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进展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
哎哟喂,说起这现代化工的发展,那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大舞台啊!你瞧,咱们这日子,一天一个样,全靠这些化工技术的日新月异,跟坐火箭似的往前窜。
以前啊,提到化工厂,人们脑袋里可能立马浮现出烟雾缭绕、气味刺鼻的画面,心里头还犯嘀咕:这玩意儿靠谱不?但现在不一样了,绿色化工、环保先行,成了新时代的响亮口号。
那些个高科技的化工厂,就像是穿上了隐形斗篷的魔术师,悄咪咪地就把原料变成了宝贝,还不带留一点儿污染的痕迹,你说神不神奇?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塑料盆、暖水瓶,用旧了扔了就完事儿,现在可不一样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成了新时尚。
塑料瓶子能变成衣服穿身上,旧轮胎能变成公园里的长椅坐屁股底下,这不仅仅是节约资源那么简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告诉咱们:珍惜眼前物,地球很脆弱。
再说说这新材料,简直就是科技界的“潮人”,隔三差五就整点新花样出来。
什么纳米材料、石墨烯啊,听起来高大上,用起来更是了不得。
手机电池充一次电能用好久好久,汽车不用烧油也能跑得飞快,这都是新材料的功劳。
它们就像是给现代生活加了加速器,让咱们的生活节奏快得飞起,但又不会累趴下。
还有啊,化工技术还跟农业来了个跨界合作,搞出了什么生物农药、转基因作物之类的。
以前农民伯伯种地,全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些高科
技的帮忙,病虫害少了,产量高了,钱包也鼓了。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那么简单,更是让咱们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总而言之啊,现代化工的发展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过去的阴霾,带来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
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更加环保。
咱们这些老百姓啊,就跟着这股风,一起向前奔吧!。
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现状及趋势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大力进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凹凸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凹凸的重要标志。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进展态势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进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闻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非常重视进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进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进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上世纪九十年月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进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进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进展。
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
估计至2022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
2022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
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进展水平。
目前,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
近几年,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日本约为600亿美元,名列第三。
第一章、化工的发展历程回顾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1)随着产业革命在西欧开始,首先无机化学工业开始形成及发展。
1740年英国人Wald制得硫酸;1749年Roeback在英国建立了用铅宝法生产硫酸的工厂(第一个化工工业产品),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的诞生,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开始。
1771年吕布兰获取以食盐为原料制的纯碱,副产氧化氢至盐酸、氧气、漂白粉等,纯碱又可经苛化生成烧碱。
18世纪后期,炼铁用焦碳量大大增加,使煤化工产生。
1763年在英国产生了蜂窝式煤气炉,提供了大量焦碳。
1792年开始用煤生产民用煤气。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2)-煤化工的发展1812年,欧洲干馏煤气用于街道照明。
1816年,美国煤干馏法生产煤气。
1825年,英国人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甲苯、萘等。
19世界中叶,欧洲已有许多国家建立了炼焦厂,德国成功建立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炼焦炉,由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3)-三大化工材料工业的开始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用硫磺硫化天然橡胶,应用于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第一个人工加工的高分子橡胶产品。
1872年,美国开始生产赛璐珞,被认为是第一个天然加工高分子的塑料产品-开创了塑料工业。
1891年,在法国建立了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工厂,其产品质量差,易燃,虽未能大量发展,但仍被认为是化学纤维工业的开始。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4)-炼油工业开始1854年,美国建立最早的原油分馏装置。
1860年,在美国第一个炼油厂是炼油工业。
19世纪后期,在世界已建设了许多炼油厂或炼油装置,主要生产照明用的煤油,而汽油及重质油还是用处不大的“副产”,直到80年代,电灯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煤油的重要性、汽油和柴油因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为主要炼油产品。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5)-传统与化学制药及染料工业等19世纪初至60年代,科学家先后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
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展现代煤化工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以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煤炭加工转化产业,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21世纪以来,我国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技术趋于成熟,多个示范工程实现了商业化运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现代煤化工不仅可以提供清洁油品、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品,还可以延伸发展烯烃、芳烃、乙二醇等石油替代产品。
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走低引发国内能源和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使现代煤化工的经济性受到了严峻挑战,现代煤化工重大项目前期进展缓慢。
面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工程经验日益丰富,现代煤化工还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业成熟性和盈利能力,并将积极探索煤炭分质分级综合利用、油气电热化多联产等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3、自主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一是自主煤气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水煤浆水冷壁清华炉煤气化技术等自主气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先进合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自主开发的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煤经甲醇制烯烃技术和煤制乙二醇技术实现工业化,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完成中试,为后续工业化提供了工程依据;三是大型空分、超高压固体输送泵、高压浆液泵、耐腐蚀泵、低温泵、排渣阀、高差压减压阀、低温阀等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
总之,我国已经开发出以煤为原料生产油气等能源产品和烯烃、乙二醇等石化基础原料的工业化技术,为实现石化原料多元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带动资源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等特点,工业增加值是煤炭直接销售的4~15倍。
“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累计总投资约3500亿元,年度可实现利税达100亿元以上,直接创造5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间接创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和小城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装备制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带动了资源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1 、精细化工的特点中国把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为精细化学工业, 简称精细化工。
近来有些国家专家们对精细化学产品的定义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如欧、美等国家把产量小, 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品称作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通用化工)生产不同,它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个部分组成, 大多以灵活性较大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化学合成多数采用液相反应、流程长、精制复杂、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迎合市场要求而进行复配,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
因此,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必要根据市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产品,做到多品种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还要符合各种法规,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才能培育和争取市场、扩大销路,才能体现出投资省、利润率和附加价值率高的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
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电子化学品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现烯酸及其酯、气雾剂等。
并把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值怀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率称为精细化工率,以此表征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
这与世界精细化工率的含义相同。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 50%以上, 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 60%。
2、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总量而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精细化工率已达 40% 左右。
各类精细化工产品不仅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有的甚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精细化工已经初步走上了按照国情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道路。
现代煤化工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5T16:41:46.8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作者:徐江[导读] 现代煤化工技术作为一项趋于成熟的技术体系,可依据煤炭资源在各类物质层面的产出比例实现精准化加工,提高产品能源的可利用率。
徐江新疆天雨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100摘要:现代煤化工技术作为一项趋于成熟的技术体系,可依据煤炭资源在各类物质层面的产出比例实现精准化加工,提高产品能源的可利用率。
基于此,文章对煤化工产业进行论述,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煤炭;发展路线引言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当前能源濒临枯竭的条件下,各类技术、工艺等必须做出革新,针对煤炭能源产业来建立完整的开采体系,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成本的消耗。
在当代工业革命中,煤炭资源与社会行业已经形成深度融合,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化的产品消耗中,而是部分替代或完全取代相关产品,令行业本身可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以此来达到资源的成本控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贴合。
1.煤化工产业概述煤炭资源是维系国家进步与发展一种战略性资源,资源价值不仅局限于单一化的产业升级中,其还可与其他产业进行关联,依托于资源优势实现价值拓展,提高单一能源的利用率。
从煤炭资源发展形式来看,可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能源的传统应用路径。
与石油能源产业相比,煤炭资源的加工与再利用也是以一种固定的技术框架来实现的,受不同阶段能源消耗量,将煤炭资源分化成不同类别的能源产物,提高能源产品自身的利用率。
在国际市场行情的限制下,部分能源产品通过内在供应与外部流通形成一个平衡点,保证能源消耗在可控制区域内。
然而大部分煤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都将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持下,煤炭产品加工所产生污染已经被控制到一定区域内,但煤化工所产生的污染仍是不可避免的。
精细化工未来发展及趋势精细化工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围绕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分析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就国内精细化工的发展前景谈了几点看法。
1、国内为精细化工的的发展现状精细化工,即为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总称。
国际上精细化工已有40-50个门类,10万多个品种。
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是由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制剂加工和商品化等3个部分组成。
大多是灵活性强、功能性全的生产装置和在间歇或半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
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化学工业结构中精细化工的比重(精细化率)上升的速度非常迅速,到20世纪90年底啊末精细化工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已达55%-60%o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40%,20世纪80年代上升为45%,20世纪90年代已达55%左右;日本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3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德国由20世纪70年代39%上升到目前65%左右。
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化学工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吃穿问题,大力发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用橡塑管带原材料合成和橡胶加工;大力发展合成纤维(单体)和合成橡胶以及合成树脂,其数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石油化工产品仍有近50%的缺口。
我国的精细化工就总量而言,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的化工精细化工率约为35%,左右。
截至1999年底止,我国有精细化工企业5000余家,可生产2万多种产品,年产值逾IOOO亿元。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我国的精细化工将处于和石油化工及其他重化工同步发展的状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细化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所占比例很低,在许多领域如信息化学品磁记录材料、功能树脂等方面还有很大空白,在许多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也未能形成经济优热(如某些高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急待产业化或迅速扩大生产),大部分传统产品也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阻碍精细化工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三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浅析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化学工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精细化工则是化工工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是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围绕国内外的精细化工发展,分析了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国内的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精细化工;现状;趋势;看法1 精细化工的定义首先我们说精细化学品。
中国和日本把产量小、组成明确,并且能够按照规格说明书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或者产量小、经过加工具有专门功能,同时按照规格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而前者在欧美被称为精细化学品,后者称为专用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具有“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作用。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精细化学品概念知道了,那么精细化工就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
精细化工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部分组成,通过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与通用化工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差异。
其中化学合成经常采用液相反应,并且流程比较长,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
化学合成后,要想达到商品化,又需要精致的、复杂的加工过程。
所以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其技术保密性很强。
由于市场随时变化,要根据市场及时更新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
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等。
后来用精细化工的产值在化工行业的占比表示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
这个占比叫做精细化工率。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50%以上,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60%。
2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2.1 国际精细化工发展状况现在各个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上纷纷加大精细化工的开发和利用。
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大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科技投入,希望生产出更多的能源替代品来解决能源危机,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
这方面在发达国家表现的更加突出,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投入规模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进展现状(一)进展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大,大量产品需要进口从总体上看,我国化工新材料呈现出较好得市场前景,产品得市场增长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某些重要得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假如再考虑到一般工业原材料价格、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升得趋势,以及市场上以塑代钢观念得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得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可望得到更大扩展.由于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市场起步晚、生产技术基础差,以及受体制得制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成熟得化工新材料产品,尤其是差不多产品呈生产能力不足得局面,国内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得状况,有些产品国内供应缺口甚至超过50%,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二)企业数量众多,产能普遍较小,生产集中度低,某些产品存在产能过剩危险由于市场扩展快,节节攀升得市场需求使化工新材料产业具有较高得利润率,而相关于石油化工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得装置投资规模要小得多,即进入得资金门槛低,因而大量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化工新材料差不多产品领域,造成除少数产品外,大部分差不多产品得生产集中度非常低,企业相应得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密集于低端市场,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又无法提高技术水平,也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由于许多企业纷纷预备进入,差不多进入得企业预备扩大产能,以至于有机硅、环氧树脂等很多化工新材料产品差不多存在短期内因盲目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得危险.(三)企业形成三个梯队得格局,各梯队之间差距较大第一梯队,要紧由为数不多得外资(包括台资)企业构成.其特点是,产业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普遍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产品链较为匹配、战略清楚并运作规范,通常以较高质量得差不多产品和改性产品占据着高、中端市场,因而往往是市场领导者,获得较为丰厚得利润.第二梯队,是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集团为代表得国有企业,也有少量中石化集团所属得中小型国有企业.其特点是,进入市场较早、积存起一定产业经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得技术积存和人才储备、产品链较为完整、运作和治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所获利润不够稳定,一些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国有企业弊端得困扰.第三梯队,是数量众多得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其差不多特点是,产业基础较弱、装置规模不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产品链不完整、经营灵活多变、对市场变化灵敏、行为短期化、进入市场快,少数规模较大、技术基础较强得企业处于差不多产品低端市场,多数企业则分布于广泛得、分散得终端产品市场.这一梯队中一些企业投机性非常强,利润高时快速进入市场,参与分享高额利润,利润低时马上退出;一些企业在地点政府政策爱护下生存,利用低价资源或能源、忽视环保和质量、灵活营销等不规范行为和较低得劳动成本进行低成本价格竞争.值得注意得是,民营企业中也已成长起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实力、运作较规范得大中型企业.部分企业通过与第一梯队外资企业合资或组成战略联盟,快速成长得潜力非常大.少数大中型民营企业差不多开始关注化工新材料差不多产品和改性产品中、高端市场,正在实施较大规模得项目投资.(四)在技术水平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有较大差距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我国企业尽管在技术水平上进步较快,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差不多产品得总体差距在20—25年左右,有机硅、聚甲醛、pbt树脂等少数产品差不多缩小至10年以内.差距既体现在产品层次上,也体现在生产工艺上.从产品上看,多数性能和质量不高,规格品种有限.我国企业往往只能生产满足低、中端应用产品需求得基础材料和差不多产品,而市场急需得附加价值高得高端差不多产品几乎不能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得特种材料和改性材料也不多.在有机硅产品中,我国企业能够生产得差不多产品要紧是日用级、玩具级等相对低端得有机硅单体材料、中间体材料和部分改型材料,以及部分电子级材料,能用于手表等周密仪器、汽车配件、医学用途得周密仪器级、汽车级和医药级高端有机硅单体材料、中间体材料至今无法生产.化工新材料世界领先企业道康宁(dc)单单有机硅下游产品就能达到万余种,而我国企业总计还不到3000种.从生产过程上看,由于原料、工艺水平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得缘故,我国企业往往在耗能、耗材、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二、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存在得要紧咨询题(一)技术得落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上得落后导致我国企业在化工新材料产品分工中往往处于产品链得低端环节.如在聚甲醛行业中,我国企业差不多只能生产供应低端市场得基础原料、差不多产品和不多几种低端改性材料,要紧用于生产纽扣、拉链、儿童玩具、装饰材料、卫生洁具等日用产品和部分电子产品;而杜邦、道康宁等跨国公司则垄断着应用于汽车、手表等产品得高端改性材料市场.其结果是,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在耗费了能源和资源,损害了环境后,依旧只能处于低附加价值得低端产品市场,无法获得丰厚得利润,非常难积存起足够得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环保节能投入.据统计,化工产业巨头杜邦公司每年用于研发得费用接近销售额得10%,而我国大多数化工新材料企业在研发方面得投入甚至连销售收入得1%都达不到.这当然与进展时期产业特征和企业行为方式有关,但积存不足导致无能为力几乎成为我国企业得一种运行常态.(二)国外竞争对手得策略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产品链相对低端得不利地位为打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得进展,国外竞争者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我国企业没有通过自我研发获得技术突破之前,国外竞争对手通过垄断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限制对中国得出口.一旦我国企业通过研发在某些方面获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国外竞争对手又会立即将垄断已被打破得、比较低端得技术和设备转让给我国企业,获得技术转移利润,同时把重点转向较高端得产品.我国企业在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后,不管是在产能和成本上,依然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竞争对手仍然有着较大差距.如今,国外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大幅度落低价格倾销,挤压这些新引进设备得公司得生存空间,使之难以积存起自我研发能力,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取得产品升级,而国外竞争对手得以保持在较高端产品上得领先地位,接着猎取高额利润.尽管中国也尝试采取积极得反倾销措施来应对国外竞争对手对中国民族工业得打压,给我国企业赢得宝贵得喘息时刻,同时在有机硅、双酚a等非常多行业中起到了十分积极得作用,但目前国外竞争对手差不多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规避中国得反倾销措施.(三)产业组织落后导致产品间得匹配能力较弱化工新材料产业得一个重要特点是,产品链较长,产品链越向下游延伸越宽广,不同产品之间得依靠程度较高,尽管上下游产品得生产能够分割,但产品之间相互匹配才能获得更大得经济效益.上游产品得性能和质量越高,下游产品得链条就越长,品种就越丰富,所习惯得市场面就越宽广.同时,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得时候,并不是以单个产品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而是以整个产品链利润最大化为原则,通过价格转移,在产品链上上下游产品之间形成相互补贴和同一技术层面产品之间形成交叉补贴来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然而,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得产业组织落后,产品间相互匹配能力较弱.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规模普遍过小,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得产品匹配和营销网络,因而造成合理产品链得中断.企业之间也由于规模太小、各自为战,无法在产业之间形成良好得配套关系和技术转移路径,在产品之间难以形成合理得上下游匹配关系.从企业布局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得布局依然较为分散,许多企业既没有靠近原材料供应地,也没有靠近市场.落后得产业组织既增加了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又无法从整条价值链得角度统筹定价,落低了产品得综合利用程度,还难以通过企业间得联盟实现技术转移和面向中高端市场得技术突破.(四)治理得漏洞导致行业竞争秩序混乱目前,国家在对化工新材料得行业治理上还存在漏洞.许多地点政府为获得更多得就业和财政收入,放松对企业得环保节能要求.造成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得民营企业将企业放到偏远地区,然后大幅度减少对环保节能得投入.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或者非国有上市公司等规范运行得大企业就遵规守法,在环保节能方面得投入大大高于那些减少环保节能投入得民营企业.其结果是,那些减少环保节能投入或全然不投入得民营企业得产品成本落低,市场竞争力增强,如不加以治理,长期有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得现象”.(五)机制得僵化导致国有企业进展后劲不足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中,骨干队伍是属于第二梯队得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差不多取得非常大成绩,但国有企业在机制上得天然缺陷一时难以弥补,集中体现在对人才得激励咨询题上,一个一般技术骨干在从国有企业跳槽到民营企业后,工资水平能够增长10倍以上.民营企业进入化工新材料领域,能够采取各种潜规则从国有企业获得研发成果,甚至是成套技术和项目方案.三、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进展得政策建议(一)创新研发模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一是由过去得单个工厂分散研发转变为集团总部得集中研发.假如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多层次得研发体系,对那些能够促进集团进展得关键性技术进行集中攻关,能够大大提高研发效率.二是整合全社会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需要强调得是,在产学研合作中,要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主体,真正围绕企业提出得市场需求进行研发活动,同时要以市场效果来评价研发成果.(二)加强行业治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由于各地区之间得资源禀赋和进展水平差异非常大,为有针对性得进展某些地区,国家能够在环保节能标准上采纳不同得区域政策.但不同地区得节能环保标准必须是公平、透明得.不管是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都要公平对待,同时要增加执法力度,杜绝躲避监管得现象发生.另外,在行业治理方面国家还应当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得作用.(三)坚持开放进展,鼓舞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我们要同意国外先进企业“走进来”.国外先进企业为爱护自身得技术垄断地位会努力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同时,为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大利润,又积极在中国查找合作伙伴.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鼓舞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得合作,并在合作中尽可能扩大外方得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要鼓舞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全世界得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四)培养主导大企业,搞化工产业群要改变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得不利地位,就必须要进展几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得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展大企业得同时,还应当注意围绕大企业搞化工产业群.化工新材料产业得上下游关联性特别强,化工产业群得建立能够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得相互匹配,提高整体竞争力.(五)适当利用反倾销等手段,爱护民族工业国家在化工新材料产业中为爱护民族工业而采纳得反倾销手段已被证明是成功得,我国在有机硅行业中进行反倾销以后,民族企业得到了快速进展,目前中国得有机硅行业差不多差不多具备了与国外竞争得能力.在以后得化工新材料产业得进展中,国家应当接着适当利用反倾销等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爱护.。
化学化工进展燃料电池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邓晓然(20080168)现代化学化工进展燃料电池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8级化学实验班邓晓然(20080168)引言21世纪,是能源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发展的时代。
能源的优化利用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是能源、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1世纪,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逐渐被消耗殆尽,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日益显现——一是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须首先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现代材料的限制,在极端所获得的效率只有33%~35%,一半以上的能量都白白地损失掉了;二是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给今天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和噪声的污染。
这些都迫使人类一直在找寻既有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
氢能源及再生能源进入了人类视野,其必将会逐步取代化石能源而成为人类使用的主体能源,而这种能源的变迁也将迫使发电与供电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燃料电池(Fuel Cell,FC)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电源,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弊病,因此,燃料电池的开发及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历史沿革1839 年,英国科学家Grove 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原理性实验,并用这种以铂黑为电极催化剂的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点亮了伦敦演讲厅的照明灯。
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mA/m2电流密度。
由于发电机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研究步伐,直到约100 年后,英国剑桥的Bacon 采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制备了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AFC)。
20 世纪60 年代,燃料电池首次应用在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作为辅助电源,为人类登月球做出了积极贡献,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后来称这一时期为燃料电池开发的空间时代(space era)。
现代化工技术进展名词解释加氢裂化是指重质油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在规定操作条件下,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等主要反应,得到优质轻质油品和其他优质油料的工艺过程。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
生物化工是生物学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科,它以生物来源的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活性物质为催化剂使其转化,或用其他生物技术进行制备、纯化,从而得到我们预期的产品。
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气液达到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节能:应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会接受的方法,来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绿色化工又称清洁生产或环境友好技术,是在绿色化学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简答题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提高经济效益途径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增加收入。
具体可以是提高销售单价、增加销售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或调整产品结构等。
(2)降低成本。
具体可以压缩各项费用,如办公费、销售费用、人员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还可以通过技术革新,用新型材料替代价格高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当然要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或通过革新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等。
(3)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具体可以是减少货物积压,及时回收货款。
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让有限的资金最大可能的用于生产环节,提高生产、销售、再生产、再销售的周转速度,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资金利用率越高,则企业效益越好。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和包括的主要内容.(1)以生物为对象,常以有生命的活细胞或酶为催化剂,创造必要的生化反应条件,不依靠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着眼于再生资源的利用。
(2)由于细菌不耐高温,需在常温常压下连续化生产,工艺简单,并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展望(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摘要: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高铁客运专线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Abstract:High-performance concrete(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has many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urability, high workability,high strength and high dimensional stability,is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ncrete has many important project, especially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bridges, high-rise buildings,harbor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ject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citing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in domestic outlook,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With the building to the top of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HPC will become the new century,import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Keywords: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igh durability;High dimensional stability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于1990年5月提出,他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的材料配制,具有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便于浇捣、韧性和体积稳定性好等性能,且耐久性好,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1] 。
当今世界化工发展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化学工业已进入了成熟时期,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大部分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世界性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是化工生产仍属于较高利润的行业之一,并仍处于快速成长期。
从世界统计情况看,从80年代起化学工业的税后利润一直高于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
21世纪初,世界化学工业将继续进行合理化调整,完全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进入另一个上升周期。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正在进行由资本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的化工产业已进入成熟期,正向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全球化经营的目标迈进;而发展中国家的化学工业则初具规模,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中。
高新技术已成为影响世界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以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世界化工产业在新经济时代的升级换代提供巨大的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世界化工技术产生新的重大突破,从而使世界化工行业在21世纪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都不惜加大科技开发的投入,以确立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纷纷进行兼并和重组,进行资产与技术的交换和合作,收缩经营范围,加强核心业务,集中力量谋求竞争优势。
其发展趋势从多元化发展转向专业化发展,加速向技术和效益密集型转移,逐步退出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加速向技术和效益密集型转移。
以优势核心业务为主的结构调整使化学工业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变化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足以ExxonMobH、Shell、BPAmoco为代表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大石油公司,它们以巨大的跨国油气资源储量、高的油气产量、强大的炼油能力和全球性的油品市场,以及与炼油相配套的各具特色的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一起成为全球或区域性石油和石化业中坚的跨国石油公司;另一类是以发展中国家、产油国为主的国家石油和石化公司,它们以本国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石化业为主,积极向国际化经营发展,凭借其资源等优势和国家的支持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工业的重要力量,其典型代表是委内瑞拉、沙特等的石油石化公司;第三类是为提高竞争力放弃非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强优势业务领域,向大型专用和高附加值专业化学品公司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公司,诸如汽巴精化公司、罗姆哈斯公司、韦伯公司等;第四类是淡出传统的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化学工业,在保留少部分或大部分核心优势石化品业务的同时,主体或部分向包括制药、保健、农业等业务在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命科学领域转移,诸如杜邦、拜耳、罗纳普朗克、孟山都公司等。
典型非金属尾矿高效利用技术与研究发展李波(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市 23000)摘要:非金属矿产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总结了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介绍了目前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的进展。
在阐述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节约资源、能源和减排是非金属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非金属矿工业节约资源、能源和减排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非金属矿工业节约资源能源与减排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非金属矿;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节约资源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议1概述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成倍地增长。
极大地拉动了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量更是与日俱增。
矿产资源的粗放开发和大量消耗,不仅导致资源的加速枯竭,还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当前,加快矿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矿产资源的节约开发和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矿业界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目前,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大多数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消耗、高排放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非金属矿行业与煤炭和金属矿相比,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更为突出。
当前,全国各行业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非金属矿行业如何根据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排放方面有所作为,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非金属矿产是我国开采矿种最多、开采量最大的一类矿产。
长期以来,非金属矿产品是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重要的原辅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日益重视,非金属矿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不仅局限于为传统产业提供原辅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高效廉价材料,非金属矿产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非金属矿产的节约开发和高效利用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总体而言,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查明资源储量较多、品种比较齐全,矿石质量一般较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非金属矿产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超过世界人均拥有量的非金属矿产只有石膏、膨润土、石墨等少数几种。
另外我国有些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优质高岭土(造纸涂料级)、钠基膨润土等,查明资源储量明显不足,有些资源质量欠佳或地理分布不够均衡。
2 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2.1 开发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和品种齐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在已探明储量的91种非金属矿产资源中,石墨、石膏、石灰石、菱镁矿、膨润土和重晶石储量居世界首位;滑石、萤石、硅灰石、石棉和芒硝等居第二位;珍珠岩、沸石、硼石等居第三位;另外,高岭土、铝土矿、天青石等储量也具世界前列;凹凸棒石、海泡石、硅藻土、蓝晶石族矿产、叶蜡石等潜在储量也很大;大理石、花岗石资源也很丰富。
比较丰富和品种齐全的资源为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2 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非金属矿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不少小矿山仍然采用手工开采和作坊式选矿加工。
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过程调控和产品质量控制还是以人工为主。
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少、质量波动大、能源消耗量大。
2.3 非金属矿产品仍存在低出高进的现象由于我国非金属矿加工技术和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水平较低,在大量出口的非金属矿产品中,廉价的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仍占较大的比重,而国内急需的某些非金属矿物材料仍需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
节约资源、能源和减排是非金属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开采量成倍增长,据统计,2009年我国非金属矿矿石产量达到36.52亿t,占全国固体矿产开采总量的52.72%。
长期的粗放式开发给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源消耗速度过快,一些非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降低,优质滑石、隐晶质石墨、硅灰石、温石棉等资源储量在减少。
(2)资源浪费的问题严重,就全行业来看,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大矿小开等现象,依然具有普遍性,资源破坏浪费严重,非金属矿资源的利用率平均只有20%-30%。
(3)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许多小矿仍然采用原始的手工开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资源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4)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许多企业重生产、轻环保,矿山废石、尾矿随意堆放,占用大量田地,一些选矿厂未经处理的尾矿废水外排,对河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一些矿山超常地下开采,造成大量采空区,以及边坡的开挖活动诱发地层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甚至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危害。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了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节约开发和高效利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整合工作、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外,更需要从技术层面上,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鼓励推广先进技术,淘汰、限制落后的技术,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途径3.1 资源节约的开采技术途径当前,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方面:首先是矿山规模小、大矿小开、生产分散;其次是生产粗放、矿山缺乏规划和设计、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第三是开采技术落后、开采工艺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许多小矿仍处于手工开采和半机械化状态。
对于前两个影响因素,应从整顿矿山生产秩序、规范矿产开发准人门槛等生产管理方面来加强治理。
第三个因素是纯技术问题,即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的开采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两个方面:(1)推广适用于非金属矿床赋存条件和特点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的回采率。
包括软质高岭土、滑石等非金属矿松软矿体地下开采工艺技术。
石膏等厚矿体非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技术在一些大、中型非金属矿山都是按正规设计建设的,其开采工艺技术比较规范,资源的回采率也比较高。
但是,对于大量小矿山的生产,缺乏正规的矿山开采设计,开采工艺技术的不规范,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现象普遍存在,资源回收率较低。
推广先进的开采技术,对小矿山进行技术改造,乃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开采技术途径之一。
(2)推广非金属矿山适用的专用技术装备,提高非金属矿山机械化水平。
非金属矿山技术装备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仅与国外大型非金属矿山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国内煤炭、金属矿山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长期以来,非金属矿行业机械装备开发制造能力薄弱,适合非金属矿山的专用设备不多,许多露天或地下开采装备,仍采用金属矿山的通用设备。
当前,首先是推广较先进的通用矿山设备,改变许多非金属矿小矿的半机械化或手工开采的落后状况,提高矿山开采的机械化水平,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非金属矿开采的劳动效率和资源的回收率。
3.2 资源节约的选矿加工技术途径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的选矿加工主要技术途径,包括:提高选矿加工的回收率、保护矿物的天然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低品级矿石的利用等方面。
(1)提高选矿加工的回收率。
目前已开展选矿提纯的非金属矿产,如鳞片石墨矿石、高岭土矿石、萤石矿石等选矿回收率仍存在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广泛分布的小型矿山,其选矿回收率普遍偏低,与技术水较先进的大、中型矿相比差距很大。
通过推广采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选矿提纯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装备,调整工艺过程的技术参数,降低选矿加工过程的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等技术措施,选矿加工的回收率是可以提高的。
在当前生产现状条件下,提高有用非金属矿物或组分的回收率,仍然是非金属矿资源节约的选矿加工主要技术途径。
(2)保护矿物的天然晶体特性和晶体结构,提高非金属矿产品的利用性能。
非金属矿选矿加工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保护矿物的天然晶体结构。
这是为了保证某些非金属矿物发挥其更高的利用价值。
例如:温石棉选矿加工,为保护石棉纤维的长度和抗拉强度,采用多段破碎解离石棉纤维、多段选别,按纤维长度分级除尘、净化,分别产出不同等级的石棉产品。
纤维较长的石棉产品可作为石棉水泥制品、橡胶制品等增强材料,而低级石棉产品增强效果差,利用价值低,只能用作保温材料。
其他诸如保护鳞片石墨的片径、提高高岭土的白度及亮度、提高硅灰石纤维的长径比等都是为了发挥矿物天然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的利用价值,获得更佳的利用效果。
实现非金属矿产的高效利用,也是节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采用适合不同矿产特殊要求的先进选矿加工工艺流程、专用的技术设备,更好地保护非金属矿物的天然晶体结构特性,提高其利用价值,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节约的选矿加工的主要技术途径。
(3)研发低品位非金属矿产的选矿提纯技术,扩大非金属矿产可利用资源储量。
我国的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是直接利用开采出来的原矿石,不进行选矿提纯。
以常见的11种重要非金属矿产为例,全部原矿石需要进行选矿提纯后才能利用的矿产有鳞片石墨、温石棉,其他的为需要对部分原矿石进行选矿提纯或不经过任何选矿提纯。
萤石只对贫矿石江业品位(CaF2>30%)进行浮选提纯,生产萤石粉产品。
对富矿石(CaF2 >65%)进行手选后,生产萤石块产品,直接利用。
目前,萤石块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萤石粉约占三分之一。
高岭土只对砂质高岭土原矿和部分热液变质高岭土原矿进行水力分选加工,而其他高岭土原矿则直接用于低档陶瓷原料或其他领域。
水洗高岭土产品产量约占高岭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主要用于造纸涂料、高档陶瓷填料等领域。
硅质原料矿石只对部分矿石进行浮选,水力分级或进一步化学提纯,用于建筑玻璃、工业技术玻璃、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其他原矿则不进行选矿加工直接利用。
石膏矿石一般直接利用原矿石,只对纤维石膏采用手选方法富集。
滑石、菱镁矿、膨润土、硅藻土、硅灰石等矿产目前一般不进行选矿提纯,绝大部分原矿按品位高低分级,用于不同的领域。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对原矿进行选矿提纯的非金属矿产所占比重很小,大部分直接利用原矿,尤其是大量的低品位矿石,目前尚无法利用,例如:低品位滑石、菱镁矿、硅藻土、膨润土、土状石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