学生来告诉我,你手中的动物是不是昆虫.学生回答略.教师:本节课开始我请同学举例身边的昆虫,有同学举了黑板上的几种动物,现在我们再请这几位同学来判断,自己当初举出的动物是不是昆虫.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昆虫世界的冰山一角,昆虫是所有动物种类中最多的一类,占整个动物种数的2/3.他们与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举例谈谈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吗?学生举例略.教师:对待有益的昆虫我们要保护和开发利用,那么对于有害的昆虫能不能直接将它们全部消灭?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即使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只能采取防治、控制的方法,使其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而不能采取极端方法.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结检测”版块来共同检测自己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一、五彩缤纷的昆虫1.种类及地位2.宏观特征3.昆虫的共同特征二、观察蝗虫1.外形和分部2.结构和功能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2.有害方面。
昆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点和生活特点(2)概述昆虫的要紧特点2.能力目标:(1)与同窗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看(2)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进程中,进展搜集与处置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看蝗虫并概述昆虫的要紧特点教学难点:观看蝗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在自然界中,insect的家族超级兴隆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数的2/3。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昆虫的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汇报,以便同窗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等。
)天牛、蝴蝶、蜻蜓、螳螂、蜜蜂、蝉……他们有哪些一起的特点?昆虫的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份。
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
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注意区分蜘蛛、蜈蚣等不是昆虫,要求明白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什么样的不属于昆虫。
讨论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依照意见不同,将学生分组,以“昆虫有利仍是有害”为主题进行简单辩论。
教师对辩论的情形及时进行评判和中断,是为了接下来的课程。
下面咱们就以“蝗虫”为例,让咱们第一来熟悉一下昆虫。
学生2人一组,将预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活蝗虫、放大镜、镊子、小蜡盘等。
若是捕不到蝗虫,用蝗虫的浸制标本,或模型,也能够用蚱蜢、螳螂、蜻蜓等来代替。
填写观看记录表:头部胸部腹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触角-- 前足-- 气门--单眼-- 中足--复眼-- 后足--口-- 翅膀--学生交流观看,讨论躯体各部份的作用,教师总结指正:头部: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单眼-只能感受到光线,不能看东西复眼-真正的视觉器官口-取食器官(介绍关于昆虫的口器,5种口器及代表昆虫)(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蝶的虹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蝇的舔吸式口器)胸部:前足和后足-适于行走后足-适于跳跃翅膀-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起到爱惜作用后翅很薄,适于飞行腹部:气门-气管的开口用于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你还熟悉其他的什么昆虫吗?请你跟大伙儿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昆虫家蚕等给学生以确信的评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咱们简单讨论了昆虫跟咱们人类的关系。
第5单元第12章空中的生物第二节昆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关注生命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观察蝗虫【教材分析】本节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可以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这节课是对前面知识《鸟类》的补充,进一步阐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材在最后介绍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对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安排,符合人的认识特点。
昆虫又是已知动物数量最多的种类,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昆虫》一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课件,召集学生录制“观察蝗虫”的实验视频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昆虫的结构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进一步成熟,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本节有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一些总结、分析性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生物《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网上查找关于昆虫的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将昆虫图片和观察蝗虫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我将采用设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课前热身:欣赏歌曲《萤火虫》复习巩固:鸟类适宜空中飞行的特征质疑:你们知道空中飞行的动物,除了鸟类外,还有一类是什么吗?昆虫有哪些特点,如何辨别?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习了解《昆虫》(引出课题并板书)欣赏美妙音乐复习回答思考并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新知学习一、五彩缤纷的昆虫昆虫的特征目标展示在自然界中,昆虫种类数量繁多,已知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总数的3/4。
第12章第2节昆虫【学习要求】1.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完成“观察蝗虫”的活动,了解蝗虫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1.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进行“观察蝗虫”的活动。
学习活动一五彩缤纷的昆虫【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4,思考:1.昆虫属于_______动物,在自然界中,种类和数量约占整个动物种类的_________。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三部分。
头部分别有一对______和________,还有一个_____。
胸部有_____ 对翅和 ______对足。
【合作探究】1.蜘蛛是昆虫吗?【正误判断】1. 昆虫的种类很多,螳螂、蜘蛛、虾、蟹、蝉等都属于昆虫。
()【典例训练】1.“身体分为头、胸、腹,2对翅3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面是肉外是骨”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A.河蟹 B.蝗虫 C.蜈蚣 D.蜘蛛2.昆虫分布范围广,活动范围广,其主要原因()A.具有翅,能够飞行 B.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C.具有3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D.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学习活动二观察蝗虫【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5页,思考:1.蝗虫是一类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等农作物的农业害虫,它的成虫_______、_______,所以蝗灾会造成严重的农业灾害。
2.蝗虫头部有发达的感觉器官,触角具有_______和 _______的功能,复眼是_______器官,三个单眼只能_______。
【合作探究】1.你能说出蝗虫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征吗?【正误判断】1.昆虫的单眼只具有感光的功能,不能观察物体的动静。
()2.蝗虫的气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典例训练】1.位于蝗虫头部的触角所起的作用()A.视觉 B.听觉 C.运动 D.嗅觉和触觉2.蝗虫的主要视觉器官是()A.1个单眼 B.1对复眼C.1个复眼D.3个单眼学习活动三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页,思考:1.昆虫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昆虫对人类有益。
【关键字】生物第2节昆虫一教案背景1、面向初一年级的学生2、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12章第2节3、课前准备:⑴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蝗虫的模型和标本。
⑵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昆虫的结构、习性等。
二教学思想《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生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每种生物具有能够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
同时《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对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描述,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条件,逐步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概括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模型的观察。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蝗虫模型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他们在学习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交流合作的。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关注生命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且概括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蝗虫。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本节课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设问法、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分析法、课堂练习法。
(二)学法指导本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新知识。
分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知识。
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中,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蝗虫的模型和标本。
五、教学思路: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如下第12章空中的动物第二节昆虫一、昆虫的共同特征:(蝗虫)::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有利:蜜蜂、家蚕、蝴蝶等2.有害:如螟虫、蚜虫、天牛等八、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把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理念与课堂教学设计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