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38
2018-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呢?贵州有多少个少数名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欢迎阅读,喜欢你就拐走吧~ 【侗族萨玛节】侗家人的祭萨涵盖了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
“萨”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是婆婆,是女性的意思。
祭品中最重要的是鱼,其次是油茶,祭祀的主要是妇女,油茶是侗乡最著名的食品,也是女性最喜欢的食品,妇女们在萨坛前一边打油茶,一边唱颂萨神歌,其乐融融。
【土家族摆手节】摆手节,被誉为土家族的“狂欢节”。
分布湘西、鄂西、川东以南和黔东北等地,一两百万土家族同胞届时都要举行隆重庆典,尽兴狂欢。
它不仅是土家族歌舞艺术的大汇演,也是该民族历史、风俗和文化的再现。
【水族端节】端节”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预祝来年丰产的年节。
“端”者为年末岁首之两端,水族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农历八月为岁末(除这点外,水历与农历一样),年末岁首正值谷熟时节,即为“端节”的时间。
水族赛马只在端节举行,是端节最有吸引力的节日。
水族传统习俗,在端节(亥日)吃过早饭后,男女老少便一起涌向端坡,观看端坡赛马。
【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以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崇除邪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时间基本上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白天,人们杀猪宰羊祭土地神、火神等诸神,艳服盛装欢聚游乐,谈情说爱,并表演民间歌舞,举行对歌、斗牛、赛马、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
夜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游行在村寨田间。
然后燃起篝火,举行晚会,饮酒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仡佬族吃新节】。
贵州仫佬族习俗贵州仫佬族的习俗——以基东瓮袍仫佬聚居地为例贵州仫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是贵州的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来到贵州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仫佬族创造了贵州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中,其风俗也与其他民族有着诸多的不同。
仫佬族历来有敬奉祖先和信鬼神的传统,没有宗教信仰。
各种风俗的保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正月初一:大初一是新年的开始,也是来年运势的祈福日,所有的仫佬族人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尽情玩耍。
在这一天起到大年初三,每天早上的家务都由男人来做,女人不用干活,等着男人伺候饭菜,因为一年以来女人做家务太辛苦,新年的前三天要由男人来承担家务,这样来年的生活才顺利、如意。
大年初一大家都希望有个好的兆头,在仫佬人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如果有男人(或男孩)第一个到别人家串门,那是皆大欢喜的事,如果遇到女人(或女孩)第一个到别人家串门,那就被视为不吉利,会惹主人家不高兴。
因此在大初一这一天,一般女人均不出门,男人则承担一天的家务。
在这一天不准扫地,扫地就会招来跳蚤等臭虫,不能开箱,不能花钱买东西,不能大吵大闹,不准在屋外晾晒衣物,不能在家里梳头、洗头,不能往外泼水,不能燃烧有异味的东西,如有违反,唯恐来年财运不佳,招灾惹祸,家庭不和。
正月初三:常言道,事不过三,到了初三,年味渐淡,大家便可外出活动,行亲走戚等。
早上起来,要煮甜酒粑祭祀祖宗,然后再食用,女人则到井边挑水,舀水前先给水井烧香烧纸,意为向水井菩萨买水,如不焚香秉烛,将触犯神灵,也会招至灾祸。
完后各自安排当天的行程。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俗称天公日,起源于汉族,也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这一天是天宫最高神祗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物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
这一天的汉族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许愿、祈福、祛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贵州苗族习俗贵州苗族习俗 1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最初没有国家文字,但在50年代后期创造了拉丁拼音文字。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中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在大多数地区,苗族人一日三餐都吃米饭。
油炸食品是最常见的一种油炸粑粑。
如果再加点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会更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贵阳民族风俗贵阳•民族风俗贵阳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常使游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能感受到黔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六月六“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邀约相会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
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
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
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
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布依族拦门酒远方的客人将至,布依寨子里的年轻布依姑娘们已穿戴好华丽的服饰,等待在寨子的门口。
举行布依寨独特而又盛大的欢迎仪式--拦门酒。
拦门酒是布依族人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牛角,那样布依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
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寨门便一觉睡过时间,错过了布依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也因此而来。
四月八“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贵州民风民俗黔西北望天坟赫章一带彝族的望天坟安葬方式很独特,上不封顶。
这是从先天易延续下来的文化。
彝族认为自己是鹰和虎的后代,在他们的服饰和生活中随处可见虎和鹰的痕迹。
鹰化天,虎化地,天地生日月。
望天坟之所以不封顶就是彝族人民要让自己的祖先可仰望天空,洞察天象,掌握万物变化。
此种安葬方式只是有地位威望的人可享用。
可惜在文革的时候被刨掉了绝大部分。
撮泰极(音译)板底的彝族村寨有一种最原始的傩戏——撮泰极撮泰极是描写人成长过程中历经很多磨难的巫戏,分六段。
其中就分为生老病死等情节,主要表现天神是如何帮助人类战胜了牛王。
“撮泰极”有五千多年历史,如今只保留在板底一带。
而且,已经是逐渐消亡的趋势。
赫章可乐贵州赫章的可乐地区是夜郎文物发现最丰富的地方,墓地、博物馆,跟夜郎专家探讨套头葬的原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当地风俗浓郁的村寨生活也颇有魅力。
黔西穿青人大方地区,有一种未识别人群叫穿青人,目前还不能鉴定他们属于什么民族。
他们是明初因战乱迁徙至大方地区。
所以保留了比较明显的古老汉文化习俗,又与当地的原始文化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非常独特的文化。
尤其是宗教祭祀。
明代地方史志称其为“土人”,清代又称其为“黑民子”,因其“衣尚青”,故“又曰穿青”。
这个民族居住在织金的有20多万人。
他们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信仰——“九月祀五显神”;信仰五显神的形式是“在堂屋西北隅以竹篾编如小兜形悬壁,曰兜兜坛”,即家家立五显坛世代供奉;祭祀五显坛的形式是“每岁或间岁酿酒杀牲,延善歌舞者至家蘸禳,跳跃如演戏状,曰庆坛。
”这种戏,就是被外国戏剧专家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
俗称“跳菩萨”。
奢香夫人的生平奢香夫人对贵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贵州建省就是奢香夫人的功劳,她作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却能被朱元璋大加赞赏,并收为干女儿,必有其过人之处。
奢香夫人修通贵州古栈道,贯通贵州,为交通及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她的远见卓识,大兴教育,送了很多部落首领的子女去南京接受教育。
民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民族语言文字(1)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为交际工具。
全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
各族语言内部在语音、词汇上也有小的差异,从而形成在同一民族语言里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其中尤以苗语的方言土语最多,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方言,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次方言和土语;瑶语有优勉、斗睦、巴哼3种方言;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黔西三种土语;侗语分南北两种方言;水语有阳安、潘洞和三洞三种土语;仡佬语有4种方言。
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
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
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
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解放后,政府分别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了拼音文字,并在这几个民族的聚居区内试行推广。
“文化大革命”期间,试行工作一度终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试行工作恢复。
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组织专家学者对贵州实验推行的苗文(黔东方言)、布依文、侗文进行论证验收,认为已具备正式推行的条件。
199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调查组的意见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向国务院呈文要求正式批准上述三种文字。
(2)民族语文规范标准研制及信息处理情况由于资金紧张和向国务院申报的苗文、布依文、侗文方案还待批,贵州省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
贵州传统节日习俗大全一.民族节日(1)跳地戏活动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活动地点:花溪大寨活动介绍: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天,贵阳附近的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集于花溪大寨,带上面具,边跳边唱。
内容集话剧、歌舞、舞剧为一体。
其取材基本上都是中国古代征战及忠义故事,并糅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
(2)三月三活动时间: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地点:乌当区新堡乡活动介绍:又叫“地蚕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原为祭祀地蚕,将炒熟的玉米抛散在山坡上并唱山歌,以祈求庄稼丰收。
现在的“地蚕会”已演变成为“三月三”歌节。
节日期间,贵阳及邻县的布依族群众便云集乌当区新堡乡,赛歌、吹木叶,男女结伴戏水等。
(3)四月八活动时间:农历四月初八活动地点:市中心喷水池一带活动介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贵阳市及其附近的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吹芦笙、箫笛、唱山歌、跳苗家舞蹈,纪念古代民族英雄“祝狄”。
(4)六月六活动时间:农历六月初六活动地点:花溪河畔活动介绍:“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祭社神、山神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贵阳市及邻县的布依族男女老少皆身穿盛装,聚集于花溪河畔,举行歌舞表演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此外还有唢呐、铜鼓、礼仪表演,刷把舞等民族节目。
二、旅游节日(1)乌当永乐桃花节活动时间:4月活动地点: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活动内容:民族歌舞表演、赏桃花、“农家乐”体验等。
(2)修文县谷堡乡梨花节活动时间:4月活动地点:贵阳市修文县谷堡乡折溪村活动内容:开幕式、赏花乐、农家乐、参观农家庭园经济。
(3)贵阳白云国际风筝节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7日活动地点:贵阳市白云区活动内容:举办“放飞白云”开幕式及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啤酒节、民族民间艺术展演、花卉展、风筝比赛、“国际奥委会主席杯”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全国农民象棋邀请赛等。
(4)红枫湖旅游节活动时间:6月―8月活动地点:红枫湖景区活动内容:举办大型开幕式、水上游演、民族风情游演、旅游文化艺术展演、水上休闲体育健身、夜游红枫湖、焰火晚会等。
布依族风俗习惯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
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 “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
一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
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
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
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
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 bian g35da ng jiu。
"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
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
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
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
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
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省交汇处。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
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
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
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
贵州的文化摘要: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的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
本文从贵州的历史、地理、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
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文中还有笔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反思,对其发展方向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幅绚烂的贵州画卷.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
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家乡自然的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不论身在何方,记忆中最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总是家乡的那片纯粹!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
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他们是贵州的脊骨.没有见过贵州的山,就不会明白贵州人的坦荡之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