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资源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建议摘要:广西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广西各级政府历来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结合沿海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广西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沿海;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广西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广西各级政府历来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长期以来,设有专门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广西海域生态环境整体上保持良好状态,但随着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石油化工、钢铁、煤化工、造纸等许多重大的临海工业项目将在广西沿海地区投资兴建,如何在加快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1.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广西沿海地区具有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海域滩涂资源、港口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油气资源和海洋潮汐能和风能资源等,目前对这些海洋资源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工作如下:1.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入海污染源对新建和技改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政策的,不予以审批。
促使有关单位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容量以及总量控制计划的要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使新建项目尽量少排污染物,而技改项目能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以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广西国土资源厅网站一、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地位(一) 广西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地区国土总面积20299平方公里,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8.5%;人口525.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1.2%。
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建设迅速发展,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内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与完善的,使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具雏形。
广西沿海地区位于北部湾北部,处于我国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最西南岸段海域,以英罗港为起点,沿铁山港、北海港、大风江、钦州湾、防城港、珍珠港等沿岸,西对北仑河口,沿海有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三个地级市,构成新月形中枢地带。
广西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背靠祖国大西南,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再加上沿海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优势,以及宽松的投资环境,广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广西拥有大陆岸线1,595公里(见表1),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岛屿岸线531.20公里,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
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见表2),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珍珠港、北海港等多处。
沿海滩涂面积约150万亩,20米水深以浅海域约800万亩。
沿海滩涂生长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公里(见表3)。
涠洲岛周围浅海生长有珊瑚礁,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滨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28种,主要是石英砂矿、陶土矿、石膏矿、石灰石矿等。
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面积12.9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其中儒艮、中国鲎、文昌鱼、海马、海蛇、牡蛎、青蟹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1.海洋捕捞资源北部湾海域属热带海洋,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加之陆上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到海洋中去,使北部湾成为中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
出产的鱼贝类有5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50多种,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10多种最为著名,其他海产中的鱿鱼、墨鱼、青蟹、对虾、泥蚶、文蛤、扇贝等品种,以优质、无污染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
鱼类总资源为75万吨,其中底栖鱼类资源量为35万吨,约占总资源量47%,总可捕量约为40万吨。
鱼类集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①北部湾沿岸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二长棘鲷、蛇鲻类、断斑石鲈、真鲷、马鲛、青鳞、鰶鱼、海鳗、金色小沙丁、脂眼鲱、鲇鱼、水公鱼、海鲶等30多种,还有鱿鱼、墨鱼、章鱼以及20多种虾类。
②北部湾口至湾中部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金线鱼、多齿蛇鲻、大眼鲷、马六甲鲱鱼等。
由于海洋水文条件控制,湾东部和北部为鱼类产卵、育幼水域,以小型鱼类居多,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成鱼向湾西、湾中回游,以大中型鱼类为主,是中国尤其是广西渔民的传统捕捞区。
北部湾渔场可分为三大部分,渔场面积近4万平方海里。
(1)湾北渔场从广西沿岸至北纬20度30秒的海域,其中又分为涠洲岛以北禁渔区和涠洲岛以南的近海渔场。
前者主要是鱼虾的繁殖场,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其中有5个沿海虾场:营盘虾场,白虎头-冠头岭虾场,沙头虾场,防城港一三娘湾虾场,斜阳岛南虾场;2个鱼类产卵场:大风江以东、涠洲岛以北的水域是二长棘鲷鱼的产卵场,龙门江口至珍珠港为蓝圆鲹、真鲷、鲻鱼、断斑石鲈、鸡笼鲳、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鱼的产卵场。
(2)湾中渔场主要是以夜莺岛为中心的渔场。
渔场位于几个水团交汇的区域,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海底平坦,底质为沙泥,平均水深只有38米,适于底拖网作业,是优良的底拖渔场。
(3)北部湾南部外海渔场范围包括北部湾湾口以南80米~200米水深的南海大陆架,是一个新开辟的渔场,大部分为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作者:王盟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2017年第11期[ 摘要]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是人类发展重要的物质来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西最大的资源优势在海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海洋,海洋是广西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广西当前在北部湾海域环境保护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文章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 关键词] 北部湾;海洋环境;治理;对策;广西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片海”之称。
但是,2016 年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为1 233 亿元,仅为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的7.75%,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的9.29%,在全国11 个沿海省(区)中排名第10,远远落后于海洋产业发达地区,因此,未来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2017 年7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组建了海洋和渔业厅,而且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落户于广西北海,钦州学院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可见广西对海洋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海洋环境承载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只有保护好海洋环境,加强海洋开发的管控,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笔者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性建议。
1 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现状广西管辖的北部湾海域总面积约为2.8 万km2,海岸线1 628.59 km,滩涂面积约为975.94 km2,海洋生物资源种类众多,各种海洋生物共计1 155 种,拥有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总面积约7 336 hm2,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红树林现有总面积的38%),建有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保护区、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等涉海类保护区。
1.1 海水质量总体状况广西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4 年、2015年和2016 年的广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分别为91.8%、93.7% 和93.6%,平均为93.0%,持续保持优良状态。
广西东临粤港澳,西连大西南,南向东南亚,北靠华中腹地。
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区之一,总人口4857万,其中壮族占33%;土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区陆地面积的70%以上;河流众多,漓江、红水河、柳江、左江、右江等河流,在梧州汇入珠江。
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物种丰富,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其中属全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49种,占全国总数的44.5%;野生植物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著名的珍稀植物有金花茶、银杉等。
全区森林面积9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33%。
广西设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4个地级市。
广西优势(一)区位优势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特别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西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沿海优势]广西海岸线曲折,拥有大小港口21个,形成“天然港群海岸”,其中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防城、钦州、北海、珍珠、铁山等5个港口,最终开发潜力达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
广西沿海港口同时具有水深、避风、浪小等自然特点,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泰国曼谷港1439海里。
[沿边优势]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镜线1020公里,现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
北海市自然资源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沿海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海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海洋资源、陆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首先,北海市作为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68.3公里,拥有辽阔的海域,海水清澈,是重要的渔业渔场之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北海市的陆地资源也十分丰富,境内山川起伏,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铁矿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材料。
此外,北海市还拥有多样的生物资源,包括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如白海豚、红树林等,这些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生态保护和旅游业提供了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北海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广西海洋资源保护及利用摘要:广西省是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沿海省份。
广西的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广西海洋资源的保护极其利用的合理化便十分重要关键了。
只有合理的利用海洋资源,才能更加长久的利用资源。
关键词:海洋保护、规划利用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金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可靠途径,国内外各沿海地区都把海洋作为拓展空间的一个重点。
广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份中唯一沿海的省份,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发挥广西的沿海优势?【①】先了解一下广西的概况。
广西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大渔场之一,有白马、西口、涠洲、莺歌海、青湾、夜莺岛、昌化等10多个渔场,是我国的传统渔区。
北部湾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2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和其他海产动物、藻类。
据有关资料,北部湾水产资源量为75万吨,可捕量为38~40万吨。
其中:中国鲎、文昌鱼、海马、海蛇、海牛(儒艮)、海星、沙蚕、方格星虫等属于珍稀或重要药用生物。
自古闻名于世的合浦珍珠就产自这一海域。
分布于沿海滩涂、面积占全国40%左右的红树林以及分布于涠洲周围浅海、处于我国成礁珊瑚分布边缘的珊瑚礁,作为重要的热带海洋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②】这些海洋生物资源对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制药和价值的提取以及科学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相关的资料报道,广西海洋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只有钦州市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
大量的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海,严重污染了纳污海域的水质。
2、海水养殖处于失控、无序发展状态。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积过大,养殖密度高,滥用药物,污染严重。
3、海洋环境保护、监测研究投入较少。
关于广西沿海海洋优势和港口发展的情况一、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优势,特别对发展港口方面的优势我区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95km,岛屿624个、岸线长325km,其中防城港市大陆海岸线长580km;钦州市大陆海岸线长518km;北海市大陆海岸线长497km,岛屿岸线长32km.我区沿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形成较多港口岸线资源。
我区港口岸线受外海波浪的影响较小,潮差大,台风影响相对较轻,陆源泥沙少,港湾淤积轻,港池航道较为稳定,建港条件良好。
遵循我区沿海港口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综合考虑港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西沿海港口岸线长约228公里,2009年港口吞吐能力有望超过1亿吨,远期可达3亿吨。
沿海三大港口功能定位如下:防城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之一。
钦州港是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北海港是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二、2008北部湾港口的发展情况2008年,广西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89万吨,同比增长12.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61%;防城港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400多万吨,钦州市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北海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97万吨,同比增长28% 广西沿海港口新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新增吞吐能力1502万吨,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8766万吨。
三、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基本情况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整合北部湾沿海港口国有港口经营资源,2007年2月成立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北海市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资产重组整合设立而成,是广西自治区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
广西水产养殖1. 简介广西是中国南部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养殖环境。
广西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以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为主要形式。
本文将介绍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品种和养殖技术。
2. 发展现状广西水产养殖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养殖、捕捞、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广西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地区和内陆江河湖泊附近。
在广西沿海地区,主要以海水养殖为主。
沿海地区的贝类养殖业发达,包括蚝、扇贝、蛤蜊等。
此外,还养殖有虾、鱼等海水养殖品种。
这些海水养殖品种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欢迎。
在广西内陆水域,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
广西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适宜于养殖鱼类、虾类等淡水养殖品种。
其中,以鳜鱼、鲤鱼、草鱼、青鱼、虾类等养殖品种最为常见。
广西的淡水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
3. 主要品种3.1 海水养殖品种3.1.1 蚝类蚝类是广西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广西蚝类养殖主要包括石蚝、生蚝等。
蚝类养殖具有易于管理、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广西蚝类养殖业产量逐年增加。
3.1.2 虾类广西海水虾类养殖主要包括对虾和明虾。
对虾是广西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且市场需求量大。
明虾也是一种高价值虾类,广西近年来逐渐引进并开展养殖。
3.2 淡水养殖品种3.2.1 鳜鱼鳜鱼是广西淡水养殖业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广西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适宜于鳜鱼的养殖。
鳜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广西人民餐桌上的常见美味。
3.2.2 鲤鱼鲤鱼是广西淡水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于鲤鱼的养殖。
鲤鱼是一种快速生长、适应性强的鱼类,是广西养殖户的首选品种之一。
3.2.3 草鱼草鱼是广西淡水养殖业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草鱼具有肉质细嫩、味美可口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广西养殖户广泛种植小鱼苗,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发展了规模化的草鱼养殖业。
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7,500平方公里的浅海和滩涂,有丰富的的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是中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分布于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
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但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海洋资源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端尖锐复杂。
在当今海洋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现有海洋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深入开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有利于广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开发;策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当今海洋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现有海洋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各种相关研究近年来成为科研、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这些成果大多以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城镇化进程、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为主,而对海洋资源现状及利用研究显得比较薄弱。
因此,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现状及利用对策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无论从现实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学术本身。
都很有必要的。
一、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与利用现状广西北部湾沿海由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3个地级市组成,构成新月形中枢地带。
“广西南临北部湾。
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100米。
”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方面:广西北部湾“海洋矿产中探明有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石英砂等28种矿产,石英砂矿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
1.海洋捕捞资源
北部湾海域属热带海洋,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加之陆上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到海洋中去,使北部湾成为中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
出产的鱼贝类有5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50多种,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10多种最为著名,其他海产中的鱿鱼、墨鱼、青蟹、对虾、泥蚶、文蛤、扇贝等品种,以优质、无污染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
鱼类总资源为75万吨,其中底栖鱼类资源量为35万吨,约占总资源量47%,总可捕量约为40万吨。
鱼类集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
①北部湾沿岸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二长棘鲷、蛇鲻类、断斑石鲈、真鲷、马鲛、青鳞、鰶鱼、海鳗、金色小沙丁、脂眼鲱、鲇鱼、水公鱼、海鲶等30多种,还有鱿鱼、墨鱼、章鱼以及20多种虾类。
②北部湾口至湾中部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金线鱼、多齿蛇鲻、大眼鲷、马六甲鲱鱼等。
由于海洋水文条件控制,湾东部和北部为鱼类产卵、育幼水域,以小型鱼类居多,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成鱼向湾西、湾中回游,以大中型鱼类为主,是中国尤其是广西渔民的传统捕捞区。
北部湾渔场可分为三大部分,渔场面积近4万平方海里。
(1)湾北渔场
从广西沿岸至北纬20度30秒的海域,其中又分为涠洲岛以北禁渔区和涠洲岛以南的近海渔场。
前者主要是鱼虾的繁殖场,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其中有5个沿海虾场:营盘虾场,白虎头-冠头岭虾场,沙头虾场,防城港一三娘湾虾场,斜阳岛南虾场;2个鱼类产卵场:大风江以东、涠洲岛以北的水域是二长棘鲷鱼的产卵场,龙门江口至珍珠港为蓝圆鲹、真鲷、鲻鱼、断斑石鲈、鸡笼鲳、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鱼的产卵场。
(2)湾中渔场
主要是以夜莺岛为中心的渔场。
渔场位于几个水团交汇的区域,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海底平坦,底质为沙泥,平均水深只有38米,适于底拖网作业,是优良的底拖渔场。
(3)北部湾南部外海渔场
范围包括北部湾湾口以南80米~200米水深的南海大陆架,是一个新开辟的渔场,大部分为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据估算,该海域底层鱼类资源为4吨/平方公里,底层鱼类资源为14万吨,中层鱼类资源为5万吨,总共资源量为19万吨,最佳可捕量为9.5万吨,目前尚属开发阶段,潜力相当大。
2.海洋养殖资源
广西浅海滩涂广阔,水质肥沃,生物品种繁多。
在10万公顷的滩涂面积中,可养殖面积达6.67万公顷,占滩涂总面积的66.3%,其中近期可利用养殖的滩涂面积
有2.67万公顷,分别占滩涂总面积和可养殖面积的26.5%和40%;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有65万公顷,可养殖面积达26万公顷,占浅海面积的40%。
滩涂养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有文蛤、泥蚶和毛蚶、牡蛎、贻贝、瓜螺等贝类和方格星虫、沙蚕、窣蛏(竹蛏)、海胆、三尤梭子蟹、锯缘青蟹、对虾等。
从滩涂生态环境看,以南流江口以东的沙滩和沙泥滩,滩涂平坦,淡水较少,盐度较高,适宜星虫、文蛤、窣蛏、毛蚶生产繁殖;南流江口以西的泥滩和沙滩海岸弯曲,河流注入多,海水盐度较低,水质肥沃,适宜星虫、文蛤、泥蚶、沙蚕、牡蛎等生长繁殖。
从潮间带分布看,高潮带以甲壳类为主,蟹类最多;中潮带以下以虾类为主。
浅海养殖主要有珍贵鱼种、珠贝类、虾类、蟹类、藻类等。
主要的养殖资源有:
①珍珠
广西沿海所产的珍珠驰名中外,在世界上被称为“南珠”,是一个宝贵的养殖品种,珍珠由马氏珍珠贝所产,广西沿海分布面积达数万公顷,主要产于合浦营盘和防城珍珠港两地,可养殖面积为0.47万公顷,其中可供近期开发的最佳面积有466.67公顷。
②牡蛎
分布于广西沿海天然牡蛎资源面积达20多万公顷,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面积为3.33万公顷,其中可供开发最佳面积有0.6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茅尾海至大风江口一带海域上。
③对虾
广西沿海均可养殖,但主要以铁山港至营盘、北海大冠沙、光坡至防城港、江平至北仑河口岸段为主。
④青蟹
在广西沿海到处均有分布,但主要以茅岭江、钦江、金鼓江、鹿耳环江、大灶江、大风江、江平、山口、石头埠等岸段为主。
⑤文蛤
广西沿海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区域在大风江口两岸。
⑥泥蚶
在广西沿海均有分布,主要产于犀牛脚平山一带、光坡薄寮尾、暗埠江口、西场官井、水儿等海域。
⑦毛蚶
主产于沙田、西场、沙岗、党江、犀牛脚一带海域,天然资源面积约1.33万公顷。
⑧日月贝
主要分布在白虎头东南海域。
⑨江蓠
以大番坡至南流江口和石头埠至营盘一带海域为主。
⑩鱼类
以珍珠港、龙门、石头埠及涠洲岸段为主,可开发名贵鱼类和海参养殖。
3.海洋空间资源
广西海岸线东起与广东接壤的英罗港,西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岸线总长1,595公里,直线距离为185公里,海岸线的曲直比高达8.6:1;有大小岛屿624个,面积为45.81平方公里,岛岸线长354.46公里;浅海滩涂面积为7,500平方公里。
其中,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
广西海岸线曲折,港湾水道众多,天然屏障良好。
从东至西,有英罗港、铁山港、廉州湾、大风江口、钦州湾、暗埠江口、防城港、珍珠港、北仑河口等10多个大中型天然港湾,其中不少港湾具备水深港阔、避风隐蔽、不冻不淤等特点,建港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据初步估计,这些港口可建成120个以上的万吨级深水泊位,开发后年吞吐能力可达1.4亿吨。
其中,钦州港、防城暗埠江口、铁山港的泊靠能力可达10万吨级,防城港、珍珠港可达5万吨级,这些潜在的港口资源能够满足海运业向大型发展的趋势,具备与世界各大港口直接往来的条件。
目前,广西开发的共21个大小港口,其中仅有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铁山港初步开发为商业运输港口,吞吐能力为700多万吨,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潜力巨大。
4.海洋生物资源
广西沿海滩涂生物资源丰富,共有47科、140多种,以贝类为主。
其中,牡蛎资源量有4,000吨,文蛤资源量有8,500吨,毛蚶资源量有22,000吨,方格星虫资源量有4,000吨,锯缘青蟹资源量有140吨,江蓠资源量有190吨。
这些都为滩涂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
广西浅海生物资源也很丰富,在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范围内,有浮游植物104种、浮游动物132种,其年均总量分别为每立方米1,850万个细胞和137毫克;各类海洋生物达1,155种,其中,虾类35种,蟹类191种,螺类143种,贝类178种,头足类17种,鱼类326种。
经济生物中,有2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量有6,000吨;有10多种经济虾类,资源量有6,000吨;有3种经济头足类,资源量有700吨。
另外,北部湾有昂贵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也较为丰富。
其中:鲎有4种,资源量有数万吨,年产量约20万对;河豚有8种,仅棕斑兔头鲀年可捕量可达1.1万吨;海蛇有9种,沿海的活海蛇年产量约7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