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点评
- 格式:docx
- 大小:8.41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医务科应组织医学、药学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处方的评价工作。
三、处方的评价细则(一)处方书写1、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3、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4、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5、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6、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7、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8、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9、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10、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11、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12、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13、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14、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15、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16、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7、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处方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所选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并考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如果处方符合中医理论,并且药物之间的配伍合理,可以认为处方合理。
2.药物用量是否适当:评估处方中每种药物的用量是否合理。
用量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疗效,因此应尽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药物的用量。
3.药物选用是否准确:评估处方中所选的中药饮片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
中药饮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因此,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非常重要。
4.处方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药物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
中药的调理和配伍是中医药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需要考虑处方的合理性、药物的用量是否适当、药物选用的准确性以及处方的调理和配伍是否合理等方面,以综合评价处方的质量。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医生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的一种制度。
通过对处方的评估,可以提高处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个体化,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本文将从制度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背景1.中药饮片处方的特点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破碎、加工等工序制成的粉末或颗粒剂型,使用方便、质量稳定,是中医药临床常用药物剂型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以及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拟定处方,饮片的煎煮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由于中药饮片处方的个体化、灵活性,加之医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导致中药饮片处方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处方可能存在食药相悖、药物种类过多、剂量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治疗效果的达到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具体内容1.处方评估处方评估是对中药饮片处方的术前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病情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疾病类型、病程、症状等。
(2)体质评估:通过辨证论治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及针对性的调整饮片配方。
(3)药物评估:对处方中药物的种类、剂量、相互作用等进行评估,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干扰。
2.处方点评处方点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的术后评价,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处方进行点评:(1)疗效评价:对处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疗效的明显性、持久性、安全性等。
(2)用药安全评价: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评估,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3)个体化评价: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用药反应,对处方进行个体化的点评和调整。
三、实施效果1.提高中药饮片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处方评估和点评,可以避免一些因个体化需求而过多、重复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或者种类单一、剂量不足等现象,提高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个体化调整处方:通过处方点评,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反应,对处方进行个体化调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中药处方点评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
各位中医爱好者或者同行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中药处方点评的事儿。
就像侦探查案一样,咱们得从一张张处方里找出线索,看看这用药有没有啥讲究,是妙笔生花呢,还是有点小问题。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三、点评结果。
# (一)合理处方。
1. 精准辩证,用药得当。
有些处方那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就像[医生姓名]开的那张治疗感冒的方子。
患者是外感风寒,那医生开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简直就是黄金搭档。
麻黄发汗解表,桂枝助麻黄发汗,杏仁降肺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这就好比一个篮球队,每个球员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这张方子体现了医生对中医辩证论治的精准把握,从病因(外感风寒)到治法(辛温解表),再到用药,一气呵成,就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2. 灵活配伍,照顾整体。
还有治疗失眠的一个方子也很赞。
患者不仅失眠,还伴有心烦、口苦、舌苔黄腻等症状。
医生开了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半夏、陈皮化痰理气,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枳实下气破结,茯苓健脾渗湿,再加上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这里面既有针对心烦口苦(热象)的清热药,又有解决失眠的安神药,还照顾到了因为痰湿内阻可能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通过化痰理气、健脾渗湿来调整身体的整体状态。
这就像修理一辆汽车,不仅修好了发动机(失眠这个主要问题),还顺便检查了轮胎(脾胃等相关问题),确保整辆车都能正常运行。
# (二)不合理处方。
1. 药味过多,主次不分明。
有几张方子啊,那药味多得像开中药铺子似的。
比如说一张治疗脾胃病的方子,好家伙,里面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二十多味药。
这里面可能医生是想面面俱到,把所有可能影响脾胃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但是这么一来,主次就不分明了。
就像一群人一起说话,你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这么多药堆在一起,君药的力量就被分散了,就像一个合唱团里,主唱的声音被和声淹没了一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药物剂量不合理。
中药处方点评总结
中药处方点评总结
1. 处方选药要科学合理,避免重复和冲突。
在点评中应重点关注处方中药品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相同功效的重复药材,或者药材之间存在冲突的情况。
2. 强调中药的药性和功效特点。
在点评过程中要注重对中药药性和功效的分析,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判断处方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搭配,以及潜在的问题。
3. 注意给药途径和剂型选择。
中药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针对不同病症和患者的特殊需求。
点评应重点关注药物给药途径和剂型的选择是否合理。
4. 着眼于安全问题。
中药处方的点评还需要关注潜在的安全问题,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患者的健康状况相符合程度等。
在点评中应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药处方点评时,我们应关注药物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药性和功效的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药途径和剂型的选择以及安全问题的评估。
点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药处方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点评符合规范、用药合理、无不良反应;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需干预改进;严重不合理处方:存在严重问题、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干预和改进。
改进处方质量的思考1、加强医师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水平;2、建立科学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处方审核和干预;3、加强药学服务,提供专业用药建议;4、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5、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和降低医疗费用。
内网站上公开曝光;对医生进行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处方规范化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都是不合理处方的表现。
不规范处方包括书写不规范、药品信息不清晰、用法用量不明确等问题,而用药不适宜则指的是药品选择、剂型、用法等方面不适宜患者情况的问题。
超常处方则是指医生开具药品超过规定用量、使用高价药物或超说明书用药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临床与医生讨论用药方案、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用药会诊、推行基本用药目录、实施用药指南、进行合理用药教育等方式进行技术干预,也可以通过公示曝光、处罚医生等方式进行行政干预。
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事前干预包括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并及时要求医生进行改进等。
在我院,89%的不合理处方在调剂时被发现并及时纠正。
事后干预的目的是减少用药安全隐患,防止再次发生。
该过程包括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评价等。
处方点评的工作流程包括:(A)分析不合理用药,(B)填写处方点评相关表格,(C)向处方者反馈意见,(D)提出合理用药建议,(E)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
根据XXX的规定,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增加了味数和费用项进行评价。
具体要求包括:(1)每张处方原则控制在20味以内;(2)严格掌握贵细药材的使用指征;(3)对于医保规定病种如恶性肿瘤等,可适当放宽至25味;(4)三级医院帖均费用不超过40元(膏方除外);(5)二级医院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帖均费用不超过30元(膏方除外);(6)原则上每帖费用不超过50元;(7)每月上报中药饮片处方总贴数、中药饮片处方总金额、中药味数超过25味的饮片处方贴数、本月饮片帖均费用、本月与上个月贴均费用增减幅度(±%)。
中药房处方点评范例
尊敬的医生,
感谢您给出这个中药处方,以下是我对该处方的点评:
1. 草药配方合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您选择了逍遥丸和桃仁蜜丸来组成该处方。
逍遥丸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和经前症状;桃仁蜜丸则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经伴有腹痛和腹部胀满感的情况。
2. 注意服用方法:您在处方中明确指出了逍遥丸和桃仁蜜丸的用法和用量,患者应该按照您的建议每天服用2次,饭前服用,每次2粒。
这样的服用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草药的疗效。
3.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逍遥丸和桃仁蜜丸都是中药配方,虽然副作用较小,但还是要提醒患者在使用草药之前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以及注意草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
总体来说,这个处方合理、简洁明了。
希望我的点评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知。
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XXX。
中药处方点评流程1. 收集处方信息:在进行中药处方点评之前,需要收集医生开出的处方信息。
这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开出的中药处方。
收集处方信息:在进行中药处方点评之前,需要收集医生开出的处方信息。
这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开出的中药处方。
2. 审核药物搭配:首先,需要审核药物的搭配情况。
中药有一些特殊的搭配规则和禁忌,需要确保处方中的药物搭配合理,没有相互冲突或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审核药物搭配:首先,需要审核药物的搭配情况。
中药有一些特殊的搭配规则和禁忌,需要确保处方中的药物搭配合理,没有相互冲突或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3. 评估药物安全性:接下来,要评估处方中药物的安全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库,了解每种中药的使用禁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以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
评估药物安全性:接下来,要评估处方中药物的安全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库,了解每种中药的使用禁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以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
4. 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在点评处方时,需要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
有些病人可能有过敏反应或对某些药物有特殊的反应,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建议。
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在点评处方时,需要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
有些病人可能有过敏反应或对某些药物有特殊的反应,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建议。
5. 与医生沟通:在点评过程中,建议与医生进行沟通。
有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中药处方。
通过与医生沟通,可以确保医生理解处方点评的目的,并根据建议进行相应调整。
与医生沟通:在点评过程中,建议与医生进行沟通。
有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中药处方。
通过与医生沟通,可以确保医生理解处方点评的目的,并根据建议进行相应调整。
6. 撰写点评报告:最后,根据处方点评的结果,撰写点评报告。
报告应包括处方的搭配情况、药物的评估结果、个体化建议等内容。
中药处方点评制度一、处方信息录入处方录入应准确无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等信息。
所有中药处方应遵循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采用规范的药物名称。
二、药物选择与搭配药物选择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
搭配应考虑药物的协同和制约关系,避免或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三、药物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用法应明确、具体,包括用药时间、频次、方式等,以便患者正确使用。
四、药物禁忌与互动处方中应避免使用患者过敏或禁用的药物。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五、用药疗效评价定期对处方疗效进行评价,了解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如有需要,应根据疗效评价结果调整药物选择、剂量或用法。
六、君、臣、佐、使原则在处方中应遵循“君、臣、佐、使”原则,即主药、辅药、协药、导药的合理搭配。
主药应针对主要病情,辅药应协助主药,协药应调和药性,导药应引导药物归经。
七、处方书写规范处方书写应清晰、规范,字迹工整。
采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缩写或非规范用语。
八、调剂、煎煮要求调剂人员应熟悉中药知识,准确调配药物。
煎煮设备应齐全、清洁,按照规定的煎煮方法和时间进行。
九、产地、炮制要求处方中应注明药物的产地,确保药物来源的可靠性。
对于需要炮制的药物,应明确炮制方法,保证药效。
十、用药方法指导药师或医师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
提供用药咨询,解答患者关于药物使用的问题。
本中药处方点评制度旨在为医师和药师提供一个标准的中药处方参考,以提高中药处方质量和用药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各医疗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中药处方点评实施细则1.引言中药处方点评是指对中医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中药处方点评的实施细则旨在规范点评的程序和要求,提高中药处方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点评人员中药处方点评应由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
点评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3.点评流程3.1 接收处方点评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渠道接收中医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包括病历资料、药物组成和用药剂量等信息。
3.2 评估处方合理性点评人员应仔细评估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包括中医诊断准确性、处方选药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药物组方的合理性以及用药剂量的安全性等方面。
3.3 提出建议根据对中药处方的评估结果,点评人员应当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要求更换药材、调整用药剂量、明确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等,以保证中药处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3.4 完成点评报告点评人员应将对中药处方的评估结果和建议整理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中医医生。
报告应明确指出问题和建议,并提供药物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支持。
4.点评要求4.1 准确性和科学性点评人员应准确把握中医医生开具处方的目的和性质,评估中药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点评过程中应遵循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原则,确保点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4.2 时效性和有效性点评人员应及时完成对中药处方的评估和点评报告,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反馈给中医医生。
点评报告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中医医生改进处方和提高临床疗效。
4.3 保密性点评人员应对接收到的中药处方和相关病历资料等保密,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处理相关信息。
任何时候都不得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
5.点评结果的应用中药处方点评的结果可以作为医疗机构临床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监督和改进中医医生的处方行为。
同时,点评结果也可以为中医医生提供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提高处方质量和疗效。
中药处方点评指南中药处方点评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对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进行综合评价和点评的过程。
通过中药处方点评,可以发现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使中药处方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安全。
下面将从中药处方的合理性、药物选择、剂量用法、药味搭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南。
一、处方的合理性中药处方应该符合中医学理论体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
在进行处方点评时,需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辨证是否准确:医生所辨病症是否符合中医辨证要求。
通过对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分析,确立准确的中医辨证依据。
2.药材选择是否合适:医生所选药材是否能够针对患者的辨证要求,达到肯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品质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药物质量问题。
3.药方是否符合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由于体质、年龄、生理状态等差异,对同一疾病的治疗需求也不同。
处方点评需要考察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药物选择中药处方中的药物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点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药的选择是否准确:主药是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起到治疗的核心作用。
需要考察医生选择的主药是否能够直接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2.辅药的选择是否合理:辅药在处方中起到协同作用,通过增强主药的效应或减轻主药的副作用。
需要考察医生选择的辅药是否能够与主药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佐药的选择是否适当:佐药起到调节整体疗效的作用。
需要考察医生选择的佐药是否能够辅助主药和辅药,使处方更加全面。
三、剂量用法合理的剂量用法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进行处方点评时,需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配伍是否合理:不同药物之间有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会产生药理不良反应。
需要考察医生是否遵循中医药学中的配伍禁忌原则,避免不良反应。
2.药物用量是否恰当:药物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3.用药时间和疗程是否合适: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的用药时间和疗程。
中药处方点评要求
目标:
本文档旨在确定对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时所需的要求和标准。
背景:
中药处方点评是为了确保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重要
步骤。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可以评估药物的配伍性、剂量合理性
和疗效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治疗。
要求和标准:
1. 处方合法性:审查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药物安全性:评估处方中所含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成分、剂量和用法等信息。
3. 药物有效性:评估处方中所含药物的疗效,包括药物的适应症、治疗效果和疗程等方面的信息。
4. 药物配伍性:评估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配伍性,避免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5. 剂量合理性:评估处方中各种药物的剂量是否合理,避免药物过量或剂量不足的情况。
6. 个体差异考虑: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评估处方是否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配比。
7. 临床实际应用:评估处方是否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避免虚假、夸大或误导性的处方。
总结:
中药处方点评需要综合考虑处方的合法性、药物安全性、药物有效性、药物配伍性、剂量合理性、个体差异和临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中药处方的质量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点评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
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
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
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
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XXX与XXX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3、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中医药治病的最紧张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
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而用药不对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大概引起不良回响反映。
中药处方点评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
药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我院药剂科对每个月的中药处方随机抽取100份门诊处方,
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实施点评。
旨在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
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
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
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
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
腹温服”;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我院自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处方质量不断上升,从近几个月处方点评的结果来看,每月
处方合格率为93%,以上,不合格处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处方不完整(手写处方)
第二、格式不规范(电子处方)
第三、证型不符
中医治病,必须辩证明确,用药要准确,如果,虚症用泻药,实证反而用补药,寒症反而用
清法,热症反而用温法,虚虚实实损不足以奉有余。
处方点评制度
——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将进一步促进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