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漫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0
高中数学漫画讲解教案模板
主题:数学漫画讲解
课时:1节课
年级:高中
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漫画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数学概念在漫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 数学漫画资料和教具;
2. 讲解PPT或教学板书;
3. 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
1. 介绍数学漫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漫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展示数学漫画例子,分析其中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漫画,要求包含某一数学概念,并在漫画中有所体现。
4. 学生展示数学漫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概述。
5.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漫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学漫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数学漫画的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大千世界抬头看漫谈手机过度依赖》高中主题班会课件一、开场白(5分钟)1. 主持人介绍主题:今天我们将探讨“大千世界抬头看漫谈手机过度依赖”的话题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大家更加关注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学会合理使用手机。
2. 主题引入:播放一段关于手机依赖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手机依赖现象分析(10分钟)1. 数据展示:展示一些关于手机依赖的统计数据,如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比例、手机成为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因素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手机依赖对个人生活、学习和健康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观点分享: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一步揭示手机依赖的严重性。
三、手机过度依赖的原因分析(10分钟)1. 心理因素:分析手机依赖与个人性格、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关系,如自卑、焦虑、空虚等心理问题。
2. 社会环境:探讨现代社会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如社交媒体、网购、游戏等对手机使用的推动作用。
3. 家庭教育:分析家庭教育在孩子培养良好手机使用习惯方面的作用,如父母是否过度溺爱手机等。
四、如何合理使用手机(10分钟)1. 制定计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限制每日使用时间。
2.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学会自我调控:教授学生如何自我调控情绪和心理压力,避免在情绪低落时过度依赖手机寻求慰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
2. 学生对自己在手机依赖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 班主任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短文,以加深对手机依赖问题的理解。
2. 请同学们在家庭中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份关于手机使用的家庭公约,互相监督并督促对方遵守规定。
高考语文高三《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漫画类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2、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激趣导入课题2、考点阐释出示近三年高考的图文转换题分布图明确:1、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图文转换这种题型经常考。
2、图文转换有三种题型:图表题、图形题和漫画题。
3、试题位置和分值:一般置于第二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3—6分。
3、引出课题、出示目标4、了解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困惑(了解学情)5、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疑点进行讲解.以"某公下蛋"为例,谈漫画的特点(标题画面寓意 )方法点拨:审读画面合理想象类比联想6、明确漫画题型 (描述画面寓意或主题理解加标题)7 、题型训练及规律探寻预习作业小组合作讨论检查(彼此合作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探讨漫画各个题型的做题方法)明确:画面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寓意或主题理解:挖掘隐含信息,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加标题方法 :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8、真题跟踪训练,小组合作评点赋分,探究正确答案。
(活动目的:1、本环节所选的题目都来自于近年的高考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对学生来说又极富挑战性,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做题兴趣。
2、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实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通过接触高考题,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神秘感,积累做题经验,培养自信心。
)9、自我小结:针对刚才自己的做题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于笔记本上。
10、小结:千言万语总关“图”,生活处处皆语文。
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继日本漫画风靡少年一代后,毫无疑问,读图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通过图文转换转换,让我们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