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经济优秀调研成果获奖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6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浙人社发[2013]89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浙人社发〔2013〕89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厅、公务员局机关各处室,省外国专家局,直属各单位:2012年,我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激励先进、推动工作,经认真组织评选,共评出优秀调研成果75篇,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4月1日附件:2012 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0篇)1.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调研(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关于深化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我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调研报告(厅人才开发和市场处)5.农民工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厅农民工工作处)6.浙江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7.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推行“阳光政务”的实践与思考(驻厅纪检组、监察室)8.我省实施“外专千人计划”的对策研究(省外国专家局)9.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现状分析与评估(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10.浙江省医疗保险反欺诈机制研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二等奖(25篇)1.嘉兴市省221号文件经办工作的若干思考(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2.关于当前绍兴市高校毕业生需求和供给的比较分析(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丽水市“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建设初探(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着力构建台州“海上”和谐劳动关系(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舟山市远洋渔业用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结合杭州市留学人员富阳创业园工作实践谈区县市留创园的发展和创新(富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实现人才保障同城待遇的调研与思考(临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慈溪市公务员考核机制探究(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9.浅议推进“十二五”人力社保档案事业(嘉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0.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省就业管理服务局)11.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下推进我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厅军官转业安置处)12.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后有关人事管理问题研究(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13.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研究--以杭州市总额预算付费方式改革为例(厅医疗保险处)14.工伤保险基金监管研究(厅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15.从维稳角度剖析浙江省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厅仲裁信访处)16.公务员考核难点问题研究(省公务员局考核与奖励处)17.浙江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18.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省人事培训教育中心)19.我省劳动争议仲裁庭规范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省劳动仲裁院)20.关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思考(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21.我省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执行现状及经办思考(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22.关于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3.浙江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整体思路研究(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24.浙江省12333咨询服务质量考评体系研究(省电话咨询服务中心)25.浙江省社会保障卡建设研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三等奖(40篇)1.杭州市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与实现路径(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研究(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嘉兴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浅析医疗保险稽核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对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几点思考(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丽水市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关于莪山乡低收入人群就业帮扶工作试点的调研报告(桐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做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征缴工作的建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与职工工资水平及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关系分析(宁波市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9.构建一体化防治机制打造和谐“无欠薪海曙”--关于构建海曙区群体性欠薪案件一体化防治机制的专题调研报告(宁波市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0.市县共建模具人才高地的思考(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1.推进乐清市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探析(乐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浅议永嘉县妇女生育保险现状与对策(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3.青田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青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4.关于湖州市吴兴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5.加强秀洲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嘉兴市秀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6.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7.加强人才开发推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海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8.打造人力社保“阳光政务”金名片--嵊州市人力社保局“阳光政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9.东阳市用工需求、求职愿望调查与思考--“把心留下”百家企业“新东阳人”调查综述(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经济后发山区加强人力社保公共服务的探索(磐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1.打造“无欠薪浦江”探索与实践(浦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2.突出柯城家庭服务业特色全力开拓创业就业“洼地”--关于加快发展柯城区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调研报告(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3.推行人力社保新举措助推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来自衢江区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衢州市衢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4.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5.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对策与思考(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6.创新举措遏制欠薪--对建筑业工程款与人工费分离模式的探讨(开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7.莲都区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现状及建议(丽水市莲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8.遂昌县工伤保险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遂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9.浅议如何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景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0.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劳动力因素分析(庆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1.关于黄岩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调查和思考(台州市黄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2.临海企业“双爱”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临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3.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我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情况分析(厅人才开发和市场处)3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厅劳动关系处)35.对当前工伤保险待遇政策几个问题的一点思考(厅工伤生育保险处)36.加强人力社保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厅人事处)37.层级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设立探析(省人事争议仲裁院)38.浙江省省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情况分析(省级单位统发工资办公室)39.打造“无欠薪浙江”的实践与创新(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40.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8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0.14•【字号】浙委办[2009]110号•【施行日期】2009.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其他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8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浙委办[2009]110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评选 2008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知》 (浙委办[2009]35号)精神,经逐级评审,共评出“关于建设‘海上浙江’的若干问题研究”等优秀调研成果65篇(见附件),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调查研究部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规律,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为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附:2008年度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10月14日附: 2008年度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一等奖(5篇)1.关于建设“海上浙江”的若干问题研究(省政协“海上浙江”课题组李火林等)2.新一轮发展转型时期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省发改委厉志海等)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省委组织部庄跃成等)4.杭州市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研究报告(杭州市委组织部李震范等)5.衢州市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调查和研究(衢州市政协课题组)二、二等奖(10篇)6.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的成就、历程、经验和下一步的思路与对策(省农办夏阿国)7.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省财政厅钱巨炎等)8.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思路与对策研究(省科技厅蒋泰维等)9.关于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若干问题研究(省政协“山上浙江”课题组叶鸿达等)10.产业带建设中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省国土资源厅张延华等)11.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对策研究(省旅游局赵金勇等)12.乐清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调研报告(乐清市委政研室倪考梦等)13.嘉兴经济转型升级规范性研究(嘉兴市委陈德荣)14.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机制的调研报告(温州市委组织部鞠建林等) 15.浙江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研究(省人力社保厅黄亚萍等)三、三等奖(20篇)16.关于培育新城经济功能打造全市经济中心的调研报告(舟山市委梁黎明) 17.台州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问题及建议(台州市统计局吴一林等)18.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社会建设的成就经验及新时期深化建设的思路对策研究(省委政法委徐樟清等)19.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省法院徐杰等)20.关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徐伟金等)21.椒江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与思考(台州市椒江区委王建平等)22.宁波与国际先进城市比较(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阎勤等)23.推进新形势下绍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绍兴市政府钱建民)24.关于培育“新杭州人”造就新型产业大军的调研(杭州市建委王土根等) 25.农业服务供求结构分析调查(省农业厅赵兴泉等)26.我省新社会阶层发展态势及其政治参与调研报告(省社会主义学院蔡馥生等)27.浙江民间融资情况分析和防范风险对策建议(省发改委吴华海等)28.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和思考(绍兴市文化惠民课题组陈长兴) 29.关于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调查与研究(舟山市委办、市委政研室赵利平等)30.创新人才开发体制机制研究(省人力社保厅乐益民等)31.环太湖区域收入分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湖州市委党校舒川根等)32.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衔接的研究与思考(嘉兴市委政研室施卫华)33.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对推进城市化的作用研究报告(省民政厅俞志壮等)34.关于金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金华市委黄锦朝)35.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温州轻工业发展取向研究(温州市经贸委姜增尧等)四、优秀奖(30篇)36.新形势下我省宗教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省社会主义学院张惠康等)37.基于农民转移转化的城市化发展研究(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等)38.浙江省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省国资委李德忠等)39.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省检察院庄建南等) 40.加强我省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建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黄萌等)41.梅山岛保税港区功能定位的思考和研究(宁波市委政研室潘奇峰等)42.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研究(宁波市委政研室廖奠坤等)43.打造“廉洁杭州”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委叶明)44.金华市全面推进村干部创业承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金华市委政研室胡新民)45.杭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研究(杭州市政府杨戌标)46.浙江省企业年金发展和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浙江保监局牟忠枢等)47.加快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湖州市委孙文友等)48.把握世博会机遇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省科协项浙学等)49.关于完善我省低收人群体价格补贴机制的研究(省物价局柳萍等)50.浙江省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调研(省教育厅鲍学军等) 51.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省民政厅吴桂英等)52.“枫桥经验”创新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课题调研报告(省委政法委宋光宝等)53.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报告(省体育局应祖明等)54.关于推进山海联动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的调研报告(常山县委童建中) 55.对金衢丽产业带金华区域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金华市政府陈昆忠)56.关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宁波市委政研室王建社等)57.关于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的实践与思考(丽水市委陈荣高)58.浙江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省科技厅邱飞章等)59.开放社会中的境外宗教渗透及其对策(省民宗委王毅等)60.浙江省地下钱庄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省公安厅丁平练等)61.新时期社区建设的成功实践--“杭州模式”的回顾、反思和展望(省委办公厅舒国增等)62.关于复兴钱塘江中上游航运的调研报告(省交通运输厅王洪涛)63.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省质量技监局杨烨等)64.浙江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主要成就研究(省统计局金汝斌等)65.金融危机对浙江航运经济及海事工作的影响预期和对策分析(浙江海事局徐国毅等)。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报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报绍政办综〔2015〕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2014年,全市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调研成果,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在2014年度优秀调研报告评比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单位)精心组织、踊跃参与,共推荐报送123篇调研报告。
经评审组严格遴选,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38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0篇。
具体名单如下:一等奖(共6篇)1.我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调研与思考(市商务局施新民)2.绍兴、金华、嘉兴、台州四城市经济圈税收与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与分析(市国税局朱关烈)3.关于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市经信委黄坚)4.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市供销总社阮建明)5.加快推进绍兴新型城市化的路径及策略研究(市建设局王旭波)6.发展亲水产业实现名城复兴——新常态下提升绍兴水城产业的思考(市统计局张国苗)二等奖(共12篇)1.绍兴文化传承和发展专题研究(市文广局杨志强)2.越城区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越城区政府魏明)3.绍兴市区建设用地合理容量调研报告(市国土局任勇)4.绍兴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彭上升)5.电子商务助推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践与思考——以嵊州市为例(嵊州市政府孔志刚)6.大城市背景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市直教育“龙头战略”的对策研究(市教育局贺晓敏)7.关于进一步加快市级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市发改委傅陆平)8.企业担保圈风险的监测与预警研究报告(人行绍兴市中心支行陈隆)9.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绍兴实践(市建管局林抒)10.加快推进市级经济发展促进税收可持续增长(市财政局王水君)11.关于吸纳民营资本进入社会领域的调研与思考(上虞区政府王慧琳)12.绿色循环交通对生态绍兴建设的实践思考(市交通运输局章剑谷)三等奖(共20篇)1.绍兴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市统计局陈德洪)2.扶持促进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市经信委金大为)3.绍兴市出租车“打的难”调研报告(市交通运输局张德胜)4.创新民间融资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市金融办夏九英)5.“营改增”试点对绍兴经济税源的影响分析及建议(市国税局张绿芬)6.加快推进“三社联动”的调研与思考(市民政局叶卫红)7.关于全市人才流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市人力社保局邵全卯)8.绍兴市本级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市教育局赵爱庆)9.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越城区政府王静静)10.关于加快推进袍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陈泉标)11.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市审计局王建新)12.关于加快柯桥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柯桥区政府金晓明)13.全面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防控治理体系建设(市安监局楼灿忠)14.诸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思考(诸暨市政府王会军)15.开展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探索(滨海新城管委会陈国阳)16.在适应新常态中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虞区政府王永表)17.大数据时代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研究(嵊州市政府俞仲兴)18.深化我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市行政服务中心周宝林)19.关于加快推进机关事务服务保障转型升级的思考(市机关事务局房紧)20.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引效应(新昌县政府柴理明)以上获奖作者单位为参评时所在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03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03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温政办〔2004〕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鼓励政府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调研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巩固和利用调研成果,今年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03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得到了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政府系统调研报告181篇。
这次参评的调研报告涉及面广,质量较高,选题新颖,具有创新性,很多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其中不少调研成果已在政府工作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为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市政府办公室成立了评选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作为评委,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和标准,经过初选、初评和复评,最终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6篇(名单附后),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推进调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政府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工作人员要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四年八月十七日附件:2003年度政府系统调研报告获奖名单一等奖1.建设国际性轻工城的产业优势与现实突破--当前我市轻工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作者:邹向阳、倪建春(市统计局)2.在外温州人经济对温州发展的影响分析作者:吴东、邹向阳、张崇植、郑少华、胡明送、张伟(市体改办)3.温州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作者:王益琪、周益妤、谢修亥、林海、庞保平、项晓东、李明霞、魏丽霞、陈琦(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组)二等奖1.我市行业协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作者:温州市民间组织登记服务中心课题组(市民政局)2.温州市区工业用地需求调查作者:陈如坚(市国土资源局)3.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作者:林孝悌(市水利局)4.积极开展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中国服装名城创建--关于服装产业的调研报告作者:李国洪(市统计局)5.关键在于规范管理--对领导干部辞职经商现象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朱锦平、吴春波(市监察局)6.浅析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市的影响作者:胡蓬星(市国税局)7.温州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作者:吴国联(市人民银行)8.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作者:叶春江(瑞安市政府)9.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章纪泉(乐清市政府)三等奖1.对温州市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政策的思考作者:陈宇(市规划局)2.温州市粮食生产现状与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措施作者:曾文进、林华(市农业局)3.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新的认识和探讨作者:沈灿根(市计委)4.立足经营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者:叶林竑、郑滨、刘发顺、胡海迁、林坚(市财政局课题组)5.温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作者:朱朝国、杨昌奎(市教育局)6.加强引导加快发展努力推进鹿城区企业信息化建设作者:熊洪庆(鹿城区政府)7.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天峰(龙湾区政府办公室)8.乡镇财政风险初探作者:陈少忠、徐教、杨海慧(瓯海区财政局)9.对我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叶望庆(瑞安市公安局)10.关于永嘉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作者:周利平、傅朝宗、汪西敏(永嘉县科技局)11.促进我县水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作者:任玉明(洞头县政府)12.浅谈我县效益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作者:李高楼(平阳县怀溪乡政府)13.苍南县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作者:章方璋(苍南县政府)14.对文成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作者:张加福(文成县百丈漈镇政府)15.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作者:胡建斌(泰顺县公安局)16.强强联手“强强”出击--关于瓯海区民营锁具行业的调查报告作者:黄静慧(瓯海工商分局)——结束——。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1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1.11.23
•【字号】浙高教学[2011]10号
•【施行日期】2011.1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1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
(浙高教学〔2011〕10号)
各高等学校:
经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330项研究成果获2011年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
其中“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研究”系列论文等48项研究成果获一等奖,“基于可废止逻辑的柔性Agent理论、算法与实现研究”等102项研究成果获二等奖,“物权法视野下的林权法律制度”等180项研究成果获三等奖。
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附件:
2011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组织和项目的通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组织和项目的通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以全面标准化建设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经严格评审,省政府决定授予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制冷剂用氟代烯烃系列国家标准等3个组织和项目“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重大贡献奖”,授予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灵芝、铁皮石斛国际标准等10个组织和项目“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优秀贡献奖”。
希望获奖组织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标准创新工作,争当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全省广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要以获奖组织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大标准创新投入,不断提升各领域核心竞争力。
各地、各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为我省“重要窗口”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组织和项目名单浙江省人民政府2020年9月21日附件2020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组织和项目名单一、重大贡献奖(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制冷剂用氟代烯烃系列国家标准;(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物联网身份管理关联开放服务国际标准;(三)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为主承担“最多跑一次”改革省级标准化试点。
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七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结果公示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七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 76所学校(含独立学院)的 513 个作品报名参赛。
经过双向匿名的网评,共 122 个作品入围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于 2018年 11 月 23 日至 24 日在湖州师范学院举行。
本届竞赛共有 44个作品获得一等奖、78 个作品获得二等奖、127 个作品获得三等奖。
现将本届竞赛结果和优秀组织奖进行公示(见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
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或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组委会反映。
任何学校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反映意见和情况。
以学校名义反映意见和情况的应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本人真实姓名,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和反馈意见。
公示时间为 7 个工作日,即 2018年 11 月 26 日至 12 月 4 日。
请相关学校领队、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认真核对指导教师姓名、参赛学生姓名等相关信息。
如有出入,请将修改申请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邮寄至竞赛办公室。
公示结束后竞赛办公室将打印证书寄各参赛学校教务处。
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受理电话:(0571)88008979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组委会受理电话:(0571)28877226传真:(0571)28877204通信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综合大楼 317 房间)。
邮编:310018浙江省大学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竞赛委员会2018 年 11 月 26日1附件一: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七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本科组获奖名单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附件二: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七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专科组获奖名单18192021附件三: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七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22。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关于“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公布日期】2010.11.27•【字号】浙经贸学会[2010]9号•【施行日期】2010.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关于“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报(浙经贸学会〔2010〕9号)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各有关部门(单位):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共同探讨浙江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以促进浙江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举办了“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征集和评奖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会员单位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学会秘书处收到参评论文共79篇,比上届增加25篇。
参评论文立足我省开放型经济实际,几乎涵盖了我省开放型经济的所有领域,充分反映了我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的水平,繁荣了我省国际经济贸易的学术交流,同时为省委省政府及商务主管部门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经专家评审,报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最终确定了“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获奖名单。
获奖论文共32篇,其中理论类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6篇;实务类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6篇。
现将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证书。
建议各获奖论文作者单位对作者予以适当奖励。
本会将对参选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交由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发行,以便学习参考。
希望广大会员向受表彰的同志学习,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力争在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出更大贡献。
特此通报。
附件“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附件“第二届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04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04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温政办〔2005〕17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激发政府系统开展调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调研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巩固和利用调研成果,根据《关于评选2004年度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知》(温政办〔2005〕44号),经评选,决定对《“都市贫民”期盼全社会关注与帮扶--2004年温州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等30篇优秀调研成果(名单附后)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推动调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领导方式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推进“三个温州”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附件2004年度政府系统调研报告获奖名单一等奖1.“都市贫民”期盼全社会关注与帮扶--2004年温州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作者:郑黎明、陈慧敏(市统计局城调队)二等奖1.当前宏观调控效应与温州经济“再次飞跃”机遇作者:蔡晓真、高顺岳(市统计局)2.温州口岸大通关建设调研报告作者:市口岸办3.关于实现温州市区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对策及建议作者:吴东、张崇植、赵东源(市体改办)4.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作用及政策建议作者:曹光群、胡和进(温州银监分局、文成监管办)5.泰顺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作者:王存沐(泰顺县发展计划局)6.缓解要素制约增强发展潜力研究作者:陈荣臻、林腾(瑞安市统计局)7.瑞安市重点农产品风险补偿机制调研报告作者:王永旺、张宣义、蒋义彩、彭建国、王文光(瑞安市农林局)8.民营企业劳资关系调研报告作者:陈人念(瓯海区郭溪镇政府)9.浅谈如何挖掘市区交通管理潜力作者:陈锋进(市公安局)10.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拓宽利用民资渠道作者:王钢(市经济建设规划院)11.出租汽车经营管理体制研究作者:季奇武(市公管处)三等奖1.实施品牌温州战略,增强经济内在动力--温州产业品牌发展报告作者:蔡晓真、邹向阳、林戴忠、吴福斌(市统计局)2.温州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问题研究作者:郭天军、吴宇东、金作崇、陈德文、吴健、林海(市体改办)3.温州市文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作者:瞿纪凯(市文化局)4.温州粮食安全问题的调研作者:何永平(市粮食局)5.推进乐清船舶制造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建议作者:潘旭东、周晓阳(乐清市政府办公室)6.温州生态本土资源评估与战略选择作者:叶钢炼(市环保局)7.龙湾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作者:陈栋、韩包强、吴天峰、王永明(龙湾区政府办公室)8.当前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胡蓬星(市国税局)9.温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郑锦春(市计生委)10.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作者:任玉明(洞头县政府)11.技术壁垒对乐清市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朱小龙(乐清市政府办公室)12.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和思考作者:戴振滔(市审管办)13.温州开发区(园区)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建作者:金胜多(市发改委)14.完善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作者:潘玉花(文成县政府)15.关于旧村改造的调研报告作者:黄俊丽(瓯海区村镇规划办)16.关于加快我市旅游星级饭店发展的思考作者:胡念望(市旅游局)17.关于平阳红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作者:胡立左、陈杰、赵昌理、邱君诺(平阳县政府办公室)18.鹿城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初步思考作者:贾志文(鹿城区经济贸易局)——结束——。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17•【字号】浙发改研究[2010]881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浙发改研究〔2010〕881号)各市、县(市、区)发改委,委内各处室、委属委管各单位:经省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 2009年度共评选出省本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市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县(区)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现予以公示。
各推荐单位对公示的获奖项目如有异议,请在公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书面提出。
联系方式:省发改委研究室电话:*************附件: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二○一○年九月十七日附件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省本级一等奖项目名称: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主要完成单位:发展规划处主要完成人:厉志海刘亭周丹等二等奖项目名称: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阶段:国际经验、浙江机会与挑战及“十二五”时期对策主要完成单位:研究室主要完成人:厉志海黄勇钱建鑫李军朱李鸣等项目名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服务业处主要完成人:黄勇张国云周鸿飞吴可人王美君项目名称: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综合体改处主要完成人: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叶科林文熠三等奖项目名称:关于我省村卫生室建设的调研建议主要完成单位:社会发展处主要完成人:金兴盛沈素芹杨耀光项目名称:浙江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综合体改处主要完成人: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钱水土闻海燕项目名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傅金龙周世锋秦诗立王辰项目名称:浙江省“十二五”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徐伟金周世锋秦诗立俞莹沈峰项目名称:转型升级中浙江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朱李鸣朱磊陈文杰市级一等奖项目名称: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与对策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高乙梁、夏海泉、谭燮良、俞企玲、厉斌二等奖项目名称:宁波市城镇化大平台、集群化大产业、战略性大项目、总部型大企业方案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陈仲朝詹荣胜陈飞龙刘兴景张水清项目名称:反思危机利用危机跨越危机:后危机时代加快绍兴发展的几点思考主要完成单位: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梁建华张国苗夏永江杨爽李昼项目名称: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方案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张跃良孙澜王栋三等奖项目名称:温州市对接长三角和融入海西区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主要完成单位: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张祖新张天长孙福国杨介棒林蔓项目名称: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前期研究和有关建议主要完成单位: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董立新曹毅平陆永春孟国新林世全项目名称:嘉兴港发展面临的十大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完成单位: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李国明范庆伟赵华明郑嘉项目名称:钱塘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区流域综合治理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倪去长吴芳云厉新普胡宝星朱佳项目名称:台州南片水资源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郑荐平黄志远陈海崧马金科县(区)级一等奖项目名称:充分发挥高新区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完成单位: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主要完成人:张志真朱小琴史琼林丽萍二等奖项目名称:瑞安民营经济优势再造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瑞安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陈荣臻林腾郑康丽朱锡申项目名称:加快义乌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思考主要完成单位: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朱乐民杨英群金剑盛常胜虞晓萍项目名称:江山市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江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郑顺才徐元安刘子泉吴康勇 XXX三等奖项目名称:宁波轨道枢纽建设与海曙楼宇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及实践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市海曙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陈奕君谭国洪居鉴陈芳陈志鸿项目名称: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褚孟形石建军应国建陈德顺潘梅蓁项目名称:诸暨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完成单位: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朱红伟张凯歌何建平孙国民项目名称:推进岱山海洋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岱山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俞伟海刘建设张海红林建鸿项目名称:关于松阳县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廖卫民周昌达纪歆语黄春爱。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公布2008年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日期】2009.11.13•【字号】浙质办发[2009]105号•【施行日期】2009.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公布2008年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的通知(浙质办发〔2009〕105号)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2008年,全省系统调研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体战略部署,认真贯彻省局“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质监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一批高质量和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调研报告。
经各有关单位推荐,参加2008年度评选的调研报告共有189篇。
在各专业初评和推荐的基础上,省局综合评审组又进行了认真的评选,共有51篇调研报告入围,最后经省委、省政府政研室等专家评审把关,共推荐一等奖8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9篇,同时推荐了优秀组织奖三名,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对获得优秀调研报告和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名单见附件1、2)。
希望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形成更多的优秀调研成果,指导全系统更好地履行职能,为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请各市局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分别予以表彰。
二○○九年十一月十三日附件1:2008年度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名单(共51篇)一等奖(共8篇,其中:省级6篇,市县局2篇)1、创新监管理念实施科学监管--关于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调研与思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瞿素芬、王新亮、林海、周勇2、加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促进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瞿素芬、陈振华、董达根、顾文海、姚画3、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杨烨、白雪、蒋扬名、赵志强、贾后林4、关于促进浙江省电梯行业安全发展的研究与对策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振华、冯维君、赵欣刚、王学斌、毛晓松、曹光敏、陈炳发5、关于加强我省能源计量工作的调研报告----发挥计量基础性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杨援宁、兰晨光、李丰庆、陈幼伟6、浙江省纳管企业、污水处理厂氮磷排放及处理能效现状调研省标准化研究院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赵志强、李宁、刘璇、应珊婷、王浙明、仝武刚7、以质量创新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潘亚平8、从源头抓质量送服务到基层--义乌基层质监所运行情况及思考义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方志明二等奖(共14篇,其中:省级5篇,市县级9篇)1、关于《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和《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唐全东、XXX东、徐易北、张灵彬、金林燕、寒柳2、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科学监管的思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李会光、王维荣、蔡志良、沈一青、周勇3、推进我省检验机构证后监管规范发展之探索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刘援利、阚江洲、徐京辉、包玮、XXX4、我省质监系统行政许可实施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叶昌文、XXX东、徐易北、张灵彬、金林燕、寒柳5、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服务浙江产业发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振华、董达根、顾文海、包玮、朱怀球、姚画6、关于深化上城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城分局包志青、XXX、汪元高、沈颖7、科学监管,全面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水平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石岳芳8、破解基层单位计量监管难题的思考与实践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李初排、桂红蕾、张烨、陈晓凡、谢鑫华9、切实发挥行政执法在产品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桂红蕾、陈国斌、陈继彪、金丽莉、胡海炜、姜斌、朱杨伟10、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绍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绍兴市质监局童志敏、王焕君11、对破解新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之路的探索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徐建武12、创新是东阳磁性材料产业腾飞之路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吴厚荣、何韩英13、关注民生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破解丽水新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题调研报告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刘松钢14、遂昌县茶产业调研报告遂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雷先土三等奖(共29篇,其中:省级7篇,市县级22篇)1、浅谈民生计量现状和发展思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兰晨光、李丰庆、陈幼伟2、浅析浙江省气瓶检验现状及应对措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覃敏华、郑建伟3、准确把握技术机构又好又快发展的辩证关系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钟海见4、浙江优势产业标准化现状调研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蒋建平、刘璇、朱培武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体系改革探索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韩树新、丁航军6、ANCC系统在配送中心的应用初探浙江省物品编码中心赵韵华7、浙江省水泵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丽、傅俊雅8、杭州块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潘荣琨、王仙桃9、杭州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王仙桃、洪守霞10、关于住宅小区电梯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城分局包志青、田宝庆、沈颖1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质监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翟震宇12、河姆渡镇不锈钢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思考余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国祥、罗以军、岑冠军、姚柳杰13、谈加强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全过程监管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梁世盛14、瑞安汽摩配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吴功宜15、浅议如何提升永嘉阀门产业质量水平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董学江16、区域产业企业联盟标准运作模式的探索和思考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李初排、桂红蕾、张烨、陈晓凡17、着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廉政理念--关于加强质监廉政文化建设,提升系统软实力的调研与思考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傅国康、谢诚18、探索长三角地区实行统一食品市场准入模式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李蓉19、构建创新型羊毛衫质检中心的实践与思考桐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宋鲁浙、朱建平、徐强、钟铿20、海宁市区域名牌培育与创建的几点思考海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方家欢21、大力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切实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王世潮、寿明耀22、关于绍兴市深化医疗计量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俞有灿、宋延、丁黎明23、加强质监系统机关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徐文松、王志敏24、庆元县竹产业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构建“浙南闽北笋竹产品集散中心”对策措施庆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吴忠明、吴贤付、方军、姚庆朋25、推进企业参与上级标准化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夏龙义、张明对26、海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舟山海洋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的调研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严国强、陈彪、赵华、陈奋27、台州市船舶修造行业起重机械安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吴方鸣28、“三鹿奶粉”事件的后思考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张献群、魏荣坤29、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云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吴晓静附件2:2008年度优秀组织奖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2019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名单作者:来源:《杭州》2020年第15期为全面反映党政系统调查研究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党政系统调研工作,杭州市委政研室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各区、县(市)和市直属各部门积极参与,初评推薦调研成果180篇。
经专家评分、评审委员会审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5篇。
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1.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市统计局富永伟、宦金元、陈旭阳、翁梅烨、黄品瑾)2.杭州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及对策建议(市工商联; 陈刚、吴隆、余作谊、陆吉、张鸣)3.瞄准“三方”关系小切口做足基层治理大文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研究(下城区刘颖、沈华锋、樊峥、孟飞、李有森)二等奖1.杭州制造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建议(市税务局方敏、杨水江、伍潇平、余冰清、石洪辉)2.市场主导完善机制畅通渠道; 杭州法院加强破产审判助力营商环境建设(市法院斯金锦、许米、徐鸣卉、夏文杰、丁希军)3.联动推进县乡机构改革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杭州市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实践探索(市委编办何利松、叶海平)4.关于网络环境下杭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机关方中勇、陈林、李福民、魏竞男、罗洁)5.杭州市以“三化融合”为路径; 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探索和实践(市委办公厅杨雪强、徐志剑、王茹华、金晶)6.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协同发展对策研究——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的探索实践(滨江区郭吉龙、谭建军、黄平、田树军、卢婷)三等奖1.迭代期下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的思考(市统计局富永伟、宦金元、徐国伟、汪萌萌、傅远)2.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枢纽城市; 推进杭州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思考(致公党市委会吴静、李虹、吴爽、阮淼钎)3.杭州市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市人大机关骆寅、毛文峰、严华英、何飞、吴颖)4.探索推进政府雇员制优化党政人才来源结构的调研报告(市委组织部陈键、王孟辉、莫锋、林烁儒、王旸)5.杭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调研报告(市府办公厅毛根洪、吕宏、陈雪莲、周华、吴卫红)6.项目党建推行的特点、难点与着力点——基于市城投集团的探索和实践(市城投集团范川、俞崇勋、何颖、李雪平、袁韧坚)7.杭州互联网企业劳动用工情况调研报告(市总工会杨洪富、张明、袁野、高晓宇、钱丽萍)8.杭州市人口发展趋势报告(市卫生健康委孙雍容、崔威武、厉敏、鲁心驰)9.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的余杭实践(余杭区朱红丹、何彦、闫伟光、励波、许成杰)10.街道居民议事制度的建立及其运行评析(市人大机关阮重晖、陈伟民、方永红、沈亦乐、胡奂)优秀奖1.杭州市全面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市信访局何文娟、王曹吉)2.杭州市城市养老问题和对策建议研究(市民政局何凌超、吴金富、吴强)3.从“谈瓶色变”到“瓶安平安”——破解民用液化石油气行业安全“老大难”问题的杭州探索(市市场监管局李文炜、郑建伟、凡伟、王水祥)4.关于钱塘新区打造新经济、新平台、新动能的思路研究——以产业招商新思路为例(钱塘新区; 陈静、彭公进、方佳)5.西湖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的思路与举措研究(西湖区; 高国飞)6.新时代法治杭州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市司法局吴声华、彭志芳、唐晔旎)7.关于出租汽车行业推广应用纯电动汽车的调研报告(市交通运输局黄青峰、胡惠建)8.在解决民生“小事”中践行初心使命——对推进电梯“养老”保险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拱墅区; 章燕)9.推动非标准就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市人力社保局张林、王坚、郭洪锦、王雅秋、应莉莉)10.做好世界遗产保护传承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市园林文物局卓军、郎旭峰、章珠裕)11.杭州市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桂炜、王艳侠、艾冬玉)12.关于在“新制造业计划”背景下加快推进桐庐县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桐庐县翁嫣)13.特别生态功能区背景下千岛湖品牌价值挖掘与传播研究初探(淳安县汤燕君)14.平台模式促进杭州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市委党校常敏、黎晓春)15.杭州打造“新经济会议目的地”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能(市文广旅游局张鸿斌、张安胜、叶虹、吕雪辉、杨保福)。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9.06•【字号】甬政办发〔2015〕180号•【施行日期】2015.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的通报甬政办发〔2015〕1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评选2014年度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知》(甬政办明电〔2015〕9号)精神,经逐级评审,现将评选结果通报如下:一、一等奖(3篇)宁波市“十三五”规划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市发改委)宁波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策及方案研究(宁波海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研究——基于宁波、青岛、厦门、浙江、江苏、广东等6省市的比较分析(市财政局)二、二等奖(9篇)宁波大力推进江海联运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思路建议(市交通委)宁波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市金融办)推进农村人口转移促进全域都市化研究(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宁波流动人口数据智能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市公安局)宁波市推进“多规融合”的对策研究(市规划局)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的市场主体监管模式探索(北仑区政府)关于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咨询报告(市咨询委)宁波市“十三五”期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对策(市农业局)区域经济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与宁波大都市发展研究(市统计局)三、三等奖(23篇)宁波国有文化资产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市国资委)以贸易便利化推进宁波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宁波市养老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研究(宁波卫生职院)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慈溪加快培育服务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慈溪市政府)梅山融资租赁业发展对策研究(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关于象山县实施差别化管理的思考(象山县政府)加快推进余姚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余姚市政府)关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研究(市农办)宁波电子商务城功能定位研究(市商务委)鄞州区加强地方性债务风险防控探索(鄞州区政府)江北区金融业发展途径探索(江北区政府)宁波着力扩大内需、培育新型消费热点的思路研究(市委党校)海曙历史文化街群再造思路研究(海曙区政府)宁波市实施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和模式现代化的研究(市城管局)优化“三带三区”空间布局建设生态美丽新镇海(镇海区政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研究(江东区政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下社会救助工作的服务与管理(市民政局)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奉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奉化市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的实践比较与分析(人行市中心支行)关于深化宁海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宁海县政府)金融支持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策研究(国开行宁波分行)基层安监干部“职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若干思考(市安监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9月6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厅机关优秀调研成果和调研工作先进处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5.21•【字号】浙教办〔2008〕120号•【施行日期】2008.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厅机关优秀调研成果和调研工作先进处室的通知浙教办〔2008〕120号各处室、直属单位:2007年,厅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教育工作实际,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其中部分成果已经转化为政策措施和文件,体现了调查研究的政策性和实效性。
全年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共提交调查报告41篇。
经专家评审、厅领导审核并经公示无异议,《我省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调查报告》等3篇调查报告获2007年度厅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借助制度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办学实践调查》等8篇调查报告获二等奖,《浙江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等15篇调查报告获三等奖,另确定计财处、基教处、省教科院为调研工作先进处室,现予公布表彰。
优秀调查报告将继续选编出版。
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一等奖(3篇)1.我省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刘希平、夏建勇、韩剑、张其宏、方展画、吴永良、陈峰、黄亮等;执笔:方展画、韩剑、张其宏、陈峰、黄亮)2.关于全面提升我省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张绪培、张其宏、刘惠玲、李克建)3.以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引导初中教育发展――温岭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方展画、朱永祥、王健敏)二等奖(8篇)1.借助制度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办学实践调查(课题组成员:刘希平、夏建勇、韩剑、张其宏、方展画、吴永良、林莉等;执笔:方展画、林莉)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组成员:沈敏光、茹惠祥、陈仁坚)3.师范生免费教育对策问题的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何杏仁、励如孟、李敏强、韩剑、梁永辉、汤书明;执笔:励如孟)4.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况与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鲍学军;承担处室:体卫艺处)5.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债务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褚子育、韩剑、潘伟川、林涛;执笔:林涛、潘伟川)6.我省欠发达地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鲍学军、叶向群、陈达、王贞玲;执笔:陈达)7.浙江省高校国际化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郜正荣、顾建新、吴敬)8.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课题组成员:董惠铭、丁松泉、项勇义、吴志翔、王东、杨志刚、徐晖;执笔:王东、项勇义)三等奖(15篇)1.浙江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课题组成员:沈敏光、雷炜、宁顺兰、林麒、王爱国)2.以“三进”为核心建设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浙江省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调查报告(课题负责人:蒋胜祥;承担处室:宣教处)3.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蒋胜祥、周加敏、张彩凤、苗建华)4.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条件下教师工资收入状况的调研(课题负责人:何杏仁;承担处室:人事处)5.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实践和探索(课题组成员:褚子育、陈龙春、朱伟君)6.构建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课题负责人:赵关君;承担处室:教育纪工委)7.教育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夏建勇;承担处室:政策法规处)8.阳光下的教育信息服务――浙江省教育信息公开现状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夏建勇、汪国辉、陈峰、黄亮、於晓东、程莉莉、陈璐;执笔:程莉莉、陈璐)9.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浙江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课题承担处室:宣教处)10.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承担处室:高教处)11.“阳光工程”背景下的高考管理与传媒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张江琳、薛平、王东、张超然)12.浙江省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制度建设的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王健敏、林莉)1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问题调研报告(课题承担处室:省教研室)14.2007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实验工作调研报告(课题承担处室:省教研室)15.建立健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建议(课题组成员:陈金才等)。
2018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名单作者:来源:《杭州》2019年第30期为全面反映党政系统调查研究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党政系统调研工作,杭州市委政研室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各区县(市)和市直属各部门积极参与,初评推荐调研成果124篇。
经专家评分、市評审委员会审定,共评出一等奖成果3篇、二等奖成果6篇、三等奖成果10篇、优秀奖成果15篇。
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1、杭州城市国际化突破的方向探析(市统计局徐国伟、汪萌萌、陈小国、叶显晶)2、杭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政策效应分析报告(市财政局万强、马斌、傅浩盛、雍波、刘倞婧)3、抢抓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对策研究(滨江区课题组)二等奖1、当前高校“套路贷”犯罪案件情况分析(市检察院陈宏伟、史笑晓、胡葵阳、宗昊渊、张垚)2、杭州“撤县(市)设区”的磨合困境与完善对策研究(市委党校朱明芬、邵建、吴百花)3、关于理顺体制机制加快大江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市发改委洪庆华、朱师钧、张建明、陈晨、陈炜)4、关于推动我市“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建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课题组)5、杭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调研报告(市林业水利局黄健勇、杨志祥、叶利伟、楼淑君、陈妍曙)6、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杭州现象”解读(市委统战部楼大为)三等奖1、以千岛湖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为例浅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架构与高效运行(市生态环境局朱文阳、吕巧华、陈天力)2、杭州市乡村振兴瓶颈问题探究(市农业农村局李生荣、郑旭明、童湘岚、何宝飞、华永刚)3、推动我市传统产业数据化流程改造的对策建议(市委办许君波、梁娟、邵欢)4、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研究(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叶飞霞、余致海、冯显芝、雷宇、金锋)5、改革凝聚力量创新激发活力——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群团改革的建议(市府办马杭军)6、关于上城区物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上城区袁建祥、管光尧)7、关于“高品质推进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域”的建议(市政协何明俊、王洁、许友强、樊琪、杜朋鸿)8、提升新时代机关党支部组织力实证研究——以杭州市机关为例(市直机关工委郑书文、张锦南、闻国平、夏学敏、郭利平)9、传播主流价值巩固主流地位(杭报集团万光政、杨猛、祝源)10、当前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市纪委陈建华、唐小辉、肖凡胜)。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3.18•【字号】•【施行日期】201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厅、公务员局机关各处室,省外国专家局,直属各单位:2010年,我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一工作主线,加大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障领域重点、难度和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激励先进、推动工作,经认真组织评选,共评出优秀调研成果66篇,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切实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附件: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附件:2010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2篇)1、创新人才创业机制打造人才创业天堂(杭州市人事局)2、关于推进杭州就业新政全面落实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3、宁波深化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研究(宁波市人事局)4、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的调查与研究(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衢州市主导产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6、长兴县探索民营企业人才工作导向机制调研报告(长兴县人事局)7、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实施战略研究(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8、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保障问题研究(厅工资福利处)9、关于加强我省社保基金支付行政监督制度建设的研究(厅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10、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筑社保基金“防火墙”(驻厅纪检组、监察室)11、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报告(省公务员局)12、浙江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分析(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二等奖(22篇)1、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实证研究(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宁波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措施(宁波市人事局)3、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温州市人事局)4、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努力打造海洋特色技能人才队伍(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浅谈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运行趋势以及对策建议(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6、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探析及发展对策(杭州市西湖区人事局)7、上城区大学生创业企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杭州市上城区人事局)8、吸引海归人才创业创新助推萧山经济转型升级(杭州市萧山区人事局)9、关于杭州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几点思考(杭州滨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0、探索农村调查失业率统计办法的调研报告(安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1、加强秀洲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2、关于创新引进战略性人才发挥人才引领和保障作用的研究(嘉善县人事局)13、关于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海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4、诸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调研与思考(诸暨市人事局)15、对兰溪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兰溪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台州市椒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7、关于我省建立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初步研究(厅人才开发和市场处)18、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四难”现象的思考(厅直属机关党委、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19、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警察职务套改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的启示(省公务员局综合处)20、浙江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21、浙江11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比较研究(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三等奖(32篇)1、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江干区人事局)2、余杭区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互动发展研究(杭州市余杭区人事局)3、实施“创业带就业”求解“就业方程式”(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浙江省科创基地(科技城)人才工作对策研究(临安市人事局)5、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富阳市人事局)6、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建德市人事局)7、淳安县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践思考(淳安县人事局)8、关于建设镇海人才产业园的思考(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9、镇海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做法(宁波市镇海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0、鄞州区社会事业发展高素质人才引进调研报告(宁波市鄞州区人事局)11、制造业城市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思考(慈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2、关于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局)13、桐乡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桐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4、对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市劳动用工短缺的思考(平湖市劳动保障局)15、践行就业服务网格化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绍兴市越城区人事劳动局)16、关于构建区域性人才创新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绍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7、构建企业创新平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昌县人事局)18、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缓解企业用工荒(金华市婺城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19、企业“用工荒”原因及对策(武义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衢州市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评价分析报告(衢州市柯城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1、考核干部累进制强化建设执行力(衢州市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2、对加快完善黄岩区社会养老体系的思考(台州市黄岩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3、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战略研究(厅农民工工作处)24、“十二五”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厅劳动关系处)25、对现行因工死亡职工遗属供养政策规定的思考(厅工伤生育保险处)2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浙江省贯彻实施跟踪研究(厅仲裁信访处)27、省属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用工管理问题研究(厅人事处)28、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研究(省公务员局考核与奖励处)29、我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浙江省劳动仲裁院)30、低碳经济背景下我省技能人才开发思路(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3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技校专业建设(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32、发挥12333电话咨询的公共服务作用(浙江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附件1浙江省区域经济优秀调研成果获奖名单(2009年度)特别奖(著作)(一)发改委系统1、透视浙江改革开放30年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发改委2、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浙江省发改委刘亭周丹应志仁等3、中长期计划五十年——浙江省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纪实浙江省发改委金兴盛吴孝林周丹朱家良魏芳勋黄元彪谢一明路全胜任庆胜4、椒江区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与思考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罗正义卢捷涵蔡海峰周冠根5、一个妈妈的女儿——浙江援藏纪实浙江省援藏办公室张国云等(二)经信委系统1、迈向制造强省:1949-2009年浙江工业发展简史浙江省经信委政策研究室2、2009浙江省工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杜世源骆云伟黄哲明徐伟荣等3、崛起之路: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六十年吴家曦范钧等4、浙江脊梁——浙江优秀企业家风采录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陈卫东王康存吴袆泓项蔚南陶聪(三)社科系统1、浙江60年发展历程纪实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林吕健主编潘捷军陈野副主编2、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课题组、编委会3、解读浙江经济(2010)浙江省统计局金汝斌梁普明主编4、浙江民生报告(四)浙江省社科联陈荣胡祖光主编5、评价浙江发展(2009)浙江省统计局金汝斌主编6、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童禅福7、浙江地方金融发展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周建松等一等奖(一)发改委系统1、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浙江省发改委规划处厉志海刘亭周丹等2、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阶段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浙江省发改委政研室厉志海黄勇钱建鑫李军朱李鸣3、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浙江省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叶科林文熠4、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浙江省发改委服务业处、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黄勇张国云王美君周鸿飞吴可人5、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两大跨越稳健迈向基本现代化——“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思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杨树荫傅金龙徐伟金朱李鸣(二)经信委系统1、化危为机因势利导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2008年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浙江省经信委吴家曦应云进王国勇2、浙江省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浙江省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调研小组高鹰忠姚建中邬韶杭葛坚勇黄洪弟余仲飞余逸美张佳郭安娜3、杭州市工业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现状及对策杭州市经委组织宣传处4、必须扭转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持续回落浙江省经信委周必健(三)社科系统1、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课题组2、浙江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1997-2007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金汝斌王美福张荣飞徐璐3、工业化发达阶段的浙江经济发展——浙江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后的经济发展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徐剑锋项枫4、浙江省文化发展指数研究浙江工商大学李金昌项莹二等奖(一)发改委系统1、浙江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研究浙江省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钱永土闻海燕2、关于循环经济支持性政策情况的调研报告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张善坤李克川黄鸿鸿3、关于我省村卫生室建设的调研建议浙江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金兴盛沈素芹杨耀光4、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研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傅金龙周世峰秦诗立王辰5、浙江省“十二五”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研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徐伟金周世峰秦诗立俞莹沈峰6、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王质明庞亚君王琳赖华东7、转型升级中浙江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思路研究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朱李鸣朱磊陈文杰8、宁波市城镇化大平台、集群化大产业、战略性大项目、总部型大企业方案研究宁波市发改委陈仲朝詹荣胜陈飞龙刘兴景俞雅乖张水清9、反思危机利用危机跨越危机——后危机时代加快绍兴发展的几点思考绍兴市发改委梁建华张国苗夏永江杨爽李昼10、滕头村2010—2030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奉化市发改局陈彩月滕杰君毛建龙康明军赵翔11、江山市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思路研究江山市发改局郑顺才徐元安刘子泉吴康勇张华(二)经信委系统1、浙江船舶工业现状和转型升级思路浙江省经信委王素娥朱因加高松传2、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浙江省经贸委投资处、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诸葛建张文陈波兰建平徐之明朱国平3、从三千浙企视眼看当前经济走势——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浙江省经信委4、突破低端锁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2009年浙江省块状经济调查报告浙江省经信委5、加快发展杭州市生物产业基地的对策研究杭州市经济委员会6、浦江水晶玻璃产业提升发展调研报告浦江县经济贸易局(三)社科系统1、我国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思考浙江省政府参事室童禅福卢亦愚2、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浙江经济增长与转型浙江省政府咨询委3、全省11个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分析浙江省统计局综合处王美福傅吉青冯淑娟4、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竺园郁志君季南程彩霞杨士鹏(执笔)5、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6、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11个地市面板数据的研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郭鹰7、以改革与创新加快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部陈自芳8、舟山建设浙江国际海员输出基地研究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杨永明於树波杨定波孔志华孙峰9、对当前热点信访问题的冷思考——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的重构设想中共江山市委党校陈昂辉耿艳苹三等奖(一)发改委系统1、提升城市经济走经济高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空间集聚视角下城市经济研究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钱建鑫李军庞亚君王琳赖华东2、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计划对浙江经济拉动效应的调研与对策建议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徐幸朱李鸣赵元华胡向敏3、我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与发展的调研报告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刘亭张善坤王叶青许海萍陈霞4、关于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的调研建议浙江省发改委社会处金兴盛沈素芹杨耀光王建忠5、构建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体系浙江省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吴华海丁勇王志坚杨加鸥6、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对策研究浙江省发改委老干部处金兴盛吴孝林孟凡彪魏芳勋路全胜7、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思路和对策研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吴红梅郑启伟吴洁珍8、加快杭州西部五县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杭州市发改委高乙梁夏海泉陈婕赵波9、西湖区现代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杭州市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钟伟蒋庭锴李胜英贾涛张晓莹10、中心城区社会发展研究宁波市江东区发改局刘良飞朱子凡禤慧宁潘赛郑敬岳叶璐11、奉化融入宁波都市圈建设与接轨宁波发展规划研究奉化市发改局陈彩月滕杰君毛建龙康明军赵翔12、“十二五”时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温州市发改委黄河张祖新张天长孙福国杨介棒13、关于推进湖州市扩权强区改革的对策研究湖州市发改委董立新汪蚕清徐建学汪明14、关于我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思考湖州市发改委刘自力杨慧英姚国梁聂建华15、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前期研究和有关建议湖州市发改委周杰董立新曹毅平周柏华陆永春孟国新施伟华杜尉栋吴钰骅林世全16、嘉兴港发展面临的十大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嘉兴市发改委李国明范庆伟赵华明郑嘉17、诸暨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选择诸暨市发改局朱红伟张凯歌何建平孙国民18、钱塘江中上游山丘陵区流域综合治理研究金华市发改委倪云长吴芳云厉新普胡宝星朱佳19、对衢州市新型城市化的若干思考衢州市发改委课题组傅炎康胡小刚顾柏松方赛平20、台州南片水资源困境与出路的思考台州市发改委郑荐平黄志远陈海崧马金科21、认清发展阶段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关于3000美元阶段丽水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丽水市发改委陶国忠22、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努力建设浙闽合作先行区丽水市发改委陶国忠芦忠于周立军叶小弟(二)经信委系统1、温州企业整合重组情况与对策建议浙江省经信委吴家曦周朝晖2、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年)杭州市经济委员会赵纪来郝志毅王明兴杨元林昀3、杭州市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对策研究杭州市经委法规与产业政策处4、宁波工业企业开拓市场情况调研报告宁波市经济委员会5、2008-2009年温州工业经济走势与对策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6、推进金融创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对策建议湖州市经济委员会7、加快嘉兴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嘉兴市经贸委、嘉兴市信息产业局王马青顾小萍杨河8、嘉兴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研究嘉兴市信息产业局9、嘉兴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研究嘉兴市经贸委包毓琼李本健崔现伟吕荧萍10、嘉善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嘉善县经济贸易局11、推进绍兴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绍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12、金华建立纯电动汽车生产及营运基地调研报告金华市经济委员会13、衢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之路衢州市经济委员会14、舟山船舶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舟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15、台州发展战略构想和重点把握台州市经济委员会16、用好财政政策推动台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台州市经济委员会17、丽水市加快融入“海西经济区”的战略思考丽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三)社科系统1、局部突破——铁路现代化的浙江思考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余健尔杨强民吴斌2、嘉兴与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陈新友郑国政蒋明祥马华芳蒋莉潘蕾朱莹莹3、构建党群关系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嘉兴市秀洲区集中推进城乡居保工作的启示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陈新友、彭世杰4、关于温州“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初步思考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王钢李善武徐剑光5、浙江技术进步与增长方式转换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李东华6、推进浙江省第四方物流建设的对策研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王军锋吕洪霞7、大学生村官实践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路径研究—以宁波调查为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夏朝丰夏行尤海燕韩世强王邦进张雪芬8、提升湖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基于湖州三县二区123家企业的调研分析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市人事局王荣德姬海荣吴佳丽秦洁琼。