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比较浙贝母和川贝母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川贝母浙贝母薄层鉴别一、什么是川贝母和浙贝母呢?哎呀,这川贝母和浙贝母啊,可都是中药材里的小明星呢。
川贝母呢,就像是中药界的小淑女,一般生长在高寒地带,那模样小小的,白白净净的。
浙贝母呢,就有点像个壮实的小伙子,相对来说块头大一些。
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药用价值,不过咱们今天重点要说的是它们的薄层鉴别。
二、薄层鉴别是啥?简单来说呀,薄层鉴别就像是给这两种贝母做个超级细致的身份鉴定。
就好比我们人有身份证来证明自己是谁,这薄层鉴别就是贝母的特殊身份证验证方式。
它能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操作和反应,让我们清楚地分辨出哪个是川贝母,哪个是浙贝母。
这个鉴别过程可是相当有趣的哦。
三、鉴别过程1. 首先要准备样本啦。
得把川贝母和浙贝母都处理成合适的样本状态,这就像是给它们梳妆打扮一番,让它们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去接受鉴别。
2. 然后是选择合适的薄层板。
这个薄层板就像是一个特殊的舞台,贝母样本要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特性。
3. 接着就是点样啦。
把处理好的贝母样本小心翼翼地点到薄层板上,这一步可得特别小心,就像给小宝贝喂奶一样,得精准。
4. 展开剂的选择也很重要哦。
不同的展开剂就像是不同的交通工具,会带着贝母样本中的成分在薄层板上跑起来,然后根据它们跑的距离和形成的斑点等情况,就能看出区别啦。
比如说,川贝母可能会形成比较独特的斑点形状和颜色,浙贝母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四、为什么要做薄层鉴别呢?1. 保证药效。
只有准确鉴别出川贝母和浙贝母,才能确保在用药的时候用对药,这样才能让药发挥出它该有的功效呀。
要是把它们弄混了,那可能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呢。
2. 质量控制。
在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准确的鉴别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这样消费者就能买到真正的川贝母和浙贝母,而不是被假冒伪劣的东西骗了。
五、鉴别中的小趣事有一次啊,我在实验室看老师做这个薄层鉴别。
老师特别认真,就像对待最珍贵的宝贝一样对待那些贝母样本。
结果在点样的时候,有个同学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差点把样本给弄乱了,当时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呢。
各种贝母的区别之一:川贝母与浙贝母各种贝母的区别之一:川贝母与浙贝母1.地道名贵药材---贝母我国地域横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所产贝母品种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为川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二为浙贝母,主产于浙江象山等地;三为新疆贝母,主产于天山山脉;四为土贝母,产于河南、陕西等地。
在国内外,川贝母的名声最大,口碑最好。
根据药农和中医经验,川贝母是越小趁珍贵,按其颗粒直径大小,又分为松贝、青贝和炉贝三等,颗粒最小者特称为“珍珠贝”,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川贝中之最优品。
另外四川松潘地区号称“贝母之乡”,这个地方多雪山草原,出产的“正松贝”也为川贝中之珍品,所以,很早就有贝母“川者为贵”之说。
即使是中医,甚至是专门从事中药专业的人,大概也很少有人知道另有一种川贝极品——苍山贝母,别名又叫苍贝母、雀嘴贝、灯笼贝。
在云南省大理古城西部,有座苍山,又叫点苍山,绵延50多公里,海拔最高达到4122米,苍山上的植物药材有1000多种。
苍山贝母属于苍山药物中的珍品,主要分布在苍山上海拔2700~3800米冷凉、阴湿的竹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本地习称“珍珠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直径仅有0.3~0.9厘米,表面平滑清洁,色白有光泽,断面白色,粉性强;外层两鳞瓣大小悬殊较大,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据《大理县志稿》记载:“苍山贝母生兰峰以北诸峰之间,其粒雪白圆小,性苦寒,润肺,消痰,散瘿,治恶疮。
”由于其质佳,疗效好,极稀少,是历史悠久的大理三月街药材集市上的一种名贵中药,往往才出现,就有客商争相抢购。
大理白族民间甩苍山贝母2~3克冲成汤放入瓷碗中,加适量蜂蜜炖服,治疗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结核、乳痈等症。
外用常作止血、止痛、消炎、拔脓生肌的要药,疗效显著,且伤口愈合后疤痕平整。
川贝尽管是一味治病良药,但其疗效的高低与服用方法密切相关,该药入丸散剂则效宏,入煎剂则不能充分发挥药效。
贝母有三种,功效各不同,究竟该选哪一种?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
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适合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
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
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
此外,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1次,每次1—2克。
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
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
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风热咳嗽川贝母、浙贝母皆可用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
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都是咳嗽的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
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
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擅长解毒,散结,消肿。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浙江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有助于你的区
别
现在很多中药材的名字比较相似,浙江贝母和川贝母属于这种中药材。
那些名字比较相似。
另外,外形也有共同点。
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方法...
现在很多中药材的名字比较相似,浙江贝母和川贝母属于这种中药材。
那些名字比较相似。
另外,外形也有共同点。
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方法的不同。
具体效果是什么?一起看看吧。
形状的不同其实要分清浙江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
首先必须充分理解那些外形。
首先是浙江贝母的外形,浙江贝母是扁平的球形,浙江贝母的外层有两个鳞片,这两个像一对关系很好的夫妇一样折叠,里面有两到三片小鳞叶,整体外观颜色变白。
对河床妈妈来说,它的外观是圆锥形的,河床妈妈的外层也有两片鳞片,它们的大小很大,大鳞片紧紧地抱着小片。
另外,浙江地板的母亲前端很尖,所以颜色是白色的。
效果不同,对浙江贝母和川贝母来说,实际上最大的差别是效果,首先浙江贝母吃起来比较苦,因此具有清热消毒、止咳化痰、消肿散结的效果,浙江贝母主要用于痰热咳、感冒咳嗽等疾病的治疗,另外
浙江贝母与癫痫痈肿毒对川贝母来说,这种中药材有味甘、苦、微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效果,看起来和浙江贝母的效果差不多,但川贝母主要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燥热咳嗽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不适感。
总的来说,服用浙江贝母和川贝母是个好选择,但这两个中药材的区别也很大。
我们必须从各种方法中区别开来。
我们必须首先在外形上加以区别。
而且,我们必须理解效果的区别。
上面的推荐方法很好。
大家都可以试试。
聊中药:川贝母和浙贝母秋高气爽,进入了秋季,空气逐渐干燥。
中医常说,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最易伤肺,而川贝母则是秋季清肺润燥的上佳之品。
川贝母中医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唐人记其事》:“江左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
商人戏以酒滴口中,其面赤色。
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则膊内肉胀起。
或不食,则一臂痹焉。
有名医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本之类,悉无所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
商人喜,因以小苇筒毁其口中,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
”《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本经疏证》:“刘潜江云:贝母八月采,取其受金气之专,其味苦胜辛,微辛在苦后,是苦合于气之微寒,以归于辛,皆二阴至肺之处也,况其色白象金乎!第苦合微寒,是在地之阴也,焉能遽至于在天之阳以治肺,则当参其叶随苗出之义,而体其但有直透更无濡留矣。
但有直透能开热之结,更无濡留能达肺之郁。
”中医:川贝母与浙贝母中国传统的五谷作物之薏米中药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整齐,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中药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于浙江。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切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三种贝母的功效与应用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主产于浙江象山、鄞县,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产浙江省称浙贝母,又称象贝母。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用]①用于风热,痰热咳嗽。
治风热咳嗽,常配以桑叶、菊花;治痰热郁肺之咳嗽,常配以黄芩、知母。
②用于瘰疬,瘿瘤,疮毒,肺痈等。
本品能清泄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配以玄参、牡蛎;治瘿瘤,配以海藻、昆布;治疮毒,配以银花、连翘;治肺痈,配以鱼腥草、冬瓜仁。
此外配以乌贼骨治疗胃脘痛。
[用法用量]煎服,每次5~10g。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的鳞茎。
主产于四川松藩等地,故名川贝、松贝。
云南甘肃等地亦产。
川贝又称贡贝、京贝。
“贡”、“京”言其品质上乘,可作为朝贡京城之品。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用于阴虚燥咳及虚痨咳嗽。
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养阴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咳,及年老体弱、孕妇、儿童等患者。
凡症见咽干口燥,舌红苔少,咳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者,常配以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2g;也可用5g,加冰糖、梨头炖服或蒸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又称大贝母、草贝、地苦胆。
性味苦寒,功能散结毒,消痈肿。
主要适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痈肿疮毒,瘿瘤瘰疬,蛇虫毒及各种癌症。
可用10~30g,配以蚤休、白毛藤等煎汤内服,亦可土贝母研粉,醋调后外敷局部。
备述:贝母在明代以前并无川贝、浙贝、土贝之分,至清始有象贝、土贝的性味功用之记载。
川贝与浙贝性寒味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养阴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
故川贝多用于内伤咳嗽、阴虚咳嗽;浙贝多用于外感咳嗽、痰热咳嗽。
土贝母功毒散结,主要用于癌肿疮毒。
现代研究贝母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镇咳、祛痰及解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有中枢抑制及镇痛、镇静作用。
《中药学》第五十八讲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竹黄、昆布、海藻第五十八讲化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竹黄、昆布、海藻下面大家翻在287页,继续介绍化痰的药。
后面这些都是属于清热化痰的药,先开始介绍川贝母。
川贝母的植物来源它也是多机元的,我们书上收载了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这个梭砂贝母四个不同的种。
那么这些不同的种呢,它商品药材里面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什么炉青贝,或者松贝、青贝这样的一些名称,但是它都用于商业上。
但是在处方的时候,一般都称为川贝母。
那么川贝母呢,它用的就是这个百合科这几种植物的鳞茎,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外面的一个大的鳞片,里面一个小的鳞片,紧紧的把它包裹在里面,就是所谓的这种怀中抱月,一个典型的性状特征。
那么这个贝母呢,个头比较小,有的可能整个这个高度还不到一公分,很小的,上面是尖的,所以有的又把它称为尖贝。
在本草学当中,传统从《神农本草经》开始用的贝母,主要就是指的川贝母这几个品种,等同的入药使用。
那么这个川贝母呢,是一个清化热痰的药,它对于肺来说,它主要就表现为清肺祛痰,也称为清热祛痰,它主要就用于肺热咳嗽中的热痰的咳嗽。
但是川贝母又是一个甘润的(药),药性偏于甘润,所以又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所以相对来说,它更适合治疗阴虚的肺热燥咳,这是它最佳的主治,对一般的肺热咳嗽痰热壅滞在肺,也是可以用。
我们后面讲浙贝母,那相对而言呢,这个就是浙贝母的优势,那川贝母相对浙贝母而言,主要就是它的甘润的性质,它主要用于阴虚的燥咳,虚证,偏于虚的。
另外,也能消痰散结,用于瘰疬、瘿瘤或者乳痈这一类,广义的痰,有消痰的作用,它能清热消痰。
但是,临床上一般不会用川贝母,因为这个功效和相应的主治浙贝母也有,浙贝母因为药源比较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而且作用还强一些,所以一般不会考虑使用川贝母。
这个川贝母因为它主要产在四川的西部,或者西北部,就相当于现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就是九寨沟,这样的地区为主。
常用中药的简易鉴别法现在很多人自己买些中药调理身体。
而现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甚至个别药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吃了掺假的伪劣中药不但没有效果,还可能会起副作用。
购买的朋友要留个心眼,要眼观、手摸、鼻嗅、口尝,是可以简单地辨别药材优劣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中药饮片的简便鉴别方法。
1.川贝母不少药店在调配中药处方时,用浙贝母代替川贝母。
浙贝母10克几元,川贝母10克几十元,价格相差十倍以上,而且浙贝母清热润肺作用远弱于川贝母。
川贝母:产地四川。
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个子小,直径0.3~0.9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
浙贝母:产地浙江,又称土贝母、象贝、浙贝、象贝母、大贝母。
浙贝母功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个子大,直经2~3.5厘米。
浙贝母是栽培品,产量相对较大,市场品种比较稳定,伪劣品种较少。
川贝由于货源较少且功效又佳,所以各地就常出现以同科同属多种植物的鳞茎伪充川贝的情况。
2.西红花西红花可用水试鉴别,把西红花拈一根放到透明玻璃杯里,杯里冲入凉水,水慢慢变成黄色,顺着西红花拉成一根黄线,如果下面有一个小喇叭的形状,就是正品西红花。
假的里面往往掺有铁红,有的还喷糖水,都可以增重。
西红花手感很软,像摸了一把棉花,很舒服。
如果扎手,里面有硬的东西,就是掺了假。
3.人参商品人参主根一般呈长圆柱形,顶端有芦头,上有芦碗数个。
主根下多有支根2~3条,支根下部尚有须状根,其上可见到突起,习称珍珠点。
去须根后,长5~15厘米。
人参断面平坦,白色,有裂隙。
白参灰黄或灰棕;红参色棕红。
人参气香,味微苦而回甜。
目前较常见的伪品有豆科野生豆豆、马齿觉科土人参、菊科山离首、桔梗科桔梗、商陆科商陆等。
凡头如参、无芦头或芦头较长,断面中央无髓或可见数层同心环,闻之没有人参特殊香气,或有豁滑、麻辣感者,均系伪品。
浅析川贝母\浙贝母的鉴别\功效与应用作者:王冬梅苏丽梅翟路来源:《活力》2011年第12期摘要贝母是中医临床止咳祛痰的常用药,主要分川贝母和浙贝母两大类,本文探讨了二者鉴别、主要功效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中药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被列为中品,是中医临床止咳祛痰的常用药之一,在中成药处方中使用量也很大。
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贝母类药材分为5种,分别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
但临床应用以川贝母、浙贝母为主,以下是对二者在鉴别、功效与应用方面的浅谈。
一、贝母的药理作用1镇咳作用。
贝母为常用的止咳化痰药。
中医传统认为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川贝母润肺止咳。
李萍等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暗紫贝母、浙贝母等11种商品贝母进行了镇咳药理作用筛选,发现11种贝母的总生物碱部分对小鼠氨水引咳均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除梭砂贝母和伊贝母外,其余9种贝母的乙醇提取物亦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2祛痰作用。
实验证明,紫花鄂北贝母、鄂北贝母可增加气管腺体组织分泌,使痰液黏度下降而达到祛痰作用。
加之贝母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也有利于痰液排出与减轻咳嗽。
汪丽燕等将大鼠迷走神经切断后采用毛细管排痰实验法,发现给药后排痰量显然增加,证实了贝母为非恶心性祛痰药。
同时还发现皖贝可能使动物损伤的支气管黏膜上皮修复,黏膜内杯状细胞密度增加。
降低炎症时气管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但不影响气管分泌物内酸性黏多糖纤维的数量和形态。
3平喘作用。
哮喘是由于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而导致广泛、可逆的气道狭窄。
支气管平滑肌对浙贝母素很敏感,其收缩和舒张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川贝、平贝、湖北贝母、鄂北贝母等都具有明显的平喘功效。
贝母的平喘机制一般认为与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减轻气管、支气管痉挛,改普通气状况有关。
此外,贝母醇提物能明显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即能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量。
川贝母,浙贝母,半夏化痰止咳的“王牌”中药小编导读最近很多小伙伴咨询新冠感染后期痰多、咳嗽怎么办?其实这时,润肺化痰比止咳更重要,药典中有一味润肺化痰止咳的宝贝,可入方、可入膳。
今天我们就跟“医林怪杰”张炳厚教授学习如何用好这个润肺化痰止咳的利器。
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应用与鉴别贝母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两种。
川贝母润肺化痰止咳之力较强,故阴虚肺燥咳嗽宜用。
浙贝母适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咳嗽等症。
1.用于止咳化痰。
主治痰热咳嗽,常与知母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母丸,即贝母、知母成方,主治肺热痰咳等症。
再如《全幼心鉴》以贝母配甘草治疗孕妇及小儿痰咳。
再如《证治准绳》之贝母散,即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麦冬成方,常与止咳养阴药配伍,治疗小儿痰嗽,久咳气急,其中有痰者用浙贝母,无痰者或肺燥有痰者选用川贝母。
2.用于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如《中药成药学》之二母宁嗽丸,即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瓜蒌仁、黄芩、桑白皮、橘皮、茯苓、五味子、甘草成方,方中以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定喘为主药,知母滋阴清虚热,桑白皮、橘皮顺气止咳定喘,主治实热证之咳嗽气喘,咽干口燥,胸满气促,音哑喉痛,久咳不止等症。
3.用于肺燥有痰之咳嗽。
如《医学心悟》之贝母瓜蒌散,即贝母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桔梗成方,润燥化痰,主治肺燥有痰,呛咳,咯痰不利,咽喉干痛,上气喘促等症。
本方实为二陈汤去半夏、甘草加味而成,因半夏性燥,易于耗津,故改用川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天花粉生津润燥,桔梗宣肺利咽,上药皆是清润之品,适用于肺燥有痰之证。
下面讲川贝母治肺燥咳嗽的机制。
燥热伤肺,灼液成痰,燥痰不化,清肃无权,导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咳痰不利,咽干口燥,上气喘促等症。
以上诸证,皆适宜川贝润肺化痰。
程钟龄说:“大抵痰有燥湿之分,湿痰滑而易出,其源于脾,脾实则消之;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
清热化痰用贝母,川贝浙贝各不同
贝母在临床上主要是用来清热止咳,临床比较常用的有川贝母和浙贝母,主要产地有所不同,川贝母主要是产四川、云南等地为多,浙贝母主要是产于浙江江苏一带,功效有所区别。
川贝母和浙贝母都有清热化痰之功效,川贝偏润肺,兼有一定补肺的功效,经常用于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等症状,临床上经常搭配麦冬、百合、桔梗等药物使用;浙贝母在止咳化痰的同时,而偏于散结,能够用于咳嗽咳痰胸痛,咳痰黄稠,或者伴有有淋巴结肿大、痈肿、增生结节的症状,取浙贝母散结的功效,在临床上也经常用于身体各个部位肿物的治疗。
一般的咳嗽咳痰黄稠等症状,浙贝川贝也可以相互替换,只是功效的稍有差别,一般体弱的兼有阴虚的,适合用川贝;火热重者,年轻气盛青壮年,适合使用浙贝。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风寒痰湿感冒咳嗽,咳痰白稀,鼻塞流清涕等症状,适合使用祛风散寒温性的药物治疗,川贝浙贝皆不适合。
另外还有一个中药土贝母,其性质偏苦寒,多用于清热解毒、消痈消肿等治疗。
浙贝母和川贝母有哪些区别?关于《浙贝母和川贝母有哪些区别?》,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贝母和川贝母是二种十分宝贵的中药材,由于姓名一些类似,因此常常被大家搞搞混,事实上,这二种中药材的作用有所区别,浙贝母具备医治风热咳嗽的功效,此外可以善开郁积,还具备止疼功效,下边详解浙贝母和川贝母的众多差别。
第一、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学科不一样浙贝母是归属于百合科多年生长木本植物浙贝母的干躁球茎的一种,味有点苦,分成了元商品和珠贝二种种类。
在其中元商品是一种球茎表层单瓣鱼鳞,样子好像金币的绿色植物,而姓名也是从而获得,直徑尺寸是在3公分上下,表面的色调偏重乳白色或是是浅黄色,里边的色调是乳白色的,假如将元商品断裂,你能发觉这一横断面与表面一样也是展现乳白色或是是浅黄色的,具备一定的粉性。
而珠贝是一种未挖掉心芽的小型整球茎,全体人员呈扁珠形。
川贝母归属于百合科多年生长木本植物川贝母、暗暗贝母花、甘肃省贝母花或梭砂贝母花的干躁球茎一种。
川贝母有松贝、青贝、炉贝三种种类,松贝呈锥形食材样子,后二种枇杷叶表层鳞叶尺寸相仿。
第二、浙贝母和川贝母的样子不一样浙贝母的外形是扁球型,直徑大概是在1~2.5cm中间,高宽比为1~1.5cm,浙贝母的表层有两颗鱼鳞,这两着是伸缩在一起的,好像一对关联和谐的夫妇,里边有内有小鳞叶2~3枚,总体的外型色调偏类乳白色至浅黄乳白色。
川贝母的外型是锥形,直徑大概是在0.5~1.0cm,高类似是在0.4~1.0cm上下,川贝母的表层也是有两颗鱼鳞,可是他们的尺寸差距,是大面积的鱼鳞牢牢地环绕着着片状,好像一对甜美的恋人,顶级较为尖,可是也是有的,色调是类乳白色。
第三、浙贝母和川贝母的来源于不一样浙贝母关键产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地,由于浙贝母以浙江象山者的品质最佳,因此也称为向象贝母花。
川贝母关键产于于四川、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地,由于生产量以四川的生产量数最多,因此姓名才从而获得的。
中药贝母有三种止咳时别用错了
中药贝母有三种止咳时别用错了
当感冒咳嗽时,很多人会赶紧做个贝母炖梨吃,以润肺止咳。
然而,中医专家提醒,中药贝母常见的共有三种,润肺止咳时别用错了川贝母和浙贝母。
中药贝母有三种止咳时别用错了
目前常用的贝母其实有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名字虽只有一字之差,功效却相差甚远。
三种贝母虽然都有广义的清热化痰作用,但前两种可用于咳嗽的治疗,而土贝母则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疮疡肿毒等疾病。
川贝母和浙贝母
川贝母和浙贝母相比起来,似乎川贝母的名声更加响亮,复方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止咳露、虫草川贝止咳膏,甚至连炖梨吃,都是川贝炖梨说得更顺溜。
其实,对于一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用浙贝母更便宜而且有效。
川贝母的品种很多,以产于四川、青海的为好,而且个小、如珍珠般大小的品质更佳,由于其产量低,价格比较贵。
它的主要功效是养阴润肺、清热化痰,其药效偏于补,以扶正为主,主要适用于肺阴虚引起的慢性咳嗽。
而浙贝母多产于浙江,也叫大贝母,个头比川贝母大,由于其产量比较大,所以价格便宜,大约只有川贝母价格的1/10左右。
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其药效偏于散,以去邪为主,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中药贝母止咳偏方
对于普通的急性咳嗽,用浙贝母比川贝母更加对症而且便宜。
除了选择药物制剂外,用浙贝母炖梨吃或者煎汤喝,都有不错的辅助止咳作用。
具体方法是,取一个中等大小的梨(什么梨都行),挖空内核,加入
浙贝母10克,蒸熟后连贝母一起吃掉。
此外,浙贝母10克、桑叶10克、桔梗6克、甘草5克一起煮汤喝,也是很好的止咳化痰汤剂。
贝母的功效及挑选川贝母方法贝母的功效及挑选川贝母方法一、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
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
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
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1次,每次1―2克。
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
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
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
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二、贝母的食用方法贝母梨材料: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1. 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末,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制作方法: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功用作用:
(1浙贝母清肺止咳,化痰散结:用于肺热咳嗽及痈肿瘰疬。
配知母治肺热咳嗽;配元参、牡蛎治瘰疬痰核。
(2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用于阴虚火旺或燥邪伤肺之咳嗽。
最近感冒的人多,咳嗽也找上门来了,而且迁延难愈。
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
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
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
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
此外,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1次,每次1—2克。
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
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
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
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
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都是咳嗽的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
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
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因此,近期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