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仲弓问仁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477.16 KB
- 文档页数:12
樊迟问仁的原文及翻译樊迟仲弓问仁翻译全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认为“仁”就是“爱人”,“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已复礼为仁”。
为了推行其主张,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
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典籍整理。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为早期语录体散文,没有系统的组织,先后次第亦无严格准则,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节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参考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里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22年】(2022·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
②反之:再唱一遍。
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2.(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
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2021年】3.(2021北京·)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4.(2021·北京·)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2021·浙江·)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樊迟、仲弓问仁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
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
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
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补充: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三、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侯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
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
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
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补充: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三、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侯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翻译一、樊迟仲弓问仁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2、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二、齐桓晋文之事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3、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三、冯谖客孟尝君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2、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