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融机构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18.75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一章金融体系结构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市场。
3、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工具。
5、国家的管制框架。
金融功能传统理论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分析金融市场上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活动。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金融功能框架。
金融功能观认为:为了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应采用的概念框架,其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二是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提高。
金融系统(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金融市场)基本的、核心的功能: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金融功能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中国的金融体系,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就动态观点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似乎正在向美国模式发展.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最要的一项就是受到人为政策管制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变革体制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现代金融体系最早形成于欧洲。
不同的金融体制在形成之初并没有抽象的理论研究,或者是优劣比较,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因此,有关银行优越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也同时存在.比较优劣的理论分析是多视角的: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比较优劣;从信息处理方面比较优劣;从监管方面比较优劣;从公司治理方面比较优劣……不同角度的论证,几乎都存在不同的见解,而且反复驳辩,头绪越来越多,虽然不同的见解均有见地,但要想根据这样纷繁的议论归纳出是市场重要还是机构重要的定论,纵然不是不可能,恐怕也是极难做到的。
金融学–金融机构体系概述引言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资金的流通、融通和配置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概述,包括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金融机构的定义金融机构是指以开展各类金融业务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机构,通过吸收储蓄和发行证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并将资金投向各种经济活动的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1. 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最常见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等。
它们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进行支付结算等业务,并具有金融中介的功能。
2.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是除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它们在金融中介功能上与银行类似,但其经营范围和业务方式略有差异。
3.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利率政策制定等职责。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
4. 地方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主要指由地方政府或地方金融机构主导设立的金融机构,如地方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它们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地方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机构的功能1. 资金融通功能金融机构通过接受存款、发放贷款等方式,将资金从储户那里融通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实现资金的流通和融通,满足各方的资金需求。
2. 风险管理功能金融机构具有风险管理的功能,通过资产负债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手段,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3. 支付清算功能金融机构作为支付和清算的中心,提供支付结算的服务,保证了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
4. 金融创新功能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四、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体系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述1.1 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功能1.2 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1.3 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性1.4 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商业银行2.1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2.2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2.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体制2.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三章:投资银行3.1 投资银行的定义与功能3.2 投资银行业务概述3.3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监管3.4 投资银行与中国经济发展第四章:保险公司4.1 保险公司的定义与功能4.2 保险业务范围与分类4.3 保险公司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体制4.4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五章:证券市场5.1 证券市场的定义与功能5.2 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5.3 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5.4 证券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第六章:政策性银行与开发金融机构6.1 政策性银行的定义与功能6.2 开发金融机构的类型与作用6.3 政策性银行与开发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实践6.4 政策性银行与开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七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7.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义与功能7.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7.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体制7.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八章:基金管理公司8.1 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义与功能8.2 基金业务范围与分类8.3 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体制8.4 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九章:信托公司9.1 信托公司的定义与功能9.2 信托业务范围与分类9.3 信托公司的经营原则与管理体制9.4 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十章:期货公司与金融衍生品市场10.1 期货公司的定义与功能10.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0.3 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与管理体制10.4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第十一章:金融监管体系11.1 金融监管体系的概述11.2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与手段11.3 中国的金融监管架构11.4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挑战第十二章:金融风险管理12.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2.2 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流程12.3 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方法12.4 金融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金融科技(FinTech)13.1 金融科技的定义与分类13.2 金融科技的主要应用领域13.3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3.4 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第十四章:互联网金融14.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特点14.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与平台14.3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风险管理14.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第十五章:金融机构体系的未来展望15.1 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15.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15.3 金融机构体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15.4 金融机构体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各类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功能、金融监管体系、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等内容,并展望了金融机构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机构体系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识别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其特点;3. 分析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和作用;4. 探讨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了解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其特点;分析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探讨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图表和数据,培养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认识,提高其金融素养;使学生认识到金融机构体系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其特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和作用;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金融机构体系的监管和管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金融机构体系》教材;金融机构体系的案例资料;金融机构体系的相关图表和数据。
2. 教具: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幕布;教学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金融机构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PPT课件,展示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实际应用;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金融机构体系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金融机构体系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4.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展望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内容一、金融机构体系概述金融机构,简单来说,就是管理和运作钱财的“大家伙”。
它们是社会经济的“发动机”,没有这些机构的运转,咱们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就停摆了。
大家常听到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是金融机构的一部分。
咱们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可不止是这些,还有一些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名字,比如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甚至一些不太常见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
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每天在背后默默地推动着经济的运行,帮咱们做着买房、存钱、投资、借贷等各种事。
想想看,咱们每个人的生活和这些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钱包。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么庞大,还需要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机构呢?其实很简单,每个金融机构有它的“拿手绝活”,比如银行就擅长吸储放贷,证券公司擅长帮大家买卖股票,而保险公司则给大家提供风险保障。
通过这些分工合作,才能让整个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加顺畅。
二、主要金融机构分类1、商业银行首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银行”。
银行几乎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对吧?工资卡、存款、贷款,离不开它。
商业银行的职责就像是一个“钱的仓库”,大家把钱存在里面,银行就会运用这些钱去放贷,赚取利息。
说白了,银行就是通过“存款”赚钱的。
银行的钱不是“白拿”的,它们会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给存款人利息。
而这部分“存款利息”再加上银行的贷款利息,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银行的角色很关键,可以说它们是金融体系里的“主力军”,无论你是想存钱、借钱,还是买房、买车,银行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2、证券公司再来说说证券公司,大家可能都听过股市,但有多少人了解证券公司呢?证券公司就是大家在股市里买卖股票的“中介”,它们提供平台和服务,帮助投资者买卖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说得通俗点,证券公司就像是股市的“开路先锋”,它们负责撮合买卖、提供市场信息,甚至还帮投资者理财。
股市里的那些波动、涨跌,证券公司可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体系教案》课件第一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述1.1 金融机构体系的定义1.2 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性1.3 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组成1.4 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央银行2.1 中央银行的定义与职能2.2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2.3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与目标2.4 我国中央银行简介第三章:商业银行3.1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职能3.2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3.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3.4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第四章:政策性银行4.1 政策性银行的定义与职能4.2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与作用4.3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概况4.4 政策性银行的国际比较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5.1 证券公司的定义与职能5.2 保险公司的定义与职能5.3 信托公司的定义与职能5.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义与职能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职能,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证券金融机构6.1 证券公司的业务与作用6.2 证券交易所的功能与运作6.3 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与权力6.4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挑战第七章:保险金融机构7.1 保险公司的业务与作用7.2 保险合同的类型与特点7.3 保险风险评估与管理7.4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第八章:信托金融机构8.1 信托公司的业务与作用8.2 信托产品的种类与特点8.3 信托业的风险管理8.4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第九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9.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义与职能9.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9.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9.4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改革第十章:金融科技与创新10.1 金融科技的定义与发展趋势10.2 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10.3 金融创新的意义与挑战10.4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政策与监管本教案将继续深入探讨金融机构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特定类型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与创新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金融机构体系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解释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 分析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 探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分析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探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运用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看待金融机构体系的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和特点;(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金融机构体系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金融机构体系的分类;(2)阐述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分析金融机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1)提供金融机构体系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4. 知识巩固:(1)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金融机构体系的理解;(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问答;(2)案例分析;(3)作业完成情况;(4)小组讨论。
第十一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判断题
1、早期的金融机构发展基本是属于需求追随型的。
2、政策性金融机构多数由政府出资组建,同样以营利为目的。
3、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和外部性,单个机构的风险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4、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
5、投资者可以在银行营业厅购买基金、证券和保险,因此我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
6、我国目前在IMF的投票权比例居于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7、国际清算银行被称为“央行的央行”,也可以办理个人或企业的存贷款业务。
8、国民党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金融机构被称为“四行二局一库”。
9、在“大一统”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央行职能,同时行使商业银行职能。
10、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
二、单选题
1、专门为满足长期建设项目投融资需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机构是()。
A.储蓄银行
B.进出口银行
C.开发银行
D.农业银行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称世界银行)属于()。
A. 国际性开发银行
B. 区域性开发银行
C. 地区性开发银行
D. 本国开发银行
3、我国目前实行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和监管模式是()
A.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B. 分业经营、统一监管
C. 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D.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理事会
B.总裁
C.执行董事会
D.股东大会
5、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的机构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以下不属于香港的发钞机构的是()。
A.汇丰银行
B.中国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8、目前,澳门元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A.港元
B.人民币
C.美元
D.欧元
9、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的基础不包括()。
A.华北银行
B.北海银行
C.西北农民银行
D.交通银行
10、亚洲开发银行的总部在()。
A.北京
B.东京
C.马尼拉
D.新加坡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是()。
A.政策性银行
B.保险公司
C.财务公司
D.信用合作社
2、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总部在华盛顿
B.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C.美国拥有最大比例的投票权
D.创造了特别提款权(SDR)
3、世界银行集团包括()。
A.世界银行
B.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4、下列属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是()
A.招商银行
B.北京银行
C.光大银行
D.中信银行
5、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四、名词解释
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五、简答题
1、简述金融机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