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_经典阅读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_经典阅读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_经典阅读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_经典阅读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阅读精选(1):

元宵节的故事: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对于其中的许多故事,此刻的人们可能已经不甚了了。我们从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春节》一书中摘出几个传说,供读者朋友们在过节的同时,了解一下,回味一下。这本书也被列入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一、元宵灯节的由来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仅足智多谋,风趣滑稽,而且还心地善良。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女都对他十分敬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绞。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艰辛,心想:既然不能与父母一齐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便安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答应想办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恋眷的惆怅,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这一天,他来到西北山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阵,就回到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明白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人们十分惊慌,纷纷求问解脱的办法。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城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黑下来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在地上拦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等到夏历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天刚擦黑,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出一张偈语,回身走了。

之后,老人们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望望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念着念着,吓得满头大汗,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也爱吃汤圆,我看,十五的晚上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再传谕京都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唬住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把京都四门大开,让城外的庶民百姓进城观灯。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混杂在乡下来的那些不在劫的人中,会沾他们的光,蒙他们的福,免去灾难。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的好,可让元宵手提大宫灯,把元宵的名字写上,在前开道,我手端汤圆跟

在后边,穿大街走小巷,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她心软下来的。汉武帝一听,心中大喜,就传旨按着东方朔的办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火球横飞,焰火满天,好看极了。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齐。

闹了一夜灯火,长安京都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年年如此。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这就是此刻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

二、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齐,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构成了过年的习惯。

三、观音灯会的由来

按照中国的年节习俗,正月十五过小年,又叫元宵节。各地盛行灯会,安徽徽州也是如此,但却在十三日晚上就举办了,称为观音灯会。它源于明代,是砖雕师傅们发起的。为啥呢?

传说,当年徽州有个首富,叫鲍四,原是烧窑的。他看到商人致富回来,造房建楼,大兴土木,邀亲会友,十分阔气,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外掏,像淌水似的,眼馋得很。心想,烧窑哪如做生意好,便也弃窑经商。真是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几年下来,竟成为徽州首富。这年,他要去淮安修一条商肆街。修街前,在街头建了个鲍四庙,塑一座自己的全身像供在里面。这时,街上走来四个妇女,手抱一只瓶,瓶里插着几枝杨柳,见了鲍四,对他一个揖首便问:

鲍老板,你有多少钱财,敢夸海口,修一条鲍四街,你又有多大德行,敢建庙塑像,受万民香火?

鲍四说:我钱财无限!

哈哈,这话错了,天下只有技艺无尽头,哪有钱财无限,皇帝佬儿也不敢说这没下颚的话呀!鲍四不服,要和她打赌。她放一朵莲花,鲍四放一只元宝。如果鲍四输了,元宝白送给淮安人,并砸庙毁像;如果她输了,莲花送给鲍四装饰街面,鲍四能够受万民香火。

妇人走在前,鲍四跟在后。那妇人走一步,便往地上一指,说声敕,地上就现出一朵莲花,鲍四随后就放只元宝。半里路下来,那妇人莲花没有完,鲍四的元宝却没有了。鲍四涨红了脸溜了,那妇人也走了。淮安人使用地上的元宝在那放莲花的路面上盖了街房,起名叫莲花街。

鲍四此时已身无分文,卖了鲍四庙,砸了自身像,凑点盘缠,回到徽州,又操起旧业――

烧窑。谈起在淮安元宝赌莲花的事,一个把兄弟说:那妇人必须是观音菩萨。你吹牛皮不犯死罪,气恼了她,她才下凡出你个洋相。唉,千言万语,还是她那句话:技艺无穷,钱财有限。还是好好烧砖吧!

鲍四迷途醒悟。一心归门里烧砖,便在砖上刻上莲花,烧起莲花砖来。之后,又在砖上刻上花木、虫鱼、风景、人物故事。技术越来越好,并收了徒弟。砖雕生意兴旺,鲍四和徒弟们发起了这个灯会,一方面感谢观音指路,一方应对徒弟的手艺进行评比。从此,徽州的石刻、木雕也越来越好。灯会也越办越红火。一代一代传下来,徽州的观音灯会,就成了当地的元宵节了。

阅读精选(2):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先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之后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汤圆是我国汉族代表的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之后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元宵与汤圆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较薄、表面是干的并且没有痕迹,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此种做法在北方比较盛行。南方多为汤圆,则是先把糯米粉加水,然后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

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

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内含足够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温州鳌江流域到冬至有吃蛋汤矢的习惯。学名冬至丸,俗称蛋汤矢,或金团。

袁世凯将元宵改名为汤圆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元宵与汤圆的区别

元宵、汤团是两回事。能够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

料表面构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

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

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4124./yx

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

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内含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此刻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此刻商店里。

阅读精选(3):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

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

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建立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

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

十分传统重要的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0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

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就应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

《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

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资料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能够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能够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能够来一碗解解馋。以下是各地比较流行的吃法,一齐看下吧。

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山东固有大枣之乡之称,用枣泥做成的汤圆向来为人所爱。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成泥,然后再将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将红枣泥和把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汤圆。为了让它的滋味变得更加丰富且富有变化,人们通常还会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吃汤圆时可在芝麻末中蘸一下,油润软绵的同时,便又多了层香脆的口感,很是奇特。

北京元宵

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齐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五分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时。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到六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并且表面圆滑,磕碰不裂,即成元宵。

天津蜜饯元宵

果脯和蜜饯在北京、天津一带很常见,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元宵也个性十足。顾名思义,蜜饯元宵指的便是那些以蜜饯为馅儿的,如蜂蜜加白葡萄干做馅,或是山楂、红枣口味的,多以酸甜口味为主。事实上,以蜜饯为原料,多口味元宵已经日益上市,南瓜馅、香蕉馅、甜橙馅的元宵层出不穷。

成都赖汤圆

成都赖汤圆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四川心肺汤圆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食用时,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

长沙姐妹汤圆

姐妹汤圆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的擂沙汤圆,已有70多年历史,旧时是先用一只内壁带有梭形纹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质地坚硬的石榴木作为磨粉浆的擂浆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黄豆,干磨出碎末粉状的香沙;最后,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粘粘的糯米丸子粘满了盈香扑鼻的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有的食肆把它作为即点即做的点心,要吃的就是一咬馅料就有如流沙般涌出的新鲜感觉。

在醪糟酒中煮入特制的无馅小汤圆,或者再加入鸡蛋,就能够制作成为味道甜美可口的酒酿汤圆,这是一款十分受欢迎的夜宵,常流行在南方地区,但要注意的是过多食用酒酿汤圆容易上火,如果身体本来在节假期间已有上火状况,就要浅尝辄止了。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5种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五色汤圆可谓卖相最好,

粉红、青绿、金黄、奶白以及棕褐色的汤圆各自口味不同。馅料能够随心所欲的加,好比黑芝麻、奶油椰蓉、花生酱等。但是为保证其五色,基本的用料还是有讲究的,黄色的一般用南瓜,红色的则是胡萝卜为主料,绿的是抹茶,橙色的则需要加入橙粉。

南京雨花石汤圆

雨花石汤圆是一款创新的潮州小食,它的构思十分奇特,在汤圆的糯米皮中加入可可粉,使包起来的汤圆呈现条理清晰的雨花石石纹,在制法上又继承鸭母捻的特点,采用四种汤圆馅,不同馅在汤圆上均做有记号。一品尝做成雨花石形状的潮州汤圆,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领略石文化和食文化最高境界的感觉,堪称汤圆中的精品。

有关元宵节的灯谜及答案

有关元宵节的灯谜及答案 【 - 灯谜】 1,拜年。(打一作家名)贺敬之 2,除夕守岁数钟声。(打一商业用语)年终盘点 3,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鳞 4,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辞旧迎新 5,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谜底豆腐 11,一(打一成语)。谜底:接二连三 12,无底洞(打一成语)。谜底:深不可测 13,爬竹竿(打一成语)。谜底:节节上升 14,纸老虎(打一成语)。谜底:外强中干 15,飞行员(打一成语)。谜底:有机可乘 16,打边鼓(打一成语)。谜底:旁敲侧击 17,笑死人(打一成语)。谜底:乐极生悲 18,举重比赛(打一成语)。谜底:斤斤计较 19,愚公之家(打一成语)。谜底:开门见山 20,盲人摸象(打一成语)。谜底:不识大体

21,清浊合流(打一成语)。谜底:泾渭不分22,四通八达(打一成语)。谜底:头头是道23,双手赞成(打一成语)。谜底:多此一举24,蜜饯黄连(打一成语)。谜底:同甘共苦25,单方告别(打一成语)。谜底:一面之词26,照相底片(打一成语)。谜底:颠倒黑白27,爱好旅游(打一成语)。谜底:喜出望外28,公用毛巾(打一成语)。谜底:面面俱到29,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谜底:高朋满座30,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谜底:自力更生31,千里通电话(打一成语)。谜底:遥相呼应32,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谜底:屡见不鲜33,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谜底:寅吃卯粮34,不考虑中间(打一成语)。谜底:瞻前顾后35,没关水龙头(打一成语)。谜底:放任自流36,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谜底:迎刃而解37,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谜底:皂白不分38,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谜底:言而无信39,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谜底:四分五裂40,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谜底:半路出家41,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谜底:不言而喻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导读: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1.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2.元宵节的来历作文 3.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 4.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5.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6.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 7.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8.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字: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猜灯谜由来20字

元宵节猜灯谜由来20字 元宵节的来历20字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元宵节猜灯谜由来20字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元宵节猜灯谜含答案 元宵节猜灯谜含答案 1、人无信不立(打一字) 2、一月一日非今天(打一字) 3、“玄德请二人到庄”(打2字古礼仪用语)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词) 5、七日速变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宾客尽脱帽,洒泪来反思(打一音乐人,2字) 7、细雨如丝正及时(打古称谓二) 8、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田径运动员,2字) 9、此章节错误较少(打5字口语) 10、元宵隔日始营业(打4字出版名词,纸张类型) 11、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12、不肖遭父笞,药疗得痊愈(打公安名词二)

13、太阳出来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词) 14、吾与一家人,离散又重逢(打一党史人物,2字) 15、“有连山”(打2字国际名词) 16、娘娘懿旨:刀下留人(打7字成语) 17、介入一部分(打2字音乐名词) 18、“夫妻本是同林鸟”(打4字电视剧) 19、滚滚长江东逝水(打2字手机品牌二) 20、文章不写半句空(打2字文学名词二) 21、不要江山要美人(打汽车品牌二) 22、寄人篱下为糊口(打16笔字) 23、“煌煌太宗业”(打一相声演员,3字) 24、做事手段好精明(打|3字教育机构简称) 25、曲意奉承不可取(打一港台歌星,2字) 26、还是分开吧(打一2字外国名) 27、这一章情节纯属虚构(打5字口语) 28、弃曹会刘本为云长心愿(打《三国演义》歌词一句) 29、高不成,低不就(打一金融机构名称) 30、早穿皮袄午穿纱(打医学名词一) 31、大会(打成语一) 32、不舒服(打成语一) 33、人比黄花瘦(打农业名词一) 34、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打近代烈士一)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的历史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与礼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到了现代,元宵节仅仅就成为与家人团圆,一起吃元宵的节日。同时也慢慢延伸为春节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在这一天送给父母礼物,与亲朋好友团圆。团圆的时候多少都会送亲朋好友一些礼物,那么现代人送礼都会选择烟酒茶等作为礼物,但是这种送礼难免会显得应付,敷衍,不够心意。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礼物显得有心意,变得高大上呢? 元宵节选礼物,首先要迎合节日习俗,中国人还是很讲究传统的,所以送些元宵之类的礼物。第二,最好选择与健康类有关的礼物,特别是跟自己最亲近或者你所求者的,要显得有心意,可以根据对方身体状况选择有心意的礼物。如果不了解,就选择一些有保健作用的

元宵节来历作文600字

元宵节来历作文600字 1元宵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今年的元宵节特别热闹。有关元宵节的由来,据说是在汉武帝时代,宫中有位宫女叫做“元宵”,很想念家中的亲人,但又无法出宫,有位大臣叫东方朔,他知道后决定要帮助元宵,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东方朔假扮成算命师,来为人民算命并说:“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会有一位骑驴的女子,来烧这里,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里的老人都到城门等候,天黑时,女子就会来,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来了一位骑驴的女子(其实是元宵妹妹扮的)。女子说:“我是领旨来烧城的,但百姓求情,我就给你们一个预言:长安在劫,火烧帝阙,十六天火,燄红宵夜。”说完便离去了。汉武帝知道后请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爱吃汤圆,就叫元宵来做吧,毕竟她最会做汤圆,另外还要臣民一起做灯,十五晚上挂满大街小巷,并点燃爆竹,到时候,火神就会以为那是大火,一定能瞒过祂。十五的晚上元宵照东方朔的指示,果然见到自己的家人;从此以后,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也因为供奉的汤圆是元宵做的,所以人们也叫汤圆“元宵”,正月十五也称做“元宵节”。每逢元宵节除了提灯笼、吃元宵外,当然各地都会办的就是猜灯谜活动。但如今各地都有许多不同型态的节庆安排,像放天灯、放蜂炮、炸寒单等,变成每年固定举办的民俗庆典活动,也

象征年节即将告一段落,代表过完元宵后,又将是上学、工作的开始了。2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合家安康,过了元宵节就等于过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们会猜灯谜、舞龙、舞狮子,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货买汤圆、饺子。商场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冷冻柜前挤满了男女老少。我看见了许多汤圆,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样样我都喜欢,我精心挑选着,真想把所有汤圆都买回去。忽然,我看见头顶上有许多谜语,其中有一张这样写的:七八个人,围着一根柱子坐着,有一个人走开了,衣服撕破了。(打一植物)我想了又想,眉头都皱了起来:拔出一个蒜头,衣服不就撕破了吗?对,没错,是“蒜头”。妈妈也猜了一个: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动物)妈妈很快就想到了:“蛇”。于是服务员就把一个日历送给了我们,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里无比地高兴,因为这是用智慧换来的。吃完了晚饭,我们就煮汤圆,我先打开包装,看见了一个个又圆又白的汤圆,像十个小胖子在里面睡觉。我把水烧开,水上冒出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到水里,一个个小胖子立刻沉了下去,过了几分钟,它们一个个在水里游起泳来,等煮熟了,我把它们捞起来,汤圆一个一个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花生酱从汤圆里流了出来,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爸爸争着说:“我也来一口。”希望我们家能团团圆圆,家庭幸福。这个元宵节我既吃了汤圆,又猜了灯谜,真是令人难忘啊!3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

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 导读: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 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不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 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如下文「习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

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 1.元宵节来历的英语作文 2.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3.元宵节的来历作文 4.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与传说 5.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6.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作文 7.元宵节的来历优秀作文 8.元宵节的来历作文3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元宵节字谜大全2020

元宵节字谜大全2020 本文是关于元宵节字谜大全2020,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元宵节字谜大全20xx 1. 一树梅花带雨开猜一个字答案是:霉 2. 一双绣鞋溅泪痕猜一个字答案是:弱 3. 一水寒波四面山猜一个字答案是:淄 4. 一水护田将绿绕猜一个字答案是:缁 5. 一水相隔难成行猜一个字答案是:衍 6. 一水引来两地春猜一个字答案是:淋 7.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猜一个字答案是:栈 8. 一胎喜得两千金猜一个字答案是:瓶 9. 一潭清水日西落猜一个字答案是:土 10. 一套进口服装猜一个字答案是:哀 11. 一套虚文业已虚猜一个字答案是:虔 12. 一天到晚猜一个字答案是:免 13. 一天顶两天,天天超额猜一个字答案是:替 14. 一统神州猜一个字答案是:帼 15. 一头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 16. 一退六二五猜一个字答案是:辛 17. 一退一二五猜一个字答案是:王 18. 一弯残月带孤星猜一个字答案是:弋 19. 一弯残月映湖中猜一个字答案是:居 20. 一弯钩月猜一个字答案是:甩 21. 一弯流水惹相思猜一个字答案是:澧 22. 一弯明月落楼前猜一个字答案是:槽 23. 一弯曲水接平野猜一个字答案是:丞 24. 一弯曲水漫长堤猜一个字答案是:丞

25. 一弯曲水入横川猜一个字答案是:承 26. 一弯曲水入空山猜一个字答案是:函 27. 一弯新月挂树梢猜一个字答案是:朱 28. 一弯新月两三星猜一个字答案是:沁 29. 一弯新月临窗前猜一个字答案是:穹 30. 一弯新月衔远山猜一个字答案是:弘 31. 一网打尽猜一个字答案是:箩 32. 一往见古今猜一个字答案是:吏 33. 一桅白帆挂三片,三颗寒星映孤舟猜一个字答案是:患 34. 一屋生春猜一个字答案是:闲 35. 一无所获猜一个字答案是:控 36. 一无所有猜一个字答案是:尢 37. 一西北落草猜一个字答案是:茜 38. 一息干戈枪归仓猜一个字答案是:栽 39. 一下露出本相猜一个字答案是:未 40. 一向上爬忘了本猜一个字答案是:未 41. 一笑千金猜一个字答案是:嬉 42. 一泻千里猜一个字答案是:俚 43. 一心帮助同志猜一个字答案是:周 44. 一心冲破重围猜一个字答案是:患 45. 一心改变旧面貌猜一个字答案是:恒 46. 一心改旧貌猜一个字答案是:怛 47. 一心扑在四化上猜一个字答案是:总 48. 一心收集四方连猜一个字答案是:思 49. 一心向前看猜一个字答案是:息 50. 一心向四化猜一个字答案是:总 51. 一心犹悬故国中猜一个字答案是:或 52. 一心争先进猜一个字答案是: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100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100字 篇一:元宵节作文100字 元宵节的时候,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广场上张灯结彩,树上挂上了灯笼,广场四周都是灯,可好看了!那里简直就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放“两踢脚”、“彩色喷泉”,我还自己放了个震天雷,烟花像几个彩色星星从中间飞向四周一样,可好看了我爱过大年! 篇二: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篇三:元宵节作文100字精选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20字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20字 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尔雅》...中国幅员辽(:关于元宵节的资料20字)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关于元宵节的资料20字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元宵节的知识 元宵节的知识 1、节日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一起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名称 日本称上元(じょうげん)、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朝鲜称正月大满月(?????)、正月十五(?????,“??”为固有词,月圆、望日之意,或简称大??)、上元(??)、元宵(??)、元夕(??)、乌忌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中国台湾地区台语称为元宵

(goan-siau)、元宵节(goan-siau-cheh)、上元(siōng-goan)、正月半(chia?-goeh-poà?)。 2、为何要吃汤圆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tangyuan)”,这些名称与“团圆(tuanyuan)”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汤圆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到明朝时仍然保留有元宵节宴饮的习惯,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传》:“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元宵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

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

80个最新的元宵节字谜大全

80个最新的元宵节字谜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80个最新的元宵节字谜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80个最新的元宵节字谜大全 1. 西子姑娘去观月猜一个字答案是:腰 2. 西子美猜一个字答案是:铺 3. 希望一生为人正猜一个字答案是:企 4. 溪旁桥畔柳初生猜一个字答案是:淋 5. 熙熙攘攘猜一个字答案是:侈 6. 习字当须用点心猜一个字答案是:刁 7. 喜欢听音乐猜一个字答案是:悦 8. 喜鹊登梅猜一个字答案是:枭 9. 喜上眉梢猜一个字答案是:声 10. 喜上心头猜一个字答案是:志 11. 下笔欲断肠猜一个字答案是:笔 12. 下厂就生产猜一个字答案是:六 13. 下车伊始猜一个字答案是:什 14. 下大夫猜一个字答案是:一 15. 下凡月女临江浒,忙里无心看四方猜一个字答案是:瀛 16. 下岗之后,未来上工猜一个字答案是:嵯 17. 下基层猜一个字答案是:坛 18. 下面虽然是非颠倒,上面岂能曲直不分猜一个字答案是:旱 19. 下面完全变样猜一个字答案是:玩

20. 下幕不要古装剧猜一个字答案是:刷 21. 下山虎猜一个字答案是:岚 22. 下乡依然老作风猜一个字答案是:虱 23. 下雪初晴留鸿迹猜一个字答案是:当 24. 下雪过二重山猜一个字答案是:帚 25. 下雪落雨并非偶见猜一个字答案是:彗 26. 下雪之后梅先开猜一个字答案是:霉 27. 下雨变质猜一个字答案是:每 28. 夏装猜一个字答案是:袱 29. 仙人一去三十春猜一个字答案是:端 30. 仙山出甘露猜一个字答案是:侍 31. 仙山高处雁迹稀猜一个字答案是:催 32. 仙诗不可与人言猜一个字答案是:峙 33. 先存后取猜一个字答案是:友 34. 先后结成秦晋好猜一个字答案是:春 35. 先进单位团结有方猜一个字答案是:倍 36. 先礼而后兵猜一个字答案是:六 37. 先露枝头一片春猜一个字答案是:霖 38. 先前豪家今萧然猜一个字答案是:豆 39. 先前一念结同心猜一个字答案是:豆 40. 先人后己猜一个字答案是:俄 41. 先上去后下来猜一个字答案是:兄 42. 先生讲故事猜一个字答案是:话 43. 先声夺人猜一个字答案是:仕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Lantern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北京上元灯会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元宵节祝福语30字

元宵节祝福语30字 导读:小编精心推荐:元宵节个性祝福语|元宵节搞笑祝福语|元宵节温馨祝福语|元宵节经典祝福语 1、月圆人团圆,这儿有两汤圆,一个是我,一个是你,甜蜜一整年!元宵节快乐! 2、你也圆圆,我也圆圆,事也圆圆,人也圆圆,愿此元宵佳节,大家都能好梦圆圆! 3、元宵夜,夜元宵,夜夜元宵夜喜庆年,年喜庆,年年喜庆年,祝您节日快乐! 4、元宵佳节闹花灯,灯红人喜庆佳节。举杯邀月送相思,月圆人圆乐团圆! 5、元宵缘宵少圆宵,三五圆宵胃难消。今宵切莫贪馋嘴,祝你美满度良宵! 6、天上的月儿圆,锅里的元宵圆,吃饭的桌儿圆,你我的情更圆,就像元宵一样黏黏呼呼团团圆圆。 7、圆圆的月亮红红的脸,浅浅的笑容弯弯的眼;甜甜的汤圆幸福的年,火火的好运伴永远!祝元宵节快乐! 8、月到十五分外圆,把你疼爱把你怜,常常把你挂心间,今夜的汤圆甚是粘,我们何时能团圆。 9、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10、我要用:一缕(情思)一棵(红豆)一勺(蜜糖),月圆十分我会让玉兔送去(*^v^*)我特制的元宵! 11、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月圆的季节,祝你今夜好梦! 12、遥祝你: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13、三五良宵年映红,月上元宵相约黄昏后,宵灯伴你绵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 14、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 15、天上星,亮晶晶,元宵夜,盛满情,吃元宵,要尽心,赏花灯,必顷心,写短信,送祝福,捎给你,元宵节表我心。 16、元宵圆圆,月儿圆,许个心愿圆又圆。老友远方把短信传,祝福你:甜甜蜜蜜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到永远! 17、月圆人团圆,灯美人更美!吃汤圆乐团圆,赏花灯合家欢! 18、挂上灯笼,点亮红烛,天空中礼花绽放,汤圆煮好,月上树梢,一家欢聚闹元宵,良辰佳节,天下齐庆,此时不能忘朋友,短信带着汤圆到。祝元宵节快乐! 19、火树银花不夜天,欢歌笑语人不眠;灯谜条条逗人乐,明月霞光照笑颜;亲朋好互庆贺,汤圆个个幸福甜;祝元宵节给力!前途似锦! 20、月亮就像一首诗,写下温情;花灯就像一幅画,满眼喜庆;元宵就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_传统文化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_传统文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_传统文化每年的元宵节你是怎么过的呢?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这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样。而除了这些其实元宵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传统习俗等着我们去探索呢!踩高跷,这个看着都热闹。还有锣鼓喧天的舞狮子,震耳欲聋又活泼有趣。今天我就来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元宵节的来历篇一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

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习俗篇二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更是如今传播范围最广的,最为大众所知道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2、

正月十五元宵节简单猜灯谜及答案

正月十五元宵节简单猜灯谜及答案 【导语】元宵到,送你一个彩灯,红色代表开心,绿色代表幸福,黄色代表梦想,蓝色代表思念,橙色代表寄托,紫色代表希望,青色代表吉祥,愿绘出你四季的安康!WTT搜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简单猜灯谜及答案》,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内容,请访问祝福语频道。 1、4个人搬个木头,猜一个字答案是:杰 2、一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大 3、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 4、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 5、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答案是:夹 6、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是:夷 7、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8、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交 9、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10、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1、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12、字谜: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13、字谜:要一半,扔一半--奶 14、字谜:综合门市--闹 15、字谜:不是冤家也碰头--硼

16、字谜:上气接下气--乞 17、字谜: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18、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 19、字谜:半布春秋--秦 20、字谜:银川--泉 21、字谜:一来再来--冉 22、字谜:守门员--闪 23、字谜:有人偷车--输 24、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 25、字谜:半青半紫--素 26、字谜:自己--体 27、字谜:秀才翘尾巴--秃 28、字谜:重点支援大西北--头 29、字谜:身残心不残。--息 30、字谜:十八乘六--校 31、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32、字谜:一撇一竖一点--压 33、字谜:八字头--学 34、字谜: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35、字谜:皇帝新衣--袭 36、字谜:一流水准--淮 37、字谜:石达开--研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鲜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别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要紧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别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滋味甜美。众人别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咨询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未来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未来,世人就以那个宫女人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别见史料记载,别脚为信。 对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因此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宝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别得金钞票别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别能成真,终日麻烦。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具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未来别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别许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普通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普通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办法不少,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别断摇晃,别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别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元宵的吃法亦不少,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 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降灯面,吃了未来望明年的民谚。十人日降灯,夜晚吃面条。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百姓都挂灯。以后这类佛教礼节节日逐步构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庭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奠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大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朝才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朝则长达五天,明朝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烈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文娱活动的***。至清朝,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之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周伤害人和畜生,人们就组织起来往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纵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肠仁慈,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方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预备往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记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记念这个日子。汉文帝时为记念平吕而设另外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记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脆弱,犹豫不决,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酷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畏惧遭到伤害和排挤。因而,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完全夺取刘氏山河。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山河,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获得联系,设计消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究被完全平定.[!--empirenews.page--] 平乱以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容易,便把停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东方朔与元宵姑娘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风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仁慈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往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预备投井。东方朔急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缘由。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mm。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一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受,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想法让她和家人团圆。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很多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一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纭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名赤衣神女下凡察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写的偈语给你们,可以让现今天子想一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拂袖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快送到皇宫往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