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经调节治疗顽固性间质性膀胱炎盆底疼痛综合征短期随访观察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98.02 KB
- 文档页数:4
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变,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文全面总结了MPPS的发病因素、评估诊断及目前常用治疗措施,旨在为产后MPPS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评估诊断;治疗方式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 postpartum 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MPPS)是由于产后盆底、盆壁肌肉和筋膜损伤造成局部黏连、挛缩,形成触发点,而引发的疼痛、压痛和自主神经现象,多在触碰局部盆底肌筋膜时引发,疼痛评分高,严重者会引发相关的功能障碍。
该病常常误诊为盆腔感染而延误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
本文拟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总结,旨在对治疗MPP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研究和治疗MPPS提供临床依据。
一、病因研究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病因复杂,研究证实其可能与多次妊娠、密集生产、多胎妊娠、产道损伤、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导致盆底肌肉筋膜松弛、结构缺损等有关[2-3]。
妊娠后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妊娠附属物逐渐增重,身体重心后移,脊柱过度前凸,骨盆前倾加剧,腰背伸肌群处于持续性紧张收缩状态[3]。
盆腔肌筋膜受到长达数月的体位性负荷,肌纤维持久性紧张收缩导致出现痉挛,压迫从中穿行的肌肉、神经及血管,导致局部触发点的形成[4],再加上产时往往发生盆底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等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如果产后自我修复不佳最终就会发展为产后MPPS[5]。
二、评估诊断MPPS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牵涉到多系统、多部位,主要表现为可为钝痛、酸痛、胀痛、灼痛或针刺样痛,疼痛程度及疼痛部位模糊,且可能发生骶尾部、大腿根部,外阴等部位的牵涉痛。
疼痛发作时间不定,白天或晚上以及间隔时间无规律,部分患者伴有局部的肿胀、麻木、无力及感觉异常等。
因患者主诉模糊不清,增加了诊断的难度[6]。
摘要:目的探讨阿米替林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将36例膀胱疼痛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PBS/IC)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泌尿科,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
给予所有患者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同时采用40mg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西施泰)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随访干预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情况。
采用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评分表从问题指数(ICSI)和症状指数(ICPI)两方面进行评估,对比尿频及盆腔疼痛评分(PUF)评分,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6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其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达77.77%。
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夜尿次数、排尿次数均少于治疗前,排尿总量以及平均尿量均多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ICSI、ICPI以及PU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米替林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后,患者的体征均趋于稳定,无局部刺激症状,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PBS/IC患者采用口服阿米替林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取得了显著地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阿米替林;透明质酸钠;不良反应Combination therapy of amitriptyline and sodium hyaluronate for bladder pain syndrome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Abstract: obxxxx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pain syndrome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bladder pain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PBS/IC)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from the ur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The data of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mitriptyl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rally and bladder instillation with 40 mg sterile sodium hyaluronate solu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compare their ur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Leary-Sant Interstitial Cystitis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blem index (ICSI) and symptom index (ICPI). The frequency of urine and pelvic pain score (PUF) were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ymptom improvement was 77.77%. The number of nocturnal urination and the number of urination in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les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total amount of urination and the average amount of urine were m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ICSI ICPI and PUF in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After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tended to be stable without local irritation symptoms and no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Oral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in PBS/IC patient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t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Key words: Bladder pain syndrome; Interstitial cystitis; Amitriptyline; Sodium hyaluronate; Adverse reactions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的膀胱壁炎症性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以及尿痛(疼痛与膀胱充盈相关,且以耻骨上区疼痛为主)。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04.015·论著·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研究许红玲 王根生 李青 王书华 许冬娣 陈早琴 汪丹 高柳琴项目来源:安庆市医疗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编号:2021Z2016)作者单位:246004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许红玲、王根生、李青、许冬娣、陈早琴、汪丹、高柳琴);安徽省潜山市立医院(王书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 )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
方法 搜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诊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0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新式阴式组)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 组),每组51例。
2组患者均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 )诊断为Ⅲ度子宫脱垂,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比较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的恢复、复发等情况。
结果 LSC 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新式阴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式阴式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7.8%,LSC 组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依据POP⁃Q 分度法代表阴道残端最低点的C 点为评价指标,2组患者的治愈率各为94.7%、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LSC 组术后出现1例阴道残端网片暴露。
结论 2种手术方式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安全、微创、效果肯定的术式,其中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具有无网片暴露、脏器不易损伤、容易操作等优势。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图分类号】 R 7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04-0544-04Clinical study on new⁃styl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aginal wall repair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schial spine fasciodesis for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XU Hongling ,WANG Gensheng ,LI Qing ,et al.Anqing Municipal Hospital ,Anhui ,Anqing 246004,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new⁃styl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aginal wall repair combined with modified sciatic spine fasciodesis an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LSC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Methods A total of 102patients with severe uterine prolapse hospitalized and treated from December 2020to December 2021were searched ,and the double⁃blind method was applied to randomly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new⁃styl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aginal wall repair combined with modified sciatic spine fasciodesis group (new⁃style vaginal group )an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group (LSC group )with 51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iagnosed as Grade Ⅲuterine prolapse by 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 (POP⁃Q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ecurrence ,etc of the two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LS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new⁃style vaginal group (P <0.05).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ostoperativ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new⁃style vaginal group and the LSC group (97.8%vs 96.4%,P >0.05,respectively ).Based on POP⁃Q was consider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method denoting the minimum point C between the new⁃style vaginal group and the LSC group (94.7%vs 93.7%,P >0.05,respectively ).One case of vaginal stump mesh exposure was noted in the LSC group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Both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 are safe ,minimally invasive and affirmatively effective for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the new⁃styl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aginal wall repair combined with modified sciatic spine fasciodesis is advantageous with non⁃mesh exposure ,less organ damage and easy operation.【Key words 】 ischial spine fasciodesis ;pelvic organ prolapse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自2008年FDA 发出阴式手术放置网片出现并发症的警示后,放置网片的阴式手术范围相对缩减,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al colpopexy,LSC),因很低的网片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性生活质量较高,目前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现已成为中盆腔缺陷的金标准术式。
骶神经刺激的综合—文献调研申静路玉坤杨涵璐关键词: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一、骶神经刺激总述骶神经电刺激是通过短频脉冲刺激电流作用于特定的骶神经,人为的激活兴奋性或抑制性的神经通路,从而调节膀胱、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功能,有助于治疗排尿功能障碍。
最近的大量研究结果均证实了,骶神经电刺激在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和慢性尿潴留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并通过了美国的FDA 批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其确切的机理尚不太明确,可能是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能够影响另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从而调节神经兴奋和抑制系统之间的平衡。
通过动物实验,Shaker等[10]认为阻断传入性的C-纤维是骶神经刺激治疗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现根据刺激电极的置放类型,可分为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和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
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适应证:①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②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③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④多发性硬化症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排尿障碍;⑤间质性膀胱炎保守治疗无效者;⑥膀胱过度活动症且保守治疗无效者;⑦严重盆底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治疗首先应对病人初次筛选后记录排尿日记并做尿动力学检查;对保守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或导尿等)无效者再做刺激试验;刺激试验有效者考虑植入电刺激器。
刺激试验中将刺针穿入S3骶神经孔,进行预刺激后,观察病人反应,比较刺激前后的排尿日记,若客观指标改善50%,主观症状明显改善,则开始进行永久性电刺激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surface therapeu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的优点就在于不侵入,操作简单易行,病人很少有不适感,且并发症少。
它通过刺激骶后孔所对应的皮肤, 间接的刺激S2、S3和S4骶神经。
虽然效果不如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明显,但在治疗某些难治性尿失禁方面有很好的疗效[16] 。
骶神经刺激的综合—文献调研申静路玉坤杨涵璐关键词: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一、骶神经刺激总述骶神经电刺激是通过短频脉冲刺激电流作用于特定的骶神经,人为的激活兴奋性或抑制性的神经通路,从而调节膀胱、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功能,有助于治疗排尿功能障碍。
最近的大量研究结果均证实了,骶神经电刺激在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和慢性尿潴留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并通过了美国的FDA 批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其确切的机理尚不太明确,可能是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能够影响另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从而调节神经兴奋和抑制系统之间的平衡。
通过动物实验,Shaker等[10]认为阻断传入性的C-纤维是骶神经刺激治疗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现根据刺激电极的置放类型,可分为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和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
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适应证:①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②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③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④多发性硬化症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排尿障碍;⑤间质性膀胱炎保守治疗无效者;⑥膀胱过度活动症且保守治疗无效者;⑦严重盆底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治疗首先应对病人初次筛选后记录排尿日记并做尿动力学检查;对保守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或导尿等)无效者再做刺激试验;刺激试验有效者考虑植入电刺激器。
刺激试验中将刺针穿入S3骶神经孔,进行预刺激后,观察病人反应,比较刺激前后的排尿日记,若客观指标改善50%,主观症状明显改善,则开始进行永久性电刺激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surface therapeu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的优点就在于不侵入,操作简单易行,病人很少有不适感,且并发症少。
它通过刺激骶后孔所对应的皮肤, 间接的刺激S2、S3和S4骶神经。
虽然效果不如植入性骶神经电刺激明显,但在治疗某些难治性尿失禁方面有很好的疗效[16] 。
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疼痛是人类常见的生理反应,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症状。
传统的疼痛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为了寻求有效、安全的疼痛治疗方法,神经调控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包括脑电刺激、脑磁刺激、经颅磁刺激、经皮电刺激和经皮磁刺激等。
这些技术通过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改变神经系统的活动来缓解疼痛症状,具有非侵入性、无药物副作用等优点。
然而,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也存在局限性,如治疗效果不稳定、适应症限制等。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改进将有助于提高神经调控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神经调控技术;疼痛治疗;脑电刺激;脑磁刺激;经颅磁刺激;经皮电刺激;经皮磁刺激引言:疼痛是人类常见的生理反应,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症状。
根据疼痛的发生机制可以将其分为痛觉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觉性疼痛是由疼痛刺激传导至大脑的正常疼痛途径引起的,如烧伤、切割等。
而神经病理性疼痛则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疼痛,如神经损伤后的痛觉过敏。
传统的疼痛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康唑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局部神经兴奋来缓解疼痛症状。
处方药如吗啡、芬太尼等,通过作用于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受体来缓解疼痛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为了寻求有效、安全的疼痛治疗方法,神经调控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脑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脑电刺激(Electroencephalogram Stimulation, ES)是一种通过外部电刺激改变大脑活动的技术。
脑电刺激主要通过刺激和改变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来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
研究表明,脑电刺激可以通过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来缓解疼痛症状。
目前在脑电刺激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有直流电刺激、交流电刺激和脑电生物反馈等。
数字时代的泌尿外科: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骶神经调节••骶神经调节 (SNM) 是一种经过批准和验证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慢性非阻塞性尿潴留和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法。
它涉及在皮下植入可编程刺激器,该刺激器通过通常通过 S3 孔进入的骶神经的导线提供低幅度的电刺激。
SNM 的作用似乎受到体细胞传入神经的激活的调节,这反过来又抑制了膀胱感觉通路和反射性膀胱过度活跃。
最近的工作表明了治疗的持久效果,以及该技术在其他盆腔疾病中的新应用。
骶神经调节(SNM) 是一种用于治疗患有膀胱和/或肠道疾病的患者的程序。
神经调节基于这样的理论,即直接或间接通过骶神经根的恒定低幅度刺激导致向排尿中心的上行信号调节向膀胱和肠的传出信号。
在保守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失败后,这种治疗通常作为三线治疗提供。
第一个神经调节程序于1954 年作为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深部脑刺激(DBS) 进行。
1988 年,Tanagho 和Schmidt 将SNM 引入下尿路功能障碍 (LUTD) 治疗,包括 OAB 治疗。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于1997 年和1999 年批准SNM 用于治疗难治性OAB、频率和非阻塞性排尿后残留尿潴留。
最近,可充电和条件磁共振成像 (MRI) 安全设备 (Axonics r-SNM SystemTM, Irvine, CA) 已在欧洲和美国推出。
该系统的临床效果似乎与目前的免充电InterStimTM II 设备(美敦力,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相似。
然而,更新的 InterStim 设备已提交 CE 标志和 FDA 批准,以改善患者的偏好并为 1.5 和 3 特斯拉提供全身 MRI 安全性,后者的场强已成为临床标准。
可充电电池导致体积更小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IPG)。
1作用机制SNM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然而,电刺激会调节供应膀胱、肠道、泌尿和肛门括约肌以及盆底肌肉的神经。
临床医学综合试题1、单选嵌顿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称为()。
A.闭孔疝B.Richter疝C.Littre疝D.腹股沟滑动性疝E.股疝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是个记忆性认知题目,目的在(江南博哥)于使考生把发生于不同部位或由不同疝内容物构成的疝区别开。
A和E是分别发生于闭孔和股管的疝,B是指疝内容物是部分肠壁的疝,D是指由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作为疝囊壁一部分的疝,只有Littre疝是指嵌顿疝的内容物是小肠憩室的疝,故应当选C。
2、单选?男,40岁。
因3周来发热、咳嗽、气短入院。
已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2个星期,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发绀。
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
查体:T38.9℃,颈部、腋下可及直径约1cm左右的淋巴结,光滑无压痛,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胸片显示间质性肺炎。
实验室检查:血WBC4.0×109/L,多次血、痰培养无细菌生长。
治疗用药应首选()。
A.泰能B.复方磺胺异噁唑C.链霉素D.头孢曲松钠E.万古霉素正确答案:B3、单选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A.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B.有恶性程度的逆转倾向C.血hCG升高D.血CA125升高E.具有男性化作用正确答案:D4、单选临产后起主要作用的产力是()。
A.膈肌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子宫收缩力D.肛提肌收缩力E.圆韧带收缩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能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和胎盘娩出,其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
腹肌收缩力和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娩出胎头的重要辅助产力。
肛提肌收缩力只起协助胎先露部内旋转、协助胎头仰伸和娩出以及胎盘娩出的作用。
5、单选不符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的是()。
A.生长缓慢B.智力低下C.TSH降低D.骨龄落后E.发病年龄较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发性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于原发性甲减,主要病因是甲状腺先天发育不良、异位或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缺陷,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故最主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垂体TSH分泌增多。
2024年第1期浙江畜牧兽医骶尾骨麻醉技术治疗猫自发性膀胱炎一例洪馨兰1,王毅楠1,李 婷1,郭 娟2,黄雪纯1,2(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2.芭比堂爱心动物医院温科转诊中心)中图分类号:S858.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24)01-0043-002 猫自发性膀胱炎(FIC)是公猫常见的下泌尿道系统疾病,与猫应激反应有极大的关联性,临床常见尿道功能性阻塞,进而引起患猫水、电解质、生化指标紊乱,严重时致死。
传统治疗方案为留置导尿管并住院观察,有较多副作用,如住院环境常对患猫促发应激反应,不利于病情恢复,且治疗周期长而费用高。
因此,越来越多的宠物医生倾向于采用镇痛、舒缓情绪的治疗方案来治疗FIC。
1 基本信息5月龄雄性未绝育英国短毛猫,体重2.87kg。
几日前出现排尿后惨叫,并频繁舔生殖器,猫砂盆内每日均有多块小尿块,来院前一日出现排尿障碍。
精神食欲尚可。
无下泌尿道疾病及其他病史。
2 诊断2.1 体格检查 患猫精神尚可,体况评分3/5分,水合正常,体温39℃,呼吸频率56次/min,心率188bpm。
阴茎口可见白色栓子,腹部触诊膀胱充盈。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除血清肌酐为16μmol/L(正常范围:71~212μmol/L)低于正常水平外,其他指标正常;血气检查血液pH值升高(7 446),其他指标也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导引下膀胱穿刺采集尿液进行分析检查,尿比重为1.028,尿沉渣镜检可见大量鸟粪石结晶(图1A),染色后可见球菌(图1B),未见白细胞吞噬相。
图2 超声检查影像A:左肾横断面;B:膀胱三角区纵切面,近尿道处扩张;C:膀胱体纵切面,箭头:膀胱结晶;箭号:膀胱结晶/结石。
收稿日期:2023 04 29通讯作者:黄雪纯(1995-),女,浙江温州,硕士,研究方向为宠物临床诊疗。
2.4 诊断 根据主诉、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自发性膀胱炎引起尿道阻塞。
S3骶神经调节治疗用于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长期效果宋伟
【期刊名称】《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7(009)003
【摘要】目的:评估骶神经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在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diopathic overactive bladder,IOAB)的长期效果,并确定其预测因素。
材料和方法:笔者收集了自1996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本中心所有接受SNM治疗的IOAB患者的长期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既往治疗和手术史、排尿日记、并发症以及设备修复和取出率的数据。
任何临床参数改善≥50%,则被定义为治疗成功。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宋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护理7例 [J], 肖小玲;刘洁珍
2.难治性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骶神经根神经调节治疗:单中心的14年经验 [J], 杨飞
3.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护理7例 [J], 肖小玲;刘洁珍
4.第2代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下尿路症状(附45例报告) [J], 连冠;肖远松;胡卫列
5.3D打印技术辅助骶神经调节术治疗5例难治性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J], 程茹;张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