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领域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26 KB
- 文档页数:9
天地伟业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矛盾逐步突出,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是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ITS系统已成为各地交警部门用来强化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用ITS系统进行非现场执法以及监控的手段进行交通管理是当今城市交通建设的主流。
其中非现场执法设备主要是固定检测设备,俗称“电子警察”或“电子眼”,作用是对警力相对薄弱或失管失控的路口、路段及交通事故黑点、交通秩序乱点进行监控。
未来几年,随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ITS系统无疑将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相关设备的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ITS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ITS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完善,性能上也不断改进。
未来的ITS系统将突破现有的闯红灯、超速抓拍、卡口车牌识别、交通信号检测等单一性功能,ITS系统的智能化以及综合性将更加突出。
天地伟业城市路口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非现场处罚综合处理平台城市路口车辆闯红灯监测系统城市卡口车辆监控识别系统高速公路车辆超速监测系统城市道路综合监控系统天地伟业ITS产品现已遍布天津、河南、江西、甘肃、新疆、四川、山东、山西、河北、福建、陕西、云南等省市,为各地“平安大道”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多年来大量的应用证明,系统以其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实用性、扩展灵活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客户的现场需求,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天地伟业特有的“施工”、“调试”、“维护”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技术服务方案,亦为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非现场处罚综合处理平台非现场执法处罚综合管理平台是天地伟业自主研发,适用于闯红灯抓拍系统、超速抓拍、移动电子警察、道路治安监控系统及人工拍摄各种影像数据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数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完全按照目前交警非现场执法流程设计,采用B/S架构,基于公安部门采用的IBM Websphere中间件,是公安交管部门处理机动车违法数据的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动态违法抓拍系统【面向城市交通】公安交警视角创新智慧交通实践目录1.1.动态违法抓拍系统 (3)1.1.1.系统概述 (3)1.1.2.系统特点 (3)1.1.3.系统结构 (4)1.1.4.业务流程 (6)1.1.5.系统功能 (7)1.1.6.系统接口 (8)1.1.动态违法抓拍系统1.1.1.系统概述动态违法抓拍系统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人工与智能抓拍交通违法行为,为违法处罚提供有效证据,达到辅助(非现场)执法的目的,提升交警处罚违法行为的准确性和对道路交通的管控能力。
1.1.2.系统特点1.人工与智能结合的快速抓拍利用摄像机3D定位功能,人工快速定位违法行为,形成违法录像或抓拍违法图片。
2.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资源,辅助(非现场)执法通过前端视频图像,人工控制监视、记录、重放各种监管情况和画面,对电子警察抓拍形成有力的补充,达到辅助(非现场)执法的目的。
3.结合嵌入式设备,软硬一体化利用硬件固化软件形式,实现一体机,提高安装快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4.兼容国内外主流视频厂家设备兼容海康、大华等国内外主流视频厂商的视频设备,实现统一的接口和界面集成各厂商设备。
1.1.3.1 逻辑结构FiberFiber1.1.4.业务流程1.1.5.系统功能1.1.5.1 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是对本违法抓拍系统进行基本设置,包括对预录时间进行设置和对用户分配视频进行分组设置。
对预录时间进行设置可以将录像视频文件提前指定时间进行保存,这样可以对没有来得及抓拍的进行补录。
对用户分配视频进行分组设置可为不同的抓拍用户分配一组或多组视频,方便抓拍用户对多个视频摄像头进行切换,同时也方便为多个抓拍用户分配监控画面。
1.1.5.2 违法抓拍人工对视频进行手动控制,可以对主要监控画面的违法行为通过视频录像或图片抓拍的方式进行记录,作为一个违法行为的证据。
并填写详细的违法行为。
抓拍的录像可以作为事后视频截取图片的基础。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保障旅客安全和顺畅的出行已经成为了铁路部门的头等大事。
而在铁路安全管理中,视频监控系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分享一个关于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监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终端设备、视频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管理软件等组成。
监控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摄像机、云台、镜头、微卡以及其他相应的硬件设备。
视频存储设备主要用于存储摄像机或其他录像设备拍摄的视频,并且能够实现读写和备份。
网络设备则主要用于视频的传输和网络连接等方面。
而管理软件则负责管理和控制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和存储设备,支持远程调控、回放、存储等功能操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某条铁路线路通过建设全线路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铁路安全监管中的一系列问题。
该线路的监控系统采用了高清晰度摄像机,清晰度达到720P或1080P,从而能够确保录像质量和识别度。
在安装摄像机的时候,同时还配合安装了智能化视频分析系统,包括行人检测、车辆检测、交通事件检测以及部分场景检测等。
这些功能使得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铁路安全,实时发现问题和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
另外,为了确保监控系统的24小时全方位监测,该铁路线路还建立了后续支持体系,包括视频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双备份+三地存储”机制等,以及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维护机制,确保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现代化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保障铁路安全的必需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它也是铁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但是,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系统的运维成本过高、管理软件的界面不易操作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
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单纯地安装几个摄像头,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华为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华为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交通是现代社会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对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华为积极响应,并致力于在智能交通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1. 解决方案概述华为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该解决方案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1.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华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
这有助于交通部门快速掌握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1.2 智能公交系统华为的智能公交系统应用现代化通信和定位技术,实现公交车辆的准确定位和调度。
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和实时数据传输,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公交车辆的拥堵率,并提高公交运行的准时性和可靠性。
此外,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询公交路线和实时到站信息,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1.3 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华为的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借助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技术和快速警报系统,能够对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该系统的智能算法还可以识别交通事故并快速报警,提供紧急救援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1.4 智慧停车系统华为的智慧停车系统通过车牌识别、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此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停车位信息和导航服务,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空余车位。
同时,该系统还支持移动支付,方便用户缴纳停车费用,提升停车场的管理效率。
2. 实施效果及案例分析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以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为例,通过华为提供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快速调整红绿灯时长,合理分配交通流量,有效减少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系统的视频监控分析与车辆识别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和车辆识别方法,对交通流量、行驶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基于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视频监控分析与车辆识别方法。
视频监控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摄像机对交通路段进行连续拍摄,并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处理。
视频监控分析主要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步骤。
目标检测是视频监控分析中的第一步。
它旨在从视频中检测出交通场景中的车辆。
目标检测通常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实现。
目前比较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如Haar特征和HOG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
这些算法可以对交通场景中的前景目标进行检测,并生成目标的位置和边界框。
目标跟踪是视频监控分析中的第二步。
它旨在在连续的视频帧中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
目标跟踪算法通常应用于目标检测的结果,将静态的目标转变为动态的轨迹。
常用的目标跟踪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和相关滤波器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目标的运动模型和观测信息,实时估计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目标识别是视频监控分析中的最后一步。
它旨在识别目标的类别和属性。
目标识别算法通常根据目标的外观和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目标识别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隐马尔可夫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对车辆进行分类,识别出车辆的类型(如轿车、卡车、摩托车等)和属性(如品牌、颜色等)。
车辆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为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车辆识别通过对交通场景中的车辆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判别,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
车辆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传统的车辆识别方法,它依靠提取车辆的形状、纹理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卡口及道路交通智能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了解全市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的窗口,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不可缺少的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建立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等,为指挥人员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治安事件录像取证,为内外事警卫工作效劳,起到综合治理效果。
本方案旨在利用现有的数据传输线路,建立基于IP网络传输的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以科技的手段减低交通管理部门工作强度,保证城市道路的平安通畅,减少交通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城市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的主要作用有:(1)交通监视和疏导:通过系统将监视区域内的现场图像传回指挥中心,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车辆排队、堵塞、信号灯等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信号配时或通过其他手段来疏导交通,改变交通流的分布,以到达缓解交通堵塞的目的。
(2)交通警卫: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交通警卫录像,大型集会活动的交通状况,及时调动警力,以保证交通警卫录像畅通。
(3)通过突发事件的录像,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通过对违章行为的录像,发挥监控系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5)通过对以前的模拟监控系统进展网络化改造,使之能够方便地进展全网管理。
1.1实现功能与目标•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直观及时的了解交通运行状况,及时调度指挥城市交通运行。
对于突发事件做及时处理•在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十字路口、主要街道等设立监控点,对交通情况进展24小时直播。
•监控点采用不同的网络传输〔有线和无线〕。
•所有前端摄像机要求有夜视功能,性能稳定。
•在重要路段设立车牌抓拍系统,对于违章的车辆,系统将立即抓拍车牌号,保存下来,上传到交通调度指挥中心进展违章处理。
•通过图像监控系统,结合远程监控管理员和现场值勤交警操作经历的优势,力求防止误出警、误处理、误操作;通过图像监控报警联动功能,起到对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和及时处理的作用;•通过图像监控录像回放功能,做到准确处理、证据执法、防止纠纷,提高科技化管理能力。
高铁、轨道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 系统背景概述 (3)1.1 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现状 (3)1.2 高铁、轨道交通对安防系统的要求 (4)1.3 智能安防管理系统 (6)3 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7)3.1 系统设计思路 (7)3.2 系统结构组成 (8)4 系统功能特点 (11)5 联网管理平台 (17)5.1 系统主要组成模块介绍 (18)5.2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19)1系统背景概述1.1高铁、轨道交通安防管理系统现状城市高铁、轨道交通体现为高效率、高环保性和为多数人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客运体系,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快速高铁、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最重要途径。
中国的城市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入快速有序的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城市高铁、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建设投资高达2000亿元,建成了总长度5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线路。
“十一五”期间预计各城市在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将投资6000多亿元,高铁、轨道交通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2015年中国将拥有超过2000公里的城市高铁、轨道交通线路,这样城市高铁、轨道交通系统能承担的城市交通客流量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
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铁、轨道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人们方便快捷出行的最佳选择,高铁、轨道交通作为一个主要交通枢纽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高铁、轨道交通由诸如站台、设施中心、设备中心、消防中心、运输中心、调试中心、运营车辆段等多单位及各自管辖的区域所组成,各个单位对于高铁、轨道交通各区域的管理既有自立、又有交叉,高铁、轨道交通实行自动化监控管理具有作特殊的意义。
高铁、轨道交通的地域较大,人流集中而区域相对分散,因此,高铁、轨道交通的安全监控工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高铁、轨道交通有较大的面积区域和广泛的周界,开阔的地域,复杂的场内交通,大量的出入口和围栏,使得高铁、轨道交通监控的摄像头数量庞多。
交通领域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概况
各类违章行为是造成当今社会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之一。
随着社会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作为“科技强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警察系统在制止交通违章、规范车辆行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往建设的电子警察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下述问题:
采用标清设备,抓拍像素低,误拍率高,夜间补光效果差,在实际使用中处罚率低。
采用线圈检测技术,不仅需要破路施工、影响交通,而且线圈检测技术本身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线圈容易因高低温、车辆碾压路面等因素而损坏,同时线圈能够检测的违章行为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路口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线圈检测这类传统手段难以捕获复杂违章行为,往往需要借助普通安防摄像机由人工远程操作实时监控的方式来发现并记录,技术含量低、人力资源消耗大,与“科技强警”的理念导向相去甚远。
本项目中将引入当前最先进的交通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对现有的电子警察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换代,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最大程度上解放警力。
项目需求
通过建立视频型电子警察系统,实现对城市主干道路口通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视、抓拍、报警、记录保存车辆通行的信息和车流量数据并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为公安部门打击违法、盗抢和查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交通状况、加强交通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要求全面采用视频智能识别技术,通过对视频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智能化地识别出信号灯状态、车辆号牌、车辆违章行为等信息,避免采用线圈检测这类易损坏、对路口交通影响大、施工难度大的方式,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干预,系统独立工作,并自动给出用户所需的数据资料。
系统设计原则和理念
先进性:前端采用嵌入式一体化高清摄像机,内置视频智能识别算法,替代传统的摄像机+工控机模式。
500万像素高清画质可同时覆盖3个车道,信号灯状态、车辆违章状态、车牌号码等要素同时反映在一张照片中,并且可将违章过程的连续照片合成为一张图片。
同时系统对于室外恶劣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还是系统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实用性:系统在满足GA/T496-2009公安部最新标准、准确捕获闯红灯违章行为的基础上,更能准确捕获逆行、压线、违法变道、不按车道行驶等违章行为,为交通管理部门用
户提供更有价值的路面交通信息,使交通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具针对性。
经济性:采用嵌入式一体化技术,同时选用低功耗的补光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极大地提升,系统的维护成本显著下降,同时系统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系统整体的经济性显著提高。
安全性:前端摄像机内置水印加密算法,在数据源头进行加密,杜绝了数据被篡改的可能,确保数据作为证据的可信性。
通过这样的加密手段,保障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易维护性:采用嵌入式一体化技术,一方面系统所包含的设备数量减少,故障点更少,并降低了施工安装的工作量,一方面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大大提高,可避免大量的现场维护工作。
同时,嵌入式一体化前端设备接入后端软件平台集中统一管理,可实现远程升级、维护和自动校时,系统总体的维护简单方便。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嵌入式一体化架构,内置视频智能识别算法,替代传统的摄像机+工控机模式,系统结构简单,只需要配合必要的补光设备,即可完整地实现系统功能。
相对于摄像机+工控机或摄像机+嵌入式分析主机的模式,嵌入式一体化摄像机模式的优势是显著的。
前端存储设备同样采用嵌入式高性能处理平台,内置大容量硬盘,可接收来自高清摄像机的JPEG图片流、H.264视频流,实现图片、录像的前端存储。
断点续传功能是部署前
端存储设备重中之重的考虑,其可以完美应对前端设备与后端中心平台数据传输链路故障,在链路恢复第一时间将网络中断期间的数据自动上传至后端中心平台,避免数据丢失。
同一路口的前端设备通过交换机汇聚为路口局域网,根据电子警察业务数据量偏大、数据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首选光纤网络作为数据传输载体,在路口配置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网络将前端数据传输至后端中心平台。
同时,在一些有线网络链路难以到达的点位,也可选择GPRS/CDMA、3G等无线传输方式,作为有线传输方式的有效补充。
嵌入式一体化高清摄像机为系统的核心,除了具备传统摄像机所具备的视频采集功能,还可通过内置的视频智能识别算法,实现对视频流数据的智能分析,识别出用户所关心的各类信息,如信号灯状态、车辆号牌、车辆违章行为等,并且这些信息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格式或规范,方便地组织在一起,精确地呈现给系统的使用者。
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系统集成度,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部署、设备联调的难度。
系统实现方案
嵌入式一体化摄像机是整个前端系统的核心,而视频智能识别算法则是嵌入式一体化摄像机的核心所在。
嵌入式一体化高清摄像机,集抓拍、控制、识别、录像、压缩、传输于一体。
具有先进的视频检测功能,可以对视频图像进行逐帧识别,同时自动匹配对应车道,对过往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并做行为判断,如有违章车辆即进行抓拍、车牌识别、录像、存储,处理结果上传到后台。
前端系统从功能逻辑上可分为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主要承担视频信息相关要素的分析判断,控制单元则根据检测单元分析判断结果进行响应和记录,以及数据的处理。
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在逻辑上分开,物理上集成于嵌入式一体化摄像机内。
检测单元集中体现了本方案的技术先进性,车辆检测算法实现了基于视频流的车辆检测,辅以车牌识别算法,同时输出车牌号码识别结果,红绿灯信号检测算法基于视频流实时识别红绿灯状态,提供闯红灯违章行为判定的前提依据,车辆(违章)行为检测算法则根据连续的车辆检测结果判定出车辆是否违章。
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分析判断的结果,触发摄像机抓拍并同步触发补光设备,清晰、完整记录场景内所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控制单元的传输模块进行输出,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依托管理和应用软件,一方面实现设备、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一方面通过用户界面呈现如车辆查询、车辆布控、违章查询、报警、处罚等各类相关应用。
视频识别红绿信号灯
视频识别红绿信号灯:直接通过对视频信号进行智能化分析,识别出红绿信号灯状态,摒弃了物理信号连接判断的方式,无需使用信号灯控制系统的接口,避免了路口大范围、长距离破路施工、走线连接,减少了故障点和工程施工工作量。
通过不同颜色空间的特征提取,使用先进的视频智能识别算法识别出红绿灯,并利用视频稳定算法解决红绿灯晃动的影响,在复杂的情况达到较高识别率。
视频识别车辆号牌
视频识别车辆号牌:对于视频流中出现的车辆目标,通过智能化视频分析算法,直接给出车辆号**结果,结果信息可自动叠加于抓拍的图片上,同时可实时上传至后端平台软件供集中查询、调用。
图像采集:通过高清摄像抓拍主机对通行车辆进行实时、不间断记录、采集。
预处理:噪声过滤、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以及伽马校正、边缘增强、对比度调整等。
车牌定位:在经过图像预处理之后的灰度图像上进行行列扫描,确定车牌区域。
字符分割:在图像中定位出车牌区域后,通过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精确定位字符区域,然后根据字符尺寸特征进行字符分割。
字符识别:对分割后的字符进行缩放、特征提取,与字符数据库模板中的标准字符表达形式进行匹配判别。
结果输出:将车牌识别的结果以文本格式输出。
视频识别违章行为
视频识别违章行为:通过摄像机内置的视频智能识别算法,能够从视频流中分离车辆目标,并自动跟踪车辆轨迹,分析判断出车辆是否违章,路口典型的违章行为如闯红灯、压线、违法变道、不按车道行驶等都能够自动捕获,无需人工干预。
采用基于运动检测的车辆检测算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由高清摄像抓拍主机获取实时的视频流。
利用背景差分算法检测运动前景。
更新并保存背景模型。
过滤噪声,并获取准确的车辆位置。
运用时空信息、匹配和预测等算法,对车辆进行准确的跟踪,获取并保存车辆对象的轨迹信息。
判断车辆是否到达触发线位置,如果没有到达,则进行下一帧的检测,如果到达则发出触发信号。
维护和培训计划
采用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的电子警察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视频分析技术、通信技术与检测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而且整个系统设备安装地点分散,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要保证该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
设备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电子类大专以上学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维护人员培训规划:在工程合同签订后,甲方(业主)单位应选派1-2名技术人员接受乙方安排的系统理论培训,理论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要参与至少两套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以便对系统的工作流程有感性认识。
经过理论培训和实际参与安装之后,受训人员应能很好地胜任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结语
该项目最大特色在于嵌入式一体化架构与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系统结构简单,设备安装、施工、调试、维护方便;总体技术含量高,视频智能识别技术与电子警察相关应用完美融合,真正体现了“科技强警”的理念。
诚然,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本文范围,其在人脸识别、行为分析、交通
事件检测等诸多需求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
视频智能识别技术赋予系统“思考”的能力,从而使系统的使用者能够专注于上层应用,即为用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用户的需求始终在变,视频智能识别技术本身也还有完善的空间,未来仍值得我们认真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