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行业发展规划Word版

石油行业发展规划Word版

石油行业发展规划Word版
石油行业发展规划Word版

第一章概述

1.1 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中国流通体制改革已基本上完成了从计划流通体制向市场流通体制的转变。市场已经逐步显示出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竞争也日益突显并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机制。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期压抑的经济能量得到释放,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其中商品市场成为了我国市场体系和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增大。在过去的十年间,商品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平均增长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而成品油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缺的资源,在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下,需求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大大小小遍布各地的加油站(点)已初具规模并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但过快的增长也造成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一些地区、路段网点过于密集,加油站之间竞争无序;加油站良莠不齐,一些加油站设备简陋,一些从业员工相关技术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等等,这些不足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和隐患,同时也制约着加油站的健康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导致市场内联系的加强,行业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产品、服务、经营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市场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全面结束和中国融入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商品及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公平有序的商品市场运行规则与规范,以推动中国商品市场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融合。这一切都迫使我们必须对整个成品油市场尤其是加油站行业进行规划和治理整顿,以使其早日完善,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为在全省范围内对加油站(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满足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特制定河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

《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3 规划目标

河北省加油(气)站规划以国家有关规范为依据,根据河北省车辆发展与交通量分布,建立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经营合法、竞争有序的加油(气)站网络体系,使车辆加油等候时间减少、不增加空驶行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对加油站的经营服务基本满意。

1.4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4.1 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方针、政策,针对我省目前加油站过多、过密、单站加油量偏低的现状,通过严格控制加油(气)站总量,合理优化加油(气)站布局规划,逐步构筑一个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竞争有序,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

1.4.2 规划的编制原则

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严格控制总量、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则,对国、省道以及现有存量过密又没有新增城区面积的,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加油站,主要考虑在新增及改建的道路以及网点不足的道路旁进行布点,从而使我省加油站数量得到严格控制;

加气站发展初期采取以改造、扩建现有加油站为主,以后逐步过渡到加油与加气站合一建设为主;

加油(气)站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交通规划密切衔接。

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1.5.1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河北省行政区内的加油(气)站。

1.5.2 规划期限

此次规划期限为2005年—2010年。

1.6 主要结论

1.6.1 河北省加油(气)站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加油站数量过多,单站销量低。

目前,河北省区域内共有各类加油站7865个,居全国前列,但由于社会成品油需求总量不高,造成单个加油站日均销量低下,资源利用率较低,平均每座加油站供应汽车仅为627辆,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004年全省成品油零售需求

总量为

508万吨,平均单站加油量为646吨/年,其中十一个中心城市的成品油零售需求量为144万吨,平均单站加油量为1782吨/年。

2、某些地区和部分路段加油站分布过密。

境内国、省道干线通车里程为12626公里,平均每百公里加油站数量达到28个,其中有些路段加油站间距已经不足一公里,甚至有的几百米内有2、3个或更多的加油站聚集在一起。如:205国道平均每百公里有70个,107国道平均每百公里有63个,307国道平均每百公里有69个,308国道平均每百公里有54个,110国道平均每百公里有57个。特别是205国道唐山段114公里路段有93个,106国道廊坊固安到沧州泊头段200公里有139个,107国道保定涿州到石家庄高邑段307公里有218个,112国道廊坊段55公里有54个,省道邢清线110公里有73个,省道邢临线106公里有78个,省道廊霸线47公里有42个,省道正饶线正定到深泽段70公里有74个,省道辛赞线56公里有51个,很容易造成恶性竞争的现象。

3、加气站发展比较落后。

全省只有省会石家庄市在2000年由中石化投资建设了3座加气站,但由于石家庄市对车辆改装没有大规模推广,同时由于气源不能得到保障,造成加气站一直无法正常营业。

1.6.2 加油(气)站合理规模

1、根据理论估算,河北省现有7865座加油站的最大供应能力为1800万吨/年,而我省目前社会成品油零售需求量仅为462万吨/年,仅占供应能力的26%,可见,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故须对现有加油站进行适当的合并调整。

2、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车辆保有量发展预测,到2010年社会成品油零售需求总量预计约为900万吨。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及加油站合理供应能力,估算到2010年加油站总规模应控制在9705座左右。加气站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适时增加。

1.6.3 加油(气)站布局规划

到2010年末,全省范围内的加油站总数为9705座,其中11个中心城市市区1146座,其他位置8559座,规划期内共取消加油站158座,其中11个中心城市市区8座,其他位置150座,规划期内共计划新建加油(气)站1998座,其中包括11个中心城市市区加油站346座。

第二章加油(气)站现状调查与分析2.1 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1 自然地理

河北省地处北纬36°03′至42°40′,东经113°27′至119°50′之间,兼跨内蒙古高原,中环首都北京市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北与辽宁、内蒙古为邻,西靠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壤。其南北最长约765公里,东西最宽约400公里,全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河北省是京津的门户,是首都北京联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直接受

其经济、科技

和信息辐射;

河北省位于环

渤海地区的中

心地带,是中

国政府确定的

又一重点开放开发地区;河北省又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也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2.1.2 人口、行政区划

2003年底,河北省人口总数为6769.4万人,由汉、回、蒙古、朝鲜、壮、苗、土家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全省人口的96%;其他55个少数民族共有288.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在全国名列第十位。

河北省辖石家庄(省会)、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衡水等1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含6个自治县)、910个镇、35个市辖区。

2.1.3 经济发展概况

河北是中国农业大省。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0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人均GDP达到10508元,比上年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77.9亿元,增长10.7%。2003年末全省各类商品市场达4899个,实现商品成交额2764.5亿元,增长10.3%。

2.1.4 居民收入情况

2003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9.1元,比上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2853元,增长6.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2%和39.9%。2003年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5457亿元,比年初增加645.7亿元。

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39.7元,增长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0元,增长8.4%。

2.2 机动车保有量

按照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数字,河北省机动车保有量为493.8万辆,各地区机动车数量情况见下表:

河北省机动车保有量分类情况表

2.3 现有主要道路情况及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

2.3.1 现有公路统计里程

根据河北省交通厅提供数据,至2003年4月末,河北省共有各类公路6307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按行政级别分:国道5730公里(国道主干线1023公里)、省道11603公里、县道12460、乡道31551公里、专用公路1735公里。各类公路的具体里程见下表:

河北省各类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

2.3.2 主要公路里程及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

河北省主要公路里程及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详见下表。

河北省主要公路里程及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统计表

石油化工项目投资计划书(参考模板)

石油化工项目投资计划书 xxx公司

石油化工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四章产品及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说明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章投资规划 第十一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结论

摘要 该石油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898.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451.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3%;流动资金2447.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7%。 达产年营业收入1923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477.27万元,税金及附加208.06万元,利润总额4752.73万元,利税总额5616.34万元,税后净利润3564.5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51.7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94%,投资利税率47.20%,投资回报率29.96%,全部投资回收期4.84年,提供就业职位295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第一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石油化工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石油化工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9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科技发展公司 四、项目建设背景 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速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该项目的建设,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可成为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项目,有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 一、中石化的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

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因此,北京基本能满足中石化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图1中石化总部所在地 三、子公司及其区位分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石油化工项目规划建议

石油化工项目规划建议书编制时间:2013.11

一、产品方案: 该产品方案选择方向: 一是:以山东华鸿股份有限公司所需的乙二醇和PTA为基础向前前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多产化工原料,为未来进一步向后延长化工产品链条做好储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应对市场挑战而灵活选择深加工产品。 三是:不与三大石油公司争夺汽柴油市场。 为此,本次规划的基础产品是:乙烯、丙烯和芳香烃,同时生产乙二醇和PTA和副产液化气。日后可根据市场需要择期生产如下产品(目前市场较好): 1、以乙烯为主与苯生产聚乙烯; 2、以乙烯为主生产乙烯-醋酸乙烯酯(EAV); 3、以丙烯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环氧丙烷或丙烯腈; 4、以苯或乙苯为原料生产苯乙烯; 5、可将液化气中的C4、C5中烯烃分离生产各种烯烃产品,如 丁二烯、聚异丁烯、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 表一:产品方案

二、产能 表二:产品数量表 三、原料 目前国内原油进口没有放开,因原油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且60%以上依赖进口,因而今后一段时间放开可能性较小。国内三大石油公司除炼原油外,开始炼制重质油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再加上山东地炼及周边得河北、河南地炼大规模扩张,不仅国内石脑油原料紧缺,国内重油原料也将继续趋于紧缺,因而我公

司石化项目今后只能依靠进口国外的重油或燃料油为主,当然也可考虑国内液化石油气的深加工制乙烯、丙烯或芳构化制芳香烃,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走这条路,但经济性也很难预测,液化石油气价格会否因为大量利用液化石油气深加工以及京津唐与山东周边燃煤炉改气炉而盘升,仍然未知。 因采用的重油来源不同,选择的加工路线会有不同,因而要充分调研不同来源的重油的市场情况,以便选择合理加工路线。 四、重油炼化线路示意图

石油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第一章“十一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主要成就和问题一、主要成就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现行价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能源保障开创新局面,国内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42亿吨,新增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2.5万亿立方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1亿吨;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园区建设成为新亮点;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二、主要问题 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第二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总的来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二、国内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改革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更加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阶段。总的来看,未来五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 第三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质量兴业和“走出去”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传统石油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建设一批管理规范、专业突出、产业配套、资源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工园区;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企业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模式,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由集团; 大国向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战略目标 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 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达6%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突破80~10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在重要产业领域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继续上升。2015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超过15家。 节能环保跃上新台阶。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COD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减少10%,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废水达标排放。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有效处置率达到100%。全行业清洁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近十年我国石油化工发展概况

近十年我国石油化工发展概况 参考:百度文库—“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分析| 1、回顾与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根据2000年底的油气资源汇总情况,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海上246亿吨;预计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7.0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38.9万亿立方米,海上8.14万亿立方米;预计最终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0~15万亿立方米。截至2002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3。5亿吨,探明率为40%~46%;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22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为15%~22%;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3.8亿吨,储采比14∶1,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近1.87万亿立方米,储采比60∶1.我国现已发现560个油田,193个气田,建成25个油气生产基地。2002年生产原油1.69亿吨,居世界第5位;生产天然气32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8位。值得一提的是,西部新疆油田2002年原油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海上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147万吨,海外原油权益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 经过近两年石油石化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我国炼油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总体上进入了世界炼油大国行列。2002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7亿吨,居世界第4位;实际加工原油2.2亿吨,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1.32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3.9%。国内两大集团生产的汽油和柴油基本都达到了《车用无铅汽油》最新国家标准(GB17930-1999)和柴油国家标准(GB252-2000)。主要化工产品稳步增长。2002年乙烯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54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5%、20.5%和11.6%。 在对外合作方面,我国不仅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加快了国内油气勘探步伐,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截至2002年底,在陆上,中国与国外45家石油公司签定合同51个,合同区面积近25万平方千米,引进外资近13亿美元。目前正在执行的合同13个,与外资合作生产原油年均220万吨。在海上,中国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54个石油合同和协议,目前正在执行的合同有32个,合同区面积近12万平方千米,直接利用外资超过90亿美元,建成海上合作油气田共13个。 中国2002~2020年石油供需平衡表

石油化工产业规划编制原则

石油化工产业规划编制原则 1 指导思想的确定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行动纲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紧抓国内外石化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培育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发展导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挥地区物流、战略区位、市场环境、经济后发等优势,承接国内外大型企业和领先产业转移,以产业布局集约化、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节能环保生态化为发展路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2 规划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符合世界和我国石油化工发展方向;

(2)坚持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项目要有可操作性,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吸引力,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3)一体化产业链设计;重点选择国内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填补区域空白的产品,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优势产业服务,促进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4)充分体现上下游一体化和循环经济特点。以产业链构成为纽带进行项目合理布局; (5)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贯彻“3R”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物质综合利用效率; (6)突出特色,提倡创新,优先考虑具有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的项目。规划实施的项目符合高起点、高收益、低物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7)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 (8)规划项目大、中、小并举,便于招商。 3 发展原则 ⑴坚持绿色安全 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为指导,坚持石化产业清洁化发展,有效推行绿色低碳安全生产,加大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和绿色工艺推广;强化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及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 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2014年修订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2014年修订版)2011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市场化、国际化等新的发展目标、战略和模式,公司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相支撑。同时,国资委党委要求中央企业以“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匹配能力。为此,党组对2009年下发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进行了修订,形成本纲要。 一、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新阶段,需要在继承“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更加突出市场化、国际化,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和社会责任,对公司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调整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对公司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可以使干部员工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统一思想与协同行动,有利于公司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实施推进,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有利于国际化经营。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跨文化管理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并在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达成共识。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文化管理是现代组织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是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有序推进制度文化、专项文化与基层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有利于提高员工职业素养。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员工将逐渐达成理念认同与行为养成。在企业使命的感召和企业愿景的驱动下,通过文化理念培育和行为方式养成,有利于员工形成敬业高效的职业素养。 (五)有利于提高执行力。企业文化对内具有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感悟企业使命和追求企业愿景,有利于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驱动关系,鼓舞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自发地努力,不断提高执行力。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报告

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行业背景 (1) 一、国际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1.发展特点 (1) 2.发展趋势 (1) 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 1.发展特点 (3) 2.发展趋势 (3) 三、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5) 1.已形成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条 (5) 2.沿海石化产业带初现端倪 (6)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巨大 (6) 第二部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7) 1.产业发展呈现重型化趋势 (7) 2.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7) 3.石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7) 4.石化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8) 5.产业基地区位条件优越 (8) 第三部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 (10) 一、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定 (10) 1.重要性高/现实情况好的“重点优势”区域 (10) 2.重要性低/现实情况好的“保持优势”区域 (10) 3.重要性高/现实情况差的“急待改善”区域 (11) 4.重要性低/现实情况差的“有待改善”区域 (11) 二、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15) 1.优势 (15) 2.劣势 (16) 3.机会 (17) 4.威胁 (18) 三、积极构建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钻石体系” (19) 1.“钻石体系”的现有问题分析 (19) 2.“钻石体系”的要素互动与现有竞争力获得 (19) 3.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20) 第四部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2)

一、发展原则 (22) 二、发展思路 (22) 三、发展定位 (23) 四、发展领域 (24) 五、发展目标 (25) 六、空间布局 (25) 第五部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26) 一、完善石化产业服务,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6) 二、加快引进产业龙头,推进石化产业快速发展 (26) 三、强化石化产业链条,加快石化产业集群建设 (27) 四、积极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石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7) 五、优化整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8)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附件: 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 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 二○○九年三月

前言 化学工业属于“一化三基”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业,肩负着发展和能源、环保、生产与食品安全等多个重任。湖南石化产业是湖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己成为我省继机械行业之后第二个过千亿元的行业。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石化在湖南投资建设的最大项目,事关湖南富民强省大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安排,我委牵头会同省石化行管办、湖南化工研究院承担《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编制任务。 本规划是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七章,规划实施时限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为第二阶段)。到“十二五”末,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炼化为龙头及煤化工为补充,配套发展盐化工、氟化工和化工机械,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及化工物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将湖南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石化产业强省。可概括为“8310”战略目标,即通过实施8条重点下游产业链,带动湖南化工整体快速发展,实现到2015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达3千亿元,整体实力进入全国10强。主要战略任务是:要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分期实施”的原则,以炼化为龙头,最大限度地利用液化气、芳烃等原料资源优势辐射全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

细化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并加大三废治理力度,提高我省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我省石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石化设备发展规划及展望

·专家论坛· 当代石油石化 PETROLEUM & PETROCHEIMCAL TODAY Vol14 No.7. Jul 200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发展规划及展望 赵志明(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北京100825) 摘要:介绍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现状 ,提出了“要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设备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展望了未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设备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石油天然气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天然气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现状 1.1 石油勘探开发设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内外合作开发,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设备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以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勘探关键设备 ,取得了较大成果 ,有少量石油开发设备出口。1980年我国海上平台的国产设备只占5%以下,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0%左右,目前为20%~30%。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设备高新科技含量少,应变能力不强 ,还不是制造石油勘探开发设备的强国。 1.1.1 勘探设备 中国石油所属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地球物理勘探服务工程集团公司,勘探作业量占全国勘探量的70%,并在国外建立了20多个办事处,30多支作业队伍进入了国际勘探市场。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研制了GYZ4000型24位遥测地震仪、SKC2000增强型数控测井系统、ERA2000成像测井系统。这些重要设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的物探装备接近国外同类装备水平。 1.1.2 钻井设备 我国目前已能成套生产钻深1000~7000米的系列钻机。驱动方式有机械驱动、直流电驱动、交流变频电驱动、电动加机械复合驱动等,可用于陆上钻井、沙漠钻井、近海钻井。 1.1.3 采油设备 为适用不同复杂程度的油井,不同的油质,不同的开采期等,发展了很多种类的采油设备 ,通常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设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 “北方强、南方弱” ,“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 一、中石化的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 年2 月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 月12 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

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 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1998年7 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因此,北京基本能满足中石化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图 1 中石化总部所在地 三、子公司及其区位分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石油化工类)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自我认知 (1) 一、自我人格测评 (1) 二、自我职业锚析 (2) 第二章职业认知 (3) 一、家庭环境分析 (3) 二、学校环境分析 (3) 三、社会环境分析 (3) 四、职业环境分析 (4) 五、行业环境分析 (4) 六、走出职业认知区 (5) 第三章职业规划设计 (6) 一、确定目标和途径 (6) 二、制定行动计划 (6) 三、评估与备选方案 (6) 四、结束语 (8)

前言 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生涯已经步入尾声。如今大三了的我们,是时候该面对我们即将要踏入的社会了。踏入社会首先面临的是:就业!然而像我们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没有雄厚的家底,更没有强大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只有比别人更努力。 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曾经这样问过自己:“我的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的乱走一遭,岂不殆误时机,浪费年华? 第一章自我认识 一、自我人格测评 通过“一苇?16PF人格特质测评”,我从:内外向、焦虑感、理性化还有果断性这几方面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另外加上我自己原先对自己的一点认知,得到自己是一个比较外向,自信,理性,友善,善于交际,有责任感和谨慎。能坚定不移地承担责任。做事贯彻始终、不辞劳苦和准确无误。忠诚,替人着想,细心;往往记着他所重视的人的种种微小事情,关心别人的感受。努力创造一个有秩序、和谐的工作和家居环境。下面是关于我测试的截图:

石油化工发展规划

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作者:产业发展部 | 来源:产业发展部 | 日期:2009-10-22 【大中小】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订《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石油和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目前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合成氨、化肥、纯碱、烧碱、电石、硫酸、合成纤维、染料、轮胎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保障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石油和化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已日益凸现: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存在加剧之势;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型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步伐缓慢;资源环境制约力加大,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发展遇到严重困难,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也凸现了行业结构不合理及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带来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石化产品的国内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油品、化肥、农药、合成材料等主要产品的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国民经

石油化工发展规划参考资料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 (摘选) 第一章“十一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主要成就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现行价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能源保障开创新局面,国内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42亿吨,新增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2.5万亿立方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1亿吨;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园区建设成为新亮点;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二、主要问题 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第二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总的来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二、国内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改革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更加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阶段。总的来看,未来五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 第三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质量兴业和“走出去”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传统石油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建设一批管理规范、专业突出、产业配套、资源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工园区;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模式,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 前言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和核心的石化工业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化肥行业优化结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前景广阔,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 细化学品、橡胶加工、新型材料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目前,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简称“广州分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该企业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地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中心,毗邻港澳,北依广深高速公路,南临广园快速路、广深铁路和珠江黄埔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拥有明显地缘经济优势。 广州分公司主要由炼油、乙烯主业组成,现有年炼油1300万吨、生产乙烯20万吨的能力,石油化工主要生产装置50套。10万千瓦自备热电站,惠州大亚湾15万吨广州石化原油码头和170公里长输管线,以及相配套的贮运设施和产品出产设施。拥有雄厚的石油化工产品开发、生产、检验和营销的技术业务力量。现为国内首家全部加工进口原油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重油、溶剂油、液化气、道路沥青、石油焦、硫磺、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丁二烯、丙丁烷、己烷油、工业气体等60多种;固体塑料产品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大类160多个牌号。产品销售网络覆盖整个华南地区,部分产品出口港澳和东南亚。产品出厂合格率保持100%,各级抽检合格率100%,在用户中享有较高信誉。企业全面推行ERP、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和TNPM管理体系。 广州分公司坚持走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方针,狠抓环保工作,各项排放指标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内,被评为广东省环保先进单位和广州市花园式工厂。 2006年广州分公司全年加工原油739.08万吨,生产乙烯19.57万吨,工业总产值219.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4.25亿元,按照年初下达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还原计算,超额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成本费用均控制在中国石化总部下达的考核指标范围内。 2006年,广州石化千万吨炼油改扩建新建主体装置和工厂管网等配套项目全部建成,并实现投料开车一次成功,广州石化的原油加工能力由770万吨/年提高到1500万吨/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300万吨/年。跨入了千万吨级炼油企业的行列。惠州港广州石化30万吨级原油接卸泊位工程新建栈桥顺利合拢。CFB炉工程按计划推进。广州石化乙烯扩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石油化工发展规划。目前,广州石化为提高炼油综合效益,正抓紧做好总流程优化工作,加快蒸馏(一)装置加工含酸原油适应性改造,积极开展建设重整-芳烃-PX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广州南沙中科石化项目,广州石化积极配合中国石化与科威特合资的开展前期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